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鸣惊人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读写“战国、国君、大臣、进犯、城池、危在旦夕、庭院、普通、尽忠”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3.理解隐语。说说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4.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重点难点1.淳于髡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2.理解隐语。教学课时两课时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生字卡片。一 导入新课1.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13 课,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并范读:一 y 鸣惊人)一起响亮大声地齐读课题。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你找到
2、了,请你来读这句话。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么多同学听懂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理解。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个词?变化真大!真令人吃惊!二 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齐国的君主齐威王很聪明,却很贪玩,不管国家大事。大臣们都很担心这样下去国家会灭亡,可是又不敢劝齐威王。一个叫淳于髡的人知道后,想了个办法来劝告齐威王。他说:“一只大鸟住在宫里,不飞也不叫,只会享乐,您猜这是什么鸟呢?”齐威王很聪明,马上就猜到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他很不服气,说:“这只大鸟,它如果飞的话,就会冲到天上去。”“它如果鸣叫的话,肯定会惊动众人,你等着看吧!
3、”齐威王说。从此以后,齐威王开始努力打理国家大事,把国家打理得很好。周围的国家都不敢欺负齐国,还纷纷跑来和齐国做朋友。)三 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新词。gu jn d chn zh hu f n gu zhng国 君 大 臣 诸 侯 发 怒 国 政gun l zhng xn qn fn l du chng f官 吏 忠 心 侵 犯 掠 夺 惩 罚yn ji q l nng yn shn bin饮 酒 取 乐 能 言 善 辩 zhn ch fi xing hung rn d w振 翅 飞 翔 恍 然 大 悟 2.理解词语的意思。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不闻不问: 既不听也不问,形容
4、漠不关心。诸侯:古时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进犯:指敌军向某处侵犯。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劝谏:用委婉的语言规劝,多用来指臣下对皇上。 能言善辩: 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谋略:计谋策略。隐语: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一种隐晦的语言。 饶有兴趣: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栖息:有止息、隐居、暂住之意,另有寄居之所之意。庭院: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常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连用,原指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
5、“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但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指点: 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尽忠: 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朝气蓬勃: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 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诸侯国: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可世袭的侯爵爵位。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
6、的封地(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 震惊: 令人震动而惊异;震撼惊骇。 掠夺: 凭借暴力抢劫、强取货物(如在战争中)。濒于灭亡:面临灭亡。3.归类记忆生字。左右结构的字:饮 候 振 恍 悟 政 侵 掠上下结构的字:君 怒 善 忠 吏单一结构的字:臣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犯”,左右结构, 反犬旁的弯钩不宜太弯,撇画长短、方向有别。左高右低。 “通”,半包围结构。内部偏右上些,但不能远离外框。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横撇下面的点。“庭”,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有可向右伸展的笔画,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向右伸展,这样能使字的重心平稳,左右平衡。其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偏右,字的外形大致成梯形。“夺”,书
7、写时要突出撇捺,左右开张,下边零件要紧聚翼下。四 朗读全文1.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巩固生字、新词。42.朗读全文,看谁读得流利。1.学生们对故事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揭题让学生说说在课文中找到课题,简单理解,然后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课文中的很多词语比较生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集中理解,便于在后面的教学中放手学生独立阅读,互相探究感悟课文内容。1.了解淳于髡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2.理解隐语。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投影,有关下雨的图片。一 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鸣惊人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
8、容,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那么同学们都掌握字词了吗?2.认读生字、新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3.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二 感悟课文(一)大鸟不飞不叫1.大家都用这个词夸奖了一个变化大得让你吃惊的人。在课文中,“一鸣惊人”出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2.课件展示有关句子: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哇!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3.这句话说的是一只不普通的大鸟。这只大鸟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聪明的孩子在上文中找到了答案,请你来读。4.课件展示有关句子:齐国有只大鸟,栖息在王宫的庭院中整整三
9、年了。可是它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引颈啼鸣。大王,你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5.淳于髡是在给齐王讲故事呢,此时该怎样读?你来读。嗯,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你来读。(故作神秘,令人好奇。)6. “整整三年”时间真,“既不也不”说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只大鸟在做了什么?对,它什么事情也没做。你能用“既不 也不 ”来说一句话吗?(上课的时候我们既不走神,也不乱讲话。)7.淳于髡讲述了这样一只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你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二)齐威王不闻不问1.齐威王听说有这样一只在宫廷里待了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他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淳于髡说的是齐威王?指名回答。2.课件展示有关句子
10、: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国君,后人称为齐威王。他即位后,将国家大事交给大臣处理,自己则不闻不问,终日饮酒作乐。3.不闻不问,闻,就是听的意思,问就是询问。不闻不问的意思就是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你还能说出“不 X 不 X”这样的词语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不伦不类 不三不四 不依不饶 不干不净 不明不白 不偏不倚 不慌不忙 不痛不痒 不知不觉 不言不语 不理不睬 不屈不挠 不折不扣)4.是啊,齐威王身为一国之君,本应该勤政治国,可他对国家大事却不闻不问,就像淳于髡说的这只栖息在宫廷里的不飞也不叫的大鸟。(三)隐语劝谏1.虽然淳于髡表面上说的是这只不飞不叫的大鸟
11、,实际上说的是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齐威王。这就是隐语,就像猜谜一样。2.淳于髡为什么要说隐语呢?指名回答。3.课件展示有关句子:他知道齐威王喜欢听隐语,便心生一计,打算找个机会进谏。4.这叫投其所好。看来淳于髡真的是能言善辩,富于谋略。5.面对淳于髡的提问,齐威王是怎么回答的?6.课件展示有关句子: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哇!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67.这只鸟不普通在哪里?哦,原来齐威王认为这只大鸟将作出惊人的举动,发生令人吃惊的变化。8.你从哪里感受齐王有这样的信心?你找到了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你也这样信心满满地读一读。大家像他这样读。9.听了同学们的朗读,
12、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大王还是有心要振作起来啊!不只是我,还有淳于髡也明白了,大家找找描写他的神态的词语。10. 课件展示有关句子:淳于髡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多谢大王指点!如今,大臣们正等待着这只大鸟振翅啼鸣呢!”11.恍然大悟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12.自己的劝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淳于髡可高兴了,所以他说的话里也有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请你来读出他的高兴。来,大家一起读。(四)齐威王一鸣惊人1.齐威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劝谏,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濒于灭亡的齐国,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后人称为齐威王”。“威”是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
13、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2你能用“威”字来组词吗?(威武、 威严、 威风、 权威、 助威、 威慑、 声威、雄威、 军威、 威名、 威望、威风凛凛、八面威风、威震天下、威武不屈、耀武扬威、威风八面)从同学们的组词中,我们发现“威”有使人敬服或惧怕的意思。齐威王就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8、9 自然段,默读的时候,既不要读出声,也不要指读,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文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齐威王令人敬畏。找到了,就轻轻地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来,多品味几遍。4.说说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句子。5.教师小结:齐威王改革内政,赏罚分明,他令人敬畏。诸侯俯首,
14、国力强盛,他威震四方。和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他作比较,你想说什么?(齐威王的变化真令人吃惊!这真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72. “一鸣惊人”指的是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事情。它首先体现了每个人都有一种潜能,藏在内心深处,有些人已经在生活中体现了出来,而有些人需要别人的提醒与激励.也侧面写出了一个国家的成败不仅在与皇帝,大臣也是格外重要的。1.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
15、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阅读过程中,学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读的时间还给学生:阅读教学的主体是读。因此,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
16、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一鸣惊人齐威王 国家 淳于髡不闻不问 饮酒作乐 危在旦夕 能言善辩 心生一计饶有兴趣 栖息庭院 不飞不啼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恍然大悟整顿国政 赏罚分明 朝气蓬勃 国力强盛81.看拼音,写词语。gu jn(国君) d chn(大臣) zh hu(诸侯) zhng xn(忠心) qn fn(侵犯) l du(掠夺) 2.比一比,再组词。站(站住)
17、巨(巨人) 候(时候) 战(战争) 臣(大臣) 侯(王侯) 脆(清脆) 宫(皇宫) 桶(木桶) 危(危险) 官(官员) 通(通过) 3.把词语补充完整。不(闻)不(问) 饮(酒)作(乐) 危在(旦)(夕) 能(言)善(辩)饶有(兴)(致) 恍然(大)(悟) (朝)(气)蓬勃 (一)鸣惊(人)4.用上下面的词语写句子。(1)一鸣惊人: (2)既不也不: (3)恍然大悟: 5.把下面的词语和意思用直线连起来。不闻不问 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危在旦夕 形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能言善辩 容危险就在眼前。 饶有兴趣 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恍然大悟 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18、朝气蓬勃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一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常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连用,原指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9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但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现意:现在多形容,某人的低调或者是隐忍是为了厚积薄发!不飞、不鸣,是要积蓄力
19、量,为以后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打下基础。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语,汉语拼音 b mng z y,y mng jng rn,词语解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鸣:动词,鸟叫。成语为褒义词。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对战国齐国的记载,但最早的蓝本为战国韩非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典故。这或许并不矛盾,可能齐威王也被问过这个隐语,然后想起楚庄王说过的话也顿然醒悟,脱口而答。成语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 淳于髡淳于髡(kun)
20、(约公元前 386 年前 310 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齐之赘婿,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八年,楚发兵伐齐。齐王使淳于髡至赵国请救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之退兵。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不治而议论,曾对齐国新兴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对威、宣之际稷下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经辅佐过魏惠王、陈轸等人。四 齐威王10齐威王(?公元前 320 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
21、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 356 年到公元前 320 年在位。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旧临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五 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