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6370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 2 课时当堂达标题一、积累运用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呵护(h) 杀戮(l) 纳粹(cu) 颤(chn)巍巍B.瞥(pi)见 给(j)予 珐琅(f) 赤裸裸(lu)C.闪烁(shu) 肃穆(m) 鞠躬(j) 眼花缭(lio)乱D.箱箧(qi) 憧憬(chng) 瓦砾(l) 片纸只字(zh)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3.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

2、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4.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 600 多米的环池路。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A.

3、B. C. D.5.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来自于阅读,_来自于直接经验。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A.虽然 更 假如 或者 B.因为 也 只要 并且C.不仅 更 假如 并且 D.不仅 也 只要 或者6.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

4、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27.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5 年 5 月 28 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B.据报道,在芬兰,有 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8.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B.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以后一定”C.我以为言就是花的香气,行就是花的形象

5、和花期的久暂。D.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二、阅读理解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1.解释下列词语。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箧:2.第 2 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_3.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附:参考答案一、 1. B 2. D 3. B 4. C 5. C 6. A 7. C 8. C 二、1.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盛大。 箧:箱子一类的东西。 2.反语。使对英法联军的揭露更深刻,鞭笞更有力,也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鲜明突出。 3.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愤怒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