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一、“九法”巧解选择题课件.ppt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15430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一、“九法”巧解选择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一、“九法”巧解选择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一、“九法”巧解选择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一、“九法”巧解选择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一、“九法”巧解选择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九法”巧解选择题,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必备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强、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特点。要想迅速、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不但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掌握下列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技巧。,-3-,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或计算,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一一排除的方法。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或有完全肯定、完全否定

2、的说法的单项选择题。,-4-,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1】如图所示,等腰直角区域EFG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直角边EF长度为2L。现有一电阻为R的闭合直角梯形导线框ABCD以恒定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通过磁场。t=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即BC与EF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E重合),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5-,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6-,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

3、,点评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说法,要抓住“一定”“一定不”等关键词语,通过举例(正例或反例)的方式进行判断;对于像典题1中涉及图象变化问题通常从大小、方向两个角度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7-,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图象法 图象法是根据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然后利用图线的交点、图线的斜率、图线的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等代表的物理意义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其本质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

4、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或者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解某些物理量。,-8-,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2】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 )A.v1=v2,t1t2 B.v1t2 C.v1=v2,t1t2 D.v1v2,t1t2,A,-9-,方法一,方法二,方

5、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解析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速率变化特点解决问题。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1=v2,再根据速率变化特点知,小球由M到P再到N,速率先减小至最小,再增大到原速率。小球由M到Q再到N,速率先增大至最大,再减小到原速率。由两球运动速率特点以及两条路径的路程相等可画出如图所示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球沿MQN路径运动的平均速率大,所以t1t2,故选项A正确。,-10-,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点评 图象、情境、规律是解图象问题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素。要把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图象中斜率、交点、截距

6、以及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实际物理意义。图象中的图线是直线,尽可能写出横、纵坐标代表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通过与图象中的斜率、截距以及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比较就可得出相关结论。,-11-,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特殊值法 有些选择题展示出一般情形,计算难度比较大,甚至不能用现有物理规律进行准确计算,可针对题设条件选择一些能反映已知量与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表达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12-,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3】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

7、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T1和F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F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C,-13-,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解析 若将滑轮视为轻质滑轮,即m=0,而绳为轻质绳,故FT1=FT2,由牛顿第二定律m2g-FT2=m2a,FT1-m1g=m1a,得 ;当m=0时,对各选项逐-进行验证,只有C正确;当m1=m2时,则FT1=

8、FT2=m1g,同时对各选项逐一验证,只有C正确。,-14-,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15-,方法

9、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4】如图所示,墙壁上落有两只飞镖,它们是从同一位置水平射出的,飞镖A与竖直墙壁成53角,飞镖B与竖直墙壁成37角,两者相距为d,假设飞镖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则射出点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in 37=0.6,cos 37=0.8)( ),A,解析 设射出点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A下降的高度h1,B下降的高度h2,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根据反向延长线是中点),-16-,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点评 有些二级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在使用这些二级结论时,必须清楚结论是否适合题给

10、物理情境。,-17-,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对称法 对称法就是利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具有对称性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常见的应用:(1)运动的对称性,如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向上、向下运动的两过程中同位置处速度大小相等,加速度相等;(2)结构的对称性,如均匀带电的圆环,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3)几何关系的对称性,如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磁场,再从同一边界射出磁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4)场的对称性,等量同种、异种电荷形成的场具有对称性;电流周围的磁场,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等都具有对称性。,-18-,方法一,方法二,

11、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5】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则d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B,-19-,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点评 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例如对称的运动、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力、对称的几何关系、对称的电路等。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

12、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20-,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逆向思维法 正向思维法在解题中运用较多,而有时利用正向思维法解题比较烦琐,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逆向思维法解题。应用逆向思维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分析确定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能用逆向思维法解决;确定逆向思维问题的类型(由果索因、转换研究对象、过程倒推等);通过转换运动过程、研究对象等确定求解思路。,-21-,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6】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以速度v1与地面成角射出一弹丸,恰好以速度v

13、2垂直穿入竖直壁上的小孔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在B点以与v2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 B.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 C.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 D.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右侧,AC,-22-,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解析 以速度v1与地面成角射出一弹丸,恰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竖直壁上的小孔B,说明弹丸在B点的竖直速度为零,v

14、2=v1cos ,根据“逆向”思维可知在B点以与v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它必落在地面上的A点,A正确;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由于v1v2,弹丸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所以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C正确,B、D错误。 点评 在高中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存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连接,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互逆;圆周运动中最低点和最高点速度的互推;力学中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推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反推物体的受力情况等。,-23-,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极限思维法 极限思维法是

15、指在某些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中,把某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作出科学的推理分析,挖掘出隐含条件,给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连续变化的情况。,-24-,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R4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 的读数为I,电压表 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D,解析 本题若运用极限思维法解答,则十分简便。由

16、图可知,R5的滑动触点向a端移动时,Rab减小,因为题中对可变电阻的阻值未作具体限制,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将滑动触点移动到极端a处,Rab=0, 的示数为零。因此,R5的滑动触点从b向a端移动时,I变小,R总变小。由 可知I总变大;再由U=E-I总r可知U变小。显然选项D正确。,-25-,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点评 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如设定动摩擦因数趋近于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于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于零或无穷大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运用此方法要注意因变量随自变量单调变化。,-26-,

17、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类比法,-27-,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28-,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答案 BD,-29-,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30-,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点评 类比法在物理解题中的主要应用可分为模型比较和方法比较等,模型比较是指用已知模型引导新问题的模型建立;方法比较主要运用于不同知识内容在物理方法的使用上的类比。,-31-,方法一

18、,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等效替换法 等效替换法是把陌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转化为简单、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从而认识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等效替换法广泛应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场、等效电源等。,-32-,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典题9】如图所示,真空中存在一个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长度为l,细线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把小球拉到使细线水平的位置A,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弧线运动到细线与水平方向成角=60的位置B时速度为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B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B.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的关系是 C.小球将在AB之间往复运动,且幅度将逐渐减小 D.小球从A运动到B过程中,电场力对其做的功为,D,-33-,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方法六,方法七,方法八,方法九,点评 本题用等效场力代替重力和电场力,将小球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转化为类似于只在重力场中运动的一般情况,将问题大大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