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官营手工业 1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_;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官府垄断,2特点 (1)经营方式:由政府_,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产量质量: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_,产品大多精美。 (3)历史地位:素称发达,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直接经营,不计成本,3概况,青铜铸造,原始瓷器,青瓷,灌钢法,白瓷,南青北白,波斯的织,法,青花瓷,景德镇,织造局,(二)民间手工业 1特点 (1)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_,产品用于_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民间_,主
2、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概况 (1)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副业,交纳赋税,私人经营,(2)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3)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_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4)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纺织业使用_;_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_性质的生产关系。,黄道婆,花楼机,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
3、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二、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官府,时间、地点,柜坊,交子,大都,长途贩运,商帮,(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草市,经营时间,2.市镇兴起:宋朝时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时,汉口镇、佛山镇、_、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3城市的发展 (1)原因: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_的南移。,景德镇,丝绸之路,经济重心,(2)表现 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_,也
4、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军事重镇,(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历程,市舶使,海外贸易税收,泉州,广州,十三行,2.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评价: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特别提醒 1工商食官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是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2青铜工具青铜农具 商周时期虽然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但是当时的青铜农具很少,并没有大量使用,耒
5、、耜仍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商周时期的青铜主要是用于铸造礼器、兵器、乐器、饮食器等。,3图示法理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手工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手工业和农业存在着密切关系。,4有关古代手工业的三点辨析 (1)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其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足”指产品只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2)不同形态的手工业类型,其用途不同,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3)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5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手工作坊的区别 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手
6、工作坊除了在技术、组织、规模与分工方面不同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封建手工作坊内部是封建的师徒关系,而资本主义萌芽是以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代替封建剥削关系。,6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7图解识记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8运用图示法理解“市”“坊”的发展与演变,9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
7、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 10区分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11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
8、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12古代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要语必背 1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2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从经营的方式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转变,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
9、主义萌芽。,5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6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7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又相辅相成。 8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业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
10、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9秦汉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明清海外贸易走向衰落。,要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史料探究史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史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 史料三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
11、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探究】 (1)指出史料一中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史料二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史料三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的“三服官”和“东西织室”都是汉代著名的官营手工业;“作工各数千人”说明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一岁费数钜万”说明官营手工业浪费严重,效益低下。史料二说明家庭手工业依附于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史料三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说明民营手工业已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机户出资,机工出
12、力”说明在手工业中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提示】 (1)官营手工业。特点:做工人数多;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归纳拓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和特点,2.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
13、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要点二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探究史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史料二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
14、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的信息“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分别从历史沿革、烧制技术和种类以及外销等方面分析了古代浙江制瓷业的发展。史料二体现出景德镇制瓷业在规模、人数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提示】 (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
15、种类繁多;走向世界。 影响:推动了制瓷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真题典例(2016全国卷T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中“百年前”与“如今”雇佣工的变化,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手工业者地位上升,这与市镇经济及手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故选A
16、项。材料中反映明清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未涉及是否重农,故B错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排除D选项。 【答案】 A,归纳拓展 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
17、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要点三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 史料探究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史料二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
18、买卖。 梦粱录,史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谢肇淛五杂俎,史料四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探究】 (1)依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 (2)史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3)指出史料四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信息解读】 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史料二信息反映了
19、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史料四中“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婚姻观念发生了转变,究其原因可从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等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提示】 (1)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3)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
20、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 严格的规定在明后期不被遵守,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政权难以过多干预生活问题,不能说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了还是削弱了,故A错误;明代后期的这一变化,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故B正确;市民阶层兴起于宋代,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
21、出奢靡风气,故D错误。 【答案】 B,归纳拓展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联系紧密。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市、早市和乡村“草市”的形成和发展。 (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市镇。,(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7)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2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在封建社会初期,商
22、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如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在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了统治秩序。如西汉、隋唐和两宋时期,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往往也是封建政权的都城,商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加大。,(3)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特别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促进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要点四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史料探究史料一 (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
23、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 史料二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三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24、。,【探究】 (1)据史料一、二说明北宋与唐朝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史料三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信息解读】 注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信息:说明唐代对“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说明设专人管理,说明唐代对“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史料二显示宋代城市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对商业管理放松,从而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得到提升;史料三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城镇,城市的经济功能大为加强。,【提示】 (1)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
25、卖,不再有时间限制。 (2)明清时期,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的城市出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归纳拓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和市的界限,如晓市、夜市的出现。,(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关系密切,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1(2017全国卷T24)
26、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 由图看出陶、曹、鲁等地一是临近大江大河,二是彼此之间地理位置上比较靠近,这方便了彼此之间的商贸往来,故A项正确。在一般情况下,争霸战争会隔绝、阻止经济交往,B项属于常识性错误。交通条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它对地方经济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城市规模扩大可能是行政命令的结果,不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D项错误。 【答案】 A,2(2017全国卷
27、T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 根据“大者倾郡,不可胜数”可知多人发家致富,说明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义利观是指如何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反映了西汉前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道义理念的变化,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且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8、,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B项错误;“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全国卷T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 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
29、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5海南高考T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解析】 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漕运指的是内河航运,与海外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 B,5(2015北京高考T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
30、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关于唐代对商业店铺所做规定的具体信息,再结合南宋都城临安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并且有四百十四行”的信息可知,南宋时期的商业与唐代相比,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选项为B。A、C项信息材料没有显示;选项D既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史实不符,故可排除D项。 【答案】 B,6(2014全国卷T26)北宋中期,
31、“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 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商业发展中货币的功能,并理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谓之交子,以便贸易”。由材料可知,交子的产生是因为“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而不是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是讲了他们之间的商业纠纷问题,故C项不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北宋时期的历史现象,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不正确。 【答案】 A,7(2013课标全国卷T26
32、)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广东大庾岭以北的丝销往广东,而广东一带的盐铁销往广东大庾岭以北,这说明了当时大规模远距离的商品贩运,由此可知D项正确。材料未曾体现A、B、C三项的内容。 【答案】 D,8(2017江苏高考T2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
33、,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
34、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 第(1)问,回答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一是从湖州、嘉定地区桑棉的种植
35、与出售,归纳出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二是商业资本的雄厚,三是结合明清时期知识归纳出商帮的活跃。第(2)问的第一小问回答原因主要从商人的积极活动和政府政策变化两个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注意运用全球史观:一是从国际上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掠夺大量白银,外国产品的缺陷不足等角度归纳,二是从国内手工业发达,产品深受外国欢迎等角度分析。第(3)问,注意从货币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中外联系三个角度分析归纳。,【答案】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