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09300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60 分)1.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A.农业走向衰退 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 C解析: “百谷”“九谷”“六谷”“五谷”反映出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类经历了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故 A 项错误;农作物品种由多变少,与引进外来品种无关,故 B 项错误;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存在着培优选优,故 C 项正确;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 D 项错

2、误。2.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 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答案: A解析: 精耕细作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 项正确;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故 B 项错误;仅凭汉代画像砖图,不能推断出农耕经济已经普及全国,故 C 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 D 项错误。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

3、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45%,以北占到 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59.1%,以北则为 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答案: C解析: 材料“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 A 项错误;从户口数量来看,虽然有变化,但不足以说明政治中心南移,故B 项错误;通过唐宋南北户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方户口增加,而北方相对减少,南北经济结构有所变动,故 C 项正确;材料

4、仅涉及户口数量,没有土地占有量的统计数据,故无法确定人地矛盾的情况,故 D 项错误。4.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陶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2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答案: A解析: 材料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 B、C 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

5、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 D 项错误。5.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侨立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自西晋以来,北方百姓南迁至长江流域,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侨立郡县的设立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侨立郡县的行政效率,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出北人是否实现还乡的愿望,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侨立郡县与江南士族的关系,故 D项错误。6.甲

6、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答案: C解析: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这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 A、B 两项均错误;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故 C 项正确;精耕细作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 D 项错误。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

7、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出现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答案: B解析: 宋代兴起的理学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与汴京“自由之风”不符,故 A 项错误;唐代城市的主要功能为政治、军事,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打破坊市界限,更显自由,故 B 项正确;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长安、汴京都处于内陆,海外贸易不是布局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8.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8、( )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 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3答案: D解析: 根据“樵苏晨入市”,可知体现的不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描述草市的具体功能,故 C 项错误;根据“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可知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商业活动,故 D 项正确。9.通典食货二规定,凡 18 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 20 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 5 顷至 100 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9、,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答案: D解析: 仅凭材料无从得出“小农经济日益壮大”的结论,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反映的规定,无法得知当时现实中的土地兼并情况,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国有化程度,故 C 项错误;唐朝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贵族和官僚等特权阶层的土地占有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给予小农经济一定的保护,故D 项正确。10.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当地的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10、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可知长工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弱,故 A 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租佃关系下,地主是相对具有优势的一方,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故 D 项错误。11.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

11、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所取代答案: C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治国之策,故 A 项错误;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了一定冲击,故 B 项错误;“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与材料“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相符,故 C 项正确;“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所取代”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12.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

12、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4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主张闭关锁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 A 项正确;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但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 B 项错误;闭关锁国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 C 项错误;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属于对当时的影响,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40 分)13.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

13、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缯”者、“贩盐”者、“屠狗”者、卖“薪樵”者、开“酒家”者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

14、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市镇还建立了书院。摘编自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材料三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15、”(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6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8 分)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2)作用:方便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5(3)原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作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支持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

16、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得出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根据材料一“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得出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根据材料一“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缯者、贩盐者、屠狗者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得出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根据材料一“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得出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第 (2)问,根据材料二“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得出方便农民生活;根据材料二“

17、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得出促进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根据材料二“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市镇还建立了书院”,得出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它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得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三“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得出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三“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得出支持城市的生存与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铧犁也取代了商

18、代的青铜犁,大大提高了耕地能力。到了汉代,铁犁或牛耕成为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操作灵活轻便、适合山间谷地使用的蔚犁,这种犁的出现为唐代的曲辕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度,控制犁地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既提高了耕作效率,又提高了耕地质量。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的,犁身结构更加轻巧,耕地效率更高。我国耕犁至此完全成熟。摘编自陈文华农业考古综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20

19、分)参考答案: 略。评分参考分值 要 求2014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 12 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148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84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40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6解析: 题干要求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可以从“耕犁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来入手拟题;史实依据可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元时期”耕犁技术的进步给农业带来的变化来回答;最后总结出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