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65 备案号:20905-200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DB11/T 4772007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Monitoring Indicator System of Forest Ecosystem 2007-06-01发布 2007-09-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4772007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2 3.1 气象常规及小气候指标.2 3.2 大气与声环境指标.3 3.3 森林水文指标.3 3.4 森林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4 3.5 森林土壤监测指标
2、.5 3.6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6 附录A.8 参考文献.9 DB11/T 4772007 II 前 言 为使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监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各项野外监测工作,提高野外监测质量和成效,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果林分会归口。 本地方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林业大学。 本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敬、李金海、余新晓、陈丽华、刘松、杨建东、武军、张国祯、续源、杜建军、岳永杰、张振明。 DB11/T 4772007 1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野外监测指标:森林大气环境、森林常规气象及小气候、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森林水文和植物化学、森林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并规定了指标观测频度。 本标准适用北京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监测及半定位或临时性的监测与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森林群落 forest community 一定时间内生存在一个特定地区或自然生境中以乔木为主体构成的植物群落。 2.2 森林群落组成 forest community composition 构成森林群落的种群及其数量比例。
4、 2.3 枯落物现存量 litterfall storage 现存于林地的死的植物体的干物质重量。 2.4 凋落物产量 litterfall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森林地段上所有森林凋落物的干物质重量。 2.5 分解周期 decomposition period 由新鲜凋落物至完全腐烂(分解)所需的时间。 2.6 空气芬多精 air phytoncidere 由植物的油腺组织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分泌、释放在空气中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挥发的气态物质就叫空气芬多精。 2.7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自我恢复能力、功能和结构
5、稳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得到维持的状态。 2.8 森林生态系统活力 vigor of forest ecosystem 主要指森林群落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力。 2.9 森林生态系统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主要指森林群落的组成、种群结构、层次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系统组织结构。 2.10 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 resistance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DB11/T 4772007 2 主要指森林群落抵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灾害的能力。 3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3.1 气象常规及小气候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
6、见表1。 表1 气象常规及小气候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天气现象 晴、阴、多云、风、雨、雪 人工观测:每日1次 气压 气压 hPa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每15秒采样、存储10 分钟均值 风向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每15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风 风速 m/s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定时温度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最低温度 人工观测:每日1次(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7、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 人工观测:每日1次(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空气湿度 相对湿度 %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降雨量 mm 人工观测:降雨时测,每日2次(8,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降雨 降雨强度 mm/h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初雪 mm 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初雪日期 终雪 mm 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终雪日期 雪 雪深 mm 人工观测:有降雪测,每日1次(8时) 初霜 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初霜日期 霜 终霜 人工观测:每年1次,记录终霜日期 蒸
8、发 水面蒸发 mm 人工观测:每日1次(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总辐射量 j/m2 人工观测:每小时1次 连续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净辐射量 j/m2 人工观测:每小时1次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辐射 分光辐射 j/m2 人工观测:每小时1次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DB11/T 4772007 3 表1 (续)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反射辐射 j/m2 人工观测:每小时1次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辐射 UVA/UVB辐射量 j/m2 人工观测:每小时1次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
9、0分钟均值 日照 日照时数 h 人工观测:每日1次 地表温度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地表最低温度 人工观测:每日1次(20时)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地表最高温度 人工观测:每日1次(20时)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地表及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 (观测深度:5,10,15,20,40,60,80,100 cm) 人工观测:每日3次(8,14,20时) 自动观测:10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3.2 大气与声环境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2。 表2 大气与声环境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负离子 个/
10、cm3 每月3次 可吸入颗粒物(PM10) mg/m3 每月3次 二氧化氮(NO2) mg/m3 每月1次 一氧化氮(NO) mg/m3 每月1次 二氧化硫(SO2) mg/m3 每月1次 二氧化碳(CO2) mg/m3 每月1次 氧 气(O2) mg/m3 每月1次 空气芬多精 g/g 每季1次 森林空气质量 细菌 CFU 每季1次 噪音 噪音 dB 人工观测:每周1次 注:森林空气质量指标每月3次分上、中、下旬采样;每月1次在1015日采样;每季1次在季的第一个月1015日采样分析或监测。 3.3 森林水文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3。 表3 森林水文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11、冠上降水量 mm 人工观测:降水时测,每日2次(8,20时)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冠上降水强度 mm/h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值 穿透水 mm 每次降水 水文要素 树干径流量 mm 每次降水 DB11/T 4772007 4 表3 (续)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地表径流量 mm 每次降水 集水区总径流量 mm 每次降水 含沙量 kg/m3 每次降水 土壤侵蚀量 t/hm2 每次降水 地下水位 m 每月1次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mm 每月1次 土壤水分含量(观测深度:5、10、15、20、40、60、80、100 cm) % 每15天1次 土壤
12、水分特征曲线 每5年1次 入渗率 mm/min 每3年1次 水文要素 森林蒸散量 mm 每月1次 水温 自动观测:每15 秒采样、存储10分钟均值 水的物理学性质 透明度 m 每月1次 pH值 每次降水 总磷(TP) mg/dm3 月降水不超过2次全取,超过2次时取2次 总氮(TN) mg/dm3 月降水不超过2次全取,超过2次时取2次 总碳(TC) mg/dm3 月降水不超过2次全取,超过2次时取2次 溶解氧(DO) mg/dm3 每次降水 化学需氧量(COD) mg/dm3 每次降水 生物需氧量(BOD) mg/dm3 每次降水 碳酸根(CO32-) mg/dm3 月降水不超过2次全取,超
13、过2次时取2次 氯化物(以F计) mg/dm3 月降水不超过2次全取,超过2次时取2次 水的化学性质* 硝酸根(NO3-) mg/dm3 月降水不超过2次全取,超过2次时取2次 总大肠菌群 n/L 每年旱、雨季各取1次 水的生物学性质 细菌总数 n/L 每年旱、雨季各取1次 *取样后24小时内测定或低温(4)保存。 注:从以下水文过程中取样: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土壤渗漏水,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水。 3.4 森林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4。 表4 森林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群落的年龄 a 每3年1次 群落的起源 每3年1次 群落密度 株/h
14、m2 每3年1次 群落树种组成 每3年1次 群落郁闭度 % 每3年1次 群落主层叶面积指数 每3年1次 层间植物种类 每3年1次 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 层间植物株数 株/hm2 每3年1次 DB11/T 4772007 5 表4 (续)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苔藓植物种类 每3年1次 苔藓植物盖度 % 每3年1次 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 苔藓层厚度 cm 每3年1次 林分平均树高 m 每3年1次 林分平均胸径 cm 每3年1次 树高年生长量 m/a 每3年1次 胸径年生长量 cm/a 每3年1次 林木生长 年蓄积增长量 m3/a 每3年1次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t(kg)/hm2 每3年
15、1次 灌木层地上生物量 t(kg)/hm2 每3年1次 草本层地上生物量 t(kg)/hm2 每3年1次 森林群落生物量 地下根系生物量 t(kg)/hm2 每3年1次 枯落物现存量 t(kg)/hm2 每年1次 凋落物产量 kg/(hm2a) 每月1次 森林枯落物 分解周期 a 每3年1次 固定CO2和释放O2 mol/(cm2min) 每3年1次 生理生态 土壤呼吸 mol/(cm2min) 每3年1次 乔木幼树种类 每3年1次 乔木幼树株数 株/hm2 每3年1次 乔木幼树平均高度 cm 每3年1次 乔木幼树平均地径 cm 每3年1次 灌木种类 每3年1次 灌木株数 株/hm2 每3年1
16、次 灌木平均高度 cm 每3年1次 灌木平均地径 cm 每3年1次 灌木盖度 % 每3年1次 草本种类 每3年1次 草本株(丛)数 株(丛)/hm2 每3年1次 草本平均高度 cm 每3年1次 森林群落更新与地被层 草本平均盖度 % 每3年1次 森林群落植物与凋落物的养分 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 mg/kg 每3年1次 3.5 森林土壤监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 DB11/T 4772007 6 表5 森林土壤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土壤机械组成 % 每3年1次 土壤容重 g/cm3 每3年1次 土壤孔隙度 % 每3年
17、1次 土壤田间持水量 mm 每3年1次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饱和持水量 mm 每3年1次 土壤pH值 每3年1次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cmol/kg 每3年1次 土壤交换性钾(K+)和钠(Na+) cmol/kg 每3年1次 土壤交换性钙(Ca2+)和镁(Mg2+) cmol/kg 每3年1次 土壤交换性酸量(H+) cmol/kg 每3年1次 土壤盐基饱和度(BSP) % 每3年1次 土壤有机质(SOM) % 每3年1次 全氮(TN) %、mg/kg 每3年1次 水解性氮(AN) mg/kg 每3年1次 全磷(TP) %、mg/kg 每3年1次 有效磷(AP) mg/kg 每3年1次
18、全钾(TK) %、mg/kg 每3年1次 速效钾(AK) mg/kg 每3年1次 全镁(TMg) %、mg/kg 每3年1次 全钙(TCa) %、mg/kg 每3年1次 全铁(TFe) %、mg/kg 每3年1次 有效铁(AFe) mg/kg 每3年1次 全锰(TMn) %、mg/kg 每3年1次 有效态锰(AMn) mg/kg 每3年1次 全铜(TCu) %、mg/kg 每3年1次 全锌(TZn) %、mg/kg 每3年1次 土壤化学性质 有效锌(AZn) mg/kg 每3年1次 注:土壤剖面取样深度为0 cm10 cm、10 cm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60
19、 cm80cm、80 cm 100cm,尽量按照固定深度采样,当土壤特殊发生层次出现时以不跨越发生层次为准。为减少采样误差,要求对长期采样地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深度范围做本底测定,以后剖面采样,需参考该深度范围采样。 3.6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 各类监测指标见表6,健康评价指标见附录A。 DB11/T 4772007 7 表6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火灾发生面积 hm2 每年1次 病害种类及其危害程度 每年1次 虫害种类及数量 每年1次 病株数 株 每年1次 平均虫口密度 n/m2 每年1次 风害株数 株 每年1次 受酸雨危害植株 n 每年1次 外来
20、入侵物种数量 n 每年1次 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指标 外来入侵物种种群密度 n/hm2 每年1次 社会环境指标 污染型企业 n 每年1次 总悬浮颗粒物(TSP) mg/m3 每月1次 二氧化氮(NO2) mg/m3 每月1次 二氧化硫(SO2) mg/m3 每月1次 二氧化碳(CO2) mg/m3 每月1次 大气环境背景指标 一氧化氮(NO) mg/m3 每月1次 水环境背景指标* 降雨历时 min 每次降雨 哺乳动物种类 每3年1次 动物背景指标 鸟类种类 每3年1次 *水环境背景指标还应包括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指标,见本标准第3.3条内容。 DB
21、11/T 4772007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每3年1次 物种均匀度指数 每3年1次 群落各种群重要值 每3年1次 演替后期物种(乔木)占总乔木物种数比例 % 每3年1次 乔木物种径级变差 cm 每3年1次 森林生态系统组织结构指标 森林覆盖率 % 每3年1次 群落生物量 t/hm2 每3年1次 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比例 % 每3年1次 单位面积蓄积量 m3 每3年1次 生物量的净积累量 t/( hm2a) 每3年1次 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指标 森林群落碳(C)、氮(N)、磷(P)、钾(K)、钙(Ca)、镁
22、(Mg)、硫(S)年富集量 Kg/(hm2a) 每3年1次 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指标 平均病情指数 % 每年1次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每年1次 人口自然增长率 % 每年1次 非农业人口比重 % 每年1次 路网密度 km/km2 每年1次 政策法规执行度 每年1次 社会环境指标 平均受教育年限 a 每年1次 年人均GDP 万元 每年1次 林业投入比重 % 每年1次 恩格尔系数 % 每年1次 第三产业比重 % 每年1次 经济环境指标 国际或国内林业与环境合作项目年度经费 万元 每年1次 大气环境背景指标 林区空气洁净度 每月1次 森林土壤环境背景指标* 土壤年侵蚀量 t/(hm2a) 每年1次
23、径流深度 mm 每次降雨 水环境背景指标 径流系数 % 每年1次 *土壤环境背景指标还应包括土壤容重、土壤 pH 值、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全磷、全钾指标,见本标准第3.5条内容。 DB11/T 4772007 9 参考文献 1.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4.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 LY/T 1210-1999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6. LY/T 1211-1999 森林植物(包括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7. LY/T 1212-1999 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8. LY/T 1213-1999至 LY/T 1266-1999 共 54 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定标准 9. LY/T 1267-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制备 10. LY/T 1271-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氮、磷、钾、钠、钙、镁的测定 11.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