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一、(2018衡阳,212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0分)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 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 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 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 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
2、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 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 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A组 2018年湖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 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 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 的?” 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 出版了
3、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 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 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 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 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 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
4、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 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 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 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 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 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 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
5、出来了!” 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 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 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 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最幸 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 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3分
6、)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3.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3分)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大度、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多才多艺的人。 B.第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将挣到的钱散发 给周围乞丐后的得意与兴奋。 C.“弟弟”的“长风衣”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 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借“弟弟”所写小说
7、中主人公的话,巧妙地点明文章中心,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弟 弟”的由衷赞赏之情。,一、 1.答案 腿有残疾的弟弟每天到广场上弹吉他,并把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采用恰当的格式作答:主人公 +做了什么事+结果。本文的标题就透露了主人公和主人公大致做的事,仔细阅读文本,组织语 言作答。 2.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琴盒里的钞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钞票在琴盒里的状 态,烘托了弟弟帮助别人后的兴奋与得意。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弟 弟的吉他声、歌声得到了肯定,弟弟是兴奋与得意的,作
8、者把弟弟的这种情绪投射到钞票上,使 表达更加生动传神。采用恰当的格式作答: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表达/烘托了(感情)。 3.答案 (示例)第段设悬:为什么弟弟中午回来时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晚上回来时 它却“干干净净”?第段解悬:原来弟弟挣钱是为了帮助乞丐。这样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推动情节发展,凸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设悬、解悬的行文布局及 其作用。 知识归纳 悬念的设置及其作用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的心理 的一种写法。先阅读文章,建立整体印象
9、,然后整理出事件的关系和联结点,寻找造成疑惑的 “前文”和让人恍然大悟的“后文”。 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具体有4个方面:使情节环环相扣;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 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4.答案 B “神采飞扬”一词是神态描写,不是动作描写。,二、(2018长沙,2225)记叙文阅读。(18分) 一个人的麦田 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 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 奢想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 我有着别样的期
10、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 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 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 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 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 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 做不到像父亲
11、那样游刃有余。,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 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 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 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 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 会我。 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 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
12、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 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 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 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 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
13、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 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 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
14、战役。 B.第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第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 “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 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 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 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
15、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 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二、 1.答案 欣慰 割麦 歉意 恣意挥毫(每空1分,意思相近便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首先明确“情节”与“心理或表 现”在文本中也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文章第段即“我”回家这一情节,由文章第段 的关键句“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得出文题中第处的答案欣慰;文章第 段即“我”和父亲割麦这一情节,由此得出文题第处的答案割麦;文章第段即 “我”和父亲交流这一情节,由第段中的关键句“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 在麦子身上”,得出文题中第处的答案歉意;文章第段即“考试”这一情
16、节,由关键句 “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得出文题中第处的答案恣意挥 毫。 2.答案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父亲在麦田纵横驰骋,辛勤劳作,就如同在考卷 上挥毫泼墨,也期望有满满的收获,所以说“麦收是父亲的高考”。(1分)同时,父亲在麦收中 的言行感染了儿子,给予了儿子信心和力量,远胜过一般意义的陪考,所以说是“特殊陪考”。 (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麦收的珍视,对儿子的期望;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之情。(1分)(评分提示:本题为赏析题,共4分。答出比喻修辞得1分,正确理解“高 考”“陪考”各1分,整句的作用1分,意思相近便可。) 解析
17、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把握本文的中心内容以及主旨:父亲用特殊的方式 割麦,陪伴和守望着“我”参加高考直至参加工作;“我”从中受到感染,获得启示,也以父 亲麦收时候的劲头收获自己的“麦子”。然后,明白子女其实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 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最后,采用恰当的格式作答: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 (内容)+表达了(情感)。 易错警示 全面解读比喻的修辞手法 画线句子采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如果是两个喻体共用一个本体,需要一一赏析,切不可只分析其 中一处,以致漏掉得分点。 3.答案 AC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第段中的关键句“高考才是你 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
18、收你的麦子”和第段中的关键句“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 不是孤军作战”可知,父亲以特殊的方式,守望和期待着“我”的高考成绩,所以A项错误; “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是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懂得了父亲在以他特殊的方式陪伴着“我”,所以C项错误。 4.答案 (1)标题含义:(示例)“麦田”既指父亲的麦场,也指“我”的考场。(1分)“一个人” 则强调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收获。(1分)(共2分,意思相近便可) (2)对“陪读现象”的看法(评分提示:共4分,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积极、全面、 深刻地看待问题。只要能结合文章主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
19、是精神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 立”,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层面看问题且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角度举例: 从父母的角度:陪读是一种关爱的体现,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陪读是“望子成龙”的一种体 现,从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 从子女的角度:父母的陪读可能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帮助,但同时也可能助长自 己的依赖心,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也有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好 处。 从社会的角度:“陪读”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教育竞争的激烈。可以看出社会的从 众心理。,解析 标题含义的解读从两方面着手:浅层次和深层次。本文中,“我”从父亲
20、的麦收获得启 示:“我”也要奔赴自己的麦田,收割属于自己的“麦子”。父亲的麦收是文章表层次的内容, 也是“我”的麦收这一深层次内容及中心主旨的出发点。“链接材料”阐述的是现实生活 中父母竭尽所能、全心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一事实。文本中的父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麦收,告诉孩子要在自己的“麦田”里收获自己的“麦子”。显然,出题者是倾向于文本 中的父亲的,结合文章主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从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层面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三、(2018常德改编,1114)阅读下文,完成14题。(15分)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
21、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 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再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 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 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 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 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
22、,下 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 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 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给我们讲作文。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 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 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 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
23、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 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那时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 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 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 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 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只看这些字,你前面的作文,字非 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
24、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 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 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 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 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 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 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
25、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 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 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2017年第11期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2) 2.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 大河边。 (2)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3.根据语境,谈谈你对“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4.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
26、、最美丽的人”?(4分),三、 1.答案 (1)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2分)(2)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引 导“我”成长。(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相关内容,采用恰当的格式作答:主人公+ 事。仔细阅读文本,给文章分层,概括每一个层次的大意:第1段为第一层,引出刻画对象语 文老师;第2、3段为第二层,讲述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第47段为第三 层,详细讲述老师教“我”写作文的情景以及给“我”的影响;第89段议论抒情,总结全文。 2.答案 (1)该句写出了“我”听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后的强烈反应,(1分)“撕”“扔” “冲”等动词形象
27、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1分) (2)此处景物描写,(1分)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静与 轻松。(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1)该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回到原文,把握这是“我”在被 老师否定的情境下的举动,剖析“我”此时的心理活动。(2)月光在“我”的心中很美好,实则 体现了“我”此时的心情很好,追本溯源,探求“我”此时心情好的原因。,3.答案 (1)“我”是历届语文老师公认的作文写得最好的,于是变得张扬、浮躁,不能接受任 何的质疑和批评。(2)一个人的才华是弥足珍贵的,但如果任其泛滥,就会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从而迷失自己。(
28、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的能力。“我”之前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 学是曹文轩”,而现在的语文老师说“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老师的 话与之前“我”得到的评价形成巨大的反差;“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 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 到什么程度了”“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 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老师的话和“我”的举动,体现了“我”的张扬、浮 躁。“我”的才气让“我”不可一世。 方法技巧 理解句子的内涵 结
29、合原文情境进行理解。 对于含意隐晦深刻的句子,结合文章中心,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出易懂的道理。 将该句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结合起来进行表述。,题中问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要求解释为什么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结合原文情 境,概括“我”的才气“害”了“我”的具体表现,再推而广之,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4.答案 (1)“我的语文老师”有对“语文”的独到理解,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她 对“我”的教诲让“我”终身受益,所以,在“我”心中,她是“最高贵的人”。(2分)(2)“我 的语文老师”尽管外表普通,但真诚、直率,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金子般的心,因而是 “我”心中“最美丽的人”。(
30、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语文老师用自然而又吸引学生的方式为“我 们”阐述什么是“语文”,足以体现她的细腻,她对专业有独到的理解与感悟;语文老师讲评 “我”的作文,指出“我”的不足,体现了她的真诚与率真。这些都给了“我”启发,深深影响 了“我”之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疑难突破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从文本中找到直接描写刻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相关语段。 把握和人物相关的侧面描写部分。 场景描写也会起到反映人物形象特点的作用。,四、(2018岳阳,13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4分) 半个奇遇 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
31、命,难以言喻且神 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 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 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 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 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 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 候车室,想与他人对
32、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 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 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 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 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啊,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备受打击,眼皮都 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 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
33、,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 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 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 在自己座椅前,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 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里,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 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 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自打我17岁出门远行至今,已无数次舟车辗转,经历无数邻座,多数人不 都是这样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
34、真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 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 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 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对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倒在这一刻因萍 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知音,竟以素昧平生来托底。 邻座先到站,我们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 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仅是窗外景色,还有跃
35、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 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 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 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 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文/池莉) 1.默读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4分),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请结合 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2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揣摩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
36、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 注。(2分) 你的批注: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 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的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 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2分),四、 1.答案 塞在候车室 从失望到看到希望 意外的欣喜 (彻底)消散、焕然一新、 妙不
37、可言(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疏通文章情节的能力。从表格中已有的表述中获得启示。 第空可概括第段相关内容得出答案,第空可从第段中找到关键词得出答案,第空 可由阅读第段得出答案。 2.答案 (示例1)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 一个舒适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示例2)“我”与邻座素昧平生,但闲聊起来十分投契。“我”觉得人与人的投契与否不在于 关系的亲疏,而在于想法、观点有无共鸣。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及中心主旨的能力。本文通过写“我”乘坐火车时的遭遇,表 达了每个人应该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友善对
38、待他人,我们才会拥有舒适、温馨的环境和自得、 轻松的心境的观点。从题干中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围绕中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 (1)“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的乘车状态相吻 合,表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 为知音作铺垫。同时,这一比喻也非常契合作者的作家身份,巧妙而充满个性。(写出“比 喻”1分,说出一点作用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赏析句子的能力。(1)先解读该字在内容表述上的作用,再解读此刻 “我”的心情。(2
39、)“我”在郁闷、绝望之余能够见到理想中的乘车状态,显然,“我”是欣喜 的。采用恰当的模式作答:修辞手法+描述的内容+作用。 4.答案 (示例1)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 喜、愉悦”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2)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 的观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说明具体表现手法1分,展开分析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写作手法是指文章整体采用的手法,要在理解文 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我”从最开始的“郁闷、厌倦与绝望”到后来的“彻底,消散”坏心情,全凭有礼貌的邻
40、座,他的乘车状态将“我”之前的不快一扫而光,说明了每个人 应该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友善对待他人,这样我们才会拥有舒适、温馨的环境和自得、轻松的 心境。 5.答案 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 他人的现象的批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 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养的人的警醒度。(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中心主旨的能力。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可以在文章议论抒情的部分 找到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句,如“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 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
41、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 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等,据此 概括作答。,五、(2018邵阳,2326)记叙文阅读。(8分)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 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 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 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 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
42、。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 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 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 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 更加蹒跚。 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 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
43、有高速 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 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 回去看看。 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 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 看,是奶奶。 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 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
44、爷蹬脚走 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 我一抱都搂不严。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 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 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 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 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
45、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根据第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2分) 2.小说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2分) 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五、 1.答案 迷信,固执。(写出一个得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奶奶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体现了奶奶是一 个迷信的人;“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体现了奶奶的固执。 2.答案 设置悬念,“第一次”合影是什么情况,和谁“合影”,这些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合影”二字点出贯穿全文的
46、线索“照相”。“第一次合影”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揭示 作品的主旨,表现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对家的热爱。(写对一点得1分,两点或 两点以上得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即以“奶奶的 第一次合影”为题有什么作用。文章从开头就点出奶奶不愿意照相这一事实,到结尾奶奶提 出照相合影,“照相”贯穿文章始终,这一线索就是由“合影”引出来的。因为老屋面临拆迁, 奶奶提出和树与老屋合影留念,表达了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怀念与不舍、对家的热爱。 3.答案 小说四次出现油桐树,作用有以下几点:贯穿主要情节;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 物形象;升华作品主旨。(写对一
47、点得1分,两点或两点以上得满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关键事物作用的能力。小说从第段起出现“油桐树”,引出下文拆迁 的情节,从而引出奶奶要和“油桐树”合影的情节。“油桐树”贯穿小说的主体部分,推动情 节的发展。“油桐树”是爷爷栽下的树,对奶奶有特殊的意义,承载着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 的怀念,也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显然,“油桐树”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也表现了奶奶的形 象特点:念旧、爱家。 4.答案 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那条白线比作一道“阴森恐怖的符”,形象生动地表现 “我”面对拆迁惊慌、无奈的心态。也说明拆迁给“我”的冲击之大,因为爷爷栽的油桐树 即将消失,奶奶即将逝去。(判断出修辞1分,赏
48、析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辨析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 法,采用恰当的答题模式作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内 容),表达了(情感)。,六、(2018郴州,2124)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跌跌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 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山村的夜静止了一般。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最欢的,就是那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亮光的 小油灯。小油灯抖动着小火苗,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
49、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 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下,母亲的忙活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 亲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折一个好玩的纸飞机。”母亲还会说: “上次作业得了98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摘个甜瓜给你吃。”母亲的话让我饶 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写作业。姐姐大我几岁,要懂事一些,她 也凑过来与我一块写作业,还会瞅一眼母亲,煞有介事地说:“今天弟弟字写得特工整,比我写 得好看多了。”我和姐姐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会黑作一团。可很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
50、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姐姐抢着去找火 柴,像蒙上眼睛在抓瞎。那次我不小心把一头瓷牛碰到了地上,摔断了一条腿,母亲也没有生 气。现在想来,还挺开心。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折了一个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 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 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子,姐姐答应得特爽快。姐姐随手拿来 一段长短适中的细绳圈,左右几根手指挂住绳子,一阵娴熟灵活的翻动之后,绳圈竟变成蝴蝶 状,真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我高兴得一抬脚就蹦起来。姐姐见我兴致正浓,又用灵巧的 手指将绳圈翻出一个好看的五角星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 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母亲还在油灯下给我们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 尽管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 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 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