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 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 资源。,自然界,矿产,(3)共性特征,水热,地质,可再生,2.土地资源与人类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改变和改造,制约因素,土地退化,(续表 ),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背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 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 。因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
2、发展的重要议程。,过度开发,环境的恶化,(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再生能力,生存环境,公众参与,4.认识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 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 构成危害的事件。 按成因分类,生命和财产,台风,(2)洪水与洪灾 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 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溢流,5.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气象因素: 、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 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 ,土壤含水率越 ,植被覆盖率越 ,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3、河道排水速度:河道越顺直、越通畅,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强降雨,大,高,低,(2)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泥沙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 作用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加快,调节,6.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防止洪水漫溢。 ,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兴建水库,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筑堤坝,(2)非工程措施 提高人们 的意识。 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设置防
4、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加大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防灾减灾,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续表 ),(续表 ),(续表 ),2.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续表 ),(续表 ),3.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续表 ),(续表 ),4.我国能源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1)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的现状浪费严重,能源短缺;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能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5、,水能、核能等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迅速增加。,(3)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发展清洁煤(洁净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命题点一 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2016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
6、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15-1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命题探究,图15-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案 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解析 风电场的选址受风能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由图可知,瓜州地区年大风日数达68.5天,说明当地风能资源丰富。瓜州地区周围是沙漠、戈壁,有可供风电场建设的广阔土地。,命题点二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 2. 图15-2甲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乙为199
7、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图15-2,C 解析由图可知,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地区的开发占用和生态退耕使耕地减少。,(1)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 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C.西部大开发 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A 解析 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稳定下降的情况下持续增长,说明资金、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生产率提高。,(2)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B.交
8、通条件不断改善 C.农业劳动力增加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自然灾害与人类,1.洪灾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影响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续表 ),(2)洪灾成因及治理分析模型 洪灾成因分析模型,图15-3,洪灾治理分析模型,图15-4,2.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御,(续表 ),(续表 ),3.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续表 ),命题点一 气象灾害 3. 2016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 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
9、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二 图15-5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命题探究,图15-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 。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答案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两点) 解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部分河段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命题点二 地质灾害 4. 2016全国卷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
10、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答案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解析 注意不要将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理解为冰川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可以从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条件、水源以及当地地形等方面组织答案。,图B15-1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题。,图B15-1,A 解析
11、题干材料中说明了风功率密度等级与风能资源的关系,且前者“冬季高于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较大。,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B 解析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风力发电站既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丰富,又要考虑市场因素。地与地接近市场,但是地风能资源比地丰富;地与地远离市场。故选B。,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 A.地 B.地 C.地 D.地,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均形成于热带洋面。据此回答34题。 3.图B15-2中能反映影响我国的
12、台风结构的是 ( ) A. B. C. D.,图B15-2,D 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属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台风中心附近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4. 下列最有利于热带气旋形成的地点是 ( ),图B15-3,B 解析热带气旋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他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形成频率最大。,图B15-4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回答第5题。,图B15-4,C 解析 两图坡面岩层结构都是完整的,不易发生滑坡。图的坡面岩层大致外侧高、内侧低,不易发生滑坡。图岩层向路面倾斜,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5.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
13、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 A. B. C. D.,图B15-5,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图B15-6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图B15-7 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 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 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 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 新加坡位置示意图,答案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位置及图中的河流等事物,结合天津市的概况可以说明相关的自然资源,注意自然资源的种类(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B15-6列举三项。,答案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解析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阴天多、光照少;低压控制、多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2)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B15-7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