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ppt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1046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9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背景 1.国力的恢复和强盛: 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2.潜伏的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剧烈, 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黄老之学过时:汉初“ ”的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 的需要。,汉武帝,土地兼并,匈奴,无为而治,中央集权,二、标志 汉武帝接受董仲

2、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 1.内容 (1)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理论基础是“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人君须遵循天道,实行 。 (3)强调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 。 2.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仁政,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 ”,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

3、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3.汉武帝推广儒学 (1)政治:起用 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在长安兴办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取得民间独尊的地位。,大一统,仁政,儒学家,儒家经典,太学,4.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 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 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

4、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央集权,中华民族,文化教育,正统思想,重理解,1.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1)“大一统”主张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5、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重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巩固手段 (1)原因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3.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 (1)内因 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6、。 体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个人贡献:历代儒学家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儒学神学化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特点,材料一 董仲舒在江都侯国当国相时,“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求雨”大获成功,也以此证明了“天人合一”理论的应验性。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在“天人关系”中树立“天”的最高权威:“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装神弄鬼滑稽可笑,其行为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自然也是非理性的

7、。可是,包藏在其深处的政治意图却是现实的、理性的。然而,董仲舒装神弄鬼,想假神权限制君权,纯粹是异想天开。后来他因妄议灾祸触怒了汉武帝,差点被问罪开斩。 黄朴民迂得可爱:董仲舒装神,材料二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解析】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分析“主张”:“证明了天人合一理论的应验性”反映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

8、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反映出“天人感应”理论神化皇权,论证君主专制合理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后来他因妄议灾祸触怒了汉武帝,差点被问罪开斩”反映出董仲舒妄图通过“天人感应”限制君权的观点未被统治者完全采纳。“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反映出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虽有怯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问题】 据材料一,分析董仲舒的主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主张进行评价。,【参考答案】 主张:“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人君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评价:“天人感应”宣

9、扬“君权神授”,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是中国古代是皇帝个人专制,汉武帝时,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已经定型,董仲舒新儒学假神权限制君权的设想未达到。,深化拓展,1.区别 (1)统治术的变化从“以礼理民”到“礼法并用”。 (2)人民性逐渐淡化从“民贵君轻”到“三纲五常”。 (3)浓厚的神秘色彩从“不语怪力乱神”到“天人感应”。 经过汉代儒家学者改造后的新儒学,大大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选择与统治者合作的儒家学派最终为统治者所选择。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

10、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主题二,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材料 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解析】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分析特点。“影响”则要联系材料和所学

11、知识从政治、思想等角度概括。 【参考答案】特点:注重儒学的“文饰”功能,而不是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全部政策的出发点。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问题】依据材料,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影响。,深化拓展,1.积极影响 (1)使中国古代士人地位较高,推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的普遍价值观念。 (2)使中国社会能有效地建立文官政治,避免了军人政权长期统治。 (3)儒学成功地哺育了无数豪气干云的民族脊梁,每每面临民族危难,总有士人挺身而出。 (4)儒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古代社

12、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5)儒学注疏章句之学培养了求证求实的学风。 (6)儒学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传播系统,培植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结构。,儒学官方化的影响,2.消极影响 (1)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使各个学派相互竞争、互补共荣的文化环境被破坏,导致战国时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局面在后世无法出现。 (2)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 (3)儒学的经学化形成了传统文化崇古守旧的特质。 汉代经学化的儒家形成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孟的一个天网恢恢、笼罩千古的道统。因此,两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难出孔孟的框框,也难逾越他们的思想高峰。 (4

13、)进一步强化了士人对政治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士人成为权力系统的一部分,在体系之外道统制约政统的功能日渐削弱,其思维与行为特征日渐官僚化。,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渊源 【典例1】 (2011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试题分析】 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

14、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故A项错在“有效控制”;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史实;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故D项错误;西周实行宗法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培养统一意识。这是西周及以之为依托的制度文本周礼为以后历代所重视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角度二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统治理念的特点,【典例2】 (2014海南卷,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

15、学独尊地位动摇,【试题分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答案:B,角度三 秦汉以后政治的伦理化 【典例3】 (2014全国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

16、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试题分析】题干陈述了秦汉以后“天”被尊为最高神、皇帝为“天子”主持祭天、百姓祭祀祖先等历史事实。皇帝祭天能证明专制权力合法,同时与百姓祭祀祖先又具有相似意义,二者共同的意义显示出“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这一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B项正确。而皇帝祭天、百姓祭祖虽具宗教意义,但本身并非宗教活动,也与中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知识不合,A项错误;周代的宗法制便是以祖先血缘崇拜为基础而构建的,而秦汉以后宗法制度业已衰落,因而C、D两项错误。 答案:B,角度四 汉代以后法律的伦理化 【典例4】 (2014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17、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试题分析】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两大基本手段,但各朝代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相对而言,秦朝更加重视法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法制建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援儒入法”,相对于法律制度,“三纲五常”居于核心地位。汉代以后,各个朝代大体继承了西汉重视道德建设的做法,D项正确,B项错误。给定材料只说明父亲(养父、亲父)的权益,并没有说明养子、亲子权益有何变化,A项错误

18、。材料中没有宗族利益的信息,C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D,【教材补缺】 以礼入法 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释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 1.古代立法纳礼入律。 “以礼入法”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法典制定方面“纳礼入律”,即统治者制定和修改法律以使其符合“礼”的要求。 2.古代司法引经决狱。在中国古代,道德的精神已经渗透进法律,对法官来说,只须依照成文的法律规定行事,贯彻道德的精神要求,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会有充分的理由背离成文的律令,因为道德原则要求处断案件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3.古代执法执法原情。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完全依照犯罪的客观事实,依照法律来

19、定罪量刑虽也是一种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却是不彻底的。追求法律的合道德性,维护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4.古代守法以德去刑。对于中国古代的民众而言,守法不仅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遵守法律,以使行为合于法律,还要求人们内心有德,守法即是守德。儒家用其德治的理念向人们灌输道德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意图通过道德伦理的教化,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以达到减少犯罪、消灭犯罪的目的,即所谓以德去刑。 5.古代法律解释以礼释法。儒者以法律章句注解现行法律,把儒家精神贯彻于其中。可见,“以礼入法”的过程应该说是从以礼解释法律开始的。在法律活动中,法律解释是法律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角度五 汉代儒学对史学

20、的影响 【典例5】 (2018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试题分析】 从表格中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来看,班固按照智慧、才能或者品格高低的标准划分上等、中等、下等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明显,说明作者推崇品德高尚和具有政治才能的人。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人物的思想主张或政治活动进行分析,并进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回答时要史论结合,看法要具体明确。 答案: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教材补缺】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

2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对法律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秦代的严刑峻法被汉代的“德主刑辅、明罚慎罚”的立法原则取代,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成为刑事审判的重要依据。 4.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儒学价值观渗透到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对学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对主流思

22、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编者选题表,1.(2018河北衡水调研)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A 根据材料,“仁、礼、信”等关键词在两汉出现的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最大,说明社会主流观念倾向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A正确。法家大行其道主要是在秦朝时期,重利轻义观与儒家重义轻利相悖,且二者在表中所占比例较小,故B、C错误;两汉

23、将伦理与政治相结合,并非脱离,故排除D。,2.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 A.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D.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解析:C 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皇帝已经具备了招致祥瑞的地位和资质,而且“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实施了仁政,但是天地却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究其原因应是没有使百姓建立起美好的

24、德行,所以董仲舒给汉武帝的建议应是设立各级学校用伦理道德教化百姓,故C项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不符;A项“大一统”在材料“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中已经体现,故不可能是新的建议,故排除;据材料可知,董仲舒是在分析皇帝已经实行了德政,为何上天没有感应的原因,而不是论证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故排除B项。,3.(2018山东潍坊一模)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 ) A.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25、,解析:C 从材料中立代王为皇帝的理由可以看出,仁孝宽厚以及长幼有序等思想已成为一个重要指标,这与儒学所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相一致,儒学思想影响到了君主的选立,可以看出儒学对当时时政有较大影响,故C项正确。上古政治传统为禅让制,材料未体现,故A项排除。B项错误,治国思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发生改变。D项错误,文帝并非嫡长子,若严格遵循,代王将不能继承皇位。,4.(2018安徽安庆二模)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

26、A.外儒内法 B.殊途同归 C.法古用今 D.大相径庭,解析: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皇与汉武统治手段殊异,秦始皇重禁,汉武帝重尊,但“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通过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者殊途同归并非大相径庭,故排除D项,B项正确。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外儒内法,排除A项。秦始皇“禁天下之以古非今”,再结合法家“是今非古”的思想,排除C项。,5.(2018东北名校联考)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

27、部分儒家学者( ) A.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B.已经控制朝政 C.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主张民贵君轻,解析:A 根据材料,经学家即儒学家夏侯胜因为汉武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反对他使用“世宗”庙号,可以看出当时部分儒家学者提倡仁政,反对穷兵黩武,故A项正确。B、C两项属于过度推断,完全错误。材料未体现民贵君轻,故排除D项。,6.(2018安徽蚌埠一模)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 A.血缘亲疏 B.男尊女卑 C.妻妾有别 D.引礼入法,解析:D 殴打妻妾与凡人处罚有异,表明家庭伦理关系影响立法。同时殴打妻妾同罪不同罚,表明家庭内部妾地位低于妻。家庭伦理等级地位影响判罚,属引礼入法,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血缘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只是比较了殴伤妻妾的不同惩罚,未体现男尊女卑,故排除B项;妻妾有别只是现象并非本质,故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8251-2011 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 Measurement of abrasion resistance of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铝和铝合金的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涂层耐磨性测量》.pdf BS EN ISO 8251-2011 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 Measurement of abrasion resistance of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铝和铝合金的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涂层耐磨性测量》.pdf
  • BS EN ISO 8253-1-2010 Acoustics Audiometric test methods Pure-tone air and bone conduction audiometry《声学 听力测定试验方法 纯音调空气和骨传导声测定》.pdf BS EN ISO 8253-1-2010 Acoustics Audiometric test methods Pure-tone air and bone conduction audiometry《声学 听力测定试验方法 纯音调空气和骨传导声测定》.pdf
  • BS EN ISO 8253-2-2009 Acoustics - Audiometric test methods - Sound field audiometry with pure-tone and narrow-band test signals《声学 听力试验方法 纯音和窄带试验信号声场测听方法》.pdf BS EN ISO 8253-2-2009 Acoustics - Audiometric test methods - Sound field audiometry with pure-tone and narrow-band test signals《声学 听力试验方法 纯音和窄带试验信号声场测听方法》.pdf
  • BS EN ISO 8253-3-2012 Acoustics Audiometric test methods Speech audiometry《声学 听力测试方法 语言听力测定》.pdf BS EN ISO 8253-3-2012 Acoustics Audiometric test methods Speech audiometry《声学 听力测试方法 语言听力测定》.pdf
  • BS EN ISO 8254-1-2009 Paper and board - Measurement of specular gloss - 75 degree gloss with a converging beam TAPPI method《纸和纸板 镜面光泽度的测定 用TAPPI方法 会聚光束75角测定光泽度》.pdf BS EN ISO 8254-1-2009 Paper and board - Measurement of specular gloss - 75 degree gloss with a converging beam TAPPI method《纸和纸板 镜面光泽度的测定 用TAPPI方法 会聚光束75角测定光泽度》.pdf
  • BS EN ISO 8254-2-2016 Paper and board Measurement of specular gloss 75 degree gloss with a parallel beam DIN method《纸和纸板 光泽度的测量 用平行光束的75度 DIN法》.pdf BS EN ISO 8254-2-2016 Paper and board Measurement of specular gloss 75 degree gloss with a parallel beam DIN method《纸和纸板 光泽度的测量 用平行光束的75度 DIN法》.pdf
  • BS EN ISO 8256-2004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impact strength《塑料 拉伸冲击强度测定》.pdf BS EN ISO 8256-2004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impact strength《塑料 拉伸冲击强度测定》.pdf
  • BS EN ISO 8257-1-2006 Plastics -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Design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塑料 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料 命名系统和规范基础》.pdf BS EN ISO 8257-1-2006 Plastics -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Design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塑料 聚碳酸酯模塑和挤塑材料 命名系统和规范基础》.pdf
  • BS EN ISO 8257-2-2002 Plastics -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df BS EN ISO 8257-2-2002 Plastics -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moulding and extrusion materials -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