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J九(下) 教学课件,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在生活中,你接触过或知道哪些有酸味的物质?,柠檬酸,醋酸,盐酸,硫酸,碳酸,果酸,“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最早,在制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放在窖中保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酸。,生活中发现的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和柠檬汁等。化学家研究了这些物质,发现它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称之为酸。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1.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 2.酸雨里含有硫酸,也可能含有硝酸; 3.汽车电瓶里含有硫酸; 4.汽水中含有碳酸; 5.食醋里含有醋
2、酸,也叫乙酸。,你能写出这些酸的化学式吗?,一、常见的酸,HCl,H2SO4= 2H+ + SO42-,HNO3 = H+ + NO3-,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盐酸根离子,H2CO3 = 2H+ + CO32-,碳酸根离子,= H+ + Cl-,酸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盐酸:,硝酸:,硫酸:,碳酸:,认识浓硫酸和浓盐酸,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状态、颜色,比较它们与同体积水的质量大小,打开瓶塞,观察发生的现象,闻一闻是否有气味?,注意:闻气体的方法。,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为什么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会看到有白雾出现?体现浓盐酸什么性质?,体现
3、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盐酸和浓硫酸,无色,液体,无味,刺激性,无色,粘稠液体,有白雾产生,无现象,37%38%,1.19,1.84,98%,挥发性,腐蚀性,一辆运送浓硫酸的罐车在通州台湖镇辅大路一路口突然翻车,罐内13吨浓硫酸顷刻流向柏油路面,除路面受损外,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2002年2月24日下午1点10分,在北京动物园的熊山。两只熊的四肢被泼到了酸液,其中一只黑熊嘴角滴着白色的唾液,两只前爪不停揉搓紧闭的双眼,发出痛苦的呻吟。,这两则新闻内容反映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注意: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
4、液。,少量,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很强的吸水性。(由于这一性质,浓硫酸可做某些物质的干燥剂。),浓硫酸的另一特性:,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稀释浓硫酸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的稀释浓硫酸呢?,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酸入水,勤搅拌。,二、酸的化学性质,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用品: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实验步骤:,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
5、记录现象。,2.向分别盛有镁条、碳酸钠粉末、生锈铁钉、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结论: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与酚酞试液混合无现象;镁条、碳酸钠、铁锈、硝酸银溶液都能在常温下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稀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注意:1.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食盐(NaCl)只是盐类的一种。,2.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由于NH4+与金属阳离子性质相似,可以看作金属阳离子,因此NH4Cl(NH4)2SO4等也属于盐。,像Na2CO3、BaCl2、MgCl2、NaCl、FeCl3等,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上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一
6、、常见的酸,1.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和很强的吸水性,由于吸水性质,浓硫酸可做某些物质的干燥剂。,3.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4.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二、酸的化学性质,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与酚酞试液混合无现象;镁条、碳酸钠、铁锈、硝酸银溶液都能在常温下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稀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像Na2CO3、BaCl2、MgCl2、NaCl、FeCl3等,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上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1.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的是 ( ) A.H3PO4 B.NaHCO3 C.CH3COOH D.HI,B,2.浓硫酸可以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具 性,所以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会 ,溶质质量分数会 。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注入 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切不可将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手上,应 。,吸水,增加,减小,浓硫酸,水,水倒入浓硫酸中,让热量迅速扩散,立即用大量水冲洗,3.(双选)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Na2O B.Mg(OH)2 C.H2SO4 D.NH4Cl E.Na2CO3,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