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课件.ppt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15405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考前增分策略题型一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型一 选择题的7个常用解题技法,方法一 利用辅助图像,1.方法概述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图解法的突出特点是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思考的强度和难度,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还能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失分。在解答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增分策略利用图解法解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模板:,(1)绘图法 【典题试做1】 当北京时间为4月1日4时30分时,全球仍处于3月31日的地区占全球的( )A.1/2以上 B.1/2以下 C.1/2 D.3/4解析 本题看似简单,但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将其转换

2、为图像的形式,则直观得多,我们可借助下面的简图进行分析:,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4月1日4时30分时,向西的东七区、东六区、东五区、东四区分别是4月1日的3时30分、2时30分、1时30分、0时30分,东三区则为3月31日23时30分。图中箭头处为3月31日和4月1日的分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的0时线,由该箭头向东至180经线的区域都是4月1日,而箭头以西的范围都是3月31日。选A。 答案 A,【方法归纳】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

3、,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2)辅助线法 【典题试做2】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2)图示地区局部环流最明显的时间最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白天 D.冬季晚上,解析 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图示信息偏西风和偏东风,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画出湖泊与湖岸之间的局部环流(如右图),以帮助理解。第(

4、1)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环流是由于湖泊与湖岸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选B。第(2)题,湖泊水比热容大,湖岸比热容小,湖泊升温慢、降温也慢。图示地区局部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应为湖泊、湖岸温差最大的时间,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A。 答案 (1)B (2)A,【方法归纳】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3)图图转换法 【典题试做3】 (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

5、(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 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 图中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的变化,不好理解,可转换为下图:,距离监测点变近时,海水变深;距离监测点变远时,海水变浅。因此,19752004年,海水先变浅,后变深,即先淤积、后侵蚀。在19921997年,海水变深,近岸海域海底侵蚀为主,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答案

6、 (1)D (2)B,【方法归纳】 图图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方法二 利用因果关系,1.方法概述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在关联。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题最为典型,解答此类试题通常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分析,其一般步骤:明确区分试题中的“因”和“果”;从逻辑角度推理分析“因”和“果”的内在关联;迁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试题

7、。,2.增分策略【典题试做1】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晒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下左图中甲处的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存至今。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当地采伐与晾晒木材的季节分别是( ) A.夏季、春季 B.冬季、春季 C.夏季、秋季 D.冬季、秋季 (2)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存至今 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 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 C.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不快 D.

8、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解析 第(1)题,该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伐木区的木料顺河流运输;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晒。选C。第(2)题,解答该题时,可以先分析各选项中原因的叙述是否正确,B选项“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本身叙述错误,一般来说,山脊地带,地势比较陡峭,这样可以先排除B项,再从其他选项中进行选择。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上涨,对桥体冲击大;乙处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较平稳,对桥体冲击较小。选C。 答案 (1)C (2)C,【方法归纳】 由果溯因:成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果”为

9、已知,“因”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是“果”,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和我国基本国情采用“由果溯因法”推理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典题试做2】 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方,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2)题。,(1)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 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 (2)造成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M岛

10、受海浪的影响大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不利于发展海运 C.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解析 第(1)题,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其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该地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第(2)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该岛经常受到海浪的袭击。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利于港口建设;该岛位于赤道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受台风影响较小。 答案 (1)A (

11、2)A,【方法归纳】 由因推果:影响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因”,选项为“果”;“因”为已知,“果”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因推果法”进行解题。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因”,采用“由因推果法”分析可知,“植被破坏”是直接后果,“荒漠化加剧”是间接后果。 不论采用“由果溯因法”还是“由因推果法”,解答地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方法三 利用知识迁移,1.方法概述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命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要学会知

12、识转化,利用知识的迁移解答试题。,2.增分策略(1)从教材中迁移知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结合教材中对某一具体相似案例的分析,将教材案例的经验借鉴到实际问题中,也就是学以致用。例如,将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分析过程中,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理分析过程中;将阿根廷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采取的措施迁移到我国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过程中;将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条件迁移到其他地区三角洲的发育条件的分析过程中。,【典题试做1】 (2018河南省信阳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

13、。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气候适宜,草场面积广 B.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C.经济落后,地价较低 D.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2)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是( ) 土地租金低 海运便利 距本土市场近 工资水平低 A. B. C. D.,解析 第(1)题,本题可以迁移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塔斯马尼亚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温和湿润的气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优质而丰富的牧草为优质乳品生产提供了基础。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岛乳产品主要运往本

14、土及海外市场,岛屿北部距本土市场近,且港口较多,海运便利,故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 答案 (1)A (2)C,(2)从生活中迁移知识 当我们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概念和体验。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通过观测北极星可以确定当地的方位和纬度;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等;通过物体影子的朝向变化,可以确定当地太阳视运动和季节转换。,【典题试做2】 (2018河南郑州模拟)位于杭州市郊区的张女士,在国庆节这一天的8时(北京时间)走进菜市场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回答(1)(2)题。,(1)这一天(

15、 ) A.甲大门下午阳光直接照射强度大 B.乙大门上午可能被阳光直接照射 C.张女士走进的可能是丙大门 D.张女士走进的可能是丁大门 (2)这天张女士所走进的大门,刚好不能被阳光照射到的北京时间约为( ) A.10:00 B.12:00 C.14:00 D.16:00,D,C,解析 本题可以迁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作答。第(1)题,根据生活经验,我国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自己的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如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方向。秋分过后我国已处于冬半年,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张女士走进菜市场时是8:00,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说明张女士进入的是东南方向的大门,应为丁大门。甲大门

16、朝向偏北,下午不会被阳光直接照射;乙大门朝向西北,上午不可能被阳光直接照射。选D。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时间8时太阳所在方向与丁大门朝向是一致的。当太阳所在方向与丁大门朝向垂直时,丁大门刚好不能被阳光照射到。太阳在天空中每小时运行约15,再过6小时太阳所在方向与丁大门朝向垂直,此时北京时间为14时。选C。,(3)在新情境中迁移知识 某些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并将之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与城市形成的关系,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从莱茵河航运的自然区位优势,分析黄河发展航运不利的

17、自然条件。,【典题试做3】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读图,完成(1)(3)题。,(1)该河流( ) A.水流湍急,流速快 B.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直,左岸平坦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线,(2)图示河流的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 B.支流汇入干流凹岸 C.干流侵蚀作用强 D.支流汇入处落差大 (3)近年来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原因可能是其( ) A.上游新建大型水库 B.上游种植业规模扩大 C.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D.下游河道疏浚畅通,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泥沙沉积形成了河漫滩,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夏季受

18、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所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沉积岸,较平坦;河漫滩是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所以图中虚线为枯水期河岸。选D。第(2)题,本题可以迁移教材中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弱时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是河流的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不是因为支流含沙量小,而可能的原因是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汇入处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选A。第(3)题,本题可以迁移教材中河漫滩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堆积体面积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

19、滩。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上游泥沙减少,导致泥沙堆积体形成速度减慢。修建大型水库,可以使泥沙在库区沉积,导致水库下游泥沙减少;其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水土流失加重,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漫滩下游新建防洪大堤和河道不断疏通对河漫滩的发育影响不大。选A。 答案 (1)D (2)A (3)A,方法四 利用图表信息,1.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1)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下面就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典题

20、试做1】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含量、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B,D,(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

21、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解析 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选B。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

22、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故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选D。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减少,矿物质比重相应增加。选D。,(2)利用表格资料 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

23、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典题试做2】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2)题。,(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丛 B.农田 C.建设用地 D.草地,(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24、.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D.增加土壤温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 解答本题要读懂表格中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1)题,分析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要看年最大雪深数据的大小。雪深越大,越有利于积雪的形成。读取表格中“年最大雪深”,稀疏灌木丛年最大雪深为11.0厘米,草地年最大雪深为29.6厘米,农田年最大雪深为33.5厘米,建设用地年最大雪深为23.4厘米,四个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农田雪深最大,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选B。第(2)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

25、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选A。 答案 (1)B (2)A,方法五 利用地理规律,1.方法概述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高考常考的地理规律主要是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1)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2)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3)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作答。,2.增分策略(1)利用分布规律解题分布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

26、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冬季相反。,【典题试做1】 (2018北京文综,67)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风向为西北风;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盛行

27、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生成。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该高压系统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1 060百帕,势力强盛;正常年份,亚洲高压在1月份时势力最强,因此该日最接近冬至日。选项A正确。 答案 (1)B (2)A,(2)利用演变规律解题 演变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4、5月在华南,6月在江淮,7、8月在东北、华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典题试做2】 夏季风进退早

28、晚会给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是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 A.东北北部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北部 (2)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 年份是( )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95年,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三停”“两跳”“一退”。“三停”:“一停”是4、5月份雨带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二停”是6、7月份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梅雨”;“三停”是7、8月份雨带停留在东

29、北、华北地区,多暴雨。“两跳”分别是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江淮地区(一般在5、6月),从江淮地区再跳到东北、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一退”是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此外,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的早晚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很快被推移到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解题时要看清雨带分布的地区和停留时间的长短,从而确定“南旱北涝”出现的时间。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可以读出,夏季风到达的最高纬度为45N左右,应为华北地区。东北北部在50N以北

30、,江淮地区、华南北部纬度较低。选B。第(2)题,我国夏季的降水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它分布在夏季风的前沿。由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年份相比,1955年雨带分布在35N以北地区的时间长,而分布在35N以南地区的时间短,易造成“南旱北涝”。选A。 答案 (1)B (2)A,方法六 利用区域特征,方法概述 对于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在解答时往往需要熟练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来进行分析。利用区域特征解题的一般步骤:根据区域图、某一区域要素图或结合文字材料判断区域名称;根据试题要求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分析区域主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结合相

31、关区域地理特征判断选项的正误。以下题为例进行说明:,【典题试做1】 (2018北京文综,8)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下图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下题。,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 铁矿 大城市 交通线路 钢铁消费地 A. B. C. D.,解析 甲类钢铁厂的主要原料为铁矿石,而乙类钢铁厂的主要原料为废钢(即钢铁消费地),因此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不可能均靠近铁矿;读图可知,该地区的两个大城市附近均有甲、乙两类钢铁厂分布,但该地区绝大部分城镇附近也有乙类钢铁厂分布;大城市和城镇作为钢铁消费地,一方面可作为甲类钢铁厂

32、产品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可为乙类钢铁厂提供原料;读图可知,甲、乙两类钢铁厂均紧邻铁路线分布。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答案 B,【典题试做2】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湖区平均降水量为228.1 mm,平均蒸发量为1 411.5 mm,湖水面积的变化范围非常大,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读呼伦湖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四个水文站附近河流含沙量最小的最可能是( ) A. B. C. D. (2)形成图中湖滨沙丘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物理风化 C.风力堆积 D.湖床下沉,解析 本题以呼伦湖周边区域图切入,考查湖泊的地理环境特征。

33、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第(1)题,比较四个水文站的位置,注意湖泊的淤积及湖泊调蓄功能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图中四个水文站中,唯有位于湖泊下游,泥沙会在湖泊中沉积,且附近河流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水流变缓,流速稳定,含沙量较小,选B。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该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因湖水季节性涨退或湖泊萎缩而裸露的湖底沉沙在西北风的吹拂下,向东南移动一段距离后,堆积形成沙丘。选C。 答案 (1)B (2)C,方法七 利用地理原理,1.方法概述对于以地理原理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理原理本身及其应用的试

34、题,常常需要迁移地理原理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解答。利用地理原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根据试题图文材料,特别是地理原理示意图,判断试题考查哪个地理原理;回忆该地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根据设问要求,调动和运用该地理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2.增分策略(1)利用自然地理原理自然地理原理主要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等。对自然地理原理的考查通常侧重于地理原理的形成机制,因此利用自然地理原理解题的关键是“以图解理”,即结合自然地理原理示意图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典题试做1】 与煤、天然气和核能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

35、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完成(1)(2)题。,(1)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 A.温室效应 B.热岛效应 C.绿岛效应 D.狭管效应 (2)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的是( ) A.北美五大湖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C.菲律宾群岛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解析 本题以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原理示意图切入,考查了温室效应等原理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第(1)题,顶盖透明的

36、太阳能集热棚类似于玻璃温室,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能,因此利用的原理为温室效应。选A。第(2)题,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适宜分布在太阳辐射较强的地区,选项中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纬度较低且气候干燥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辐射最强烈。选B。 答案 (1)A (2)B,(2)利用人文地理原理 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原理是区位原理,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和商业区位等原理。对人文地理原理的考查通常侧重于区位分析方法在具体区域、实际地理问题上的迁移运用,因此利用人文地理原理解题的关键是提炼区位分析的“通法”:一般来说,区位分析一要强调全面性,即兼顾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二要强调辩证性,

37、即兼顾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典题试做2】 近年来,新疆冬季蔬菜供应主要来自山东、甘肃、四川等地,而本地蔬菜供应基本停止。新疆各地都在发展蔬菜大棚,建设大棚时往往将内部的地面下沉半米以上,并且受气温影响,需要燃煤。据此完成(1)(2)题。(1)近年来,新疆冬季的蔬菜主要由外省供应是因为( )A.冷藏保鲜技术发展B.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C.该地区蔬菜市场需求扩大D.外省蔬菜生产成本较低,(2)建设大棚时将内部地面下沉半米以上的主要目的是( ) A.腾出燃煤空间 B.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C.提升土体的温度 D.扩大大棚的种植面积 解析 本题组以新疆冬季蔬菜供应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及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等,重在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第(1)题,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新疆与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条件改善,联系日益紧密,中东部的蔬菜可以及时运到新疆;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蔬菜运输,但这不是近年来新疆冬季蔬菜由外省供应的主要原因。选B。第(2)题,新疆冬季温度较低,但地下温度高于地表,因此将大棚内部地面下沉半米以上可以提升温室大棚内及土体的温度,改善蔬菜的生长条件。选C。 答案 (1)B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