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5917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作者介绍:,刘长卿(? 789),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作者介绍:,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

2、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本文是第二次被贬经过长沙时所作。,背景链接贾谊,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背景链接贾谊,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听读朗读,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

3、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懂诗意,贾谊被贬在这里三年,千百年来只留下了他的悲伤。,贾谊去后,我独自在秋草中觅迹,却只见斜日照耀下的寒林。,汉文帝虽是有道明君,恩宠尚且太薄,湘水无情流逝,纵使贾谊在这里凭吊屈原,屈原又怎么会知?,面对寂静的江山,秋风吹过,草木凋落,可怜你为什么被贬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啊!,合作探究,1、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传神?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2、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本文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1、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传

4、神?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独”和“空”最传神,突出了贾谊故居的寂寥、萧条、冷清;烘托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贾谊的惋惜和对自身遭遇的哀怜和感叹。,2、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此联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同时借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水无情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人之言,疏远贾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

5、生问鬼神。,贾生,作者:李商隐,汉文帝表面求贤若渴,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贾谊一样因谗被贬的遭遇的悲愤和痛苦心情,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悲,史悲,景悲,情悲,己悲,4、本文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读此尾联的出句,好象刘长卿就站在我们面前。他在宅前徘徊,面对苍凉是荒村日暮,悲感交集。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

6、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贾谊宅,谪宦长沙,怀才不遇的感伤,总结回顾,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贾谊,咏史怀古诗,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背诵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