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121723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 马 说,sh,s,pin,y,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真/不知马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策之/不以其道,A,并列,称呼,吃一次,犹,尚且,怎么,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顿,餐,同“饲”,喂,吃,用马鞭驱赶,马鞭,用,按照,它,代指千里马,大概,能够,能力,才能,6.根据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4分)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表现“食马者”以

2、“不知马者”的身份叹息没有千里马,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8.综合性学习。(11分) 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并写出两句关于“马”的古诗。,成语:

3、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 谚语: 牛头不对马嘴 人奔家乡马奔草 古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产生了诸多英雄豪杰,也产生了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赤兔马:_ 乌骓马:_ 的卢马:_ 黄骠马:_,吕布(关羽),项羽,刘备,秦琼,(3)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象形字“马”。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_ 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_,起初的汉字是对实物形状的描摹。,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由烦琐到简单。,(一) 马说 世有伯

4、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同“饲”,喂,正确的方法,C,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跟平常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2.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5、6分) 示例一:不同意。我们需要做自己的“伯乐”,主动展示才能,并不断完善自己。示例二:同意。如果“伯乐”没有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韩愈),【乙】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

6、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 【注释】昭昭:明白显著。类:相似。豕(sh):猪。鬣(li):兽颈上的毛。,只,仅,面对,只,合适,适当,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4分)

7、 虽然 麟之出 必有圣人在乎位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马,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既然这样,那么即使出现了麒麟,(人们)也不能认识它就是麒麟。(意近即可),/,/,16.甲、乙两文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现象: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 感情:抒发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5

8、分) 托物寓意。不同:【甲】文极具讽刺意味,且以议论为主;【乙】文表意颇为含蓄委婉。,【参考译文】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是可以的。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