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1588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11 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11 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11 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11 T 477-2016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65 备案号; 50589-2016 DB11 北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477 2016 代替 DB11/T 477 2007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Monitoring indicator system of forest ecosystem 2016 - 08 - 10 发布 2017 - 03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477 2016 I 目录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三维绿量 . 1 3.2 林分组成结构 . 1 3.3 森林抵抗力 .

2、1 4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 1 4.1 常规气象及小气候指标 . 1 4.2 大气与声环境指标 . 2 4.3 森林 水 文 指 标 . 3 4.4 森林 群 落 学 特 征 指标 . 4 4.5 森林土壤指标 . 6 参 考 文 献 . 8 DB11/T 477 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DB11/T 477 2007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与 DB11/T 477 2007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调整了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体系 (见 4) ; 改进了森林空气质量监测 (见 4.2) ; 添加了 PM2.5 的监测(见 4

3、.2); 细化了 森林群落 学特征 指标(见 4.4); 添加了三维绿量指标监测 (见 4.4); 调整 了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 ; 删除了 附录 A。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防沙治沙办公室 、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甘敬、余新晓、 宁月胜、胡俊、 陈丽华、逯进生、杨建东、续源、杜建军、贾国栋、赵阳、贾剑波 、 路伟伟 。 DB11/T 477 2016 1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 标准规 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

4、,包括 常规气象及小气候 指标、大气与声环境指标、森林水文指标 、 森林群落 特征指标 、森林 土壤指标 等方面,并规定了指标观测频度。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及半定位 监测与调查。 2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LY/T 1606-2003 界定的 以及 下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件 。 3.1 三维绿量 living vegetation v

5、olume 简称绿量,是指 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 ,其内涵是通过计算植物的茎叶体积来揭示植物绿色三维体积。 3.2 林分 组成 结构 forest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林 分 的组成、层次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的 系统组织结构。 3.3 森林抵抗力 resistance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森林群落 抵抗林业有害生物 、 林火 等自然或人为 灾害 的能力。 4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4.1 常规 气象及小气候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1。 DB11/T 477 2016 2 表 1 常规 气象 及小气候指标 指标类别

6、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天气 现 象 晴、 阴 、 多 云 、风 、 雨、雪 人工 观 测 :每 日 1 次 气压 气压 hPa 连续 自动 观 测 : 每 30秒采样 1次, 每10分钟取平均值记录 1次 风 风向 风速 m/s 空气 温 度 定时 温 度 最低 温 度 最高 温 度 空气 湿 度 相对 湿 度 % 降雨 降雨量 mm 降雨 强 度 mm/h 雪 初雪 mm 人工 观 测 :每 年 1 次 , 记 录初 雪 日期 终雪 mm 人工 观 测 :每 年 1 次 , 记 录终 雪 日期 雪深 mm 人工 观 测 : 有 降 雪 测 , 每 日 1 次 ( 8 时) 霜 初霜 人

7、工 观 测 :每 年 1 次 , 记 录初 霜 日期 终霜 人工 观 测 :每 年 1 次 , 记 录终 霜 日期 蒸发 水面 蒸 发 mm 连续 自动 观 测 : 每 30秒采样 1次, 每10分钟取平均值记录 1次 辐射 总辐 射 量 W/m2或 j/m2 净辐 射 量 W/m2 或 j/m2 分光 辐 射 W/m2 或 j/m2 反射 辐 射 W/m2 或 j/m2 UVA/UVB 辐 射量 W/m2 或 j/m2 光合有效辐射 W/m2 日照 日照 时 数 h 地表 及 土 壤 温度 地表 温 度 地表 最 低 温 度 地表 最 高 温 度 土壤 温 度 (观 测 深 度:5, 10,

8、 15, 20, 40,60, 80, 100 cm) 土 壤 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5、 10、15、 20 cm) W/m2 土壤水分 土壤 水分含量 (观 测 深度: 5, 10, 15, 20,40, 60, 80, 100 cm) % 连续 自动 观 测 : 每 5天记录 1次 4.2 大气与声环境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2。 DB11/T 477 2016 3 表 2 大 气 与 声 环 境 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观测频度 森林空气质量 负离子 个 /cm3 连续自动观测:每小时 记录 1次 TSP g/m3 PM10 g/m3 PM2.5 g/m3 氮氧化物( NOX)

9、 mg/m3 二氧化硫( SO2) mg/m3 一氧化碳( CO) mg/m3 氧气( O2) mg/m3 空气芬多精 g/m3 每 5天采样 1次 噪音 噪音 dB 连续 自动观测:每 小时记录 1次 4.3 森林 水 文 指 标 森林水文 指标 见表 3。 表 3 森 林 水 文 指标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水文要素 冠上降水量 mm 连续 自动 观 测 : 每 30秒采样 1次, 每 10分钟 取平均值记录 1次 冠上降水强度 mm/h 穿透水 mm 每次 降 水 树干径流量 mm 地表径流量 mm 集水区总径流量 mm 含沙量 kg/m3 土壤侵蚀量 t/hm

10、2 地下水位 m 每月 1 次 枯 落 物 层 含水量 mm 森林 蒸 散量 mm 土壤水分含量 ( 观测深度:5、 10、 15、 20、 40、 60、80、 100 cm) % 每 15 天 1 次 入渗率 mm/min 每 3年 1次 DB11/T 477 2016 4 表 3 (续 )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水的物理学性 质 * 透明度 m 每月 1 次 水的化 学性质 * 总磷( TP) mg/dm3 每次降水 总氮( TN) mg/dm3 总碳( TC) mg/dm3 硫 酸盐 ( 以 SO42-计 ) mg/dm3 氯化物 ( 以 Cl-计 ) mg/

11、dm3 硝酸盐 ( 以 N计 ) mg/dm3 溶解氧( DO) mg/dm3 化学需氧量( COD) mg/dm3 五日生化 需氧量( BOD5) mg/dm3 pH值 - 水的生物学性质 * 粪 大肠菌群 n/L 每年旱、雨季各取 1次 细菌总数 n/L *从以下水文过程中取样: 冠上 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地表径流,地下水。 取样后 24小时内测定或低温( 4)保存 。 4.4 森林 群 落 学 特 征 指标 森林群落 学特征 指 标 见 表 4。 表 4 森 林 群 落 学 特 征指标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林分组成结构 林分年龄 a 每 3年 1次 林分密

12、度 株 /hm2 林分树种组成 - 林分郁闭度 % 林分 主 林 层叶面积指数 - 层间植物种类 种 地衣 /苔藓植物种类 种 地衣 /苔藓植物盖度 % 地衣 /苔藓层厚度 cm 三维绿量 m3 每年 1 次 DB11/T 477 2016 5 表 4 (续)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林木生长 林分平均树高 m 每 3 年 1 次 林分平均胸径 cm 优势木 平均树高 m 优势木 平均胸径 cm 树高年生长量 m/a 每年 1 次 胸径年生长量 cm/a 年蓄积增长量 m3/a 林分 生物量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t/hm2 每年 1 次 灌木层地上生物量 t/hm2 草本

13、层地上生物量 t/hm2 地下根系生物量 t/hm2 森林枯落物 枯落物现存量 t/hm2 凋落物产量 t/(hm2a) 分解周期 a 固碳量 地上固碳量 t/(hm2a ) 土壤固碳量 t/(hm2a ) 林分 更新与地被层 乔木幼树种类 种 每 3 年 1 次 乔木幼树 密度 株 /hm2 乔木幼树平均高度 cm 乔木幼树平均地径 cm 灌木种类 种 灌木 密度 株(丛) /hm2 灌木平均高度 cm 灌木平均地径 cm 灌木盖度 % 草本种类 种 草本 株(丛) 密度 株(丛) /hm2 草本平均高度 cm 草本平均盖度 % 林分 植 物 与 凋 落 物 的 养 分 碳 ( C) ,氮

14、( N) ,磷 ( P) ,钾 ( K) ,钙 ( Ca) ,镁 ( Mg) ,硫 ( S) mg/kg 每 3 年 1 次 DB11/T 477 2016 6 表 4 (续)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森林抵抗力 林火发生面积 hm2 每年 1 次 病害种类 n 虫害种类 n 平均 病株 密度 n/hm2 平均虫口密度 n/hm2 受害株数 n 外来入侵物种数量 n 外来入侵物种种群密度 n/hm2 林内动物种类 哺乳动物种类 种 每 3 年 1 次 鸟类种类 种 两栖类种类 种 爬行类种类 种 昆虫类种类 种 4.5 森林土壤 指标 森林土壤 指 标 见 表 5。 表

15、 5 森 林 土 壤 指标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土壤 物 理 性 质 * 土壤机械组成 % 每 3年 1次 土壤容重 g/cm3 土壤孔隙度 % 土壤田间持水量 % 土壤饱和持水量 % 土壤 化 学 性 质 * 土壤 pH 值 - 每 3年 1次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 CEC) mmol/kg 土壤交换性钾 ( K+) 和钠 ( Na+) mmol/kg 土壤交换性钙 ( Ca2+) 和镁( Mg2+) mmol/kg 土壤交换性酸量 ( H+) mmol/kg 土壤盐基饱和度 ( BSP) % 土壤有机质 ( SOM) % 全氮 ( TN) mg/kg DB11/

16、T 477 2016 7 表 5 (续 ) 指标 类 别 指标 名 称 单位 观测 频 度 水解性氮 ( AN) mg/kg 全磷 ( TP) mg/kg 有效磷 ( AP) mg/kg 全钾 ( TK) mg/kg 速效钾 ( AK) mg/kg 全镁 ( TMg) mg/kg 全钙 ( TCa) mg/kg 全铁 ( TFe) mg/kg 有效铁( AFe) mg/kg 全锰 ( TMn) mg/kg 有 效态锰( AMn) mg/kg 全铜 ( TCu) mg/kg 全锌 ( TZn) mg/kg 有效锌 ( AZn) mg/kg *土 壤 剖 面 取 样 深 度 为 0cm 10cm、

17、 10cm 20cm、 20cm 40cm、 40cm 60cm、 60cm 80cm、 80cm 100cm, 按照固定深度采样 ,当土壤特殊发生层次出 现 时,以不跨越发生层次为 准 。 DB11/T 477 2016 8 参 考 文 献 1 GB 3095-2012 环 境 空 气 质量 标 准 2 GB 3838-2002 地 表 水 环 境质 量 标准 3 GB 15618-1995 土 壤 环 境质 量 标准 4 LY/T 1210-1999 森 林 土 壤样 品 的 采 集 与 制备 5 LY/T 1211-1999 森 林 植 物( 包 括 森 林 枯 枝 落 叶 层 )样 品 的 采 集 与 制备 6 LY/T 1212-1999 森 林 土 壤水 和 天 然 水 样 品 的 采 集 与保存 7 LY/T 1267-1999 森 林 植 物与 森 林 枯 枝 落 叶 层 样 品 的制备 8 LY/T 1271-1999 森 林 植 物与 森 林 枯 枝 落 叶 层 全 氮 、磷 、 钾 、 钠 、 钙 、 镁 的 测定 9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10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 质量 自动监测 技术 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