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113557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础保分专题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NO.1 学前自主测评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18佛山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 K 值时,增长速率为 0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K 值逐渐增大解析:选 D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呈“S

2、”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在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在 K 值时增长速率为 0;而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 K 值。2(2018太原模拟)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 12 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解析:选 A 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说明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3、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百山祖冷杉,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在植物园中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3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某一虫害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A BC D解析:选 B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2群数量的最大值。若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环境容纳量;科学确定捕鱼时间和数量是控制种群数量维持在 K/2,以保证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喷洒农药杀

4、死害虫并未改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若要防治有害生物,可采取降低环境容纳量的措施,如放养天敌。4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 N0, Nt表示 t 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随着时间变化 Nt/N0值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B图中 a 表示的值一定为 1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bN0D在第 6 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解析:选 A 将纵坐标中的“ Nt/N0”通过乘以 N0转换成“种群数量”即可表示随着时间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图示种群数量变化应该符合“S”型增长曲线;在时间为 0 时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因此,图中 a 表示的值

5、为 1;图中显示,第 6年后,该种群的 Nt/N0的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该种群的数量达到了最大值,故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bN0;在第 6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最多,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5(2019 届高三武汉六校联考)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某 一 年 的 种 群 数 量上 一 年 的 种 群 数 量A20082010 年, 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02015 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解析:选

6、 C 20082010 年, 保持为 2,即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总是前一年的两倍,数量一直在增加。20102015 年, 一直大于 1,即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总是比前一年多,因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也不能确定环境容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概念模型通常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该图是数学模型。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6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3B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C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解析

7、:选 B 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所以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说明种群密度增加,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7(2018保定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演替的必经过程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解析:选 D 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

8、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能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只有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群落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8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解析:选 D 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林窗比林下获得光能多,枯落物层的深度增加,土壤

9、动物种类数也增加,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都逐渐减少;由图中信息不能得出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大小。9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 9 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注:字母 AI 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 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 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 为发育晚期的群落)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A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B调查马尾松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群落 G 的垂直结构中不同层的物种丰富度都是最低D在群落发育晚期,物种丰富度减少的原因是种间竞争加剧解析:选 C 种群是一定

10、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称为一个种群;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群落 G 的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大于多数群落;群落发育晚期,空间资源有限,种间竞争加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2018承德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解析:选 D (捕食)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还可能存在互利共生或寄生的关系;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

11、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11(2018南平一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 d 流动到 aB图中 b 和 f 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C若 e 为刚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新物种,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D图中 c 若表示热量,该图可表示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解析:选 C 据图分析,d 为生产者,a 为消费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图中 b 为消费者,f 为分解者,b 和 f 之间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刚迁入生态系统的新物种,若环境适宜,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可呈

12、“J”型增长;图中 c 若表示热量,由于热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此图不可以表示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12(2019 届高三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5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 X 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 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解析:选 B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草在内的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若图中 X 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 X41 时

13、,种群数量增加。甲种群在 O t3段,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乙种群在 O t1段 Nt1 /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乙种群在 t3时数量最少,因为从 t2到t3种群数量仍在减少;甲种群在 t3后 Nt1 /Nt1,且不变,代表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不是相对稳定。4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 b d 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D b d 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解析:选 A 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

14、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群分布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b d 段是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b d 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会发生变化。5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能量(Jhm 2 a1 ) 1.051010 3.50109 4.55109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 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20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1.4108 Jhm2 a1D田鼠的上一

15、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3.51010 Jhm2 a1解析:选 B 某一营养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食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田鼠同化的能量7.010 9(Jhm2 a1 )。田鼠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所以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7.010920%1.410 8(Jhm2 a1 );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920%3.510 10 (Jhm2 a1 )。三、注重科学探究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及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16、)A标志重捕法在做标记时,标记物要醒目,有利于抓捕B随机取样方 n 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 X1、 X2、 Xn,则种群密度为(X1 X2 Xn)/n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计数时同种生物无论个体大小都要计数解析:选 D 标记物醒目时易被天敌发现,影响重捕时标记的个体数,因此标记物应不易被观察到;( X1 X2 Xn)/n 是每个样方的种群平均数量,若样方面积不是单位面积,则不能代表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调查种群密度在计算数量时同种个体不论大小都应该计算在内。7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

17、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调查农户(户)农药投入(kg/hm2)农药使用次数(次)水稻产量(kg/hm2)鱼产量(kg/hm2)稻鱼共生 118 7.21 3.2 6 417.12 372.2水稻单种 113 11.02 6.9 6 535.26 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B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D水稻单种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解析:选 A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

18、层现象;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农药投入少,还有鱼产出,所以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之间有竞争关系。四、具备社会责任218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C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解析:选 D

19、 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群落包括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五、综合考查9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 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 A、B、C 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种子可认为是幼龄植物,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A 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721;B 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181;C

20、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请回答:(1)混合种植后,A 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 B 实验地块中乙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 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填“高山草原” “亚高山灌木丛”或“针阔混交林”);该群落演替是在原有_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是次生演替。(3)C 实验地块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其中丰富的植被类型又为动物创造了_,使得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4)有一个由 M 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 A 实验地块,该田鼠种群的数量

21、每月以 倍数增长,理论上 t 月后种群数量为_,该数量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解析:(1)混合种植后,得到的某植物种子数目的多少反映了该植物的出生率大小。B地块中乙种子数量最多,在几年内将不断繁殖,乙种群数量也会不断增加。(2)A 地块甲种群占优势,甲种群来自高山草原,故 A 地块将来会演变为高山草原。由清除其他植物的实验地块变为高山草原,这种演替是一种次生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的。(3)任何22群落的空间结构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相应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使动物数量增大,物种丰富度提高。(4)在理想条件下,即没有敌害、食物和空间充裕时等,田鼠种群在 t 月后的数量为 M t。答案:(1)出生率 增加 (2)高山草原 土壤 (3)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4) M t 资源、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或种群增长不受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或理想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13846-2001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End-load-bearing and non-end-load bearing assemblies and joints for thermoplastics pressure piping - Test method for long-term leakti.pdf BS EN ISO 13846-2001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End-load-bearing and non-end-load bearing assemblies and joints for thermoplastics pressure piping - Test method for long-term leakti.pdf
  • BS EN ISO 13849-2-2012 Safety of machinery Safety-related parts of control systems Validation《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的安全零部件 验证》.pdf BS EN ISO 13849-2-2012 Safety of machinery Safety-related parts of control systems Validation《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的安全零部件 验证》.pdf
  • BS EN ISO 13850-2008 Safety of machinery - Emergency stop - Principles for design《机械设备安全 紧急刹车的设计原则》.pdf BS EN ISO 13850-2008 Safety of machinery - Emergency stop - Principles for design《机械设备安全 紧急刹车的设计原则》.pdf
  • BS EN ISO 13855-2010 Safety of machinery - Positioning of safeguards with respect to the approach speeds of parts of the human body《机械安全性 保障措施相对于人体部位接近速度的定位》.pdf BS EN ISO 13855-2010 Safety of machinery - Positioning of safeguards with respect to the approach speeds of parts of the human body《机械安全性 保障措施相对于人体部位接近速度的定位》.pdf
  • BS EN ISO 13856-1-2013 Safety of machinery Pressure-sensitive protective device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pressure-sensitive mats and pressure-sensitive floors《.pdf BS EN ISO 13856-1-2013 Safety of machinery Pressure-sensitive protective device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pressure-sensitive mats and pressure-sensitive floors《.pdf
  • BS EN ISO 13856-2-2013 Safety of machinery Pressure-sensitive protective device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pressure-sensitive edges and pressure-sensitive bars《机.pdf BS EN ISO 13856-2-2013 Safety of machinery Pressure-sensitive protective device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pressure-sensitive edges and pressure-sensitive bars《机.pdf
  • BS EN ISO 13856-3-2013 Safety of machinery Pressure-sensitive protective device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pressure-sensitive bumpers plates wires and similar de.pdf BS EN ISO 13856-3-2013 Safety of machinery Pressure-sensitive protective device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testing of pressure-sensitive bumpers plates wires and similar de.pdf
  • BS EN ISO 13857-2008 Safety of machinery - Safety distances to prevent hazard zones being reached by upper and lower limbs《机械安全性 防止上 下臂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pdf BS EN ISO 13857-2008 Safety of machinery - Safety distances to prevent hazard zones being reached by upper and lower limbs《机械安全性 防止上 下臂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pdf
  • BS EN ISO 13884-2003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 Determination of isolated trans isomers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动物和植物脂肪和油 用红外光谱测定法测定孤立的反式异构体》.pdf BS EN ISO 13884-2003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 Determination of isolated trans isomers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动物和植物脂肪和油 用红外光谱测定法测定孤立的反式异构体》.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