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810-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1752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810-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37 810-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37 810-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37 810-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37 810-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27.10 F10 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 8102007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 2007-11-30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7-12-01 实施DB37/ 810 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延波、韦靖、林振强、刘继义。 IDB37/ 810 2007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 1 2 3 3.1 3.2 3.3 3.4 3.5 3.6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确

2、认要求、确认管理、确认活动、考评员资格。 本标准适用于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为 5000 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589-199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6422-1986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GB 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 l7167-2006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JJF

3、1112-2003 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能源计量工作确认 计量行政部门对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作出的一种正式承认的程序。 顾客 接受能源的组织或个人。 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组织 职能、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示例:公司等企业单位。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为完成能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能源计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能源计量器具 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职能 企业中负责确定并实施能源计量工作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4、。 1DB37/ 810 2007 3.7 3.8 确认准测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注:确认准则用作与确认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4 4.1 确认证据 与确认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注:确认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确认发现 将收集到的确认证据对照确认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注:确认发现能表明是否符合确认准则,也能指出改进的机会。 确认结论 考评组考虑了确认目标和所有确认发现后得出的确认结果。 接受确认方 被确认的组织。 考评员 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有能力实施能源计量工作确认的人员

5、。 考评组 实施确认的若干名考评员,需要时,由技术专家提供支持。 注:通常指定考评组中的一名考评员为考评组组长。 技术专家 向考评组提供特定知识和技术支持的人员。 注 1: 特定的知识和技术是指与受确认的组织、过程或活动有关的知识和技术; 注 2: 在考评组中,技术专家不作为考评员。 确认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确认。 注:一个确认方案包括用于策划、组织和实施确认的所有必要的活动。 确认计划 对一项确认活动和安排的描述。 确认范围 确认的内容和界限。 注:确认范围通常包括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间段的描迷。 确认要求 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

6、基本要求 2DB37/ 810 2007 4.1.1 4.1.1.1 4.1.1.2 4.1.2 4.1.2.1 4.1.2.2 4.1.2.3 4.1.2.4 4.1.3 4.1.3.1 4.1.3.2 4.1.3.3 4.1.4 4.1.4.1 4.1.4.2 4.1.4.3 4.1.4.4 4.1.4.5 4.1.4.6 4.1.4.7 4.1.4.8 4.1.5 4.1.5.1 4.1.5.2 企业应有能源计量工作机构。 该机构负责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检测、能源计量数据统计、能源计量技术档案的管理等工作。 该机构可以专门设立或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立,但应有专职岗位职

7、责和管理职责。 企业应有能源计量工作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能源计量工作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经确认,确保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应保存体系运行所需的记录。 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 应建立、保持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来规范能源计量人员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能源计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经识别和受控。 企业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 、维 修、报废等管理工作。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8、;企业应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 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应符合 GB 17167-2006 中 4.2 和 4.3 的规定。 企业应备有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表中应列出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 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企业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状态(指合格、准用、停用等)。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备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 用能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应满足 GB 6422、GB 15316 中关于用能设备的能源监测要求。 企业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 a

9、) 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 b) 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 c) 计量器具最近两个连续周期的检定(测试、校准)证书; d) 计量器具维护修理记录; e) 计量器具维护计划; f) 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 企业应备有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其中作为企业内部标准计量器具使用的,应明确规定其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可溯源的上级传递标准。 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凡属自行校准且自行确定校准间隔的,应有现行有效的受控文件(即自校计量器具的管理程序和自校规范)作为依据 。 能源计量器具应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的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不应使用。 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检定方

10、式应遵守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明确能源计量器具的下一次检定(校准)时间、检定(校准)单位、负责实施的单位或人员等信息。 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在明显位置粘贴与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签,以备查验和管理。 能源计量器具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维修、报废处理等,应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能源计量工作应有完善的工作记录和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档案。 能源计量工作实施过程应有详细的纪录,内容包括,能源计量过程的阐述、能源计量过程获得有关数据、 根据能源计量数据而采取的有关措施、能源计量工作的日期、地点、操作人员、环境情况等。 能源计量工作记录应建立档案。可以

11、分为进厂、出厂能源计量档案,次级企业计量档案,主3DB37/ 810 2007 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档案,档案应妥善保管,时间不应少于 3 年。 4.1.5.3 4.1.5.4 4.2 4.2.1 4.2.2 4.2.2.1 4.2.2.2 4.2.2.3 4.2.3 4.2.3.1 4.2.3.2 4.2.3.3 4.2.4 4.2.4.1 能源计量数据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表格式样,计量测试记录表格应便于数据的汇总与分析。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应长期保管。 能源计量数据应便于统计、分析。 能源计量工作分析和改进 总则 能源计量职能应策划和实施所需的对能源计量工作的监视、分析和改进。以: a) 确保能源计

12、量工作符合本规范; b) 持续改进能源计量工作。 审核和监视 总则 能源计量职能应利用审核、监视和其他适用技术以确定能源计量工作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能源计量工作审核 能源计量职能应策划并进行能源计量工作审核,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实施和符合规定要求。审核的结果应报告给组织的管理层中受影响的部分。 应记录能源计量工作的审核结果和所有更改。组织应确保立即采取行动以消除检查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能源计量工作的监视 在能源计量工作的各个过程中,应监视测量和确认过程。监视应按照形成文件的程序和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监视应包括确定所用的方法,方法中包括统计技术和它们的使用范围。 能源计量工作监视应能提供防止偏离

13、要求的机制。这种监视应与不符合规定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相匹配。 确认过程的监视结果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和确认过程持续地满足文件的要求。 不合格控制 不合格管理职能 能源计量职能应确保发现任何不合格,并立即采取措施。 不合格过程 已知任何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能源计量数据,应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 如果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由于不合格而更改某个过程,在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确认。 不合格测量设备 对怀疑或已确认的不符合 GB 17167 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将该设备从服务区中隔离或加以永久

14、性标签(标志) 。应验证其不合格,并准备不合格报告。这类设备在消除其不合格的原因并重新确认合格之前,不能返回使用。 不能恢复其预期的计量特性的不合格能源计量器具,应有清楚的标志或用其他方式标识。这类设备用于其他用途完成计量确认后,应确保其改变后的状态能清楚地显示出来,并包含有使用限制的标识。 如果在调整或维修前计量验证的结果已表明能源计量器具不满足计量要求,危及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设备的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可能包括对用该不合格能源计量器具提供的数据进行重新检查。 改进 总则 能源计量职能应根据审核、管理评审和其他有关因素(如顾客反馈)策划和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能4DB3

15、7/ 810 2007 源计量职能应评审并识别改进能源计量体系的潜在机会,必要时进行修改。 4.2.4.2 4.2.4.3 5 5.1 5.1.1 5.1.2 5.1.3 5.2 5.2.1 5.2.2 6 6.1 6.2 6.3 6.3.1 6.3.2 纠正措施 当有关的能源计量体系要素不满足规定要求,或相应的数据资料显示不可接受的模式时,应识别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消除这种差异。 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在能源计量体系的测量过程使用前应经过验证。 采取纠正措施的准则应形成文件。 预防措施 能源计量职能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的确认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出现这种不合格。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16、应建立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对下述各项的要求: a)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d)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确认原则 考评员应遵循的原则 诚信、正直、谨慎和保守企业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 承担公正、真实、准确地报告确认活动和确认结果的义务。 理解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确认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确认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应独立地进行确认活动,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并且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确认意见和结论仅建立在确认证据的基础上。 基于证据的方法是在一个系统的确认过程中,得

17、出可信的确认结论的合理方法。确认证据是能够证实的。 由于确认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并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确认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信息的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确认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确认管理 总则 应对确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管理职责和管理程序,制定和实施确认方案和计划,并对确认管理进行监视和评审。 管理职责 省级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省的能源计量确认工作。 管理程序 申请确认 企业应定期提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申请,每 3 年 1 次。申请企业应当向与其主管部门同级的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确认申请。 受理确认申请的计量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时间不超过 1 个月。审查

18、不合格的,通知申请单位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补正;合格的列入确认计划。 确认方案 组织确认的计量行政部门根据申请情况,制定确认方案。确认方案的制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a) 确认的范围、目的和期限; b) 确认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c) 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确认准则; d) 确认的要求。 5DB37/ 810 2007 6.3.3 6.4 6.5 7 7.1 7.1.1 7.1.2 确认计划 实施部门应根据组织确认的计量行政部门下达的确认方案,制定确认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计划一般在 5 个月内完成。 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 选择适当的考评组

19、并分配其任务和职责; b) 选择考评员,并指定考评组组长; c) 策划和安排确认日程; d) 实施确认; e) 实施确认的后续活动; f) 保存确认的记录; g) 监测确认的业绩和有效性; h) 向组织确认的计量行政部门报告确认方案的总体实施情况。 管理记录 应保持记录以证实确认管理的实施,记录应包括: a) 与每次确认有关的记录,如: 确认方案; 确认实施计划; 确认报告; 不符合项报告; 确认的后续活动的记录。 b) 确认人员的记录,如: 考评员能力和业绩的评价等。 记录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保存。 管理的监视和评审 负责确认的组织应当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监视和评审确认方案和计划的实施,以评定其是

20、否已满足目标,并识别改进的机会。 应当利用业绩指标监视以下特性,如: a) 考评组实施确认的能力; b) 从受确认方和考评员获得的反馈信息。 确认管理的评审应考虑以下内容,如: a) 与规范的符合性; b) 相关方进一步的需求和期望; c) 确认管理的记录; d) 在相似条件下,考评组之间表现的一致性。 确认管理评审的结果可以导致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改进确认管理工作。 确认活动 确认的启动 指定考评组组长 确认实施组织应当指定考评组组长。 确定确认目的、范围和准则 应根据确认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确认目的、范围和准则。 确认目的应当规定确认应完成的任务。确认目的可包括: a) 评价受确认方能

21、源计量工作与确认准则的符合程度; 6DB37/ 810 2007 b) 评价能源计量工作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以确保与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一致性; c) 评价能源计量工作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性; d) 识别能源计量工作潜在的改进方面。 确认范围描述确认的内容和界限。 确认准则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包括所适用的确认规范、标准、法律法规,组织的方针、目标、程序、管理体系要求以及顾客要求或行业管理的规定。 确认的目的由确认实施组织确定,确认的范围和准则应当由确认实施组织、受确认方和考评组组长共同确定。目的、范围和准则的任何变化应经原各方同意。 7.1.3 7.1.4 7.1.5 7.2 确定确认的可行

22、性 在确定确认的可行性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策划确认所需要的充分和适当的信息; 受确认方的充分合作; 充分的时间和资源。 当确认不可行时,应当在与受确认方协商后向确认实施组织提出替代方案的建议。 组织考评组 当确定确认可行时,考评员的选择应当考虑实现确认目的所需要的能力。本规范第 8 章明确了确认所需要的能力,并描述了对考评员的评价过程。 当决定考评组的规模和组成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a) 确认目的、范围、准则以及预计的确认时间; b) 为达到确认目的,考评组需要的整体能力; c) 适用时,法律法规、合同和确认的要求; d) 确保考评组独立于受确认的活动并避免利益上的冲突; e) 考评组成

23、员与受确认方的有效合作以及考评组成员之间共同工作的能力。 确保考评组整体能力的过程应当包括下列步骤: 识别为达到确认目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考评员以确保考评组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若考评组中的考评员没有完全具备确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技术专家提供,但技术专家应在考评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在第 5 章所描述的确认原则的基础上,确认实施组织和受确认方均可根据合理的理由申请更换考评员。 合理的理由包括相关利益的冲突和以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等。这些理由应当由考评组组长和确认实施组织沟通,并由他们在决定更换考评员之前通过与确认实施组织和受确认方之间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与受确

24、认方的初步接触 与受确认方的初步接触应当由确认实施组织的人员或考评组组长进行,初始接触的目的是: a) 与受确认方的代表建立沟通的渠道; b) 对现场确认的时间和考评组的组成提供信息; c) 获得相关文件(包括记录 )的途径; d) 确定适用的现场安全规则; e) 双方应就考评组的观察员或向导的需求达成一致意见。 文件评审 在进行现场确认前应当评审受确认方的文件,以确定文件所描述的体系与确认准则的符合性。文件可包括能源计量工作的相关文件(如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与能源计量工作相关的内容等)和记录。评审应当考虑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确认的目的和范围。也可进行现场初访。 当发现文件

25、不充分时,考评组组长应当通知确认实施组织和受确认方,决定确认是否继续进行或暂7DB37/ 810 2007 停直至有关文件的问题得到解决。 7.3 7.3.1 7.3.2 7.3.3 7.4 7.4.1 7.4.2 现场确认前的准备 编制现场确认计划 考评组组长应当编制现场确认计划,就现场确认的实施为考评组、受确认方和确认实施组织之间达成一致提供依据,计划应当便于确认活动的日程安排和协调。 现场确认计划中提供的详细内容应反映确认的范围和复杂程度。现场确认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确认目的; b) 确认准则和任何引用的文件; c) 确认范围,包括识别组织和职能单元以及确认的过程; d) 进行

26、现场确认活动的日期和地点; e) 现场确认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期限,包括与受确认方管理者的会议以及考评组会议; f) 向确认的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g) 保密事宜; h) 确认的后续活动。 现场确认计划应当经确认实施组织同意,并在现场确认活动开始前提交给受确认方。 受确认方的意见应当通过考评组组长、受确认方和确认实施组织之间协商予以解决。 任何经过修改的现场确认计划应当征得各方同意后实施。 分配确认任务 考评组组长应与考评员协商,将受确认的特定过程、职能、场所或活动的职责分配给考评员。分配任务时应当考虑对考评员的独立性和能力的要求、 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考评员和技术专家的不同作用和职责。也可随

27、着现场确认的进展更改所分配的任务。 准备工作文件 考评组成员应当评审与其分配的确认任务相关的信息,并准备必要的工作文件,用于现场确认过程的记录和参考,这些文件可以包括: a) 检查表和现场确认抽样计划; b) 记录信息的表格(例如:支持性证据、现场确认记录、确认发现和会议的记录); c) 现场确认的技术方案。 检查表和有关表格的使用不应限制确认活动的内容,确认活动的内容可随着现场确认中收集信息的结果而发生变化。 工作文件包括经使用而形成的结果记录,应当至少保存到确认结束。7.6 描述了确认完成后文件的保存要求。任何时候,考评组成员应当妥善保管涉及保密或知识产权信息的工作文件。 实施现场确认 举

28、行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应当由考评组组长主持,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包括受确认方管理层、职能层以及过程负责人。首次会议的目的是: a) 确定现场确认计划; b) 简要介绍现场确认活动实施过程; c) 建立沟通渠道,向受确认方提供询问的机会。 现场确认中的沟通 考评组内部应当定期交换信息,评定确认进展情况,需要时,重新分配考评员的工作。 在确认中,适当时,考评组组长应向受确认方和确认实施组织通报现场确认进展及相关情况,在确认中收集的证据显示有随时发生重大危险情况(如安全、 环境、质量方面)的可能时,应当及时报告受确认方,必要时向确认实施组织报告。对于超出确认范围之外的引起关注的问题,考评员应当向考评组组

29、长报告,可能时,向确认实施组织和受确认方通报。 8DB37/ 810 2007 当获得的确认证据表明不能达到确认目的时,考评组组长应当向确认实施组织和受确认方报告理由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可包括重新确定或修订确认计划、改变确认目的、确认范围或终止确认。 在现场确认中,若出现任何明显需要改变确认范围的情况,应当经确认实施组织批准。 7.4.3 7.4.4 7.4.5 7.4.6 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 由负责确认的组织指派的观察员可以与考评组随行,但不应当影响或干涉确认的实施。 由受确认方指派的向导应当协助考评组,并且根据考评组组长的要求行动。他们的职责包括: a) 建立联系并安排面谈时间; b) 安

30、排对场所或组织的特定部门的访问; c) 确保考评组成员了解和遵守有关场所的安全规则和安全程序; d) 代表受确认方对确认进行见证; e)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作出说明或提供帮助。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与确认的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包括职能、活动和过程间相关的信息,应当通过适当的抽样和现场试验予以收集并验证。只有可验证的信息可以作为确认证据,确认证据应当予以记录。 通过适当的抽样、现场试验和验证进行收集对照确认准则进行评价。 评审确认结论。 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 a) 面谈; b) 对活动的观察; c) 文件评审; d) 现场确认。 形成确认发现 应对照确认准则评价确认证据以形成确认发现。确

31、认发现能表明与确认准则的符合或不符合。当确认目的有规定时,确认发现能够识别改进的机会。 考评组应当在确认的适当阶段共同评审确认发现。 与确认准则的符合情况应当予以归纳,以表明对场所、能力和过程进行了确认,如果包括在现场确认计划中,应记录每个符合的确认发现及其支持证据。 应记录不符合以及支持的确认证据。应划分不符合类型和不符合程度。按不符合类型分为:文件不符合、实施 不符合和效果不符合三种。按不符合程度分为:主要不符合和次要不符合两种情况。主要不符合是指受确认方体系的运行与本规范的要求不符合,或造成系统性、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符合,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符合。次要不符合是指孤立的人为错误,体系文件偶

32、尔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果不严重,以及对系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不符合。应当与受确认方一起评审不符合,以承认确认证据的准确性,并使受确认方理解。应当努力解决对确认证据和(或) 确认发现有分歧的问题,并记录没有解决的问题。 准备确认结论 末次会议以前,考评组应当讨论以下内容,以便: a) 评审确认发现及在确认过程中针对确认目的所收集的其他适当信息; b) 考虑确认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对确认结论达成一致; c) 准备建议性意见; d) 讨论确认的后续活动。 作出确认结论的基本原则是:确认中如果发现一项主要不符合项, 则不能通过确认;如 在同一项要求上发现 3 个或 3 个以上次要不符合项则构成一个主

33、要不符合项,不能通过确认;此外,对在不同要求上发现次要不符合项 15 个或超过 15 个,则也不能通过确认。不能通过确认的,需要整改后再次确认,整改期一般不超过 3 个月。 9DB37/ 810 2007 作出确认结论后,考评组组长应与受确认方管理层沟通情况,争取对确认结论达成共识,以保证末次会议的顺利进行。 7.4.7 7.5 7.5.1 7.5.2 7.6 7.7 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应由考评组组长主持,并以受确认方能够理解和承认的方式提出确认发现和结论,适当时,双方就受确 认方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的时间表达成共识。参加末次会议的人员应当包括受确认方,也包括确认实施组织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员

34、。必要时,考评组应当告知受确认方在确认过程中遇到的可能导致降低确认结论可靠性的情况。 会议应当是正式的并保持记录,包括出席人员的记录。 考评组和受确认方应就有关确认发现和结论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并尽可能通过协商予以解决。如果未能解决,应当记录所有的意见。 应当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强调建议没有约束性。 确认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 确认报告的编制 考评组组长应当对确认报告的编制和内容负责。 确认报告应当提供完整、准确和清晰的确认记录,并包括或引用以下内容: a) 确认范围,特别是受确认方的组织、职能单元、过程以及确认所覆盖的时间段; b) 确认实施组织; c) 考评组组长和成员; d) 现场确认活动

35、实施日期和地点; e) 确认准则; f) 确认发现; g) 确认的结论。 适当时,确认报告可包括或引用以下内容: a) 现场确认计划; b) 受确认方人员名单; c) 现场确认过程综述,包括所遇到的降低确认结论可靠性的不确定因素和(或)障碍 ; d) 确定在确认范围内,根据现场确认计划达到的目的; e) 尽管在确认范围内,但是没有覆盖的区域; f) 考评组和受确认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意见; g) 改进的建议; h) 商定的确认后续活动计划; i) 关于内容保密的陈述; j) 确认报告的分发清单。 确认报告的批准和分发 确认报告应在商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应当向确认实施组织报告延误的

36、理由,并就新的完成日期达成一致。 确认报告经确认实施组织审核后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 经批准的确认报告发给受确认方。 考评组成员和所有报告接受者应当妥善保管确认报告并予以保密。 实施确认后续活动 确认结论可以指出采取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需要。此类措施通常由受确认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时间内实施。受确认方应当将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告知确认实施组织。 应当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验证。此验证过程是后续活动的一部分。 确认后的监督 10DB37/ 810 2007 通过能源计量工作确认的组织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能源计量工作确认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 年。 在证书有效期内,由确认实施组织负责安排不多

37、于一次的监督抽查。抽查以与确认类似的方式简化进行, 在有效期内的监督抽查应覆盖确认规范的全部要素和能源计量工作的全部范围。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受确认方限期整改,整改期不应超过 3 个月。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组织,收回能源计量工作合格证书。 8 8.1 8.2 8.3 8.3.1 8.3.1.1 考评员资格 总则 确认过程的可靠性依赖于进行确认的考评员的能力。考评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a) 具有第 8.2 所述的个人素质; b) 具有第 8.3 所述的实施确认所必需的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是通过 8.4 条中描述的教 育、工作经验、考评员培训和确认经历获得的。 考评员通过不断地专业学习和参

38、加确认来发展、保持和提高其能力(见 8.5)。 个人素质 考评员应具备个人素质,使其能够按照第 7 章所描述的确认原则进行确认。 考评员应当: a) 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b) 思想开明,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和观点; c) 善于交往,即能灵活地与人交往; d) 善于观察,即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 e) 感知力,即能本能地了解和理解环境; f) 适应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的情况; g) 坚韧不拔,即对实现目标坚持不懈; h) 明断,即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 i) 自立,即在同其他人有效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 知识和技能 有关确认的知识和技能 考评员应具有下列知识

39、和技能: a) 确认原则、程序和技术:使考评员能恰当地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确认并保证确认的一 致性和系统性。 考评员应能: 运用确认原则、程序和技术; 对工作进行有效地策划和组织; 按商定的时间表进行确认; 优先关注重要问题; 通过有效地面谈、倾听、观察和对文件、记录和数据的评审来收集信息; 理解确认中运用抽样技术的适宜性和后果; 验证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 确定确认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以支持确认发现和结论; 评价影响确认发现和结论可靠性的因素; 使用工作文件记录确认活动; 编制确认报告; 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11DB37/ 810 2007 8.3.1.2 8.3.2 8.4

40、8.4.1 8.4.2 通过个人的语言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 b) 能源计量工作参考文件:使考评员能够理解确认范围并运用确认准则。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 括: 能源计量工作在不同组织的运用; 能源计量工作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确认规范、适用的程序或其他用作确认准则的管理体系文件; 引用文件之间的区别及优先顺序; 用于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授权、安全、发放、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技术。 c) 组织状况:使 考评员能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组织的规模、结构、职能和关系; 总体运行过程和相关术语; 受确认方的文化和习惯。 d)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使考评 员了解并在适用于受确认方

41、的这些要求的范围内开展工 作。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合同和协议; 国际公约和惯例; 与组织有关的其他要求。 考评组组长的知识和技能 考评组组长应具有领导确认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考评组有效地和高效地进行确认。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 对确认进行策划并有效利用资源; 代表考评组与确认实施组织和受确认方进行沟通; 组织和指导考评组成员; 领导考评组得出确认结论; 预防和解决冲突; 编制和完成确认报告。 能源计量的知识和技能 考评员应具有下列能源计量的知识和技能: 国家和地方的能源相关法律、法规; 能源计量的通用原理及其运用; 能源计量中测量过程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能

42、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能源计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 教育、经验、培训和确认经历 考评员 考评员应: a) 具有完成 8.3 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b) 具有 8.3.1.1 所描述的技术、管理和专业方面的工作经历; c) 考评员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包括 8.3.1.1 和 8.3.2 所描述的知识和技能; d) 确认的全部经历包括完整的确认过程,确认经历应该在考评组组长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 考评组长 在承担领导考评组责任之前,考评员应获得作为考评组组长的确认经历以补充 8.3.1.2 所描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经历在能胜任考评组组长的另一名考评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获得。 12DB37/ 810 2007

43、 8.5 8.5.1 8.5.2 8.6 8.6.1 8.6.2 8.6.3 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持续的专业发展 考评员应保持持续的专业发展。持续的专业发展应考虑个人和组织需要、确认实践、规范和其他要求的变化。 确认能力的保持 考评员应通过不断地参加能源计量工作的确认来保持和证明其确认能力。 考评员评价 总则 应实施和记录对考评员的评价。 对考评员的评价有以下三个阶段: 对考评员申请人进行初始评价; 作为第 7.2.4 款中描述的考评组选择过程的一部分,对考评员的评价; 对考评员能力的持续评价,以满足识别保持和提高知识、技能的需要。 描述的过程步骤可用于每个评价阶段。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包括四个主要步骤: 识别个人素质和知识、技能以满足确认的需要; 设立评价准则;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实施评价。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