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226931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把握“主题主线”41 题考什么怎么考文明之源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热点解读为什么考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看,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当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典例感悟怎样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

2、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 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

3、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

4、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材2料一“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始建于春秋时期”得出起源较早,据材料二“自粗耕进于精耕” “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得出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得出大

5、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据材料一“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据材料二“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并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答案:(1)原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2)特征:起源较早;小农经营;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主线梳理归纳备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 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

6、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突出“个性见解”42 题考什么怎么考末日曙光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热点解读为什么考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即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衰落。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

7、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3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朝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已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反思明清衰落的历史,对我们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学者对 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

8、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 18世纪(含 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 世纪末 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 ,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汽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

9、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题型。首先,从材料中归纳出一个观点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结合史实多角度来进行论证,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最后要适当进行总结。题目中“前近代”即近代前夕。材料中有关观点有三个:明清时期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18 世纪西方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18 世纪末 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始“大分流” 。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理由较充分的一个观点论述即可。答案:观点一:我同意明清时期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理由:明清时期社会长期稳定,人口增长迅速,土地等资源日益紧张;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限;新增粮食大多被新增人口消耗,

10、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积累。观点二:我不认同明清时期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理由: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中国开始出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观点三:我认为 18世纪西方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理由:18 世纪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综合国力强盛;以传统科技为代表的文化发达,领先世界。4观点四:我认为 18世纪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理由: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英法美初步确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中国实行文化专制,西方启蒙运

11、动发展到顶峰;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观点五:我同意 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始“大分流” 。理由:18 世纪末 19世纪初,中国依然在封建大道上徘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殖民地的开拓扩大了资本主义活动范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侧扩展;西方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蓬勃发展,近代社会逐步建立。鉴史明智 (1)社会制度更为先进者往往后来者居上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盛衰转换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能够永远独领风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一个你追我赶、交互领先、生机勃勃的局面,而社会制度捷足先登者往往后来者居上。国家要想进步

12、,就得在政治体制、军事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依据客观现实和历史发展趋势,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今日之中国必须直面危险、深化改革,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启示。(2)开放则强,闭关则弱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反省我们民族这段历史,最要紧的是获得一份警醒、一份自觉,在列强林立的世界里,落后必定挨打,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善于学习外国,绝不可盲目排外,闭关自守,而是要以虚怀若谷的胸襟面对世界、走向世界。时至今日,中国走过了 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所取得成就举世瞩目。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

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 论语微子记载, “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 ;唐诗记载,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由此可以推知“黍”( )A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 B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C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 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解析:选 B 材料没有黍广泛种植的信息,排除 A项;由材料“杀鸡为黍食”和“故人具鸡黍” ,说明黍是待客的重要食物,故选 B项;材料没有涉及黍的产量问题,排除 C项;材料反映黍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 D项。2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5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 。其中就是没

14、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解析:选 B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 A项错误;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抑制了工商业发展,故 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 C项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 D项错误。3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 23亩 1.37石 32石中原农耕区 30亩 1.5石 45石西北屯垦区 74亩 0.4石 30石A.人多地少制

15、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解析:选 C 汉代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并非人多地少,故 A项错误;西北地区年人均耕田数多于南方,但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均低于南方,说明西北生产力水平低于南方,故 B项错误;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和西北,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 C项正确;农业生产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地理环境并非农业生产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故 D项错误。4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 )A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已形

16、成B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 C 城市坊市分离的格局形成于唐朝之前,且从材料中“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可知,坊和市界限不是十分严格,故 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原来的界限严格的坊市制度出现变化,体现了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故 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故 D项错误。5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6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

17、主要财源解析:选 B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与材料内容官营产品可以买卖不符,故 A项错误;“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表明官营产品可以买卖,故 B项正确;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是在宋朝,故 C项错误;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与材料中官营产品可以买卖不符,故 D项错误。6(2019宜宾模拟)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解析:选 C 材料描述沿海瓷器生产状况而

18、不是沿海与内陆瓷器生产的对比,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故 B项错误;据材料“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可知外贸港口制瓷业发达,说明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故 C项正确;材料仅仅描述沿海瓷器生产,并没有描述其他海外贸易商品,故 D项错误。7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解析:选 C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期间虽在某些时段有过

19、不同程度的松弛,但从未被取消过,故 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关于农业与工商业地位的对比,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工与商、富与贫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 C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未造成过农业的衰败,故 D项错误。8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两宋时期的城市(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 B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C经济职能尚不够完善 D经济职能占主导地位7解析:选 B 两宋时期的经济尤其是商品发展水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20、都处于领先地位,故 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的城市繁荣是建立在政治重心基础之上的,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旦政治前提不复存在,经济繁荣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故 B项正确;C、D 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9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 “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解析:选 D 地域性商人是指商帮,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而非商帮和对外丝绸贸易,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并未对其他地区丝织业的发展进行比

21、较,故 C项错误;由材料“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 、 “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可知江南地区一些市镇依靠纺织业生活,农业生产不再是主业,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 D项正确。10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这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C政治制度差异 D国际环境差异解析:选 D 元朝在对外关系方面总体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态度,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因为在元朝时期西方国家尚未开始殖民扩张,明清时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

22、扩张,明清两代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之一在于防范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元朝与明清两朝对外政策不同的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差异,D 项正确;A、B、C 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11(2019南宁摸底)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解析:选 A 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主张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 A项正确;乾隆帝的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

23、安全,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 B项错误;闭关锁国正是小农经济的8封闭性,商品不必外求导致的现象,故 C项错误;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也属于当时的影响,故 D项错误。12据史料记载,在清代, “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 ;“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 ;“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 。这反映出了清代( )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解析:选 C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就是合法的,并不是从清代开始趋向合法化,故 A项错误;土地的易主、失去和获得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并且清代农业生产继续发展,故 B项错误;土

24、地易主、买卖频繁,说明清代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故 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土地兼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共 37分)13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 “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 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

25、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材料二 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 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 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

26、摆脱这种地位。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10 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在棉纺织领域经济地位的转换。(9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来华经商的西方人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改易为普通民众” 、材料二“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得出来华商人的积极9贩运,填补了中西方贸易的空白,适用普通民众,市场需求旺盛,棉纺织技术世界领先;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南京布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 、材料二“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

27、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得出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和纳税,丰富欧洲民众服饰与衣料。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和材料二“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得出思想守旧,缺乏技术创新,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可得中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西方从全球手工棉纺织品的消费者转变成机械化生产者。第(3)问,结合两则材料可得出相应认识:开放交流,服务民生,积极进取,技术创新。答案:(1)原因:来华商人的积极贩运;填补了中西方贸易的空白;适用普通民众,市场需求旺盛;棉纺织技术世界领先。影

28、响: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和纳税;丰富欧洲民众服饰与衣料。(2)原因:思想守旧,缺乏技术创新;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转换:中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西方从全球手工棉纺织品的消费者转变成机械化生产者。(3)认识:开放交流;服务民生;积极进取;技术创新。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120 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自宋以降已经迈入农商社会的门槛。农商社会的前身,无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古代农业社会;农商社会的发展前景,当然应是现代工商社会。亦即农商社会是处在古代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从商品性农业的成长,市镇网络的形成,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

29、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以及交换手段、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角度概括出江南农商社会的五大特征。江南农商社会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自晚清以后发生调整和分化。历史上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尤以制度要素最为重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至明初已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雏形,却因明清专制集权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之打击而步履蹒跚,终在 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于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之世界演进大势。江南区域经济近千年的变迁轨迹表明,经济现代化历程是先从市场化发朝,再发展到工业化、城市化,即由商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葛金芳“农商社会

30、”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 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评价材料中关于农商社会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例如同意材料中关于江南地区10自宋代以来进入农商社会的观点,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次,根据观点从材料中搜寻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论证观点,最后,论证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观点:同意材料中关于江南地区自宋代以来进入农商社会的观点。论证:商品性农业的成长促使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一些发达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专业化分工、主要面向市场转变;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彩的新经济因素出现并成长。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