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巩固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11638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34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美苏“冷战”在苏联的表现 1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所体现的“冷战”背景 2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苏“冷战”方式的多样性 4“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5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冷战”结束的影响 6综合 7一、选择题1.(2018江西九校联考)1949 年 7 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说明“冷战”源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

2、歧B.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C.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D.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解析:D 注意材料的时间是 1949 年,当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材料中提案明显体现了苏联与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这服务于当时苏联的政治需要,D 项正确。A、B 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史学研究的问题,C 项错误。2.如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2D.反映了当时“冷战”的国际形势解析:D 依据题图可知,苏联人认为马歇尔计划侵犯了西欧国家的主权,打破了西欧国家的关税

3、壁垒,并非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故 A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想用美元打开西欧的市场,控制西欧的国家主权,这是美国的目的,但美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故 B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对抗苏联,与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不一致,故 C 项错误;苏联人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D 项正确。3.1969 年,联邦德国推出“新东方政策”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联邦德国推行该政策有助于(

4、)A.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C.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D.调和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解析:B 尽管 1969 年国际关系的主体是两极对峙,但在一定范围内仍有两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就是其中的典型体现。联邦德国的政策只能是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 A 项表述错误;当时大的国际关系主体仍然是“冷战”,C 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联邦德国和东方国家的关系,没有涉及美苏,D 项错误。4.(2018重庆二模)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两国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以此“和平竞赛” 。苏联在华盛顿举办了宇航技术展览,美国人参观后感到害怕。而美国在苏联举办了美国家庭的

5、厨房展览,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内心向往美国。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A.苏联尖端科技领先美国 B.美苏关系得到一定缓和C.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D.美苏“冷战”方式的多样性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双方都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先进的发展成果,其实是用不同的方式与对方对抗,说明了“冷战”方式的多样性,D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苏联的尖端科技领先美国,A 项错误;B 项为材料现象,非本质;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C项错误。5.(2018安徽安庆二模)如图漫画反映的信息较准确的是( )3A.俄罗斯依然有较大的威慑力量B.美国去导下的北约东扩C.多极化趋势中的“冷战”思

6、维D.东西对抗仍主导国际局势解析:C 据图片人物服饰和旗帜可知飞机代表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地面人物代表北约东扩,双方均以军事力量相震慑,是“冷战”思维的体现,C 项正确。A、B 两项仅体现材料中一方的信息,不完整,且为材料表象,排除;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世界走向多极化,D 项错误。6.(2018湖南长沙月考)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解析:C “

7、冷战”结束后是“一超多强”的格局,材料中没有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故A 项错误;材料中“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不等于整个世界格局,故 B 项错误;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材料中“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相符,故 C 项正确;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发展,而材料未涉及和平发展,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湖北黄冈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冷战”结束以后,有四大因素在影响着世界的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干涉。前三个因素对国际关系都产生积极影响,

8、最后一个因素对国际关系的正常秩序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展迅猛,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4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促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很多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起推动作用。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主要表现及对世界大势的影响。解析:本题的难度不大,“四大因素”材料已经说明,“主要表现”属于纯记忆性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影响”注意要求回答的是对“世界大势”的影响,也就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不能站在某一个国家,而应该从全球的角度分析。答案:示例:因素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主要表现:跨国公司越

9、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加速;科技开发应用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1995 年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 WTO成立,中国 2001 年加入 WTO;等等。影响:经济全球化冲击了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素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主要表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断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联合国和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等等。影响: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任选一个因素进行说明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