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1754-200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23089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88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 T 1754-200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DB21 T 1754-200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DB21 T 1754-200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DB21 T 1754-200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DB21 T 1754-200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1754-2009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 2009-11-16 发布 2009-12-16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辽宁省地方标准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 DB21/T1754-2009 主编单位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审查单位:辽宁

2、省交通厅 批准 部门: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 2009 年 12 月 16 日 人 民 交 通 出 版 社 2009北京 1 前 言 近年来 , 多项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车辙、推移和拥 包 等病害与其自身的 模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通过 提高 沥青 混合料 的 模量 来 解决路面 的 高温病害 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应用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沥青 混合料 的模量,减少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产生的应变,减少沥青混凝土的不可恢复残余变形,提高沥青路面高温 抗 变形能力,延缓车辙的产生,延长路面的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 现阶段研究结果表明, 提高沥青混凝

3、土模量的有效途径有两种:一是添加 高模量 外掺剂;二是采用 能够 兼顾高低温性能的 高模量 沥青。本 规范对这两种实现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方式均适用 。 本规范是在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高模量沥 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 总结全 省高速 公路 、 其他 等级 公路试验推 广 460 余公里 的 应用经验,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402004) 的一般要求,结合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点制定的。 主要内容包括: 术语、符号、代号、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对原材料的要求、 施工工艺 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等。 本 规范 对于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在辽

4、宁省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和规范作用 。 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采用外掺剂方案的高模量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体积分析时,需考虑外 掺剂的影响; 2 采用外掺剂方案的高模量 沥青 混合料拌和时需加入高模量外掺剂(固体颗粒); 3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拌和 、 摊铺、碾压 温度 、 终压温度 较 A 级 70 号、 90 号 道路石油沥青 混合料略高 。 随着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我省 的 应用, 规范的相关内容可能 还会 通过实践进行 调整 、完善 。因此,竭诚希望使用者 紧密结合本地的交通和气候状况,注意总结经验, 如对本规范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规范编

5、制单位联系,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范兴华、刘云全 1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符号、代号 1 2.1 术语 . 1 2.2 符号及代号 . 2 3 材料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沥青 结 合 料 4 3.3 粗集料 . 5 3.4 细集料 . 6 3.5 填料 . 8 3.6 高模量外掺 剂 . 9 4 配合比设计 9 4.1 设计原则 . 9 4.2 设计标准 . 9 4.3 配合比设计 . 11 4.4 目标配合比检验 . 15 4.5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 . 15 5 施工工艺 16 5.1 施工温度 . 16 5

6、.2 混合料的拌和 . 16 5.3 混合料的运输 . 17 5.4 混合料的摊铺 . 18 5.5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 19 5.6 接缝、开放 交通 . 21 6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21 6.1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 21 6.2 试验路段的铺筑 . 22 6.3 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 . 22 2 附录 2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条文说明 24 1 总 则 24 2 术语、符号、代号 24 2.1 术语 . 24 3 材料 24 3.2 沥青 结 合 料 24 3.3 粗集料 . 25 3.4 细集料 . 25 4 配合比设计 25 4.2 设计标准 . 25 4.3

7、配合比设计 . 26 5 施工工艺 26 5.1 施工温度 . 26 5.2 混合料的拌和 . 26 本规范用词说明 27 1 1 总 则 1.0.1 为保证 “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 路面的施工质量 ,特制定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 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 ) 。 1.0.2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适用于 高速公路的中、下面 层, 其他 等级 公路 重载交 通沥青 混凝土 路面以及长大纵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 1.0.3 本 规范 适用于 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外掺剂 或采用高模量沥青 的 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 施工 。 1.0.4 高模量沥 青 混合料 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

8、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 气温 低于 15 ,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 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 试验 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7 铺筑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路面时,除 应符合 本 规范 外, 尚 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的规定。 2 术语、 符号、代号 2.1 术语 2.1.1 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 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

9、作用的沥青类材料 (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 )的总称。 2.1.2 改性沥青 Modified asphalt cement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 、 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3 高模量外掺剂 High modulus additive 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而添加的高分子 化合物。 2.1.4 高模量 沥青 High modulus asphalt 2 应用改性工艺 或 采用 特殊的沥青制备工艺而得到的满足高模量沥青技术指标的沥青 结 合 料。 2.1.5 沥青混合料 Asphalt mix

10、tures 由矿料与沥青 结 合 料 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 集料 组成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 沥青混合料路面成型 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 (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 31.5mm)、粗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 26.5mm)、中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 16 或 19mm)、细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 9.5 或 13.2mm)、砂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小于 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 、 冷拌沥青混合料 、 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2.1.6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

11、res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 AC 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以 ATB 表示 )。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 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2.1.7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s 通过采用 适宜的 技术, 使 混合料 的动稳定度 DS 值(试验温度 60 、轮压 0.7Mpa)达到 5000次 /mm 以上, 且 15 , 10Hz 条件下动态模量

12、达到 14000 Mpa 以上, 45 , 10Hz 条件下动态模量 达到 2000 Mpa 以上, 45 , 0.1Hz 条件下达到 500 Mpa 以上, 同时 满足这些条件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2.2 符号及代号 本 规范 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 2.2 。 表 2.2 符号及代号 编号 符号或代号 意 义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2.10 A HM OAC MS FL se sb sa Pa Pb 道路石油沥青 高模量沥青混 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Optimum As

13、phalt Content 之略语 马歇尔稳定度 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3 编号 符号或代号 意 义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2.2.17 2.2.18 Pbe C b t h VV VMA VFA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 集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沥青的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 高模量外掺剂的相对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 (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

14、)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Volume of air Voids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Voids in mineral aggregate 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 VMA 中所占的百分率, Voids filled with Asphalt 之略语 2.2.19 2.2.20 2.2.21 2.2.22 2.2.23 2.2.24 2.2.25 2.2.26 2.2.27 G* m TFOT RTFOT PAV PI SBS Superpa

15、ve 复合剪切模量,剪切 应力 峰值的绝对值 与 剪切应变峰值的绝对值的比值 相位角,在控制应变模式下施加的正弦应变和产生的正弦应力之间或在控制应力模式下施加的应力与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夹角 劲度对数与时间对数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 Thin Film Oven Test 之略语 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 之略语 压力老化 容器 Pressure aging vessel 之略语 沥青的针入度指数, Penetration Index 之略语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

16、ock Copolymer 之略语。 美国 SHRP(Stratebic Highway Reseach Progra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 Superior Performing Asphalt Pavements 之略语 3 材料 3.1 一般规定 3.1.1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 代替现场检测。 3.1.2 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 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3.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

17、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4 3.2 沥青 结合 料 3.2.1 对于 采用 外掺剂 方式 生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沥青 采用 A 级 70 号、 90 号道路石油沥青,其 质量应符合表 3.2.1 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 3.2.1 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序号 指 标 单位 90 号 70 号 试验方法 1 针入度( 25 , 5s, 100g) 0.1mm 80 100 60 80 T 0604 2 针入度指数 PI 1.5 +1.0 1.5 +1.0 T 0604 3 软化点( R&B) 不小于 44 45 T 0606 4 60 动力粘度 1 不小于 Pa s 160 160

18、T 0620 5 15 延度 不小于 cm 100 100 T 0605 6 10 延度 1 不小于 cm 30 25 7 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 % 2.2 2.2 T 0615 8 闪点 不小于 245 260 T 0611 9 溶解度 不小于 % 99.5 99.5 T 0607 10 密度( 15 ) g/cm3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T 0603 TFOT 或 RTFOT 后 2 T 0610 或 T 0609 11 质量变化 不大于 % 0.8 0.8 12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 57 61 T 0604 13 残留延度( 10 ) 不小于 cm 8 6 T 0605 14 残

19、留延度( 15 ) 不小于 cm 20 15 注: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中 60 动力粘度、 10 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 本规范中为必选指标 ; 2 老化试验以 TFOT 为准,也可以 RTFOT 代替。 3.2.2 对于使用高模量沥青 生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的方式,高模量沥青的质量 应符合表 3.2.2 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 3.2.2 高模量沥青 技术要求 指 标 要求 试验方法 原样沥青 针入度( 25 , 100g, 5s), 0.1mm 20 50 T 0604 软化点( R&B), 不小于 60 T 0606 脆点, 不大于 -10 T 0613 闪点, 不小于 230

20、 T 0611 运动 粘度( 135 ), Pas 不大于 3 T 0625 溶解度(三氯乙烯), % 不小于 99 T 0607 G*/sin( 10rad/s), kpa 不小于 70 1.00 AASHTO TP5 G*,( 10rad/s), kpa 不小于 60 10 AASHTO TP5 ( 10rad/s) 不大于 60 70 AASHTO TP5 5 指 标 要求 试验方法 RTFOT 残余物 质量损失, % 不大于 1.0 T 0610 G*/sin( 10rad/s), kpa 不小于 70 2.20 AASHTO TP5 PAV 残余物 G*sin( 10rad/s),

21、kpa 不大于 28 5000 AASHTO TP5 蠕变劲度, MPa 不大于 -12 300.00 AASHTO TP1 m值 不小于 -12 0.3 AASHTO TP1 破坏应变( 1.0mm/min), %不小于 -12 1.0 AASHTO TP3 注 : 1 部分指标在我国还没有规范的试验方法, 可 采用 表中指明的 美国 AASHTO 相关 试验方法。 2 如果蠕变劲度小于 300MPa,直接拉伸试验可不要求,如果蠕变劲度在 300 MPa 600 MPa 之间,直接拉伸试验的破坏应变要求可代替蠕变劲度 的要求, m 值在两种情况下都应满足 。 3 运动 粘度( 135 ) 的

22、设定主要考虑施工性能,拌和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至小于 4 Pas。 3.2.3 沥青在贮运 、 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3.3 粗集料 3.3.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3.3.2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 3.3.2 的规定。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 3.3.2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序号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其 他 等级公路 1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4 30 T

23、0316 2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30 35 T 0317 3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50 2.45 T 0304 4 吸水率 不大于 2.0 3.0 T 0304 5 坚固性 不大于 8 T 0314 6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 9.5mm 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 9.5mm 不大于 12 10 18 20 T 0312 7 水洗法 0. 3 mm 部分 ) 不小于 12 T 0340 含泥量 (小于 0 .0 7 5 mm 的含量 )不大于 3 5 T 0333 砂当量 不小于 60 50 T 0334 亚 甲 蓝 值 不大于 g/kg 25 T 0346 棱角

24、性 (流动时间 ) 不小于 s 30 T 0345 注 : 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 3.4.3 高速公路 沥青混合料 4.75mm 以下的集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机制砂;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灰岩生产, 其规格应符合表 3.4.3 的规定 。 表 3.4.3 沥青混合料用 机制 砂规格 筛孔尺寸 ( mm) 通过下列筛孔 ( 方孔筛, mm) 的质量百分率 ( %)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2.36 4.75 100 90 100 0 10 0 5 1.18 2.36 100 85 100 0 15 0 5 0 1.18

25、100 80 100 50 80 20 50 5 30 0 10 3.4.4 其他 等级 公路用 天然砂可 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 3.4.4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 宜超过集料总量的 10 以及细集料用量的 50%。 表 3.4.4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筛孔尺寸 (mm) 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 粗砂 中砂 细砂 9.5 100 100 100 4.75 90 100 90 100 90 100 2.36 65 95 75 90 85 100 1.18 35 65 50 90

26、 75 100 8 0.6 15 30 30 60 60 84 0.3 5 20 8 30 15 45 0.15 0 10 0 10 0 10 0.075 0 5 0 5 0 5 3.4.5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 4.75mm 或 2.36mm 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 3.4.5 的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 表 3.4.5 沥青混合料用石屑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 )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 5 100 90 100 60 90 40 75 20 55 7 4

27、0 2 20 0 10 S16 0 3 100 80 100 50 80 25 60 8 45 0 25 0 15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3.5 填料 3.5.1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 基 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3.5.1 的技术要求。 表 3.5.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 目 单 位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其 他 等级 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50 2.45 T 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1 1

28、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100 90 100 75 100 100 90 100 70 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9 3.5.2 高速公路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得作为填料 使用, 其 他 等级 公路 拌和 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 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 4%。 3.6 高模量外掺 剂 3.6.1 高模量外掺 剂宜选用聚烯烃类物质, 质量应符合表 3.6.1 的技 术 要

29、求。 表 3.6.1 高模量外掺 剂的质量技术 要求 项 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熔体流动速度( 170 ) 不小于 g/10min 1 GB/T 3682 密度 g/cm3 0.920.98 GB/T 1033 软化 点 不大于 140 GB/T 1633 颗粒直径 mm 35 3.6.2 高模量外掺 剂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 4 配合比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高模量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4.1.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

30、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体积设计方 法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采用Superpave 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 4.1.3 结合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实际情况,按照工程最大粒径的大小及压实层的厚度, 本 规范高模量沥青混 合料 提供了 HM-10、 HM-13、 HM-16、 HM-20 和 HM-25 五 种类型。 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3 倍。 4.2 设计标准 4.2.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密级配,其配范围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10 表 4.2.1 高模量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筛 孔 (方孔筛 ,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 %) HM-10

31、 HM-13 HM-16 HM-20 HM-25 37.5 100 31.5 100 26.5 95 100 19.0 100 95 100 87 93 16.0 100 90 100 87 93 62 76 13.2 100 90 100 76 92 62 75 53 67 9.5 90 100 68 85 60 80 52 65 43 56 4.75 45 75 38 68 34 62 33 45 30 42 2.36 30 58 24 50 20 48 22 34 20 32 1.18 20 44 15 38 13 36 14 24 14 24 0.6 13 32 10 28 9 26

32、10 18 10 18 0.3 9 23 7 20 7 18 7 13 7 13 0.15 6 16 5 15 5 14 5 10 5 10 0.075 4 8 4 8 4 8 3 5.5 3 5.5 4.2.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表 4.2.2 的要求。 表 4.2.2 高模量 沥青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 验 指 标 单位 技术标准 击实次数 (双面 ) 次 75 试件尺寸 mm 101.6mm63.5mm 空隙率 VV 3.5 4.5 稳定度 MS 不小于 kN 8 流 值 FL mm 2 4 矿料间隙率 VMA () 不小于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 (mm)的最

33、小 VMA 及 VFA 技术要求 ( ) 19 16 13.2 9.5 13 13.5 14 15 沥青饱和度 VFA( ) 65 80 注: 1 对多雨潮湿地区 , 设计空隙率 控制 在 3.5 4%, 高温干旱地区设计空隙率 控制在 4 4.5%; 2 矿料间隙率宜控制在表中规定值加 2%范围以内; 3 高速公路中面层马歇尔稳定度要求不小于 9KN。 11 4.2.3 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配合比检验,应符合表 4.2.3 各项指标要求。 表 4.2.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检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不小于 次 /mm 5000 T 0719 低温弯

34、曲破坏应变 不小于 1900 T 0715 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不小于 % % 80 80 T 0709 T 0729 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 不大于 ml/min 80 T 0730 15 , 10Hz 动态模量 不小于 Mpa 14000 45 , 10Hz 动态模量 不小于 Mpa 2000 45 , 0.1Hz 动态模 量 不小于 Mpa 500 注: 高速公路中面层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要求不小于 85%。 4.3 配合比设计 4.3.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

35、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4.3.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 4.3.2.1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公路沥青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中规定的马歇尔设计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 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4.3.2.2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

36、、 OAC0.3 等 3 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 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 0.2 。 4.3.2.3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12 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 0.075mm、 2.36mm、 4.75mm 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 0.3mm 0.6mm 处出现 “ 驼峰 ” 。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

37、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4.3.2.4 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要 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 4.3.3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按照 图 4.3.1 流程图进行 。 材料选择、取样 材料试验 高模量外掺剂 、 沥青 或高 模量沥青 结 合 料 粗集料、细集料、矿粉 确定试验温度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供优选用的 1 3 组不同的矿料级配 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 5 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 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计算 VV、 VMA、 VFA 等体积指标 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38、1 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 量 进行马歇尔试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 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等 按规定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确认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 合格 不合格 不合 格 合格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 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 真空法或 计算法 图 4.3.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13 4.3.4 设计初试级配 4.3.4.1 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 1 3 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 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 0.3mm

39、0.6mm范围内不出现 “ 驼峰 ”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 应 更换材料设计。 4.3.4.2 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 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当采用高模量外掺剂时,初试沥青用量一般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 0.2 0.3%。 4.3.4.3 矿料 合成级配的毛体积 相对 密度 sb 按下式计算: 式中: P1、 P2、 P n 为各种 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 100; 1、 2、 n 为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粗集料按 T 0304 方法测定,机制砂及石屑可按 T 0330 方法测定,也可以用筛出的2.36

40、mm 4.75mm 部分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代替,矿粉 (含消石灰、水泥 )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4.3.4.4 矿料合成级配的表观 相对 密度按照下式 计算: 式中: P1、 P2、 P n 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 100, 1、 2、 n为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 4.3.4.5 按照下式计算矿料的合成有 效相对密度: 式中: 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nnsb 2211100nnsa 2211100sbsase CC )1(10011 sasbXW 9339.02936.0033.0C X2X 14 C 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wx 合成矿料的吸水率,; sb

41、 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sa 材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4.3.4.6 当不具备用真空法测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时,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采用外掺剂方式: 采用高模量沥青方式: 式中: ti 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 Pbi时沥青混合料 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Pai 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 Ph 高模量外掺剂的 用量, 以矿料 的 质量百分数计,由占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数换算得到,; se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无量纲; b 沥青的相对密度 (25/25) ,无量纲。 h 高模量外掺剂的相对密度 (25/25) ,无量纲。 4.3.4.7 按

42、照以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等体积指标,取 1 位小数,进行体积组成分析。 1001 tfVV 1001 ssbfV M A 100 V M AVVV M AVFA 式中: VV试件的空隙率,; baiseaiti 100 P100 hhhP100 PP100baiseaiti 15 VMA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VFA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 (有效沥青含量占 VMA 的体积比例 ),; f测定的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 Ps =100-Pb,; sb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

43、对密度。 4.3.4.8 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 ,材料加热及试件成型温度参照表 4.3.4.8。 表 4.3.4.8 建议的材料加热及试件成型温度 项 目 温 度( ) 外掺剂方案 高模量沥青方案 矿料加热温度 180 180 沥青加热温度 160 160 外 掺 剂 温 度 常温 击实成型温度 150 150 4.3.4.9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附录 B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4.4 目标配合比检验 4.4.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按照本节 4.2.3 要求的项目进行车辙动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水稳定性等指标的检验

44、。 4.4.2 经检验合格的配合比可作为目标配合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4.5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 4.5.1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规定的方法 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检验。 16 4.5.2 生产配合比应以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材料级配为基础进行,其中小于 0.075mm 的细粉含量也应当采用水洗法测定,配合比设计步骤与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同,矿料级配与沥青用量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相近,以减少试验工作量。 4.5.3 经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油石比必须经过配合比设计检验及试验路铺筑认定。 5 施工工艺 5.1

45、 施工温度 5.1.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路面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施工,当气温或下卧层表面温度低于 15 时不得铺筑。高模量沥青 混合料 的施工温度参照表 5.1.1。 当摊铺层较薄或外界气温较低时取高 值 ,反之可取低值。 表 5.1.1 建议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 工 序 施工温度( ) 测量部位 沥青加热温度 150 160 沥青加热罐 集料加热温度 190 200 热料提升斗 混合料出场温度 170 185 运料车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195 运料车 混合料储存温度 不低于 170 运料车及储料罐 摊铺温度 不低于 160 摊铺机 初压温度 不低于 155 摊铺层内部 碾压终

46、了 温度 不低于 120 摊 铺层内部 开放交通时路面温度 不高于 55 路表 5.1.2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在运料车上测量温度时,宜在车厢板侧板下方打一个小孔插入不少于 15cm 量取。碾压温度可借助金属螺丝刀在路面辅助温度计测针插入摊铺层内部测量得到。 5.2 混合料的拌和 5.2.1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 (场、站 )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17 ( 1) 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 ( 2) 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 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 ( 3) 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5.2.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 宜配备有高模量外掺剂填加设备。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 拌和机应至少配备 9 个冷料仓, 5 个热料 仓。 其他 等级 公路 冷料仓的数量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