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13337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青岛 5 月模拟)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可见( B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D 世本等书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大【解析】 从材料中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和世本上所述的“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正好互相印证,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A 项说法错误,错在“必然有争议” ;C

2、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来源” 。2(2018广州二模)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 “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 )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建立【解析】 从材料“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体家庭,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 C 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设立的,故 D 项错误。3(2018南平二模)周礼冠义云:“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3、。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据此可知, “冠义”( C )A强调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B强化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C引导青少年重礼仪立德行D重视家族关系的和谐有序【解析】 由材料“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 ”可以得出其强调成人之后应该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可知 C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大意,A 项不正确;“修身养性”与材料所述不符,B 项不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家族关系,还涉及君臣关系等,D 项不正确。4(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

4、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D )A门第等级依然森严 B士族退出历史舞台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资格放宽- 2 -【解析】 材料中汉唐两个朝代选拔人才方式的对比可以看出,唐代对人才的选拔资格是比汉代要宽松的,这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违背;B 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C 选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5(20184 月预测押题卷)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D )A宗法制度

5、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解析】 据材料“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官员身份的双重性体现了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故 D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权力中枢决策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C 项错误。故选 D。6(2018历史 4 月预测押题)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B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6、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 材料“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表明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的同时,兼做小商业和雇佣劳动,有利于弥补农业活动的不足,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A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土地所有制问题,B 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的自由问题,C 项不正确;D 项说法不正确。7(2018新乡三模)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 A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C租佃

7、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解析】 由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 ”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双方毁约现象,排除 C 项;材料无关土地兼并现象,排除。 8(2018广州二模)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 3 -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 C )A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B经济重心南移C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D边患危机解除【解析】 由材料“元代出现了

8、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到“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变化,主要由明朝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 C 项正确;元朝就是统一的国家,故 A 项排除;B 项完成于南宋,排除;D 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 。9(2018衡水中学十六模)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 ,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 、 “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 B )A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解析】 根据材料“抽长制” “膳田” “守寡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9、的存在,体现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兼顾了宗法和社会保障,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 ”不能说明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社会保障机制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而是强调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排除 C 项;材料主旨强调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而不是家庭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分割,排除 D 项。10(2018商丘三模)明朝皇帝每于郊祀上报皇天牧养有成时,都把全国的户口簿籍陈于祭台之上,即表示上天赐予他对人民、土地的所有权。这一做法反映了( B )A明朝天人合一思想仍很盛行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

10、生产重视C土地国有仍是主流土地制度D明朝的人口户籍管理较严格【解析】 古代户口薄籍是封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依据,而农业是古代赋税的主要来源,材料“把全国的户口薄籍陈于祭台之上”说明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 B 项正确;天人合一思想属于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且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明朝天人合一思想盛行,故 A 项错误;明朝时期土地私有是主流土地制度,故 C 项错误;人口户籍管理较严格的目的是保障赋税的主要来源,故 D 项排除。故选 B。11(2018高考押题卷二)明清的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 ,但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C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B拜金思潮遭

11、到社会的鄙视- 4 -C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解析】 以商人为主角的经商故事常见于明清的话本小说中,照理说,这类作品应该反映商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商人逐利的过程,这也符合晚明时期全社会兴起的拜金思潮。但是,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力之深广,加之小说作者多为文人,这类作品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却从不同角度夹杂着正统文人气息,形成独特的文学风貌。综上所述,本题选 C项。12(2018惠州 4 月)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 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12、A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解析】 材料中强调历史叙述强调公众的记忆,强调城邦,说明古希腊重视城邦公共利益,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谈到“人文精神” ,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谈到“公民的参政意识” ,故 C 项错误;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在其历史著作中,也强调公众的记忆,没有忽视历史的真实,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 52 分)13(2018泸州三模)(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长孙无忌、李绩等撰永徽律 ,与此

13、前汉、晋以来法律合刊,计分 12 篇,共 30 卷,史称唐律律疏 。并郑重说明:“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 ”宋太祖建隆四年,经朝廷同意,由窦仪等人主持收集了唐开元到宋建隆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共 12 篇、502 条,刊印颁行,史称宋刑统 。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制度上更加规范。如规定死者没有子嗣的,其遗产由女儿、近亲依次继承,不得出卖部曲(家仆)、奴婢等,为了避宋翼祖赵敬之讳改“大不敬”为“大不恭”等。摘编自徐世虹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材料二 1902 年清政府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谕令“按照所陈

14、各节” , “修改删并” ,但“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庶以维天理民彝不蔽。 ”在这次修订法律工作中,沈家本等秉承“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规定禁止刑讯、删减死罪条目,改革行刑旧制、禁革买卖人口、删除奴婢旧制、统一满汉刑律、变通秋审制度,还制定了商律 、 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法院编制法 、 违警律 、 大清新刑律 、国籍法 、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 大清民律草案 、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 大清现行刑律等新律。以上十个新律虽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法文化,如引入西方的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 5 -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垮台,其中大部分只是颁布而未及实施即告废止。清末修宪与沈家本(1)依据材

15、料一,概括唐宋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 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中西结合”的表现,并对清末修律进行简评。(13 分)【答案】(1)特点:重视法律传承与发展(创新);内容详实,条目清楚,系统化、规范化;慎用刑罚,重视以情理治国;进一步强化以儒入法;重视私有财产保护;一定程度上体现人文精神。(6 分)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一定的基础;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世家大族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6 分)(2)表现:主持人: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人员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指导思想:秉承“洋为中

16、用”的指导思想;内容:废除部分陈旧法律,保留封建纲常伦理;引进西方法律文化,如重视民法(私法)、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8 分)简评:背景、目的:面对清末统治危机,清政府在法学领域的自救运动;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但又因其保留纲常伦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台和政治动荡,未真正实施。(5 分)【解析】 (1)特点:根据“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长孙无忌、李绩等撰永徽律 ”“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得出重视法律传承与发展(创新);根据“收集了唐开元到宋建隆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制度上更加规范”得出内容详实,条目清楚,系

17、统化、规范化;根据“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得出慎用刑罚,重视以情理治国;根据“规定死者没有子嗣的,其遗产由女儿、近亲依次继承”得出重视私有财产保护;根据“不得出卖部曲(家仆)、奴婢等”得出一定程度上体现人文精神;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汉代以后法律进一步强化以儒入法。原因:可从国家统一、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一定的基础,儒学复兴,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2)表现:根据材料信息,可从主持人、指导思想、内容等方面总结。简评:从背景、目的上看,清末修律是面对清末统治危机,清政府在法学领域的自救运动;从作用上看,从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分

18、析其积极影响,但又存在局限性,因其保留纲常伦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台和政治动荡,未真正实施。14(2018商丘三模)(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结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6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1: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

19、续。闸述:战国到明清,地主、自耕农、佃农一直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结构基本上属于地主经济;秦汉至明清各个王朝的官制虽有差别,但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到明清,儒家文化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总之,秦汉到明清,中国社会内部虽一直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但从社会组织方式来看,大一统帝国和官僚制度、地主经济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却始终是社会的基本框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示例 2: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三位一体,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对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调

20、节作用,保持着地主经济的稳定。同时,地主经济又是大一统的基础,只有存在大量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国家才会有充足的税收,用以供养皇室和从中央到地方庞大的官僚机构。没有儒家的正统地位和儒家学说的指导,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就不能形成。总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解析】 首先分析图示内容,理解图示反映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协调,也就能维持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然后确定论题。要求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 ,可以确定“中国传统社会的

21、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或“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论题。联系史实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三位一体的具体表现,或者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因。确定主题可以不同,论述必须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合理。15(2018南充三模摘选)(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

22、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的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 年)(1)据材料归纳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7 分)- 7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8 分)【答案】(1)特点:文化消费队伍大众化;文化消费内容丰富;宗教文化消费社会化;古玩、艺术品成为文化消费品。(7 分)(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和理学的产生;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族融合的加强;前代文化消费的奠基。(8 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消费的发展。(1)根据材料“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 “歌舞百戏演出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 “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 “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可以从消费对象、消费内容、宗教文化等方面来概括出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2)根据材料“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宋朝商品经济、文化政策、科举和理学的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