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15925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作者简介,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

2、本心”各指什么? 依据原文回答。,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而取义。,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依据原文回答。“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字音不为苟得也 wi 为宫室之美为之

3、wi wi所恶莫甚于死者 w 箪 dn 乡 xing 羹 gng 蹴 c 妾 qi 停顿及重音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能愿动词

4、,喜爱,生命,大义,舍弃,译文:,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探究一,所欲,鱼、熊掌,生、义,提出 论点,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由浅人深,自然明晓,设喻 引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超过、 胜过,读wi, 动词, 做,干,苟且偷生,读W,动词,厌恶。 与“欲”相反,名词,祸患,灾

5、难,通“避”,躲避,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译文:,比,所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所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辨 证 分 析,(正面),舍生取义,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探究二,如使人之所欲

6、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动词,做,干,译文:,没有,假 设 分 析,(反面),所欲,莫甚于生 (最喜生),何不用 (不择手段求生),所恶,莫甚于死 (最恶死),何不为 (不择手段躲祸),舍义取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

7、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通过这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译文:,由是则生,由是避患,不用,不为,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因 果 分 析,舍生取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辨别“义与“不义”, 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孟子认为人生下来 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丢掉它 罢了。,不仅仅,这种思想,不丢掉。,译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

8、些善心。,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探究三,(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升华 主题,递 进 论 说,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分析第一部分,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论证,舍生而取义,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不为苟得,“甚于生者” “义”;,“甚于死者” “不义”,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论点,患有所不避,论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性善论”),一箪食

9、,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吆喝。尔,助词。,给,饥饿的过路人,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用脚踢着。,译文:,一箪食 一豆羹,“呼尔” “蹴尔”,不屑接受,羞恶 之心 舍生 取义,得生,舍死,正面举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

10、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高位厚禄,通“辨”,辨别,有什么益处,通“德”,感激,通“欤”,语气助词,译文:,侍奉,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接受万钟,不辨礼义,见利忘义 反面举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

11、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通“向”,从前。,为了,介词 wi,做,动词 wi,停止,放弃,天性,译文:,接受万钟,不受食羹,排比 对比,丧失本心,身外之物,关乎生死,保有本心,停止,舍生取义,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探究四,义存于心,举 例 论 证,见利忘义,(正),(反),对 比 论 证,嗟来

12、之食,1、行道之人 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 者得我,排 比 论 证,探究五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

13、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鱼,熊掌,舍鱼取熊掌,类比比喻,义,舍生取义,生,不为苟得,不避祸患,何不为,何不用,反,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4、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 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正,反,有本心,失本心,(重义),(取义),小结: 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 第一层: (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喻证) 第二层: (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 一步:辨证分析(正) 二步:假设分析(反) 三步:因果分析 第三层: (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 (正面举例) 第二层:揭示“

15、见利忘义”。 (反面举例) 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舍生取义( ),正面,所欲甚于生,所恶甚于死,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正面,嗟来之食,行道之人,乞人,反面,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本 心,对 比,论 证,论 证,对 比,鱼 熊掌,道 理 论 证,举 例 论 证,论点,比喻论证,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作特点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

16、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善用对比。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

17、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总结全文,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探究点六:延伸、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

18、造福未来。,大爱至善唐山13位农民,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农民。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13位农民除夕租了辆中巴车,顶风冒雪到郴州救灾。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他们的义举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勇为”。,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

19、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普通人的大爱 这就是爱 韩惠民,34年前,一场飞来横祸,把韩惠民和初恋情人吴月瑛分开,吴月瑛瘫痪了。照顾吴月瑛3年多后,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而他答应交友的前提是,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是为了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

20、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颁奖词: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物欲、生命、义三者之关系,万钟诚可贵, 生命价更高; 若为本心故, 二者皆可抛。,归纳文言词汇,一、一词多义 、与 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4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

21、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三、古今异义 1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

22、义:判断动词,是 四、词类活用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五、虚词 之:,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的,宾语提前,这,不译,他,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2、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表

23、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3、为: 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为了,做,接受,做,4、则:连词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示并列,不译,表示转折,却,表示修饰,不译,表示承接,就,表示转折,表示承接,就,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课堂练习,、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乡为生死而不受所识

24、穷乏者得我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辩”通“辨”;辨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贤者能勿丧耳(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呼尔而与之( ),同时占有,假使,假如,天性,丢掉,祸患、灾难,助词,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看看意思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

25、已乎,(通“欤”,语气词,表示反问。),(给),(表示修饰,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但是,表转折),(比,介词。表示比较。,(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万钟于我何加焉!4.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失去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也就是忘了本),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严重的.,不仅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丢掉它罢了,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26、,问答题 1、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2、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开放性试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

27、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28、心照汗青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

29、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7、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8、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CSN 46 1011 Cast 1-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General regulations《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一般规则》.pdf CSN 46 1011 Cast 1-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General regulations《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一般规则》.pdf
  • CSN 46 1011 Cast 10-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common wheat and durum wheat《测试谷物,豆类和含油作物 谷物测试 普通小麦和杜伦麦的测定》.pdf CSN 46 1011 Cast 10-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common wheat and durum wheat《测试谷物,豆类和含油作物 谷物测试 普通小麦和杜伦麦的测定》.pdf
  • CSN 46 1011 Cast 15-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Maltose determination in rye (diastatic activity)《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谷物测试 黑麦中麦芽糖的测定》.pdf CSN 46 1011 Cast 15-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Maltose determination in rye (diastatic activity)《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谷物测试 黑麦中麦芽糖的测定》.pdf
  • CSN 46 1011 Cast 16-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large and small grained maize《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谷物测试 大粒玉米和小粒玉米的测定》.pdf CSN 46 1011 Cast 16-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large and small grained maize《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谷物测试 大粒玉米和小粒玉米的测定》.pdf
  • CSN 46 1011 Cast 19-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maize germinability《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谷物测试 玉米发芽力的测定》.pdf CSN 46 1011 Cast 19-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Cereal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maize germinability《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谷物测试 玉米发芽力的测定》.pdf
  • CSN 46 1011 Cast 2-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Organoleptical tests《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感官测试》.pdf CSN 46 1011 Cast 2-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Organoleptical tests《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感官测试》.pdf
  • CSN 46 1011 Cast 20-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Legume testing Moisture content determination《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豆科测试 水分的测定》.pdf CSN 46 1011 Cast 20-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Legume testing Moisture content determination《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豆科测试 水分的测定》.pdf
  • CSN 46 1011 Cast 21-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Legume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impurities Pea and lentil granularity《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豆科测试 杂质的测定 豌豆和小扁豆粒度》.pdf CSN 46 1011 Cast 21-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Legume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impurities Pea and lentil granularity《谷类,豆类和含油作物的测试 豆科测试 杂质的测定 豌豆和小扁豆粒度》.pdf
  • CSN 46 1011 Cast 22-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Legume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corn weevil occurrence rated boiling capacity and pea grains of a differen.pdf CSN 46 1011 Cast 22-1988 Testing of cereals legumes and oil-bearing crops Legume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corn weevil occurrence rated boiling capacity and pea grains of a differen.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