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游褒禅山记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A A 项, “卒” ,应为“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解析:选 D A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转折连词,然而。B 项,递进连词,并且/转折连词,却。C 项,助词,无意义/代词,自己。D 项,都是介词,表原因
2、,译为“因为”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选 B B 项,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存在或时常发生。A 项,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字,十一。C 项,古义:不平凡;今义:十分,极。D 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解析:选 C A、B、D 三项均为
3、判断句式,C 项为状语后置句。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B “至和元年”是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2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C古人的名和字一般有联系,有同义反复的,如诸葛亮字孔明, “亮”和“明”相同;也有反义的,如孟轲字子舆, “轲”和“舆”相反。D古人的称谓有讲究。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尊敬。还有称官爵名(如王安石又称王荆公),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解析:选 C 孟轲字子舆, “轲”和“舆”意义相同。6把下面的
4、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文: 参考答案:(1)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没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3)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啊!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 , 。(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 “ , ”一句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
5、者甚众” 。(3)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 “ , ”一句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答案:(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2)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3)险以远 则至者少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游庐山记清恽敬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3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
6、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癸未,往
7、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
8、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选自大云山房文稿)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故并海诸山多壮郁 并:通“傍” ,靠近(2)振钥顿文会堂 顿:止宿,停留(3)陟欢喜亭 陟:登上(4)迤北望彭泽 迤:斜延,斜行(5)溯汉阳峰 溯:迎着(6)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诒:留给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因往游焉 因:副词,于是,就焉:代词,代指庐山(2)顷之 之:音节助词,不译4(3)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而:连词,表并列(4)则相与为一 相与:副词,互相,共同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东南望南昌城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2)
9、因西瞻青玉峡 名词作状语,向西方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大风啸于岭背。句式: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岭背”后置) 译文: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2)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句式: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译文: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仿 真 考 题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B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C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
10、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D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解析:选 A 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卯: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十二天。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共 60 对组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文中是干支纪日法。B太白:
11、指李白,这里是用李白的字称谓。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平辈称谓,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C右军: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或指官名,即5右将军或右军将军,是中央直属武官。或指人名,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人尊王羲之为“右军” ,故不直呼其名。文中指王羲之。D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解析:选 B B 项, “字是为了便于平辈称谓”错,应该是“平辈或尊辈”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环水,因为江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
12、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是显得清逸动人。B作者的庐山之游,既饱览了庐山奇异的自然景观,也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和李白的读书堂等人文景观。C作者在登上太乙峰后,极目远眺彭泽,云朵遮天蔽日,滚滚而来,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D作者认为云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本文记述游览庐山的经过,重点记下了云的变幻奇巧的景象。解析:选 B B 项,根据文中“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一句可知,该项中“也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和李白的读书堂等人文景观”与文意不符。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译文: (2)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译文: (3)
13、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译文: 参考答案:(1)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2)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3)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的变幻奇巧,足够使人性情安闲、愉悦如此,来留给后来的感兴趣的人。参考译文: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6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嘉庆十八年三
14、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晚上月亮出来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像屋上的横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了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着向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
15、面就像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于是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像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十五日,取道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
16、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行脚乞食的小和尚。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圆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布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又重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小和尚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
17、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7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征兆,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的变幻奇巧,足够使人性情安闲、愉悦如此,来留给后来的感兴趣的人。三、语言表达专练12把下面的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
18、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 34 岁。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答: 参考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 34 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1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 “力” “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志: 力: 物: 参考答案:(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有助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途。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_,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_,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 “锄带经、牧编简”都是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_,是阅读普及的前提;19 世纪 20 年代到 80 年代,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网络文化等的普及,历史进入“观看猎奇时代” ,人们开始了“微时代”阅读。答: 8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阅读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大意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