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沁园春雪第1课时,课时目标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重音及停顿。 初步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初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初步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体会“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高 亨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是什么意思?,导入新课,柳亚子曾赞美毛泽东沁园春
2、雪,写道: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整体感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朗读大比拼,品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在上阕中的作用是什么?,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千里冰封”“
3、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描写上 有何不同?,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先总写,后分写。,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品读分写部分,“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这里,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1)“惟余莽莽”的意思是什么?,(2)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品读“长城”“大河”这几句。,只剩下白茫茫一片。,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而本词写的却是
4、黄河的静态。,(3)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冽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和雄伟旷达的气魄。,(4)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1)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2)作者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看到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上的丘陵,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跑。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词中关于长城、
5、大河与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有何不同?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营造出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品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什么?,等到。,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是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梳理、总结,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全词。 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1)下阕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下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下阕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上阕写景,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看 晴日美景对偶、比喻、拟人,热爱祖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