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2051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 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L 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L 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L 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L 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low-voltage reactive compensation controls for order DL/T 597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订货技术条件 DL/T 5971996 Specification of low-voltage reactive compensation controls for order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4-02批准 1996-10-01实施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能源部节能司能综19932号文的要求制订的。本标准在认真研究国内已有的低压

2、无功补偿控制器的专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试验验证工作,从保证满足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及其相连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出发,针对控制器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作出相应的规定要求,同时与同级有关标准协调一致,使新编标准力求达到正确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负责起草,南昌仪器仪表厂、青田侨青电气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利侨电子设备厂、深圳市华冠电气公司、温州兰海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参编。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钢、杨昌兴、沈肖冬、王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术语、分类与命名、要求、抽样

3、、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50Hz、标称电压为380V的配电系统中自动控制投切并联电容器组以改善功率因数、提高电压质量、减少电能损耗的控制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942.285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616285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气抗干扰试验 GB6587.486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 GB6587.586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 GB6587.68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GB114638

4、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SD18987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输入电压模拟量 输入至控制器电压采样端的电压信号量称为输入电压模拟量。 3.2 输入电流模拟量 输入至控制器电流采样端的电流信号量称为输入电流模拟量。 3.3 输入模拟量 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量统称为输入模拟量。 3.4 控制物理量 输入模拟量经控制器处理后得到的物理量,它直接与控制器输出回路的接通和分断有关。 3.5 控制对象 是指并联电容器组开关或接触器。控制器通过发投切指令来实现对这些对象的控制。 3.6 投

5、入门限和切除门限 输出回路接通时对应控制物理量的极限值称投入门限;输出回路分断时对应控制物理量的极限值称切除门限。 3.7 稳定范围 输出回路处于不发生接通或分断动作的允许控制物理量的变化范围。 3.8 动作误差 控制器的动作误差用相对误差表示。它等于控制器投入门限或切除门限的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差值除以设定值,即: 动作误差实测值设定值设定值=-100%(1) 3.9 延时 控制物理量的值越出稳定范围,并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控制物理量的值一直在稳定范围之外时,输出回路才产生相应的动作,此特性称为延时;该时间间隔称为延时时间。 3.10 切投动作时间间隔 控制器对同一控制对象执行一次切与投操作的时间

6、间隔。 3.11 灵敏度 保证控制器正确动作的最小输入电流模拟量。 3.12 过电压保护 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超过规定的电容器过电压允许值时,控制器输出回路自动由接通变为分断。 3.13 动作回差 过电压保护动作值与返回值的差值。 3.14 循环投切 控制器输出回路按顺序先接通的先分断,后分断的后接通的一种工作方式称循环投切。 4 要求 4.1 分类与命名 4.1.1 产品分类 按控制物理量分: a.无功功率; b.无功电流; c.功率因数; d.复合型(按两个及以上物理量组合)。 4.1.2 型号命名 产品设计序号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输出电路规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2 使用条件 4.2

7、.1 环境条件 4.2.1.1 工作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540; b.相对湿度:40时20%90%; c.大气压力:79.5106.0kPa(海拔2000m及以下)。 4.2.1.2 周围环境要求 a.不允许有较强的振动与冲击; b.不允许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存在,不得含有爆炸危险的介质,不允许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4.2.1.3 运输、贮存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4060; b.相对湿度:50时90%。 4.2.2 工作电源电压及输入电压模拟量 a.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输入电压模拟量220V或380V; b.允许偏差-20%+20%; c.波形为正弦波,总畸变率不大于

8、5%; d.频率50Hz,允许偏差5%。 4.2.3 输入电流模拟量 a.额定输入电流模拟量5A、50Hz; b.电流模拟量输入端输入阻抗应不大于0.2。 4.2.4 功率消耗 控制器在额定负载下所消耗的功率,应在制造厂产品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用VA表示。 4.2.5 输出触点容量 控制器输出回路触点容量不应小于被控制对象的要求,并在制造厂产品技术条件中作出规定。 注:如使用条件不符合4.2的规定时,用户应与制造厂协商。 4.3 外观与结构 4.3.1 控制器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元件的焊接、装配,端子编号等应符合产品图样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4.3.2 控制器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使用或

9、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械力。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942.2中IP40的等级要求。 4.3.3 控制器中使用的紧固件和调整件均应有锁紧措施,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因振动而松动或移位。 4.3.4 控制器采用金属外壳时,外壳内外表面均应进行涂覆处理,涂覆层应均匀美观,有牢固的附着力;外壳应提供接地端子,并应设有明显接地标志。 4.3.5 控制器使用的印制电路板及导线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3.6 控制器面板应整洁美观,标志清晰,设有主要工作参数调整设施。 4.4 安全要求 4.4.1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4.4.1.1 控制器电气间隙与最小爬电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电

10、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最小电气间隙 mm额定电压 (交流有效值) (V)LLLA最小爬电距离 mmU6023360U250354250U380466注:1.LL表示两个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间隙; 2.LA表示带电部分和裸露导体之间的最小间隙。 表2 测试电压等级(V) 额定绝缘电压Ui 测试电压等级Ui6025060Ui250500Ui25010004.4.1.2 印制导线间距离按SD18987中6.5.2规定选取。 4.4.2 绝缘电阻 4.4.2.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 4.4.2.2 湿热条件下(温度402,相对湿度90%,大气压力86106kPa)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

11、 绝缘电阻测试电压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4.4.3 绝缘强度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控制器被试部位应能承受表3中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历时1min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及电压突然下降等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3.5mA(交流有效值)。 4.4.4 控制器的工作电源及电压模拟量输入端应设有短路保护器件。当控制器内部发生短路故障时,该保护器件应可靠动作。控制器电流、电压回路应保证接线可靠,其电流回路不得开路,以免引起过电压,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 表3 试验电压(V) 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Ui6050060Ui1251000125Ui2501500250Ui38025004.5

12、 功能要求 4.5.1 设置功能 a.应具有投入及切除门限设定值、延时设定值、过电压保护设定值的设置功能; b.对可按设定程序投切的控制器应具有投切程序设置功能; c.面板功能键操作应具有容错功能; d.面板设置应具有硬件或软件闭锁功能。 4.5.2 显示功能 控制器可具有下列显示功能: a.工作电源工作显示; b.超前、滞后显示; c.输出回路工作状态显示; d.过电压保护动作显示; e.对带有数字显示的控制器应具有电网即时运行参数及设定值调显功能; f.对具有电压监测或统计功能的控制器应具有监测或统计数据调显功能。 4.5.3 延时及加速功能 输出回路动作应具有延时及过电压加速动作功能。

13、4.5.4 程序投切功能 应具有自动循环投切或按设定程序投切功能。 4.5.5 自检复归功能 控制器每次接通电源应进行自检并复归输出回路(使输出回路处在断开状态)。 4.5.6 投切振荡闭锁 系统负载较轻时,控制器应具有防止投、切振荡的措施。 4.5.7 闭锁报警功能 a.系统电压大于或等于107%标称值时闭锁控制器投入回路; b.控制器内部发生故障时,闭锁输出回路并报警; c.执行回路发生异常时闭锁输出回路并报警。 4.6 性能要求 4.6.1 测量准确度 当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在80%120%额定值、输入电流模拟量的值在50%100%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应保证控制器电压测量准确度为0.5级、

14、电流测量准确度为1.0级;当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在0+60及0-30范围内变化时,应保证控制器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测量准确度分别为2.5级和1.5级。 4.6.2 控制门限设定范围 a.功率因数设定范围应在0.85(滞后)0.95(超前)之间可调; b.无功功率、无功电流设定范围应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说明。 4.6.3 动作误差 a.控制物理量为功率因数的控制器,动作误差应在-2.0%2.0%之间; b.控制物理量为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的控制器,动作误差应不大于20%。 4.6.4 灵敏度 控制器灵敏度应不大于0.2A。 4.6.5 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保护动作值应在系统标称电压值的105%120%之

15、间可调,动作回差612V。 4.6.6 延时 a.延时时间10120s可调,误差应不大于5%; b.过电压保护分断总时限应不大于60s; c.切投动作时间间隔应不小于300s。 4.6.7 时钟误差 对有内部时钟的控制器,时钟误差应不大于2s/d。 4.6.8 断电保护 对具有电压监测或统计功能的控制器应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断电后所有统计数据保持时间应不小于72h。 4.7 环境试验要求 4.7.1 温度、湿度、振动、冲击、倾斜跌落、运输及电源影响试验要求如表4规定。 表4 试验项目及条件 试验项目试验条件温 度 试 验正常使用条件:-540 运输、贮存条件:-4060湿 度 试 验正常使用条件

16、:40 20%90% 运输、贮存条件:50 90% 24h振 动 试 验 (非包装状态)频率循环范围:5555(Hz) 驱动振幅(峰值):0.19mm 扫频速率:小于或等于1倍频程/min 在共振点上保持时间:10min 在共振点上驱动振幅(峰值): 1.59mm(5Hzf10Hz) 0.76mm(10Hzf25Hz) 0.19mm(25Hzf55Hz) 工作状态:在非工作状态下进行 振动方向:x、y、z冲 击 试 验加速度:294m/s2脉冲持续时间:111ms 冲击次数:6个面,每面3次(共18次) 工作状态:在非工作状态下进行 波形:半个正弦波倾斜跌落试验跌落高度或角度:100mm或45

17、 跌落次数:以底面4个边为轴各跌落一次(共4次) 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运 输 试 验振动频率:5、10、20、30Hz 加速度:9.82.5m/s2持续时间:每个频点30min 振动方法:垂直固定 自由跌落高度:6080cm电源影响试验电压偏差:-20%+20% 波形:正弦波,总畸变率5% 频率:505%Hz 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上述试验结束后,对控制器进行目测检查,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志应清晰;控制机构应灵活,紧固部位无松动;塑料件应无起泡、开裂、变形;机械构件应无破裂、明显变形;电气部件应无明显位移或脱落。试验过程中,功、性能指标测试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规定要

18、求。 4.7.2 抗干扰试验性能要求: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控制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施加按下列规定要求的高频干扰试验波,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规定要求。 干扰试验波的特性及参数要求: a.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1.5周波后衰减到第一半波峰值的50%; b.频率:100kHz,允许偏差10%; c.重复率:应不少于50次/s; d.发生器内阻:150,允许偏差10%; e.试验电压幅值:共模2500V,差模1000V,允许偏差5%; 注:试验电压幅值系指干扰发生器空载第一半波电压峰值。 f.试验时间:大于控制器输出回路接通或分断最短延时时间(1030s)。 4.8 可靠性

19、要求 4.8.1 控制器所有的电子元件必须按照有关标准进行100%的老化筛选。 4.8.2 控制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下限值)10000h。 5 试验方法 5.1 抽样 5.1.1 型式试验抽样 除可靠性试验外的其他型式试验项目的试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控制器中任意抽取23台进行试验。 5.1.2 可靠性试验抽样 a.可靠性试验的样本应不少于2台,试验样本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b.可靠性试验的样本,一般按产品的批量大小抽取,推荐的样本大小如表5。 5.2 试验类别 表5可靠性试验的样本(台) 批 量样本大小最大样本大小13全部全 部416391752515539681997

20、2001320200以上20全数的10%5.2.1 出厂试验 每台控制器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以下项目进行试验: a.外观检查; b.绝缘电阻测试; c.绝缘强度试验; d.连续运行试验; e.功能试验; f.性能试验。 5.2.2 型式试验 5.2.2.1 型式试验周期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批量生产的控制器每5年1次; c.正式生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5.2.2.2

21、型式试验项目 a.低温试验; b.高温试验; c.湿热试验; d.振动试验; e.冲击试验; f.倾斜跌落试验; g.运输试验; h.电源影响试验; i.功率消耗试验; j.抗干扰试验; k.可靠性试验。 5.2.2.3 型式试验合格判据与复验 型式试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为合格,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处理缺陷,对产品进行整顿后,再按全部型式试验项目重新进行检验。 5.3 试验条件 5.3.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106kPa。 如未特别说明,以下试验均在此条件下进行。 5.3.2 试验期间,试验设备应

22、能满足试验要求,所用测试仪器、仪表应符合规定的检验周期及精度要求。 5.4 外观检查 用目测法结合操作进行检查,其结果应符合4.3的规定要求。 5.5 安全试验 5.5.1 检查控制器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其结果应符合4.4.1的规定要求。 5.5.2 绝缘电阻测试 分别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和湿热条件下按以下方法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a.控制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断开相应并联弱电回路,按表2规定的测试电压要求进行。施加电压至少5s,待读数达到稳定后,测出绝缘电阻值,其结果应符合4.4.2的规定要求; b.试验部位:控制器电源回路、电流电压模拟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对外壳(地)以及上述

23、回路之间。 5.5.3 绝缘强度试验 a.按表3规定的试验电压要求进行,试验电压应为工频正弦波,试验装置应有足够的容量。试验时短接等电位端子,并断开相应并联弱电回路,试验电压的起始值不高于规定值的50%,然后在5s内平稳地升到规定值,保持1min,随后把试验电压逐渐下降至零,试验结果应符合4.4.3规定要求。 b.试验部位:控制器电源回路、电流电压模拟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对外壳(地)以及上述回路之间。 注:控制器弱电回路绝缘电阻测试及绝缘强度试验,根据制造厂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要求进行。 5.6 功能试验 5.6.1 基本功能检验 按产品使用说明分别设置控制器投入门限、切除门限,延时时间及过电压保

24、护设定值;调节输入模拟量进行功能检验: a.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物理量的值在稳定范围内变化,控制器输出回路应不动作; b.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物理量的值越出设定投入门限或切除门限值,经过延时后控制器输出回路应可靠动作; c.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物理量的值在设定投入门限值、切除门限值及稳定范围内变化,控制器应循环投切或按预设定程序投切; d.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器输出回路处于接通状态,然后调节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使其大于过电压保护设定值,控制器输出回路应加速可靠分断; e.当控制器处于闭锁或密码锁定状态时,应无法进行更改设定值等操作; f.当人员在设置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控制器不应出现死

25、机或误动等现象; 在上述试验过程中同时对控制器显示功能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4.5.2规定要求。 5.6.2 自检复归功能检验 在控制器输出回路(任意几路)处于接通状态下,断开控制器电源然后再接通,观察其自检复归功能,结果应符合4.5.5规定要求。 5.6.3 投切振荡闭锁功能检验 根据制造厂产品技术条件提供的参数模拟系统轻载,然后调节控制器输入模拟量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4.5.6规定要求。 5.6.4 闭锁报警功能检验 a.调节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使其大于或等于107%系统电压标称值并保持,然后改变输入模拟量,输出回路应不再发生接通; b.在控制器上模拟各种故障状态进行闭锁报警功能检验,其结果

26、应符合4.5.7规定要求。 5.6.5 特殊功能检验 控制器其它较特殊功能按制造厂产品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验。 5.7 性能试验 5.7.1 测量准确度测试 5.7.1.1 电压测量准确度测试 调节输入电压模拟量,使其在80%额定值、100%额定值、120%额定值条件下,根据控制器显示输入电压数值测算其测量准确度,结果应符合4.6.1规定要求。 5.7.1.2 电流测量准确度测试 调节输入电流模拟量,使其在5%额定值、10%额定值、90%额定值、100%额定值条件下,根据控制器显示输入电流数值测算其测量准确度,结果应符合4.6.1规定要求。 5.7.1.3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及功率因数测量准确度

27、测试 输入额定输入电压、电流模拟量,然后改变二者之间相位角,使其在0、5、10、15、30、+45、+60条件下,根据控制器显示值测算其测量准确度,结果应符合4.6.1规定要求。 5.7.2 灵敏度测试 测试时应先把输出回路接通和分断延时时间调至最短,然后根据不同的控制物理量分别进行测试。 输入额定输入电压模拟量和制造厂提供的电流灵敏度值,保持电流值不变然后调节电压电流二者之间相位角,当控制物理量的值调至投入门限或切除门限规定值时,控制器输出回路应可靠接通或分断。 5.7.3 动作误差测试 测试时应先把输出回路接通和分断延时时间调至最短,然后根据不同的控制物理量分别进行测试: 输入额定输入电压

28、模拟量,将输入电流模拟量的值分别调整到I=0.25A、I=2.5A、I=5.0A,保持电流值不变然后改变电压电流二者之间相位角,使输出回路接通或分断,分别记录接通或分断时的I和(或cos)的值,然后按(2)或(3)式计算得到实测值。 sin3)( UI=无功功率实测值(2) sin)( I=无功电流实测值(3) 式中:U电压模拟量输入值,V; I电流模拟量输入值,A; U与I的相位角。 动作误差按(1)式计算结果应符合4.6.3规定要求。 5.7.4 过电压保护动作值及动作回差测试 调节输入模拟量,使输出回路处于接通状态,然后慢慢增大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当输出回路分断时,记录此时的过电压保护动

29、作值Ug。接着慢慢减少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当输出回路又接通时,记录此时的过电压保护返回值Ug*。Ug-Ug*即为过电压保护动作回差,其结果应符合4.6.5规定要求。 5.7.5 动作延时时间测试 5.7.5.1 延时时间测试 a.输出回路接通延时时间测试。给控制器接通电源,将延时设定时间调至最短。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物理量的值低于(功率因数)或高于(无功功率、无功电流)投入门限设定值,同时开始用秒表计时,当输出回路接通时的时间间隔即为控制器输出回路接通的最短延时时间;然后将延时设定时间调至最长,重复以上过程,可以测出输出回路接通的最长延时时间,其结果应符合4.6.6规定要求; b.输出回路分

30、断延时时间测试。给控制器接通电源,将延时设定时间调至最短。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器输出回路处在接通状态,然后改变输入模拟量使控制物理量的值高于切除门限设定值,同时开始用秒表计时,当输出回路分断时的时间间隔即为控制器输出回路分断的最短延时时间;然后将延时设定时间调至最长,重复以上过程,可以测出输出回路分断的最长延时时间,其结果应符合4.6.6规定要求。 5.7.5.2 过电压保护总延时时间测试 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器输出回路均处于接通状态,然后调整输入电压模拟量的值使其大于过电压保护设定值,同时开始用秒表计时,至输出回路最后一路分断时的时间间隔即为过电压分断总延时时间,其结果应符合4.6.6规

31、定要求。 5.7.5.3 切投动作间隔时间测试 调节输入模拟量,使控制物理量的值在投入门限设定值、切除门限设定值及稳定范围内外波动,在300s内控制器不应出现对同一控制对象执行切投操作现象。 5.7.6 时钟准确度测试 对有内部时钟的控制器上任意设置年、月、日、时、分、秒值,连续运行3d(每24h测量时钟一次),与标准计时秒表瞬时值比较,并计算3d实测日差的算术平均值,其结果应符合4.6.7规定要求。 5.8 连续运行试验 控制器出厂前应进行连续运行试验,连续运行时间应不少于72h。试验中每24h进行一次功、性能测试,其结果应符合4.5及4.6规定要求。 5.9 环境试验 5.9.1 温、湿度

32、试验 5.9.1.1 高、低温贮存试验 进行高低温贮存试验时控制器不通电,不包装。 a.将控制器置于温度为-402的低温箱中连续存放24h,然后使控制器逐渐恢复至试验室室温,再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b.将控制器置于温度为+602的高温箱中连续存放24h,然后取出使控制器逐渐恢复至试验室室温,再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5.9.1.2 低温试验 低温箱的温度偏差不大于2。控制器各表面与低温箱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0mm。低温箱以不超过1/min速度降温,待温度达到-5并稳定后开始计时,保温2h。再将控制器连续通电2h(工作电源

33、电压、输入电压及输入电流模拟量均为额定值),然后进行性能指标测试,其结果应符合4.6规定要求。 5.9.1.3 高温试验 高温箱的温度偏差不大于2,相对湿度不超过50%(+35)。控制器各表面与高温箱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0mm。高温箱以不超过1/min速度升温,待温度达到+40并稳定后开始计时,保温2h。再将控制器连续通电2h(工作电源电压、输入电压及输入电流模拟量均为额定值),然后进行性能指标测试,其结果应符合4.6规定要求。 5.9.1.4 湿热试验 温湿箱的温度偏差不大于2,相对湿度偏差不大于2%。控制器各表面与温湿箱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0mm,凝结水不得滴落在控制器上。

34、温湿箱以不超过1/min速度升温,待温度达到+40并稳定后再加湿到85%90%范围内,保持2h。再将控制器连续通电2h(工作电源电压、输入电压及输入电流模拟量均为额定值),然后进行功能检验及绝缘电阻测试,其结果应符合4.5及4.4.2规定要求。保持温湿箱内湿度不变升温,待温度达到+50并稳定后,保持24h。 试验结束后,将控制器从温湿箱中取出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其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5.9.2 振动试验 控制器在无包装非工作状态下,能经受三个轴向上的振动试验,循环2次,并符合表4给出的有关要求,试验方法按GB6587.4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对控制器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

35、,其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5.9.3 冲击试验 控制器在无包装非工作状态下,能经受半个正弦波的冲击,并符合表4给出的有关要求,试验方法按GB6587.5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对控制器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其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5.9.4 倾斜跌落试验 控制器在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并符合表4给出的有关要求,试验在不同位置共进行四次,试验方法按GB6587.5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对控制器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其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5.9.5 运输试验 控制器采用规定的运输包装,试验位置垂直固定,并符合表4给出的有关要求,试验方法按GB6587.6

36、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对控制器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检验,其结果应符合4.7.1规定要求。 5.9.6 电源影响试验 按4.2.2规定的参数,其中每一项按选定极限变化(其余为额定值),然后对控制器进行性能指标测试,其结果应符合4.6规定要求。 5.9.7 功率消耗试验 给控制器施加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输入电压、电流模拟量,用伏-安法分别测试工作电源端及模拟量输入端功耗,其结果应符合制造厂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5.9.8 抗干扰试验 控制器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按4.7.2规定的参数要求,在下列回路中施加干扰电压: a.控制器工作电源回路; b.控制器电流、电压模拟量输入回路; c.控制器输

37、出回路。 试验方法按GB616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中控制器不应出现死机及显示混乱等现象,功能检验结果应符合4.5规定要求。 5.10 可靠性试验 5.10.1 试验方案 按GB11463中定时定数截尾试验1-3方案进行可靠性试验。 规定风险率%:=30; 鉴别比:Dm=2.0; 截尾时间:1.84m0; 截尾失效数:3。 5.10.2 试验要求 5.10.2.1 预处理 试验前不得对控制器试样进行与交付使用的产品所不同的老练和其它预处理; 5.10.2.2 试验样本的确定 试验样本按5.1.2给出的细则确定。 5.10.2.3 试验时间 截尾试验时间按(4)式计算,当试验进行到截尾试验时间或

38、截尾相关失效数时,试验即终止; NNmD 1000284.184.11m=截尾试验时间(h) (4) 式中:m1MTBF下限值; m0MTBF上限值,m0=Dmm1; N控制器样本数。 5.10.3 试验方法 a.控制器应在工作环境条件规定的温度的上限值下进行可靠性试验。 b.控制器连续工作8h为一工作循环,每一循环试验中通电7h断电1h,并至少进行一次功能检验; c.控制器的电源电压每24h内,1/3时间电压为上限值,1/3时间电压为额定值,1/3时间电压为下限值; d.每24h试验周期内,在不同的电源电压下交替进行性能检验; e.每台控制器累积的相关试验时间应不小于全体样本的平均开机工作时

39、间的一半。 5.10.4 失效判据 当控制器在试验中,凡出现下列故障之一时,即算失效一次。 a.控制器面板功能键失灵; b.控制器显示功能混乱; c.控制器对电容组投切顺序颠倒或发出错误调控指令; d.控制器延时回路工作不正常; e.控制器闭锁、报警回路工作不正常; f.控制器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 g.控制器保护熔丝熔断二次及以上者; h.对有特殊功能的控制器出现与产品技术条件要求不符者。 5.10.5 失效数计算 a.试验中出现5.10.4所述的各种失效,计入失效数内; b.试验中出现反复失效时,每次失效均计入失效数内; c.从属失效,即由于试样中其他失效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牵连性失效,以及因操

40、作不当和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等失效而引起的失效,不计入失效数内。 5.10.6 接收与拒收的判决 a.试验至截尾时间,失效数2符合接收的判决标准,试样所代表的产品通过可靠性试验; b.试验至截尾时间,失效数3符合拒收的判决标准,试样所代表的产品不能通过可靠性试验。 5.10.7 可靠性试验除型式检验时必须进行外,当产品改型、改变工艺、更换主要原材料以及元器件变更时均需进行。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 标志 6.1.1 控制器铭牌上应有下列明显标志 a.控制器名称、型号; b.制造厂名称、商标; c.额定工作参数; d.出厂年月、编号。 6.1.2 外包装箱上应以不能洗刷的涂料作以下标

41、记 a.控制器名称、型号; b.制造厂名称、商标; c.箱子总重量、外形尺寸; d.“向上”、“防潮”、“小心轻放”等标志。 6.2 包装 6.2.1 控制器包装前检查 a.控制器的附件、备品、合格证和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备; b.控制器外观有无损坏,表面有无灰尘等。 6.2.2 控制器包装的一般要求 控制器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箱,包装箱应有防尘、防雨、防震措施。在经过正常条件的运输后包装箱不应损坏。 6.3 运输 控制器应适于陆运、水运(海运)或空运,运输和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记进行。 6.4 贮存 包装好的控制器应贮存在环境温度-4060,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库房内,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DL电力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