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125-2013 220kV~750kV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22776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1125-2013 220kV~750kV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Q GDW 11125-2013 220kV~750kV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Q GDW 11125-2013 220kV~750kV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Q GDW 11125-2013 220kV~750kV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Q GDW 11125-2013 220kV~750kV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Q/GDW 11125 2013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220kV 750kV 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 技 术 导 则Guide of audible-noise control design for 220kV 750kV substation2014-04-15发布 2014-04-15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ICS 备案号:CEC Q/GDW 11125 2013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3 5 噪声源 3 6 噪声预测 4 7 噪声控制原则 4 8 站址选择 5 9 设备选型 5 9.1 设备选

2、型主要原则 5 9.2 主变(高抗)选型 5 9.3 辅助设备选型 6 10 总平面布置 6 10.1 总平面布置原则 7 10.2 主变、高抗布置要求 7 10.3 起到隔声作用建筑物的设计及布置要求 7 10.4 其他要求 7 11 辅助降噪措施 7 11.1 一般规定 7 11.2 隔声措施 7 11.3 消声措施 8 11.4 吸声措施 9 11.5 减振措施 9 12 验收 9 12.1 噪声控制目标验收 9 12.2 设备噪声验收 9 12.3 辅助降噪措施验收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220KV 750KV 变电站噪声预测计算指导书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设备远场噪

3、声估算方法 1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辅助降噪措施主要计算公式 17 编制说明 19 Q/GDW 11125 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对变电站可听噪声控制的设计和验收进行了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噪声源、噪声预测、噪声控制原则、站址选择、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辅助降噪措施、验收。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疆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

4、限公司、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娟、张霞、张强、康鹏、薛鸣华、孙宇晗、季方、谢东、忻国胜、曹枚根、郭宇春、李晓东、恽毅、何侃、潘文、黄廷政、刘蕊、樊宝珍、沈鸿冰、房正刚、李磊、杨臻、冯国巍、王黎彦;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125 2013 1 同心绞铝包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220kV 750kV 电压等级交流变电站可听噪声控制的设计技术原则和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220kV 750kV 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的噪声控制设计,其他电压等级变电站工程及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

5、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94.10 电力变压器声级测定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GB/T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GB/T 16404 声学 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第 1 部分:离散点上的测量( GB/T 164041996, 61378-1: 1997)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229 火力

6、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DL/T 5218 220kV 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Q/GDW 551 变电站控制电晕噪声技术导则(导体金具类) IEC 61043: 1993 Electroacoustics-Instrume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ound intensity-Measurement with pairs of pressure sensing microphones(电声学 -声强测量仪

7、-用成对的声压传感器测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声压 sound pressure 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用 P 表示,单位为帕斯卡( aP ) 。 3.2 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 声压平方与基准声压(0P =20 10-6aP )平方之比的以 10 为底的对数乘以 10,用PL 表示,单位为分贝( dB) 。 22010lgPPLP=( 1) Q/GDW 11125 2013 2 3.3 声功率 sound power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单位为瓦( W ) 。 3.4 声功率级 sound power le

8、vel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0W =1 1012W )之比的以 10 为底的对数,通常单位为分贝( dB) ,用WL 表示,单位为分贝( dB) 。 010lgWWLW=( 2) 3.5 基频 fundamental frequency 周期性振荡中与其周期相同的正弦式量的频率。 3.6 谐波 harmonic wave 周期性振荡中,频率等于基频的整数倍的正弦式量。例如,频率等于基频二倍的量称为二次谐波,三倍的量称为三次谐波。 3.7 线谱 line spectrum 由一些离散频率成分形成的谱。 3.8 频带 frequency band 一段有上下限界定的频率范围。 3.9 频谱 fre

9、quency spectrum 把时间波形(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频率的函数的分布图形。 3.10 白噪声 white noise 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频率具有相同能量的随机噪声。 3.11 背景噪声 background noise 在发生、检查、测量或记录的系统中与信号存在与否无关的一切干扰。 3.12 声影区 sound shadow zone 由于障碍物或折射关系,声音辐射不到的区域,或声源的直达声无法到达的区域。 3.13 共振频率 resonance frequency 系统出现共振时的频率。 3.14 临界频率 critical frequency 频率

10、上升到一定频率时,系统出现吻合效应,最低吻合效应频率称为临界频率。 3.15 吸声系数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用表示。 Q/GDW 11125 2013 3 3.16 插入损失 insertion loss 现场测定的某一特定点,在隔声结构设置前与设置后的声压级差。 3.17 阻性消声器 dissipative muffler 利用气流管道内的不同结构形式的多孔吸声材料吸收声能,降低噪声的消声器。 3.18 抗性消声器 reactive muffler 通过管道内声学特性的突变处将部分声波反射回声源方向,以

11、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 3.19 复合式消声器 complex muffler 将阻性和抗性等不同消声原理组合设计构成了复合式消声器。 3.20 噪声敏感点 noise-sensitive point 指变电站外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3.21 预测值 prediction value 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 3.22 规定轮廓线 principal radiating surface 与基准辐射面相距某一规定水平距离(即测量距离)的水平线,各测量点位于此线上。 4 总则 4.1 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应贯穿于变电站设计的各个阶段,噪

12、声控制措施应安全、有效、经济、环保。 4.2 变电站噪声控制设计应采用成熟适用的降噪技术和措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进 行试验验证后采用。 4.3 变电站噪声应从声源上进行控制,采用符合国家、行业及企业噪声指标的设备,对仍然 无法达到噪声控制目标的变电站,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4.4 本标准主要针对设备噪声提出降噪措施,电晕噪声的控制参照 Q/GDW 551 执行。 4.5 变电站的噪声控制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5 噪声源 5.1 变电站噪声源主要包括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 、高压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 、低压

13、电容器、低压电抗器、高压断路器等各类开关装置操作、风机、导线和金具电晕等。 5.2 主变、高抗、风机、导线和金具电晕等为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本标准针对主要噪声源 (除电晕外)提出噪声控制措施。 5.3 主变噪声主要由铁芯磁滞伸缩及绕组电磁力产生,噪声能量集中于 100Hz 为基频的一系列窄带谐频,能量分布上限大约为 2kHz。 5.4 高抗噪声主要由绕组振动、磁致伸缩及铁芯气隙产生。其噪声能量及频谱特性与主变基本一致。 5.5 主变(高抗)风扇及变电站内风机噪声主要由空气旋涡流动产生。风扇噪声接近白噪声 ,能量较为均匀地分布于一段较宽的频带上,其频谱表现为一条较为平滑的曲线,并无明显的峰值,在

14、时域波形上表现为无明显的周期性。 5.6 低压电容器噪声主要由电容器振动引起,对外体现为各单台电容器的噪声叠加。 Q/GDW 11125 2013 4 5.7 低压电抗器采用干式空芯型时,其噪音主要由线圈振动所引起;采用油浸铁心型时,噪声产生机理与高抗类似。 5.8 高压断路器等各类开关装置操作引起的噪声持续时间短,且不连续。这些噪声源在预测时可不考虑。 6 噪声预测 6.1 变电站设计时应进行噪声预测,噪声预测应包括厂界及敏感点的噪声预测。根据预测结 果,合理选择本标准中的站址选择、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辅助降噪等噪声控制措施。 6.2 变电站噪声预测应采用成熟可靠的噪声评估软件计算或按照环

15、境行业标准 HJ 2.4 的公式进行计算。 6.3 采用公式计算时,应考虑户外传播声级衰减、几何发散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地 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遮挡物引起的衰减等。 6.4 采用软件建模计算时,用于计算的模型应包含站内主要噪声源和障碍物,相关参数设置 可参考本标准附录 A。 6.5 障碍物指对噪声传播起到阻挡和反射作用的物体,主要包括各类建、构筑物等。 6.6 软件建模计算时,应以厂家提供的同型号设备频谱或声功率级作为噪声输入源;当厂家 资料难以获得时,可参考本标准附录 A 提供的频谱或设备声功率级。 6.7 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主变、高抗)计算时可采用组合面声源。对主要考虑远场噪声预 测

16、值的情况,可简化为单一源强面声源。 6.8 当声源距离建筑物较近,或声源周围建筑物较多,采用软件计算时,声波反射次数不宜小于两次。 6.9 软件计算时,应考虑变电站周围地形、站外高大建筑及障碍物对声波传播的影响。 6.10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宜使用软件进行预测;但在软件计算条件不足时,针对户外新建变电站,可按照附录 B 计算方法估算主变(高抗)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 6.11 应结合现场环境对噪声预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降噪方式,确保工程满足环评要求。 7 噪声控制原则 7.1 变电站噪声控制应满足工程环评批复要求。周边声环境功能区应满足 GB 3096 规定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见表 1

17、) 。 表 1 环 境 噪 声 限 值 单位: dB( 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 类(地区) 50 40 1 类 55 45 2 类 60 50 3 类 65 55 4 类 4a 类 70 55 4b 类 70 60 注: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

18、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 4a类和 4b 类两种类型。 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 、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Q/GDW 11125 2013 5 7.2 变电站厂界噪声应满足 GB 12348 规定的排放限值(见表 2) 。 表 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 dB( A)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19、60 50 3 65 55 4 70 7.3 变电站噪声预测或实测值超过工程环评批复限值要求时,应从站址选择、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辅助降噪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降噪措施。 7.4 变电站噪声预测控制目标应综合考虑当地环保规划、城市区域发展规划、 结合变电站远期规模,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条件允许情况下,宜留出适当裕度,以满足城市及变电站未来发展的需求。 7.5 对于分期建设的变电站,可根据变电站的建设情况,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法采取降噪措施。降噪措施的土建部分可根据规划提前预留。 8 站址选择 8.1 新建变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 DL/T 5218 的规定。 8

20、.2 站址选择应考虑变电站噪声对站址周围环境的影响。 8.3 站址选择时,应控制变电站厂界到周围敏感点的距离。 8.4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必要时,可提出环保拆迁的工程量,申报噪声控制区范围。 9 设备选型 9.1 设备选型主要原则 9.1.1 变电站内设备选型应符合 DL/T 5222 的规定。 9.1.2 根据噪声控制要求,在技术和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宜选用噪声(声功率级)低的设备。 9.2 主变 ( 高抗 ) 选型 9.2.1 主变(高抗)采用风冷方案时,可要求供货商提供低噪声冷却器。 9.2.2 各电压等级主变(高抗)应满足表 3、表 4 内噪声基本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变电站(如位于0

21、类、 1 类区域变电站等)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可选择优化值或最低值。 表 3 主变噪声水平参数表 电压等级( kV) 主变容量( MVA) 结构型式 主变噪声( dB( A) ) 基本 要求 优化值 最低值 A B 220 120 三相双绕组 70 65 60 55 三相三绕组 70 65 60 55 150 三相三绕组 70 65 60 55 三相自耦 70 65 60 55 180 三相双绕组 70 65 63 60 Q/GDW 11125 2013 6 表 3(续) 电压等级( kV) 主变容量( MVA) 结构型式 主变噪声( dB( A) ) 基本 要求 优化值 最低值 A B 22

22、0 180 三相三绕组 70 65 63 60 三相自耦 70 65 60 55 240 三相双绕组 70 65 65 65 三相三绕组 70 65 65 65 三相自耦 70 67 65 60 330 240 三相自耦 70 65 65 65 360 三相自耦 70 65 65 65 500 250 单相自耦 70 65 63 60 334 单相自耦 70 65 63 60 400 单相自耦 70 65 63 60 750 三相三绕组 70 70 63 60 750 334 单相自耦 80 75 70 65 500 单相自耦 80 75 70 65 700 单相自耦 80 75 70 65

23、注:所列主变(高抗)噪声水平参数表内噪声值指设备满负荷噪声值,冷却设备退出运行时,距设备 0.3m 处 1/2 高度声压值或冷却设备投入运行时,距设备 2.0m 处 1/2 高度声压值。 表 4 高压电抗器噪声水平参数表 电压等级 ( kV) 高抗容量 ( MVA) 结构型式 高抗噪声( dB( A) ) 基本 要求 优化值 最低值 A B 330 20 单相油浸自冷 75 70 65 60 30 单相油浸自冷 75 70 65 60 500 40 单相油浸自冷 75 70 65 60 50 单相油浸自冷 75 70 65 60 60 单相油浸自冷 75 70 65 60 750 70 单相油

24、浸自冷 80 75 70 65 100 单相油浸自冷 80 75 70 65 120 单相油浸自冷 80 75 70 65 9.2.3 在估算主变(高抗)对测试点影响时可按照主变(高抗)噪声水平每降低 1dB( A),其在测试点的噪声水平相应也可降低约 1dB( A)考虑。 9.2.4 噪声预测时首先选用与表 3、表 4 内噪声基本要求相对应的频谱作为声源输入,输入值可由厂家提供或参考附录 A. Q/GDW 11125 2013 7 9.2.5 变电站采用低噪声变压器时,可选择与优化值及最低值相对应的频谱作为声源输入。输入值可由厂家提供。 9.3 辅助设备选型 9.3.1 变电站建筑物宜采用自

25、然通风以减少风机数量。宜选择低噪声风机,或者分割通风单元以降低风机噪声。对于消防专用排烟风机,其噪声水平不作强制性规定。 9.3.2 变电站内其他辅助设备,如水泵、空调等宜选用低噪声设备。 10 总平面布置 10.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0.1.1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 DL/T 5218 的规定。 10.1.2 变电站布置型式应考虑噪声影响。 10.1.3 变电站平面布置宜考虑人员活动密集区域的噪声水平。 10.1.4 建筑物外窗可采用中空玻璃,降低变电站内设备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10.1.5 变电站平面布置应利用建、构筑物对噪声的阻隔作用,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10.1.6 对于厂界周围

26、存在敏感点的情况,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采用优化站址位置、旋转站址区域等方法使变电站的厂界噪声最大点远离敏感点;当变电站内有较高大建筑物(主控楼、配电装置楼等)时,也可适当调整建筑物布置位置及尺寸,使敏感点落入建筑物的声影区。 10.2 主变、高抗布置要求 10.2.1 户外变电站宜将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位置。 10.2.2 高抗布置时宜考虑站外声环境敏感点区域。 10.2.3 变电站不同方位要求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型不同时,可将主变、电抗器布置在声环境要求较低的区域。 10.3 起到隔声作用建筑物的设计及布置要求 10.3.1 布置时宜将主控楼、配电楼等高大建筑物布置在声源与站外声环境敏感目标之

27、间起到隔声功能。 10.3.2 在满足设计功能和建筑物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主控楼、配电装置室等高大建筑物的形状,使隔声建筑物的可以有效阻挡声的传播。 10.3.3 变电站利用建筑物隔声时,应充分考虑声影区影响,合理设计建筑物高度和长度。 10.3.4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宜减小具有隔声功能的建筑物与声源的距离。 10.3.5 可在主变、高抗靠近场界侧设置防火墙,有效利用其隔声功能;根据噪声预测结果,也可适当增加防火墙的长度和高度。 10.4 其他要求 10.4.1 户内或半户内变电站,宜将主变本体与散热器分体布置,且建筑物风机宜远离厂界敏感点,可布置在建筑物楼顶。风机出口可加消

28、声装置。主变室散热也可采用地下进风通道。 10.4.2 主变室的门、窗应远离噪声敏感点一侧或采取充分有效的隔声措施。 10.4.3 变电站宜采用不低于 2.3m 的实体围墙,厂界不达标时,可适当增高靠近高抗处的围墙高度。 11 辅助降噪措施 11.1 一般规定 11.1.1 在变电站总平面和主要设备噪声水平基本确定的前提下,通过变电站噪声预测后不满足噪声限值目标要求的变电站,应采取经济合理的辅助降噪措施,且宜有针对于 500Hz 及以下噪声的专项设计。 11.1.2 辅助降噪措施分为隔声、消声、吸声和减振四类,变电站应根据噪声分布情况确定选取适当的Q/GDW 11125 2013 8 辅助降噪

29、措施。 11.1.3 户外变电站辅助降噪措施的设计,应以隔声措施为主。户内(地下)变电站辅助降噪措施的设计,应以消声设计为主。 11.1.4 当变电站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变电站辅助降噪措施的设计应考虑结构传声的影响。 11.1.5 辅助降噪措施所使用材料,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达到 A 级(不燃)。 11.2 隔声措施 11.2.1 一般要求 a) 隔声措施的设计应根据声源的声功率级高低、频谱特性、声源形状尺寸、噪声控制标准、周围环境状况、施工场地大小、设备操作要求,投资费用等综合考虑。 b) 变电站主要隔声措施包括隔声墙、隔声罩、近场隔声屏障、隔声门等。 c) 对于户外布置的主变,根据周边环境

30、和敏感点的分布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隔声屏或隔声罩。 d) 设计隔声结构时,应利用附录 C.1 给出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隔声构件的共振频率和临界频率,防止构件发生共振。 e) 变电站内使用隔声措施时,应考虑对通风散热及照明消防的影响。 f) 隔声措施安装施工时,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防止出现孔洞缝隙漏声部位。 g) 所有降噪材料应能满足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的要求,且应考虑温度、湿度、冰雪和雨等气候因素影响。 11.2.2 隔声屏障 a) 对于室外噪声源,应根据声源和现场环境确定隔声屏障的位置,隔声屏障宜靠近设备布置。隔声屏障距离主要声源的位置,不宜超过 20m。无法在 20m 内布置的,宜改用隔声

31、罩(间)类的降噪措施或围墙加高方案。 b) 主变和高抗的隔声屏障应满足设备带电距离的要求且不超过主变和高抗本体油箱(不含油枕)高度的 2 倍。 c) 隔声围护结构的设计强度应确保强风、地震等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安全。 d) 隔声屏障屏体的隔声量宜选择 20 25dB。 e) 隔声屏障隔声量的计算可参照附录 C.2。 11.2.3 隔声罩 a) 隔声罩内壁面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100mm。 b) 隔声罩内应进行良好的吸声处理。 c) 隔声罩与声源设备不宜有刚性连接,两者基础宜有隔振处理。 d) 使用金属薄板制作隔声罩时,金属板应涂阻尼材料,防止罩体产生振动。 e) 隔声罩孔洞应做密封处理,通风需

32、要做消声降噪处理。 f) 隔声罩应便于安装和拆卸,设备操作和检修。 g) 隔声罩的噪声衰减量计算可参照附录 C.3。 11.2.4 隔声门 a) 主变室的外门可采用隔声门。隔声门的隔声量应达到 20 30dB,且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b) 门缝应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 11.3 消声措施 11.3.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采用的消声措施应符合 GB 50019 及 GB 50229 的规定。 11.3.2 户内(含地下)、半户内变电站的风机处和进排风口处宜采用消声措施。消声措施主要包括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复合消声器、消声百叶、消声弯头等。 11.3.3 选型原则 a) 针对主变等低频噪声源,宜

33、选用抗性消声器。 Q/GDW 11125 2013 9 b) 针对风机等中高频为主的噪声源,宜选用阻性消声器。 c) 针对宽频噪声源,宜选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11.3.4 插入损失要求 10dB( A)以下时宜采用消声百叶,插入损失要求 10dB( A)及以上时宜采用相匹配的消声器。 11.4 吸声措施 11.4.1 吸声措施主要用于降低封闭或半封闭空间的反射声,确保结构隔声和降低低频绕射声。常用的吸声措施包括墙面覆盖吸声涂料、吸音砖(板)及空间吸声体。 11.4.2 吸声措施选择原则 a) 中高频噪声( 500Hz 16kHz)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为主的吸声结构。 b) 低频噪声( 20Hz

34、 500Hz)可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c) 宽频带噪声可采用在多孔吸声材料为主的吸声结构后设置空气层。 11.4.3 户内变电站的设备间可悬挂吸声体,吸声体厚度宜小于 100mm。 11.4.4 主变相邻的防火墙及建筑物墙面可悬挂户外吸声体。户外吸声体厚度宜小于 150mm, 100Hz,200Hz 频带的吸声系数宜大于 0.6。 11.5 减振措施 11.5.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采用的减振措施应符合 GB 50019 的规定。 11.5.2 主变和高抗油箱底部可安装减振装置。 11.5.3 主变、高抗选择减振装置时应计算减振效果。油箱振动频率 应取 100Hz,隔振衰减系数 Ta 宜小于 0.25,可参照 C.4 计算。 11.5.4 主变、高抗隔振系统的刚心与其重心垂直方向宜保持一致,偏差不超过 10%,隔振系统的安装高度不应大于 250mm,主变、高抗隔振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11.5.5 减振装置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油污、耐候等性能。 11.5.6 减振装置应具有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力学性能检测报告、原材料物化试验报告等资料。 12 验收 12.1 噪声控制目标验收 12.1.1 变电站噪声验收方法应符合 GB 12348、 GB 3096 的规定。 12.1.2 变电站噪声验收结果应达到噪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21254-1-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principles《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感应损伤阀值的试验方法 定义和一般原则》.pdf BS EN ISO 21254-1-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principles《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感应损伤阀值的试验方法 定义和一般原则》.pdf
  • BS EN ISO 21254-2-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Threshold determination《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感应损伤阀的试验方法 阀值测定》.pdf BS EN ISO 21254-2-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Threshold determination《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感应损伤阀的试验方法 阀值测定》.pdf
  • BS EN ISO 21254-3-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Assurance of laser power (energy) handling capabilities《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感应损伤阀值.pdf BS EN ISO 21254-3-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Assurance of laser power (energy) handling capabilities《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感应损伤阀值.pdf
  • BS EN ISO 21258-2010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nitrogen monoxide (N2O) - Reference method - Non-dispersive infrared method《固定污染源排放 .pdf BS EN ISO 21258-2010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nitrogen monoxide (N2O) - Reference method - Non-dispersive infrared method《固定污染源排放 .pdf
  • BS EN ISO 21281-2005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pedals of self-propelled sit-down rider-controlled industrial trucks -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pedals《自行式乘坐控制工业货车的踏.pdf BS EN ISO 21281-2005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pedals of self-propelled sit-down rider-controlled industrial trucks -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pedals《自行式乘坐控制工业货车的踏.pdf
  • BS EN ISO 21298-2017 Health informatics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roles《健康信息学 功能和结构任务》.pdf BS EN ISO 21298-2017 Health informatics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roles《健康信息学 功能和结构任务》.pdf
  • BS EN ISO 21329-2004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Test procedures for mechanical connectors《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管道运输系统 机械连接件的试验程序》.pdf BS EN ISO 21329-2004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Test procedures for mechanical connectors《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管道运输系统 机械连接件的试验程序》.pdf
  • BS EN ISO 21415-1-2007 Wheat and wheat flour - Gluten content - Determination of wet gluten by a manual method《小麦和小麦粉 谷蛋白含量 手工法测定湿谷蛋白》.pdf BS EN ISO 21415-1-2007 Wheat and wheat flour - Gluten content - Determination of wet gluten by a manual method《小麦和小麦粉 谷蛋白含量 手工法测定湿谷蛋白》.pdf
  • BS EN ISO 21415-2-2015 Wheat and wheat flour Gluten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wet gluten and gluten index by mechanical means《小麦和面粉 面筋含量 机械方法测定湿面筋和面筋指数》.pdf BS EN ISO 21415-2-2015 Wheat and wheat flour Gluten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wet gluten and gluten index by mechanical means《小麦和面粉 面筋含量 机械方法测定湿面筋和面筋指数》.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