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塘田镇中 吕宋云,一、导入、交流,导入: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二、认识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
2、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三、师生探究,1、速读全文。(自由的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5 )(1 2 ) (3 4 )(分-总 ),2、逐层分析。,首先看最苦的部分(即1、2自然段), 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不是, 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a、 为什么说贫困不苦?b 、为什么说失意不苦? C、为什么老、死也不算最苦呢?, 看第二自然段:作者进一步推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
3、的痛苦状态。,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人生没有苦痛别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重的了。,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未了责任,再来看最乐的部分(即3、4自然段), 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尽了责任,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真可畏 不可言喻。, 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看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他日
4、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看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实话实说,现在生活中的不足,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四、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五、思维拓展,品尝人生苦与乐,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提示:难道老师就要你吃这串葡萄?,我想这品尝葡萄的过程大概就似于品尝人生吧,面对果子的酸和甜,也就是面对人生的得与失。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点击鼠标,留下同学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