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121692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作业(一),【解析】A项,“戛然”中的“戛”应读ji;B项,“斡旋”中的“斡”应读w;C项,“羁绊”中的“绊”应读bn。,D,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严峻 震撼 锵然 领域 B.退色 燎原 静穆 恬静 C.蹿掇 皎洁 挑剔 怅惘 D.凫水 棹船 偏僻 涌跃,A,【解析】B项,“退色”应改为“褪色”;C项,“蹿掇”应改为“撺掇”;D项,“涌跃”应改为“踊跃”。,【解析】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C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D项,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B,4.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记录

2、了作者儿时与小朋友们去鲁镇赵庄看社戏的生活经历。 B.回延安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越,充分地展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D.吴伯箫的灯笼是一篇散文,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解析】社戏是小说。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A,5.【巧妙应对】阅读下面小故事,给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上标点,使其体现中国代表团的智慧。(5分) 国共两党谈判期间,国民党代表在以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义正词严、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和你们共产党谈判真是对牛弹琴。”“对 牛 弹 琴 ”巧妙的反戈一击,不

3、仅充满智慧,也让对方有所收敛。,,,!,二、阅读理解(45分) (一)(22分)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

4、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_ 7.“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这句话从描写角度看是_,说明了_。(5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航船颜色和动态的具体特点,生动形

5、象地体现了航船的“白”和“大”,也反映了孩子们划船之快。,侧面描写,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高超,8.结合以下句子,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6分) (1)“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_ (2)“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_,体现了双喜的朴实。,体现了阿发的大方、热情。,9.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又为什么要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呢?(6分) _,通过对美丽的江南水乡和朴实善良的农家少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儿时小伙伴的怀念。,(二)(23分)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

6、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含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

7、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

8、,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

9、,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10.本文的线索是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

10、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4分) 11.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_,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13.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

11、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4分) _,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14.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5分) _,示例: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三、作文(30分) 15.请以沉醉在_的世界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音乐”“足球”“艺术”“读书”等;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