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 A 00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DB13/T 853.32007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建设规范 第 3 部分:道路建设 2007-02-06 发布 2007-02-06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 853.3 2007 前 言 本部分的附录 A 、附录 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 DB13/T 853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建设规范分为八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建设规划 第 3 部分:道路建设 第 4 部分:绿化建设 第 5 部分:庭院建设 第 6 部分:精神文明建设 第 7 部分:政治文明建设 第 8 部分:管护办法
2、本部分为 DB13/T 853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部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迁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秀岐、王进、郝清海、梅国臣、姚淑娟、宋金荣、杨梅、王震生。 DB13/T 853.3 2007 1 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建设规范 第 3 部分:道路建设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建设中道路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施工、督导检查及验收。 本部分适用于河北省在原有村落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以下简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道路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751999 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 149021994 预拌混凝土 CJJ 1199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C/T 4791992 建筑生石灰 3 规划与设计 3.1 文明生态村道路的建设由专业人员设计,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确
4、保质量、保护环境、建设改造与养护并重的原则。 3.2 道路宽度的确定要考虑原路线型及两侧建筑物的间距,为绿化、美化、亮化提供足够的距离。其宽度应大于路面宽度 0.5 m。 3.3 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并最大限度的照顾庭院较低的住户。 3.4 道路基层建设用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可采用 15 cm20 cm 厚的石灰稳定土、碎(砾)石做基层(垫层)(碎石应符合 GB 146852001 的要求) 。 3.5 主要街道建设要求达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次要街道要达到普通路面(石渣路)标准,以后逐步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 3.6 结合街道现状、交通量的大
5、小、重型车辆的多少考虑未来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确定面层的厚度。面层类型提倡水泥混凝土路面,最薄不低于 15 cm(混凝土应符合 GB 149021994 的要求,水泥应符合 GB 17511999 或 GB 13441999的要求,生石灰应符合 JC/T 4791992 的要求, )。主街道宽度以4 m6 m,次街道宽度以 3 m4 m 为宜。 4 建设施工 4.1 要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有施工资质并且具有施工经验、责任心强的队伍负责工程施工。招投标过程必须有业主、纪检、监查、公正等人员参加。 4.2 设计施工方案应得到所在镇、乡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开工前首先到监督部门办理监督申请手续和到所在镇、
6、乡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后方可施工。 4.3 道路建设的主体是自然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选派有经验的村民代表担任质量监督员,配合质量监督部门检查。 4.4 对原路基进行填挖后,要严格找平并压实。填方每层压实厚度最大不超过 20 cm。 4.5 基层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高挂线进行。所用材料必须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6 混凝土面层施工前,要对基层适量洒水润湿,模板安设牢固。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间距不大于 5 DB13/T 853.3 2007 2 cm。混凝土浇注时要严格按各种材料配合比进行配料,并且每浇注 200 m3要制备抗折强度试样二组,用来检测混凝土强度。(路基、基层、
7、面层质量技术要求须达到规定,见附录A 、附录B 、附录C ) 5 督导检查 5.1 道路建设指导组在做好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的同时,负责文明生态村道路建设的检查与督导。 5.2 每道工序完工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然后由指导组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5.3 指导组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填写文明生态村道路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书,见附录 D)通知乡村,并提出整改方案,乡村、施工队对所提建议要接受,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 验收 6.1 文明生态村道路建设工程竣工后,乡村、施工队应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编制工程竣工图表、工程总结,申请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6.2 道路建设指导组对
8、于完工申请验收的工程,按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分项验收评分。其中路基占 30、基层占 30、面层占 40。 (具体实测项目见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6.3 评分计算方法 G=0.3 L0.3 J0.4 M 式中: G 工程评分; L 路基得分; J 基层得分; M 面层得分。 工程评分得分小于 70 分为不合格工程,70 分85 分为合格工程,大于 85分为优良工程。 DB13/T 853.3 2007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方路基质量技术要求 A.1 基本要求 A.1.1 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A.1.2 路基表面平整密实,边线
9、直顺。 A.1.3 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A.2 实测项目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压实度 (%) 93 每2 000压实层测四处,且至少有一处在边坡线上 40 2 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200 m 测四处 20 3 平整度 (mm) 20 3m直尺:每200 m 测四处,每处连续3尺 25 4 横坡 (%) 0.5 水准仪:每200 m 测四断面 10 5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每200 m 测四处 5 DB13/T 853.3 2007 4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石灰土基层质量技术要求 B.1 基
10、本要求 B.1.1 石灰和土的用量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未消解生石灰块必须剔除。 B.1.2 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至要求的压实度。 B.1.3 保湿养生,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基层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B.1.4 基层表面平整,无坑洼、无起皮。 B. 1.5 表面无明显碾压轮迹,无网裂。 B.1.6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B.2 实测项目 石灰土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压实度 (%) 93 每200 m 每车道测二处 30 2 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200 m 测四处 10 3 平整度 (m
11、m) 12 3 m 直尺:每200测二处,每处连续10尺 15 4 横坡 (%) 0.5 水准仪:每200 m 测四断面 5 5 厚度 (mm) -20 每200 m 每车道测一处 20 6 强度 (MPa )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20 DB13/T 853.3 2007 5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泥混凝土面层质量技术要求 C.1 基本要求 C.1.1 混凝土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维护,并应严格控制交通。 C.1.2 混凝土表面的脱皮、印痕、裂纹、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等病害现象不得超过 3。 C.1.3 路面实测直顺、曲线圆滑。 C.2 实测项目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
12、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弯拉强度 (%) 合格标准之内 每工作班或200 m3混合料制备试样二组 30 2 厚度 (mm) -10 每200 m 每车道测一处 20 3 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200 m 测四处 15 4 平整度 (mm) 5 3 m 直尺:每200 m 测二处,每处连续10尺 15 5 横坡 (%) 0.25 水准仪:每200 m 测四断面 10 6 纵横顺直度 (mm) 10 纵缝 20 m 拉线,横缝沿板宽拉线,纵缝每 200 m四处,横缝每200 m 四条 10 DB13/T 853.3 2007 6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文明生态村道路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书 村名 镇(乡) 村 部位 存在 问题 改进 措施 乡镇 意见 村里 意见 检查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