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溶 液,面对面“过”考点,1. 溶液(10年1考)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的_。,均一,稳定,混合物,(2)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_、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有_、酒精、汽油等。(2012.6B),固体,水,(3)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质量、气体压强等)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注意:溶液不一定都是_的,如CuSO4 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无色,2. 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10年1考),注意
2、:CaO固体加入水中也会放热,但它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与水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降低,升高,3. 乳化现象(10年1考) (1)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014.7B) (2)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以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乳浊液的现象。 (3)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肥皂、洗涤剂等都具有此作用。,乳化作用,(4)常见的除污方法及原理,1. 定义:在一定_下,向一定量的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 判断方法2018
3、.15(4),温度,溶剂,不能,3. 相互转化(10年1考) (1)对于KNO3等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如图1)(2012.10D) (2)对于Ca(OH)2等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如图2)(2012.10D),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增加溶剂,4. 结晶(10年3考) (1)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 蒸发溶剂: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_的物质,如氯化钠;(2011.10B) 冷却热饱和溶液:通过_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_的物质,如硝酸钾。(2016.10D;2010.10D),小,降
4、低温度,大,1.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_下,某固态物质在_g溶剂里达到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a.条件:_,b.标准:_g溶剂, c.状态:达到_,d.质量:溶解度的单位_;,一定温度,100,饱和,一定温度,100,饱和状态,g,(2)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大气压强为_kPa和_时,在_体积水里达到_状态时的气体体积;,101,一定温度,1,饱和,减小,增大,(3)固体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09.10A)(4)表示方法 列表法(2016.10;2010.10) 溶解度曲线(10年7考),2. 溶解度曲线(2017、20152011、2009.10) (1)定义:用
5、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2)应用 比较不同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判断溶液结晶的方法。,1. 定义: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_的量,即_的浓度。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溶质质量分数是其中一种。 2. 溶质质量分数(10年8考)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质量与_质量之比。,溶质,溶液,溶质,溶液,(2)公式 所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0%;2014.16;2010.16(1);2009.16(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年
6、7考),3. 溶液的稀释 (1)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_不变。 (2)计算公式: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微技能讲练 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格 1. 溶解度曲线(10年7考,2018、2016、2010年未考查) 命题点1 溶解度曲线点的含义(2017.10C;2012.10C) t1 时,丙的溶解度为_g。 命题点2 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 P点表示t3 ,甲、乙的溶解度_,均为_g。,50,相等,50,命题点3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2017.10A;2015.10A;2013.10A;2011.10A) t1 时,甲的溶解度_(填“大于”、“小于”
7、或“等于”)乙的溶解度。 注意:比较溶解度大小时,一定要先指明温度。 命题点4 物质溶解性的判断(2009.10A) 若t1 20 ,则t1 时,乙物质_ (填“易”、“可”、“微”或“难”)溶于水。,小于,易,命题点5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判断(2017.10B;2015.10B;2013.10B;2012.10A;2009.10B) (1)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 (2)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增大,减小,【方法指导】看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从左向右是向上还是向下。根据溶解度曲线分为:,命题点6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2015.10CD; 201
8、3.10CD;2012.10B;2009.10CD) (1)t1 时,10 g乙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01%)。 (2)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 (3)t2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 注意:比较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一定要先指明溶液是否饱和。,9.09%,20%,等于,命题点7 改变温度时饱和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2014.10;2012.10D;2011.10C) (1)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
9、到小的顺序为_;其中出现结晶现象的溶液是_。 (2)由t2降温到t1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 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乙甲丙,甲、乙,不饱和,【方法指导】,命题点8 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配制(2017.10D) (1)t1 时,_(填“能”或“不能”)配制 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甲、乙溶液。 (2)t1 时,将30 g丙溶于70 g水中所配制的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 命题点9 根据溶解度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2011.10B) (1)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为_。 (2)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提纯甲的方法为_。,能,30%,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或冷却热
10、饱和溶液),2. 溶解度表格(2016.10;2010.10),命题点1 从表中直接读取信息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氯化钠在10 时溶解度为_,在30 时溶解度为_。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如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_。 (3)根据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_,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_(仅变化趋势、不做数据对比)。,35.8 g,36.3 g,36.0 g,0.165 g,随温度升高缓慢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命题点2 根据溶解度表计算 (1
11、)20 ,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KNO3_g(精确到0.01)。 (2)20 ,将40 g氯化钠溶于60 g水可配制_(质量分数,精确到0.01%)的氯化钠溶液。 命题点3 溶解度表的应用 以表格数据形式考查两种物质(如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_。,24.01,26.47%,2030 ,(一)用固体配制溶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_、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实验突破,烧杯,2. 实验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 解读: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
12、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3,47,(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并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_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解读:用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使玻璃棒碰触容器的内壁且不触及容器的底部; 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5)装瓶贴标签。,玻璃棒,3. 实验误差分析,(二)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 1. 实验仪器 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_。 2. 操作步骤 (1)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 解读: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液的质量溶液密度溶液体积 (2)量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13、(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量筒,例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1)应称量_g NaCl,需加水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4)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7.5,42.5,往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搅拌,加速溶解,30,(5)量取水的过程中,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_保持水平。 (6)经检测,该同学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 称量时,药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氯化钠固体不纯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7)我们在实验室内无论是用一定质量固体配制溶液还是稀释溶液,最后都需要把配制的溶液装在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通常标签中应包括_和_。,凹液面的最低处,补充设问,溶液名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