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部分 专题突破,专题一 坐标图象题,专题知识归纳,化学坐标图象题就是将化学变化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或直线的形式来表示的题目。考查形式多为一个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曲线。其考查的内容主要有: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加入的物质质量的变化、溶液的pH随加入物质质量的变化、生成的沉淀量或者气体量随化学反应时间或加入的物质质量的变化等。从形式上看,有单线图象题、多线图象题。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理清曲线的起点、拐点和终点。,技巧点拨,1. 能读懂图象所包含的信息。 识标: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 明点:把握住曲线的四个点起点,转折点,交点,终点所代表的意义。
2、析线:判断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所代表的意义。 2. 分析题目已知条件,读懂题目的文字信息,将题目所给的信息和曲线结合起来,以达到准确解答。,类型一 有关pH变化的图象,(5年3考),此类题型包括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酸、碱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利用坐标图象解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时,首先要根据图象起点pH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趋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利用图象解答酸或碱的溶液稀释时,要注意无论开始时是酸还是碱的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的变化只能无限接近于7而不能等于7。,知识梳理,1. pH(014)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考点精炼,1. 将某氢
3、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加水的质量(m)跟溶液pH变化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象中的 ( ),A,2.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6-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 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 碱发生了中和反应,D,3.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某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6-1-2所示,则a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是
4、( ) A. HCl NaOH B. NaCl C. NaCl NaOH D. NaCl HCl,C,4.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6-1-3所示,则X可能是 ( ) A. 水 B. 纯碱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稀盐酸,B,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有大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他们取一定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同时记录了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某一相关量(Y)的变化关系如图6-1-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5、 图中纵坐标(Y)可表示溶液的pH B. BC段所处溶液的pH等于7 C. 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D. 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时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B,类型二 有关溶解度的图象,(5年4考),知识梳理,明确 “两点”、“一线”、“两面”的含义:1. 两点:曲线上的点: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对应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 一线: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3. 两面:曲线及曲线上面的点表示的溶液饱和,曲线下面的点表示的溶液不饱和。,考点精练,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1-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0 时
6、,甲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 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 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 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2. 图6-1-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a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升 温至a2时,均有固体析出 C. a2时,M点对应的甲溶液不饱和 D. a2时,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C,3.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
7、分搅拌后现象如图6-1-7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1-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 烧杯的溶液升温到t2 时,烧杯底部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 若烧杯和烧杯的溶液都升温到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D,4.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1-9所示,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 BA=C B. ABC C. BAC D. CBA,C,类型三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象,(5年2考),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
8、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知识梳理,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无直接关系,但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 g)。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温度无关,可以不用交代清楚温度,3.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图,考点精练,1. 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
9、)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2.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并搅拌,下面是加入硝酸钾质量(m)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变化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3. 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B,4.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6-1-10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
10、溶液 C. 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 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C,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冷却接近饱和的热KNO3溶液 B. 稀释NaCl溶液C. 一定温度下,蒸发不饱 和的NaNO3溶液的溶剂 D. 向一定量的FeSO4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粒,D,类型四 金属与溶液反应的图象,(5年1考),金属与溶液的反应包括两类:一类是金属与酸反应,另一类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与酸及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知识梳理,1.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象,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图象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遵循“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1、,距离越远越容易反应”的原则。,考点精练,1. 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和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C,2.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6-1-1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 Y B. 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 Y C. 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 = Y D. 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 = Y,D,3.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6-1-12所示。
12、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 A. 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ABC C. 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D.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A,4.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反应过程的是 ( ),B,5.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6-1-1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D,类型五 化学反应中物质
13、的量的变化图象,(5年4考),知识梳理,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的变化(如图6-1-1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象如图所示;若反应物完全反应,则图象如图所示。,2.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质量的变化 (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如图6-1-15),图,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反应物的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图,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应(如图6-1-16)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
14、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如图所示);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后开始如图所示。例如: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所示,因为稀盐酸先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当NaOH完全消耗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有气体生成。 (3)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或元素种类)不变(如图6-1-17),3. 化学反应中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如图6-1-18)催化剂(或杂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例如:不论是把二氧化锰固体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是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二氧化锰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变化。,考
15、点精练,1.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绘制如图6-1-19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 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 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 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D,2. 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6-1-20曲线表示的是 ( ),D,3.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6-1-2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溶液为酸性 B. b点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溶液的
16、溶质为硫酸 D. 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C,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D. 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5.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B.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C,6.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B. 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 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