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15435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最新考纲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串联回顾,核心考点突破,知识串联回顾 思维串联纵横联系,体验真题明考向,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高效突破,核心考点一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及在育种中的应用,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重复 C.染色体易位 D.

2、染色体倒位,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可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2.(2015全国卷,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A,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3.(2016全国卷,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

3、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较少,而染色体变异会涉及染色体上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较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量多。 答案:(1)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 为单位的变异。,解析:(2)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两类,一类是由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另一类是由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 答案:(2)染色体,(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

4、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答案:(3)一 二 三 二,命题感悟:本部分多以选择题形式直接考查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三类变异的产生原因、特点、与遗传规律综合分析、育种方式及相关实验分析,一般难度不大。,1.理清可遗传变异的“四大”易错点 (1)“互换”,要点整合提素养,等位基因,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2)“缺失” DNA分子

5、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 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 。 (3)基因“质”与“量”的变化 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 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 (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 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 。 (4)变异的“水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 ;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 。,染色体,基因突变,基因型,排列顺序,观察不到,可以观察到,2.牢记“五种”育种方法的一般程序与原理,基因突变,花药离体培养,染色体变

6、异,基因重组,素养培优,“五种”育种方式的“模型建构”,(1)图解模型,(2)模型解读 育种方式名称:,育种方式选择:,考向设计通技法,1.如图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考向一,围绕变异类型和特点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解析:图a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未发生改变,图b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可能会发生改变;图a中若交叉互换的片段上含有的是相同基因,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交叉互换和易位均可发

7、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2.(2018宁夏石嘴山三中三模)某植物根尖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基因,数字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B.基因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C.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D.该细胞分裂时,可发生基因A与a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A,解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改变;基因C中碱基对变化导致基因突变,显微镜下不可观察;中碱基对缺失,不会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根尖细胞

8、不发生减数分裂,不会导致基因重组。,3.(2018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三模)下面列举了四种育种方法,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种方法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从F2开始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B.第种方法若F1中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单倍体幼苗有3n种类型 C.第种育种方法的作用机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D.第种方法中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考向二,围绕育种方法和育种过程考查理解能力,B,解析:为杂交育种,新性状开始在F2出现;为单倍体育种,若F1中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则形成的单倍体幼苗有2n种;为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为诱变育种

9、,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分裂能力强,易发生基因突变。,4.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1)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依次为AABBGG、aaBBGG、AAbbGG、AABBgg。若想培育出AaaBBbGGG新类型,试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的过程(要求写出配子)。,解析:(1)培育出的AaaBBbGGG新类型是三倍体,而所给材料均为二倍体,因此要将其中之一(品系乙aaBBGG)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然后再与二倍体(品系丙AAbbGG)杂交,可得到三倍体。,答案:(1),(2)现有水稻的两纯系品种AArr(无芒而易感病)和aaRR(有芒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为

10、培育无芒而抗病的纯系品种(AARR),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从F1开始的最快的育种程序,并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解析:(2)题中要求写出从F1开始的最快的育种程序,因此要采用单倍体育种。,答案:(2),方法技巧,依据关键词判断育种方法,考向三,围绕变异与育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D,5.(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菠菜(2N=12)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用菠菜进行单倍体育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中的雌株一般可产生染色体组成不同的两种雌配子 B.单倍体育种需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因此后代均为雄性 C.单倍体育种常使用秋水仙素,目的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D.单倍体育种的后代,染色体组成可能为1

11、0+XX或10+YY,解析: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雌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因此产生染色体组成相同的配子,都为5+X;单倍体育种中经过的花药离体培养是对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5+X或5+Y,经过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后,后代不出现雄性;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菠菜体细胞含有10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5+X或5+Y,经花药离体培养后的染色体组成为10+XX或10+YY。,6.一只红眼雄果蝇(XBY)与一只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中发现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分析认为,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

12、因突变或X染色体片段缺失。 (注: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1)甲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的方法以探究其原因。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实验 设计。 实验步骤: ; 。 结果预测:.如果 ,则为基因突变; .如果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1)据题干信息,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X染色体片段缺失。通过杂交实验进行判断变异类型的方法是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是X染色体缺失造成,则含缺失X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能生存,所以杂交后代的比例为

13、雌 雄=21。 答案:(1)实验步骤:这只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 观察并记录子代中雌雄比例 结果预测:.子代中雌雄=11 .子代中雌雄=21,(2)乙同学认为可以采用更简便的方法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乙同学的方 法是 。,答案:(2)用显微镜检查该白眼雌果蝇细胞中的X染色体形态,解析:(2)可以用显微镜检查该白眼雌果蝇细胞中的X染色体形态,这种方法更简便。,热点聚焦,热点解读,变异有多种类型,高考中常考查变异类型的判断以及以此为信息载体进行相关实验探究。现对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1.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3.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1)含

14、义(2)判定方法: 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4.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 (1)判断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 (2)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5.变异类型实验探究类解题思路,1.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 B.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存在着生殖隔离 C.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

15、株为杂合子 D.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命题设计,C,解析:由题意“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可知,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仍属于同一种植物,所以不存在生殖隔离;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出现了性状分离,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进行无性繁殖。,2.果蝇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1)摩尔根等人运用 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解析:(1)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1)假说演绎,(2)已知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有黑檀

16、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有眼为 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无变异发生)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则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号染色体上。,解析:(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属于显性性状;所以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且无眼和黑檀体均为隐性性状;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 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有眼、无眼

17、的基因不位于号染色体上。 答案:(2)显性 不位于,(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常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请进行分析和探究。 推测:如果卷翅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 (填“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填“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 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以上推测: 。 结论: 。,解析:(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染色体上即常染色体上。如果卷翅是

18、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杂合子,即由基因型aaAa,性状才会改变;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要确定卷翅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如果卷翅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AaaaAaaa=11,即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交配类型为AAaa或Aaaa,即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答案:(3)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 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

19、个体交配 如果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则卷翅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3.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当玉米植株体细胞中含2个A基因时,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基因时叶片呈浅绿色;不含A基因时叶片呈黄色,不含A基因的植株被称为白化苗,其会在幼苗期逐渐死亡。在遮光条件下,任何基因型的玉米植株叶片均呈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由 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解析:(1)由题意可知,AA植株

20、叶片在正常光照下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说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答案:(1)基因与环境,(2)在正常光照下,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亲本,连续随机交配两代得到F2,在F2幼苗中白化苗占 ,在F2存活植株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解析:(2)在正常光照下,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Aa)为亲本,连续随机交配,子一代AA占1/4,Aa占1/2,aa占1/4,但aa幼苗期死亡,所以子一代AAAa=12,随机交配子一代产生2/3的A配子,1/3的a配子,则子二代aa占1/9,子二代中AA占4/9,Aa占4/9,所以存活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3/4。 答案:(2)1/9 3/4,

21、(3)在种植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的时候,发现一株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确定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还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已知具有缺失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花粉不育),用该地段中的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和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亲本,完成如下杂交实验(实验条件均为正常光照下): 实验方案: 作父本, 作母本进行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结果及结论: 如果 ,则该 变异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如果 ,则该 变异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解析:(3)已知具有缺失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花粉不育,所以选择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作为父本,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

22、例。如果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浅绿色植株可以产生A和a两种配子,深绿色植株产生A一种配子,后代为AAAa=11,即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浅绿=11;如果该变异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则浅绿色植株只产生A一种配子,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后代全为深绿色。 答案:(3)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 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浅绿=11 子代的表现型全为深绿,4.已知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红叶与绿叶、紫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是三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不知道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基因的位置关系。现选用红叶紫花矮茎的纯合品种作母本,绿叶白花高茎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

23、结果F1表现为红叶紫花高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探究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将F1自交,收获并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 (填“是”或“不是”)都表现为红叶紫花高茎,为什么? 。,解析:(1)选用红叶紫花矮茎的纯合品种作母本,绿叶白花高茎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红叶紫花高茎基因组成为杂合子,子一代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F1自交,收获并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不是都表现为红叶紫花高茎。 答案:(1)不是 因为F1中三对等位基因都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2)若F1自交实验结果是红叶紫花高茎植株所占比例为 ,则这三对等位基

24、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 。,(3)题中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代F1群体中出现一株红叶紫花矮茎的植株甲,为了弄清植株甲出现矮茎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中个别偶然因素影响造成的?请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解析:(3)生物的变异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则遗传物质没变,该个体自交后代仍然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则该个体为隐性纯合,自交后代仍然是矮茎,所以实验方案及结果是:让植株甲自交,若其后代全为矮茎,则植株甲出现矮茎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其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 31,则植株甲出现矮茎

25、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答案:(3)让植株甲自交,观察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值,若其后代全为矮茎,则植株甲出现矮茎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其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则植株甲出现矮茎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点击进入 专题强化训练,体验真题明考向,核心考点二 生物的进化,1.(2018海南,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B,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26、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则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反之属于同一个物种。,2.(2015全国卷,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解析:(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

27、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 答案:(1)11 121 0.5,解析:(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的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21/32/3)(2/32/3)=11。 答案:(2)A基因纯合致死 11,(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

28、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命题感悟:本部分在高考中属于低频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主要体现在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计算、物种形成环节及共同进化等,题目难度不大,灵活寻找切入点,强化记忆及全面把握各种类型基因频率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1.理清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脉络,要点整合提素养,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学说,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2.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两、两、三、三”,基因频率,生殖隔离,基因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地理隔离,3.掌握基因频率计算的“三种”

29、方法 (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 的基因型频率+1/2该基因 的基因型频率。 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 个体数2+雄性 个体数+雌性 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纯合子,杂合子,显性纯合子,显性,杂合子,(3)遗传平衡定律 理想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种群 , 交配、无迁入迁出,不发生 、不发生选择,基因频率 。 计算公式:(p+q)2=p2+2pq+q2=1,其中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p2代表 基因型

30、的频率,2pq代表 基因型的频率,q2代表aa基因型的频率。,足够大,自由(或随机),突变,不变,AA,Aa,素养培优,物种形成的“模型构建”,(1)图解模型,(2)解读:种群1、2、3原为同一物种,即物种4,三个种群经过长期地理隔离,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即物种1、2、3。,考向设计通技法,1.(2018宁夏银川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 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D.隔离在物种形成

31、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D,考向一,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解析:捕食关系可以促进共同进化,增加生物多样性;长期黑暗选择变异而不诱导变异;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隔离使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2.(2018河南濮阳一模)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2017年新发现的物种令人惊奇。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

32、食或竞争来实现的,C,解析: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新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从而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而能产生新基因的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只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能产生新基因;物种的共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3.(2018广东佛山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生物表现型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

33、.经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考向二,围绕基因频率考查综合运用能力,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表现型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下降至0,如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应环境,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会下降,甚至降低到零;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4.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

34、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 C.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解析:在阶段,AA=40个,aa=20个,Aa=40个,该阶段A的基因频率是A=(402+ 40)200100%=60%,a的基因频率a=(202+40)200100%=4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不同;在阶段AA=20个,aa=40个,Aa=40个,该阶段A的基因频率是A=(202+40)200100%=40%,a的基因频率a=(402+40)200100%=6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