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227709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0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Q 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Q 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Q 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Q 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204201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energy acquisition terminal of substation 2014 - 11 - 15 发布 2014- 11 - 15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总则 . 2 6 硬件技术要求 . 2 7 软件功能要求 . 5 8 外部通信要求 . . 11 9 性能指标要

2、求 . . 12 10 包装要求 . 13 11 运维管理 要求 . 13 编 制 说 明 . 16 Q/GDW 112042014 I前 言 为提高变电站的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效率和效益,规范电能量数据采集关键技术指标,满足设计和工程应用,特编制本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国(分) 、省级调管范围内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含智能变电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的技术及功能要求,发电厂及地县调管范围的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参照执行,本标准为电能量采集终端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调控分

3、中心、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耀鑫、程芸、刘韶华、谢旭、陶洪铸、张勇、张哲、南贵林、宁剑、祝恩国、刘之滨、刘文松。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GDW 112042014 1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的硬件、软件功能、外部通信、性能指标和包装等技术要求以及运维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国(分)、省级调控机构管辖范围内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含智能变电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发电厂及地县调度机构管辖范围内厂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4、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71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02 篇: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 (idt IEC 60870-5-102) DL/T 698.3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3-1 部分 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T 19520.12 2009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

5、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插箱及其插件 GB/T 5169.11 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 11 部分 :灼热丝 /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 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 1 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Data exchange for meter reading, tariff and load control; direct local data exchange) IEC 62056.5

6、3.2002 电能计量用于抄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 Electricity metering - Data exchange for meter reading, tariff and load control)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2004第 5 号令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 Electric En ergy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of Substation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是收集厂站内各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站内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以下简称

7、采集终端。 Q/GDW 112042014 23.2 智能变电站 Smart Substation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3 智能电子设备配置工具文件 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 智能电子设备配置工具是变电站配置语言的一类,用于描述通信相关的智能电子设备配置和参数、通信系统结构、开关间隔结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最终的配置文件。

8、3.4 配电线路报文规范 Distribution Li ne Message Specification 配电线报文规范是 IEC 62056-53 应用层规范,独立于应用层以下的各个低层,与通信信道无关的设备语言报文规范,用于在计算机集成环境中支持与(能量)分配设备间的消息交换,支持任何能量类型如电、水、气或热的计量,应用于远程抄表、远程控制以及增值服务。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ED :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 lectronic Device) CID :IED配置工具文件(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 ) DLMS:配电线报文规

9、范(Distributi on Line Message Specification) 5 总则 电能量采集终端的总体技术原则应满足: a)电能量采集终端对变电站或发电厂内安装的电能表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实现电能信息数据管理、传输及电能表运行管理等应用功能; b)电能量采集终端应能与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发电厂监控系统交换数据; c)电能量采集终端应遵循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2004第 5 号令 ),部署在生产控制大区的安全 II 区。 6 硬件技术要求 6.1 工作电源 6.1.1 工作电源 采集终端应支持交、直流供电,模块化设计,具备双

10、电源冗余热备。 交、直流电源应具有输入过压、过流保护,直流反极性输入保护等措施。 6.1.2 额定值及允许偏差 交流电源: AC 220V,允许偏差 20 +20,频率为 50Hz,允许偏差 +2。 Q/GDW 112042014 3直流电源: DC 220V/110V,允许偏差 20 +20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不大于 5%。 6.1.3 功率消耗 正常工作时,整机功耗 30W(最大配置) 。 6.1.4 无供电状态下数据和时钟保持 在无外部供电电源状态下,存储数据保存至少十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五年。电源恢复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 6.2 结构 采集终端宜采用符合GB/T 19

11、520.12规范的 3U工业标准机箱,并采用模块化结构,支持热插拔。采集终端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6.3 绝缘性能要求 6.3.1 绝缘电阻 采集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表 1 绝 缘 电 阻 单位: 绝缘电阻 M 额定绝缘电压 V 正常条件 湿热条件 测试电压 V U 60 10 2 250 60 U 250 10 2 500 U 250 10 2 10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 U 250V 的要求。 6.3.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应满足表

12、2 中规定的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 5mA。 表 2 试 验 电 压 单位:V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U 60 500 125 U 250 2000 60 U 125 1500 250 U 400 2500 注:耐受条件为 50Hz 的交流电压,历时 1min 的绝缘强度试验。 6.3.3 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 3 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 5 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Q/GDW 112042014 4表 3 冲击电压峰值 单位:V

13、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U 60 2000 125 U 250 5000 60 U 125 5000 250 U 400 6000 注: RS485 接口与电源回路间试验电压不低于 4000V。 6.4 外壳防护性能 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40 级要求。 6.5 接线端子 6.5.1 一般要求 采集终端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应采用端子排。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电源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 4 6mm2的引出线配合。其它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 1.5 2.5mm2的引出线配合。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和

14、标识。 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于因振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进行检查和维护。 6.5.2 绝缘强度 端子排的绝缘强度应符合本标准 6.3.2 的要求。 6.5.3 阻燃性能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 GB/T 5169.11 2006 的阻燃要求。 6.5.4 接地端子 金属外壳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 20mm2。 6.5.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 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外壳之间应具有表 4 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 20

15、00 米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 GB/T 16935.12008 的规定进行修正。 表 4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 V 电气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U 25 1 1.5 25 U 60 2 2 60 U 250 3 4 250 U 380 4 5 6.6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 6.7 环境条件 Q/GDW 112042014 56.7.1 温湿度范围 采集终端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 5。 表 5 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空 气 温 度 湿 度 场所类型 级别 范 围() 最大变化率( 1)( /h) 相对湿

16、度( 2)() 最大绝对湿度 ( g/m3) C1 5 45 0.5 5 95 遮 蔽 C2 25 55 0.5 10 100 29 协议特定 CX ( 1)温度变化率取 5 min 时间内平均值。 ( 2)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6.7.2 大气压力 采集终端在海拔 3000 米及以下( 63.0kPa 106.0kPa)应能正常工作,高海拔地区要求采集终端满足在海拔 3000 4700 米 (48.2kPa63.0kPa)正常工作。 6.8 机械影响 采集终端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 机械振动强度要求: a)频率范围: 2Hz 500Hz; b)位移

17、幅值: 0.3mm(频率 9Hz) ; c)加速度幅值: 1m/s2(频率 9Hz) 。 7 软件功能要求 7.1 功能配置 采集终端的功能配置见表 6。 表 6 电能量采集终端的功能配置 序号 项目 必备 选配 电能表数据采集 1 数据采集 状态量采集 实时和当前数据 历史日数据 历史月数据 2 数据管理 和存储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 时钟召唤和对时 3 参数设置 和查询 终端参数 Q/GDW 112042014 6表 6 (续) 序号 项目 必备 选配 抄表参数 3 参数设置 和查询 其它(限值等)参数 终端事件记录 4 事件记录 电能表事件记录 与远方主站通信 5 数据传输 与站内监控设备

18、通信 运行状态指示 本地人机界面查询和设置 本地维护接口 6 本地功能 本地扩展接口 自检自恢复 7 终端维护 终端初始化 7.2 数据采集 7.2.1 采集数据类型 采集终端按设定的采集周期采集电能表数据,缺省采集周期为 15min,并根据主站召唤请求上传相应数据,采集数据项见表 7。 表 7 采 集 数 据 序号 数据类型 数 据 项 必选 可选 数据源1 当前正向有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各费率) 电能表2 当前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各费率) 电能表3 当前反向有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各费率) 电能表4 当前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各费率) 电能表5 电能示值 /增量 当

19、前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各费率) 电能表6 当月正向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各费率) 电能表7 当月正向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各费率) 电能表8 当月反向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各费率) 电能表9 需量 当月反向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各费率) 电能表10 当前三相电压 电能表11 当前三相电流 电能表12 当前有功功率(总、分相) 电能表13 瞬时量数据 当前无功功率(总、分相) 电能表Q/GDW 112042014 7表 7 (续) 序号 数据类型 数 据 项 必选 可选 数据源14 当前功率因数(总、分相) 电能表15 电能表日历时钟 电能表16 状态信息

20、终端日历时钟 终端 7.2.2 采集方式 应支持采集电能表电能示值 /增量数据和负荷曲线两种读取方式,采集方式包括: a)定时自动采集:采集终端根据预设的抄表方案自动采集电能表的数据; b)自动补抄: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抄读到电能表数据 ,采集终端应有自动补抄功能。补抄失败时,生成事件记录,并向主站上送; c)人工召测: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人工召测数据; d)抄表失败后的数据采集处理:如果抄读电能表失败,主站召读电能表电能示值时,终端应上传抄表失败前最后一周期电能表的电能示值数据,并将此数据标识置为无效。 7.3 数据管理和存储 7.3.1 存储数据类型 采集终端应能按要求对采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21、如日冻结数据、月冻结数据、曲线数据等。 7.3.1.1 日冻结数据 日冻结数据是指终端在每日日末 24 点时刻所冻结的数据, 其中由抄表得到的数据是日末 24 点时刻所抄回冻结的电能表数据。采集数据内容见表 8。 表 8 历 史 日 数 据 序号 数据类型 数 据 项 必选 可选 数 据 源 1 日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2 日正向无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3 日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4 日反向无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5 电能示值 日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7.3.1.2 月冻结数据 月冻结数据是指终端在每月月末 24

22、 点时刻所冻结的数据, 其中由抄表得到的数据是月末 24 点时刻所抄回冻结的电能表数据。采集数据内容见表 9。 表 9 历 史 月 数 据 序号 数据类型 数 据 项 必选 可选 数 据 源 1 月正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2 电能示值 月正向无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Q/GDW 112042014 8表 9 (续) 3 月反向有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4 月反向无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5 电能示值 月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总、各费率) 电能表 6 月正向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 电能表 7 月正向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 电能表 8 月反

23、向有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 电能表 9 需量 月反向无功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总) 电能表 7.3.1.3 曲线冻结数据 终端应根据不同主站曲线冻结要求生成符合相应数据周期的历史曲线数据,缺省间隔时间为15min,采集数据内容见表 10。 表 10 曲 线 冻 结 数 据 序号 数据类型 数 据 项 必选 可选 数据源 1 正向有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 电能表 2 正向无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 电能表 3 反向有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 电能表 4 反向无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 电能表 5 电能示值 一四象限无功电能示值 /增量(总) 电能表 6 三相电压 电能表 7 三相电流 电能表

24、 8 有功功率(总、分相) 电能表 9 无功功率(总、分相) 电能表 10 瞬时量数据 功率因数(总、分相) 电能表 7.3.2 存储要求 应能满足至少 256 块电能表 30 天电能量曲线数据( 15min 采集周期) 、 30 天日冻结数据和 12 个月月冻结数据的连续存储,以及最近 500 条事件记录的存储需要,并支持容量扩展。 7.3.3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 采集终端应监视电能表运行状况。 当电能表出现电能量计量异常、 电能表故障或通信异常等状况时,可按事件记录要求记录事件发生 /恢复时间和异常数据 ,并具备事件主动上送功能。 7.4 参数设置和查询功能 7.4.1 时间召唤和对时功能

25、 采集终端应支持以下时间召唤和对时功能: a)采集终端可接收主站时间召唤和对时命令; b)采集终端可接收本地时间同步系统的对时; c)采集终端在失去同步时钟源后,日守时误差 1s; Q/GDW 112042014 9d)采集终端应具备通过抄表信道对电能表进行校时的能力。 7.4.2 终端参数设置和查询 支持本地设置和查询下列参数: a)采集终端档案,如采集点编号、型号、版本、版本生成日期或出厂日期等; b)采集终端通信参数,如主站通讯地址(包括主通道和备用通道) 、通信协议、 IP 地址等。 7.4.3 抄表参数 本地应能设置和查询抄表方案,如采集周期、抄表时间、采集数据项等。 7.5 事件记

26、录 采集终端应能根据预先设置的事件分类属性,可将事件按终端事件或电能表事件分类记录。事件包括电源故障、系统 /人工对时、重新启动、参数改变、电能表计量异常、终端与电能表通信中断 /恢复、电池故障、电表时间超差等。记录的主要事件见表 11。 表 11 事 件 记 录 序号 数 据 项 数 据 源 1 电源故障 终端 2 系统校时 终端 3 人工校时 终端 4 重新启动 终端 5 参数改变 终端 6 终端与电能表通信中断 终端 7 终端与电能表通信恢复 终端 8 A 相 TV 失压结束 电能表 9 B 相 TV 失压开始 电能表 10 B 相 TV 失压结束 电能表 11 C 相 TV 失压开始

27、电能表 12 C 相 TV 失压结束 电能表 13 A 相 TA 断线开始 电能表 14 A 相 TA 断线结束 电能表 15 B 相 TA 断线开始 电能表 16 B 相 TA 断线结束 电能表 17 C 相 TA 断线开始 电能表 18 C 相 TA 断线结束 电能表 19 A 相 TA 反相开始 电能表 20 A 相 TA 反相结束 电能表 21 B 相 TA 反相开始 电能表 22 B 相 TA 反相结束 电能表 23 C 相 TA 反相开始 电能表 24 C 相 TA 反相结束 电能表 25 A 相 TV 过载 电能表 Q/GDW 112042014 10表 11 (续) 序号 数

28、据 项 数 据 源 26 A 相 TV 过载恢复 电能表 27 B 相 TV 过载 电能表 28 B 相 TV 过载恢复 电能表 29 C 相 TV 过载 电能表 30 C 相 TV 过载恢复 电能表 31 TA 不平衡 电能表 32 相序异常 电能表 33 电池告警 电能表 34 电池恢复 电能表 35 电能表时钟超差 电能表 7.6 本地功能 7.6.1 本地状态指示 采集终端应有本地状态指示,指示终端电源、通信、抄表等工作状态。 7.6.2 本地显示 采集终端应具备点阵显示的液晶屏,支持中文界面显示。并可显示抄表数据、终端参数、维护信息等,具备本地人机界面查询和设置功能。 7.6.3 人

29、机界面操作 终端应支持按键进行抄表数据、终端参数、维护信息等查询。 终端应支持按键进行终端参数、电能表参数、通信参数、用户权限等设置,并具备防止非法设置的安全保护措施。 7.6.4 本地维护接口 提供本地维护接口,支持参数设置和现场抄读电能量数据,同时具有权限和密码管理等安全措施,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7.7 终端维护 7.7.1 自检和异常记录 采集终端应具备自检功能,当设备或通道异常时,应记录相应事件并产生告警。 7.7.2 配置工具 采集终端应提供相应的配置工具,至少支持如下配置或维护: a) 设置和查询终端相关参数,终端抄表参数修改后,应能不需经过重启终端

30、后生效,不应造成抄表中断及存储的数据丢失; b) 部署到智能变电站的采集终端应支持 DL/T 860 数字化电能表提供的 CID 文件的导入,以作为采集终端与电能表通信的依据; c) 部署到智能变电站的采集终端应支持基于 DL/T 860 的数据 CID 文件的生成,以作为站内监控系统召唤数据的依据。 Q/GDW 112042014 118 外部通信要求 8.1 通信架构 采集终端位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II区,应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部署实施。如图1所示为电能量采集终端通信架构。 图 1 电能量采集终端通信架构 8.2 接口要求 通信功能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支持现场热插拔,对于单一接口模

31、块的故障或更换,应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工作。 8.2.1 与主站通信接口 8.2.1.1 必配接口 采集终端与主站的通信的必备接口应满足: a)具备不少于 4 路独立高速以太网或光纤通讯口; b)采用冗余配置,支持电力调度数据网双接入网的接入,应采用双网口通信的模式; c)每个网口支持至少 8 个主站的并发采集,并支持不同主站采用不同的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通信协议、采集信息表等参数) 。 8.2.1.2 选配接口 可选配 1 路拨号通道(仅适用于不具备双网接入条件时 )。 8.2.2 与电能表接口 应具备至少 8 路 RS485 接口,并具备扩展接口的能力,每路 RS485 接口至少可抄读 3

32、2 块不同通信规约和不同速率的电能表。 8.2.3 对时接口 采集终端应支持以下对时接口: a)应支持全站统一时钟系统对时; b)应支持远方主站对时; Q/GDW 112042014 12c)应具备 1 路硬件对时接口,支持 B 码对时; d)具备多个时钟源时,采集终端应响应唯一的时钟源,优先采用全站统一时钟系统对时。 8.2.4 其他接口 采集终端应支持以下接口: a)应具备独立的维护接口; b)应具备与本地监控系统通信的接口; c)应具备至少 2 路硬接点告警输出。 8.2.5 智能变电站应用接口 采集终端应用在智能变电站时,应支持以下接口: a)应支持以太网或光纤通信接口,用于抄读数字化

33、电能表; b)应支持全站统一时钟系统网络对时,并具备时间同步监测管理功能。 8.2.6 通信速率 采集终端通信接口应满足以下通信速率: a)以太网接口宜采用: 100/1000Mbps; b)光纤接口宜采用: 100/1000Mbps; c) RS485 接口宜采用: 1200bps、 2400bps、 4800bps、 9600bps,缺省值 2400bps。 8.3 规约要求 8.3.1 与主站间的通讯规约 应支持 DL/T 719 或等同兼容规约,具备与多个主站通信的能力,并保证与不同主站间的通信相对独立。 8.3.2 与电能表间的通讯规约 采集终端与电能表间通信规约至少满足: a)支持

34、 DL/T 645、 IEC1107、 IEC 62056( DLMS)等多种电能表规约。 b)采集终端部署到智能变电站时,与数字化电能表通信宜采用 DL/T 860 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9 性能指标要求 9.1 采集数据可靠性 9.1.1 采集数据准确度 采集终端采集电能表的数据时,采集的电能示值应与电能表对应的读数一致。 9.1.2 数据采集成功率 9.1.3 一次数据采集成功率 数据采集成功率指在特定时刻采集系统内指定数据采集点特定数据 (如总功率和电能量) 的成功率,即在特定时间内采集成功的数据总数与应采集的数据总数的比值。数据采集成功率计算公式为: (1) 试验条件下,采集终端以 1

35、5 分钟的采集周期自动采集各电能表数据,运行时间 3 天,采集成功率应大于 99%。 Q/GDW 112042014 139.2 电磁兼容性能要求 采集终端应能承受传导的和辐射的电磁骚扰以及静电放电的影响,设备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包括: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工频磁场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阻尼振荡波抗扰度、浪涌抗扰度。 试验等级和要求见表 12。 表 12 电磁兼容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等级 试 验 值 试 验 回 路 工频磁场抗扰度 400A/ m 整机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3 10V/m( 8

36、0MHz 1000MHz) 整机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3 10V(非调制) 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 静电放电抗扰度 4 8kV,直接和间接 外壳 1.0kV(耦合) 通信线 3 1.0kV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4 4.0kV 电源回路 2 1.0kV(共模)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RS 485 接口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4 2.5kV(共模) 1.25kV(差模) 电源回路 2 1.0kV(共模) 状态信号输入回路 RS 485 接口浪涌抗扰度 4 4.0kV(共模) 2.0kV(差模) 电源回路 阻尼振荡波磁场抗扰度 4 100 (A/m) 整机 脉冲磁场抗扰度 4 10

37、00( A/m,峰值) 整机 1 100%/10ms ( U/ t) 电源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 2 100%/0.5s ( U/ t) 电源回路 9.3 连续通电稳定性 采集终端在正常工作状态连续通电 72h,在 72h 期间每 8h 进行抽测,其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 9.4 可靠性指标 采集终端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不低于 2 104h。 10 包装要求 应符合 GB/T 15464 可靠包装要求。 11 运维管理要求 Q/GDW 112042014 1411.1 运维总体原则 采集终端运行及维护的总体原则如下: a)电能量采集终端的运行管理应纳入国(分) 、省级调控机构技

38、术监督范围; b)电能量采集终端应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单位应设置相应的电能量采集终端运行管理专(兼)职岗位,并依据相关管理规程制定实施细则,同时报具有调度管辖权的调控机构备案; c) 电能量采集终端的运维管理应严格遵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2004第 5 号令 )要求,保证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1.2 投运验收要求 采集终端投运验收基本要求如下: a)新建或改建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应在变电站投运前进行验收,并与一次设备同步投入运行; b)采用调度数据网通道的电能量采集终端,在投运前必须采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进行安全防护。 11.3 运行维护要求 采

39、集终端运行维护基本要求如下: a)国(分) 、省级调控机构管辖范围内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由对应检修(运行)公司负责运维; b)地(县)级调控机构管辖范围内的变电站、开闭站的电能量采集终端由对应检修公司负责运维。 Q/GDW 112042014 15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编 制 说 明 Q/GDW 112042014 16目 次 1 编制背景 17 2 编制主要原则 17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7 4 主要工作过程 17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18 6 条文说明 19 Q/GDW 112042014 171 编制背景 本标准依据关于下达 2013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

40、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 201350号)文的要求编写。 为提高发电厂、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效率和效益,规范发电厂、变电站电能量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的指标,满足设计和工程应用,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编制计划,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织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电力调控中心、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开展了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2 编制主要原则 a )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发展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于公司的科学发展。 b)认真研究现行相关的 IEC 标准、 国家标

41、准、行业标准,借鉴最新经验与成果。 c)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 充分听取了行业专家意见,分析网省公司在应用过程的经验和需求,分析生产厂商在制造和服务中的经验和想法。研究在新需求形势下,规范电能量采集终端在生产制造和应用维护方面的整体要求,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先进性。 d)坚持集中公司系统人才资源优势, 整合、 吸收公司系统各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 体现公司集团 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理念。 3 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未有特别指出的内容,遵照现行标准执行。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以下标准: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3729 远动终端

42、设备 GB/T 14429 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 GB/T 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工作条件第 1 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工作条件第 2 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GB/T 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 接口(电气特性) GB/T 17463.10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743 电能量远方终端 DL/T 698.32-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3-2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

43、技术规范: 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Q/GDW 1376.1-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Q/GDW 38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 110( 66) 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27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 Q/GDW 678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4 主要工作过程 2013 年 3 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标准编制计划要求,由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电力调控中心、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共同组建标准编写组。组织天津市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北京煜邦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44、进行项目开展内容讨论。 2013 年 4 月至 5 月,收集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资料,并进行技术调研,同时吸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编制电能量采集终端功能规范草稿 V1.0。 2013 年 5 月 24 日至 25 日,编写组在北京召开了规范草稿讨论会,商讨确定了规范的基本功能、Q/GDW 112042014 18性能等,完成了规范的主体编写工作。会议明确了标准电能量采集终端功能规范的定位、适用范围等重要事项,作为标准制定的指导。 2013 年 9 月 29 日至 30 日,编写组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讨论会,增加厂站采集终端在二次防护方面的要求,增加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拓扑图、修改对时要求,规范标

45、准用语、定义为国、网、省调执行,地电参照执行等要求。初步形成电能量采集终端功能规范稿 V1.1。 2014 年 1 月 8 日至 9 日,编写组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讨论会,讨论电能量采集终端功能规范稿V1.1,规范术语和缩略语的描述,修改在智能变电站的接口要求,规范在常规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的接口要求,调整功能要求的采集数据项、冻结数据、事件数据项等,并根据专家意见,将电能量采集终端功能规范名称改为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V1.2。 2014 年 2 月 27 日,编写组在南京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会,邀请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湖北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上海惠安系统控制有限公司、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共同讨论电能量采集终端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 V1.2。限定了前言、范围的部分的描述;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描述;规范技术条件的标准引用;修改了在主站通信和对时的接口描述;规范功能要求中的数据项等,增加人机界面的描述以及通信架构图等。形成征求意见稿 V1.3。 2014 年 4 月 16 日,编写组在北京就征求意见稿 V1.4 进行讨论,增加第五部分总则,将采集终端总体要求进行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