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二编专题整合高频突破文化生活_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13507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二编专题整合高频突破文化生活_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二编专题整合高频突破文化生活_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二编专题整合高频突破文化生活_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二编专题整合高频突破文化生活_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二编专题整合高频突破文化生活_考查角度整合法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突破练(七)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的作用一、选择题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 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B. C. D.答案:D解析: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材料中“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应选;不符合题意。故选 D项。2.从中国文化产业发

2、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将“十五”“十一五”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十二五”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且以培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聚合产业资本为重点的发展时期;而“十三五”则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有利于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有 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 B. C. D.答案:B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作用的知识。

3、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 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说明了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观点夸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 B 项。3.唐初盛世,“贞观之治”,也是文学的“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息。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

4、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 B. C. D.答案:C解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同时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故正确。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

5、 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A.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的重要标志C.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D.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答案:A解析:B 项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 项表述错误,“根本途径”的说法夸大了保护文物的作用;D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国家的文化安全;A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5.在 G20 杭州峰会演出中,原始文本来自德国、艺术创作在俄罗斯的世界经典舞剧天鹅湖在东

6、方湖畔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演绎,获得 各国来宾的一致好评。这表明( )各国间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应选;说法与事实不符;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错误。本题答案选 D 项。6.(2018山西晋城一模,15)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这是因为( )3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企业家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已成为不可争

7、辩的事实 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企业家精神主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说法不科学。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中“促进”说法错误。正确切题,故选 B 项。7.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位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进社区,开展敬老活 动。这表明(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 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 B. C. D.答案:A解析:说法错误,因为民族节日不是

8、世界文化遗产;说法错误,因为传统习俗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的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A 项。8.(2018河北衡水中学六调,50)哈佛大学经济学教 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一书中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期间,一个社会的心态往往更加乐观、开放和宽容;而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衰退期间,一个社会往往会变得更加悲观、封闭和排外。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答案:D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A 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经济

9、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B 项不符合题意,D 项正确切题。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是文化包容性的基础,即经济发达,文化不一定包容,经济不发达,文化不一定不包容,C 项说法错误。9.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邀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部分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参展、参演 ,采取事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代表性继承人现场制作等形式,充分全面展示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非遗保护有利于(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展示民族传统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研究人类文

10、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答案:B4解析:非遗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符合题意;中的“文化趋同”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 项。10.(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9)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创作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譬如云南的云南映象、广西的印象刘三姐、陕西的长恨歌、浙江的宋城千古情、四川的藏谜、山西的又见平遥、内蒙古的千古马颂。这些演出 ( )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 能反映 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都是中

11、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A. B. C. D.答案:B解析:我国不少地方创作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这些演出能反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切题。这些演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不能反映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11.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几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 100 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

12、播中的重要作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举办感动中国节目的意义在于感受、传递道德的力量,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项。12.(2018山东济南一模,19)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等让更多的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

13、化( )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一切有益成果 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A. B. C. D.答案:C解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题干未涉及借鉴吸收国外文化有益成果,排除。“接触”“吹至”“跃动”说明切题,“数百项”“内涵丰富”说明切题,答案选 C 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 的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

14、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良好家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2)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请为你的家庭设计两条新家风。(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

15、体现时代性,具有民族性,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 20 字)答案:(1)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家风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个人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2)读书以博识,戒奢勤持家。邻里相亲和为贵,上敬下睦孝当先。解析:本题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和注重家风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计两问,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作用。第(1)问属于意义类型的题目,从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说明良好家风对人的全面

16、发展的价值。良好的家风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就可以将思维角度转移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方面,将这一知识与材料结合作答即可。第(2)问让写两条家风,具体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体现时代性,具有民族性,朗朗上口。因此答案:只要体现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的主题即可。14.(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3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塞罕坝在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 1681 年,康熙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年,国势衰微,为弥补国库亏空,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

17、。西伯利亚寒风推动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1962 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369 名青年踏上了塞罕坝。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如今,塞罕坝万顷林海,不仅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屏障。塞罕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

18、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荒原为林海,沙漠成绿洲”奇迹的实现,离不开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6答案:“塞罕坝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牢记使命、勇担责任、艰苦创业。能够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指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后结合材料,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分析“塞罕坝精神”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