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152911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考 情 扫 描,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且均是名家作品。命题者为彰显时代特点,突出命题重点,着眼点放在对唐诗、宋词的考查上。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把握、表达技巧的鉴赏、形象的概括、意境的理解能力;主观题则考查了内容概括能力、意境把握和比较、句子赏析、人物形象鉴赏、炼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等。,整 体 阅 读,解答古诗鉴赏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二是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读懂诗歌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要体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握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将标题、意象、句法、典故和题材作为读

2、懂诗歌的“抓手”,分别作一些引导。,一、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标题往往是触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不同的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4表明诗歌的题材。 5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二、把握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在情思与生活外在景象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

3、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其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三、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 古代诗歌,通过非常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律、绝、词、曲还得符合格律的要求,故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这种“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省略

4、成分、语序倒装、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互文见义等。这些“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1省略成分。 古代诗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般情况下,不仅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使人产生简洁明快之感。有些诗句放到散文中可能被视为文理不通,但在诗歌中,不仅可以使读者心领神会,而且有时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古代诗歌省略技巧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古代诗词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2语序倒装。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

5、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代诗歌中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3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因此,古代诗人常常因为炼字需要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四、读懂诗歌中的典故 典故,指诗文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

6、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五、从题材入手读懂诗歌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同小异。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抒怀诗,多写离愁别恨和深厚友情;边塞诗多写建功立业,或抒怀才不遇之情,或描写将士生活艰苦等。,真题文本 (201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7、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有效信息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诗: 第一步 整体阅读,领悟诗意 1析标题。 交代了人物(苏轼、子由)。点明了事件(送子由使契丹)。暗示诗歌内容(送别时所感、所思)。 2读注释。 注释的对象,多是难读懂的字词句,扫除考生的阅读障碍,如“清禁”“ 武林”。帮助理解写作技巧,如“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运用了典故。 帮助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3悟意象。 “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

8、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 4辨句法。 标题,就是省略句,应为“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即省略了主语“苏轼”。,5明题材。 此诗应是送别诗,侧重营造氛围,在景物或生活画面中透露出送别时的主观情感。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或是朋友间真挚友谊的告白,或是临别时坦诚的慰勉,或是依依不舍的留恋,或是发自肺腑的感慨。此诗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第二步 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手法有:以想象、典故之笔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且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因为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

9、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BD,【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和D(鉴赏评价)。 【解析】 B项,无中生有,“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

10、出”,在诗中找不到依据;对“不敢自居第一”的理由理解错误,由注释可知,为避免被扣留,不敢自居第一。D项,苏轼告诫苏辙“切莫以家世傲人”,是担心弟弟的安危,并没有让他展示“谦恭的君子风度”。,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解析】 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豁达的

11、一面。,【诗意】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热 点 探 究,从考查范围来说,选项前三项一般是分句考查,最后一个选项注重综合考查。考点多,综合性强。考点涉及诗歌的语句含意、表现手法、情感、语言特点、意境以及文学常识等。,热点一 客观题,一、常见陷阱 常见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文化常识等几个要素上。设误类型:曲解诗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

12、不合、不明手法、主题不合等。,二、考查类型,(2018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一、(2018张家口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宋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 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1.下列对这首

13、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解析】 B项,首联下句的意思是,曾经看到图面,已然为之震惊。写的是去永康的道路难行,突出杨君此次赴任路途艰险,反衬其精神可敬。,B,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分) 【答案】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道路的高峻。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道路高险,比如“登天”“鸟道”

14、“无地”。用词生动。“悬”字写出栈道悬在空中令人股栗,“泻”字写出听到江水声令人心惊肉跳的感觉。 【解析】 颔联的意思是“道路危险得如同登天般悬在空中,只有鸟能飞过去,下面就是千仞绝壁、万丈深渊,只能听到谷底江水流泻的涛声”。这就可以看出,此联用夸张的手法,“悬”“泻”用词生动形象。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道路的高险。,【诗意】 如宝剑般直刺云霄的山峰,高得好像架在云端的栈道,始终未曾行走过。曾经在图画中见到过,已经令人心惊。道路危险得如同登天般悬在空中,只有鸟能飞过去,下面就是千仞绝壁、万丈深渊,只能听到谷底江水流泻的涛声。做官不要以官小为耻,为政还必须通晓边远地区的风俗人情。何况你才能杰

15、出而且又有美好的德行,我相信不到一年,推荐你升职的奏章就能呈送到皇上手里。,二、(2018合肥六中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 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 五原: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描写色彩明丽,景色美丽。五原的田野上,杨柳拂水,风光绮丽,一派盎然的春意。 B第二句写了另一番景象,清清的

16、泉流又失而复得,“旧是”二字透露出一种欣慰之情。 C诗人寄情于景,连续描绘了八个画面,这些画面都是作者目光所即,以色彩的变化为线索。 D颈联写五原的见闻,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之声,蕴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 【解析】 C项中画面的线索应该是作者的行踪。,C,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从来”和“今日”对比,(1分)从前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今日的饮马泉寒冰解冻,绿水分流,写出了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3分)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征途的顾往瞻来,既有看到充满生机景象的喜

17、悦,也有委婉表达希望乘胜追击的担忧。(2分) 【解析】 颈联写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从来”是指过去,说明作者随同节度使来到饮马泉已不是走了一天两天,而是在漫长的道路上几乎走过了一冬天。那时关塞道路,冰冻一片,坎坷难行;而今的饮马泉已是春天,寒冰解冻,绿水分流。严冬与阳春之景,艰难与欢畅之情,恰形成鲜明的对照。,【诗意】 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如今天气解冻,春水分流。这潺潺清流

18、,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影,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三、(2018合肥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元日示宗武 杜 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注】 武:杜甫次子。战通“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 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日,从而营造出感

19、伤的氛围。 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D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已,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 【解析】 C项,“青衿”运用的应是借代手法,青衿是贤士的代称。,C,2杜诗详注评价这首诗“悲喜并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诗人将悲事与喜事交织在一起,将哀情与乐情贯穿于全诗。(1分)诗人悲身世坎坷,年老衰病;(1分)悲归家无望,兄弟离散;(1分)悲时局动荡,壮志难酬。(1分)喜时逢佳节,父子相守;(1分)喜宗武长大,成才可期。(1分) 【解析】 根据“迢迢滞远

20、方”,概括出远离家乡。根据“衰病只藜床”,概括出年老多病。根据“名惭白首郎”,概括出壮志未酬。根据“吾笑汝身长”概括出喜看儿子成长。根据“处处逢正月”,一方面慨叹羁旅他乡,另一方面庆幸父子相守。,【诗意】 杜甫打了儿子一顿导致儿子哭了,但是看到儿子又长高了,父亲开心地笑了。正月时节应是团圆时刻,然而诗人想到自己远在他乡,路途遥远被阻滞,难以归家。飘零他乡喝着柏酒,衰老生病只能躺在藜床。教育孩子应该如何为人,很惭愧的是自己白发苍苍却无法施展自己抱负。想要赋诗一首却又释笔作罢,只想称觞举寿。诗人独自在外,难以见到家乡的亲人,不能和家人团聚,只能在这暗自流泪。,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

21、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景物、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热点二 诗歌形象,(201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

22、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诗意】 这些年我寄居他乡总是与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哪里会因为你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不要怕驿站的骏马傲风斗雪,你尽管快马加鞭吧,要让自诩一代天骄的契丹认识一下天朝的才俊。身处沙漠之地你定会回望皇宫上方的那轮明月,也定将越过千山万水梦见杭州风光旖旎的春天。单于要是询问你的家世,回复时可要小心谨慎啊,要像李揆那样不说自己是大宋最杰出之人。,一、(2

23、018南宁摸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 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慵:懒。,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

24、实写照。 【解析】 C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分析错误,这里用诙谐的手法表现自己疏狂的个性特点。,C,2.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6分) 【答案】 (1)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2分)(2)留恋自然,品行高洁。词人借品行高洁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2分)(3)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性格。(2分),【解析】 鉴赏人物形象要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也要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

25、人物的烘托作用。例如“玉楼金阙慵归去”的“慵”是“懒惰、懒散”的意思,表现了词人鄙薄名利的态度。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梅花喻示着词人的高洁,“醉”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只想纵诗饮酒,表明了其疏狂的品性。另外,答题的时候要先概括形象特点再结合词句分点作答。 【诗意】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疏懒狂放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吟诗万首,饮酒千盅,我什么时候曾正眼看过侯王?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愿插着梅花醉卧在洛阳城中。,二、(2018汕头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画堂春 宋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

26、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注】 霁山:雨后山色。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采用了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画面感强,色彩鲜明,一句一画面,描摹了朦胧醉人的山水美。 C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 D“人

27、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B,【解析】 B项,“描摹了朦胧醉人的山水美”这一表述有误,选项中的“朦胧”实际上是描摹了雨后青山更青翠,白鸥翩飞,水光接天,湖如明镜清澈的光明澄澈的境界。,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6分) 【答案】 下阙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浅声”写出歌女轻柔婉转的歌声;“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穿着杏红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杏红显得格外深

28、(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深;“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显得稚嫩可爱。,【解析】 “杏红深色轻衣”。“杏红”色在“水天溶漾”中更显浓艳,更为“深”,此“深”字一方面写歌女衣服色彩浓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词人心中的影射。“轻衣”轻盈灵动,羽化成仙之境尽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这一动作显人物的稚嫩可爱,让人心生怜惜。“小荷障面”虽未能尽“避斜晖”,却能带来丝丝凉意,词人于此中“分得翠阴归”。斜晖映日,词人与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词人其实未必能“分得翠阴”,但是绿荫翠凉、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悦,归途更感清凉。,【词意】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

29、,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三、

30、(2018宝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答张十一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踯躅: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本诗前两联先写

31、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D作者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 【解析】 B项,首联写远景,诗人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此地的全景。颔联描写竹子与杜鹃,是近景描绘。,B,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渴望建功立业。诗人担心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忠君报国。诗人在被贬的情况下,仍心念皇帝的恩泽,想着为国效力,

32、有所作为。(3)操行坚正,克制理性。诗人无辜遭贬,但还是想着“未报恩波”,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是克制理性的表现。,【解析】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诗意】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可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闻;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33、;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歌的内容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的,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鉴赏诗歌必然离不开诗歌的语言,诗歌任何角度的鉴赏离开了语言的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从考查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炼字、炼句、语言风格。,热点三 诗歌语言,(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曹

34、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示例一:“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示例二:“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诗意】 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曾经在

35、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天衣服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一、(2018广东七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 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6、3分) ( )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解析】 B项“表现了行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B,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 (1)采用了夸张和反

37、复的手法,(2分)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1分)(2)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2分)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解析】 “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但此时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 【词意】 远望

38、淮山高耸入云,连绵不绝,这千里的山峦承载着我千里的悲恨。淮水浩渺悠悠,万里波涛寄托了我万里的愁思。山长水远,挡住了行人眺望的眼。痛恨过去的战争,也忧愁未来的日子。面对着晚春,流着泪水,不知该说些什么。,二、(2018哈三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蟾宫曲 卢 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1以下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

39、”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土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A,【解析】 A项,“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表述有误,宫调包括曲牌,每个宫调由若干曲牌组成,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2.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请

40、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口语化,乡土气息浓厚。如首句中“沙三”“伴哥”这样的名字和“来嗏”的搭配,有着十足的农村情味;形象生动,如写捞虾少年撞西瓜用一“磕”字,写出了两少年迫不及待和随性的生活习惯;滑稽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和将其比作“琵琶”。,【解析】 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比如用语特点、语言风格、使用的表达技巧、炼字效果等。本曲语言,乡土气息浓厚,如“伴哥”“来嗏”口语化明显。用“磕”字写捞虾少年撞西瓜,形象生动。语言幽默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形容他背朝天趴在碌碡上,活像一面“琵琶”倒扣。 【曲意】 那位沙三一边哼着歌

41、一边就回来了,两腿上都是青泥,只是为了捞虾。这里是太公庄里,就在杨柳树的阴影下,沙三磕破了西瓜,那小二哥吃得稀里哗啦,坐在石头磙子上活像个琵琶。这时候只见荞麦开花白花花,绿油油的豆苗刚刚出芽。一切都顺应天地宇宙之大化,没有一点点矛盾和争斗,真是无比快乐的庄稼院的生涯。,三、(2018怀化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岩居僧 南宋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

42、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炼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解析】 C项尾联属于直接抒情。,C,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特定的

43、思路,如先理解词语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强调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诗中使用的两个字,“过”为“经过”,写一只自在的小鸟自由地飞过树林;“摇”为“摇落”,写落花自然从翠藤之上坠落。通过鸟和花的悠闲自在,体现山居僧人生活的安闲,突出其心境的平和安宁。,【诗意】 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表达技巧一直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设题热点,在高考试卷上呈现的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的修辞手法

44、,二是从描写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的表现手法。,热点四 诗歌技巧,(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45、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诗意】 洛水滚滚向东流去,流向远方,临别送你,暮色四起,有多少缱绻的情愫。船行速度很慢,郊野的寺庙出现在眼前,身后的孤山看得清清楚楚。向前看去,数千里水面,其中没有芦苇和稗草生长。夕阳洒满江上的舟楫,此时此刻,我只爱水波清澈荡漾。拿起酒杯,面对树梢上的月亮尽情畅饮,醉后就睡卧于水鸟鸣叫的江洲。夜幕降临了,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白马寺,梦里相会在繁华的金陵城。醒来之后只有一声叹息,此番离别后,你独自行走在悠远空阔的江海之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注】 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

46、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解析】 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B,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

47、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解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

48、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需要从虚实结合、反衬的角度进行解读。,【诗意】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

49、,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飘荡。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二、(2018郴州一中四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 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