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5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课件.pptx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111982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X 页数:138 大小:3.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5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5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5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5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5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中考14、15题),实验探究题是安徽中考必考题型,该题型固定放在试卷的第14题和第15题(含附加分题)考查,所占分值一般为1820分,比重较大,足见其重要性。此类题型一般会结合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考查。安徽中考近几年实验探究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物质性质(金属、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物质变质的探究;物质成分的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影响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因素等);铁生锈和燃烧条件的探究。 安徽中考实验探究题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

2、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原则,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猜想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与对比能力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等,试题以中等或偏上难度为主,有较好区分度。,预计2019年安徽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在取材、探究形式和难度上不会有太大变动,与往年基本持平。命题时可能会以课本基础知识和学生实验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以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和对物质成分的探究。,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物质成分的探究 链接安徽中考,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例1(2018内蒙古赤峰中考)小刚

3、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2、CH4等。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2和CH4。,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若装量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 (2)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 (4)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 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

4、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和CH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5)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他认为可以取消装置C。你是否认同? (填“认同”或“不认同”),理由是 。 (6)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2,由于二氧化碳 ,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若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

5、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甲烷,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5)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的除杂是否彻底,所以不可以取消装置C,理由是装置A和装置C虽然相同,但作用不同,A装置的作用是检

6、验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若取消装置C,有可能造成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后面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6)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1)二氧化碳 (2)2NaOH+CO2=Na2CO3+H2O (3)干燥气体 (4)水珠 甲烷 CH4+2O2 CO2+2H2O (5)不认同 装置A和装置C虽然相同,但作用不同,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若取消装置C,有可能造成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后面的

7、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6)不能供给呼吸,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对应训练 1.(2018江苏宿迁中考)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 。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 。 方案2:取8 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

8、入CO至装置冷却。,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 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提出猜想】铜粉、氧化铁粉末 【设计实验】方案1:稀盐酸 固体不溶解 方案2:Fe2O3+3CO 2Fe+3CO2 防止

9、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数据处理】5.6m8 【实验反思】,解析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固体不溶解。 方案2: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 2Fe+3CO2。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数据处理】 设完全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x,x=5.6 g,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 g,若乙组猜想正确,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

10、质量最小,没有反应时剩余固体质量最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5.6m8。,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2.(2018辽宁葫芦岛中考)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地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

11、aCl2,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 。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FeCl3 不含有FeCl3 .HCl 石蕊溶液 .SiO2,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是因为碳酸钙与盐

12、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可以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FeCl3。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说明不含有氯化铁。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时可能盐酸有剩余,故滤液中还可能含有HCl。 要证明盐酸的存在,根据实验现象溶液变成红色,可知滴加的是石蕊溶液。 .由于盐酸有剩余,故碳酸钙全部反应,故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SiO2。,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3.(2018安徽黄山模拟)暖宝宝是一种防

13、寒用品。小明想知道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暖宝宝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查阅资料】炭粉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能产生蓝色溶液。,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进行实验】,由实验可知,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写出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由实验可知,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14、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查阅资料】暖宝宝中除含有铁粉、炭粉外,还含有食盐和水。 暖宝宝贴在衣服上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热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来造福人类,请你再举一例: ; 请你猜测暖宝宝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答案 (1)【得出结论】铁粉 炭粉、氧化铜 【进行实验】铁粉 氧化铜 Fe+H2SO4=FeSO4+H2 炭粉 (2)【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 燃烧燃料做饭(或其他合理答案) 加速铁粉氧化,更快地放出热量,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1)【得出结论】能够被磁铁吸附的是铁粉,可能还含

15、有炭粉、氧化铜。 【进行实验】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只有铁粉和稀硫酸能够反应得到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而溶液未变蓝色,说明原物质一定不含氧化铜。对固体残渣加热,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时,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原物质一定含有炭粉。 (2)【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人们对化学反应放热的应用很多,如燃烧燃料做饭、燃烧燃料驱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行走、发射火箭、农家肥的腐熟等;物质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氧化,更快地放出热量。,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4.(2018山东

16、枣庄中考)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Ag+和Cl-结合能产生AgCl白色沉淀。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

17、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Ca(OH)2和CaCl2 猜想:NH4Cl和CaCl2 猜想: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探究】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

18、出结论猜想正确。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B (2)b 红色 (3)【作出猜想】猜想 【实验探究】猜想 不合理 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评价反思】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反应需要加热,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B。(2)用C

19、装置收集氨气时,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b口通入;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这是因为氨气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作出猜想】题述猜想中,猜想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不能共存。【实验探究】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说明猜想不正确。该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改进措施: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5.(2018安徽蚌埠禹会

20、区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CaCl2+Na2CO3=CaCO3+2NaCl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只有CaCl2 猜想:有 猜想:有CaCl2和Ca(OH)2 猜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

21、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答案 【演示实验】Ca(OH)2+2HCl=CaCl2+2H2O 【猜想与假设】CaCl2和HCl Ca(OH)2和HCl会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22、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产生白色沉淀 【评价反思】(1)CaCl2和Na2CO3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反应物是否有剩余,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演示实验】通过分析可知,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猜想与假设】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 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乙组同学对题述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23、,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含有Ca(OH)2;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a(OH)2;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钙也能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6.(2018安徽合肥瑶海区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图1装置来探究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提出问题

24、】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有氧气剩余;猜想: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 。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未先燃着的原因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 (4)结论1:猜想 正确。 结论2:课本上用“燃烧红磷测定空

25、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填“严谨”或“不严谨”)的,其理由是 。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中 (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AB段、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 。 小组同学通过査阅资料可知,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铁与氧气、水等的缓慢氧化,可以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将足量细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3),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1)使温度达到红磷、

26、白磷的着火点 (2)P2O5+3H2O 2H3PO4 (3)没有与氧气接触 (4) 不严谨 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5)C AB段:红磷发生缓慢氧化,消耗少部分氧气 DE段:白磷燃烧,消耗较多氧气 细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约上升至试管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处 解析 (1)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2)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 2H3PO4。(3)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先未燃着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4)白磷能够燃烧,说明装置中含有氧气,即红磷没有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因此猜想正确;课

27、本上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的,其理由是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物质性质和变质类的探究 链接安徽中考,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例2(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 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

28、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Fe2O3+6HCl=2FeCl3+3H2O (2)【作出猜想】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设计实验】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稀盐酸(或稀硫酸)

29、 产生气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迁移拓展】氢离子(或H+),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对应训练 1.(2018贵州铜仁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敞口放置在实验室的NaOH溶液产生了兴趣,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碳酸钡沉淀。 【提出问题】 这瓶NaOH溶液肯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怎样呢? 【猜想与假设】 小王:NaOH溶液部分变质; 小张:NaOH溶液全部变质; 小王、小张认为NaOH溶液一定变质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进行实验】 (1)小王设计

30、好方案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协助小王完成实验现象的填写:,(2)小张取用小王第步反应后的滤液,滴加CuCl2溶液,有 色沉淀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错误。,【反思与评价】 (1)如果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常加入适量(填物质的化学式),再过滤除去该杂质。 (2)小王、小张通过以上探究分析推出:实验室里保存Ba(OH)2溶液的方法应该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猜想与假设】2NaOH+CO2=Na2CO3+H2O. 【进行实验】(1)白色沉淀 蓝 (2)蓝 【反思与评价】(1)Ca(OH)2 (2)密封保存,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

31、4,类型1,解析 【猜想与假设】NaOH溶液一定变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进行实验】(1)取一定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取经过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2)小张取用小王第步反应后的滤液,滴加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错误。 【反思与评价】(1)如果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过滤除去该杂质;(

32、2)通过以上探究分析推出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氢氧化钡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实验室里保存Ba(OH)2溶液的方法应该是密封保存。,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2.(2018江苏南京中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

33、,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

34、“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实验回顾】 (1)2Al+6HCl=2AlCl3+3H2 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金属是

35、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交流与讨论】(1)4Al+3O2=2Al2O3 (2)用砂纸打磨 【实验探究】(1)2Al+3HgCl2=2AlCl3+3Hg (2)上升 【实验结论】2Al+6H2O=2Al(OH)3+3H2 【实验反思】(1)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 反应停止后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实验回顾】(l)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用B

36、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交流与讨论】(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时,可以用砂纸打磨。 【实验探究】(1)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2AlCl3+3Hg。(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

37、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结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3.(2018江苏徐州中考)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

38、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表达交流】 (1)在步骤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

3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CuSO4+SO2+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 (2)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填序号)。 锌、铜、稀盐酸 锌、硫酸铜溶液 锌、铜、氯化镁溶液,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答案 Zn+H2SO4=ZnSO4+H2 【实验探究】品红溶液褪色 二 蓝 【表达交流】(1)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2)2H2O 【反思拓展】(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 (2),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锌与

40、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实验探究】实验得出该反应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资料中提供的信息,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装置B中对应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玻璃管中装有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其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无氢气,因此猜想二正确;A试管中有硫酸铜生成,所以加水稀释后A中液体变为蓝色。 【表达交流】(1)在步骤中,鼓入空气可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铜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铜原子、2个硫原

41、子、6个氧原子,所以未知物应为2H2O。,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反思拓展】(1)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D玻璃管中的氧化铜被还原,生成单质铜和水,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2)将锌、铜加入稀盐酸溶液中,锌反应有气泡冒出,铜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锌位于氢的前面,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能达到目的;将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的表面置换出红色的铜,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故能达到目的;将锌和铜分别放入氯化镁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无法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能达到目的。,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

42、型1,4.(2018湖南常德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 现象一:向试管中加入2 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3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然后振荡试管,发现红色消失。 【提出问题】红色为什么会消失?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了;(2)酚酞溶液的量少了; (3) 。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时为红色的锟式结构;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实验探究】根据上述“猜想”进行如下探究: (1)取4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

4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 (2)取2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5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 (3)取2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 结论:猜想 正确。 【继续实验】取一定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现象二:向碳酸钠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而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刚开始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44、【实验探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收集证据】分别收集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合作交流】 (1)图1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2)图2中从B点开始的变化关系与图1完全重合,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碳酸钠溶液刚开始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OB段所示),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基于以上“异常”现象,你能提出的有价值的见解是 (任写一点)。,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

45、,类型1,答案 现象一: 【猜想】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3) 【继续实验】NaOH+HCl=NaCl+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现象二: 【合作交流】(1)NaCl、NaHCO3 (2)Na2CO3+HCl=NaCl+NaHCO3 【反思与评价】有些化学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或其他合理答案),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解析 现象一: 【猜想】实验探究(3)取2 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是在改变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时引起酚酞变色,因此猜想(3)是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3)

46、中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后,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与猜想(3)相对应,说明猜想(3)正确。 【继续实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溶液不再显碱性,因此酚酞溶液就会变成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现象二: 【合作交流】(1)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由图像分析知A点稀盐酸不足,因此此时对应的溶质是生成的NaCl和剩余的NaHCO3。 (2)图2中从B点开始的变化关系与图1完全重合,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碳酸钠溶液刚开始和稀

47、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无二氧化碳生成,因此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反思与评价】由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推断知有些化学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5.(2018四川广安中考)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2)【

48、查阅资料】 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如碳酸钙不溶于水。 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提出问题】碳酸氢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4)【假设与猜想】猜想:能与盐酸反应 猜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5)【设计实验并验证】,根据验证实验写出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讨论与反思】该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他们不但发现了新的物质,还了解了它的一些性质,并对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中溶洞与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类型5,类型2,类型3,类型4,类型1,影响因素的探究 链接安徽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