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21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蜜 蜂 育 种 场 建 设 标 准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9-11-26 发布 2009-12-26 实施 ICS 备案号: DB21/T 1762-2009 DB21/T 1762 2009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场区条件 1 5 资质条件 1 6 基础设施和蜂群要求 1 7 技术能力 2 8 引种和蜂种质量 2 9 蜂群管理 2 10 疫病防治 3 11 档案记录 3 附录 育种记录表 附表 1:种王档案表 4 附表 2:形态测定记录表 4 附表 3: 经济性状考察表 5 附表 4:种群
2、鉴定记录表 6 DB21/T 1762 2009 前 言 为了 规范 蜜蜂育种场管理 ,提高 蜜蜂育种水平 和 蜂种质量 ,促进蜂业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为推荐 性 标准。 本标准按 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 畜牧兽医 局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 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 、辽宁省畜产品安全检测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小波 顾贵波 袁春颖 高春宝 熊成 王小柱 徐士磊 石丽萍 DB21/T 1762 2009 蜜蜂育种场建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蜜蜂育种场的场 区 要求、 蜂群规模 、 技术 能力 、 引种和 蜂种 质量
3、 以及蜂群管理 等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内蜜蜂育种场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 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NY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139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管理准则 DB21/T 1645-2008蜜蜂防疫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蜜蜂育种场 指培育优良种蜂
4、王的场所。 3.2 蜜粉源植物 能分泌花蜜、产生花粉的植物的总称。 3.3 蜂群 以群体为单位,由蜂王、工蜂、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蜜蜂群体。 3.4 主要蜜 粉 源植物 数量多、面积大、花期长、蜜粉丰富, 在正常情况下 能生产商品蜜或花粉的植物 。 3.5 辅助蜜粉源植物 能分泌花蜜、产生花粉,对维持蜜蜂生活和繁殖起 一定 作用 , 但不能获得商品蜂蜜的植物。 3.6 交尾群 供处女王在交尾期间生存的蜂群。 4 场区 条件 4.1 蜜蜂育种场的环境 4.1.1 空气质量符合 GB3095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4.1.2 水源充足, 水质符合 NY5027中幼畜禽的饮用水标准。 4.1.
5、3 育种场周围 6公里内 无以蜜、糖为生产原料的食品厂、化工厂 , 无 农药厂及喷洒农药的果园或山林。 4.2 蜜粉源条件:育种场周围蜜粉源植物较为丰富,有一种以上主要蜜粉源植物,各种辅助蜜粉源植物基本连续不断。 4.3 隔离条件: 在山区, 育种场周围 10公里内不应有其它 蜂场 ;在平原地区,育种场周围 18公里内 不应有其它蜂场 。 5 资质条件 5.1 按规定取得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5.2 按规定取得 动物防疫 合格 证。 6 基础设施和蜂群 规模 6.1 须 建有蜜蜂人工授精室、蜜蜂形态测定室、蜂病检测室、育种资料室、越冬蜂窑等。 6.2 交尾场应地势开阔, 面积 不小于 30
6、00平方米 。 1 DB21/T 1762 2009 6.3 育种场 拥有种蜂群 达到 100群以上,年育种能力在 1000只以上。 7 技术能力 7.1 育种场应具备 2名 (含 2名) 以上具有大专 (含大专) 以上 学历的养蜂专业技术人员。 7.2 掌握常规的蜜蜂保种、育种技术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 7.3 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有 本科(含本科) 以上 学历,或 中级 (含中级) 畜牧师以上技术职称。 8 引种和 蜂种 质量 8.1 育种场所 保存和繁育的蜂种应是世界或国内优良的蜂种或品系。 8.2 育种场如果要引进蜂种,必须从具有合法资质(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蜂场引进;从国外引种
7、,须办理国家相关的检疫审批手续,经检疫批准后方可引进。不得私自从国外或从疫区引进蜂种。 8.3 育种场对新引进的 种王 ,须经 30天的隔离观察,经检测没有疫病后方可用于育种生产。 8.4 育种场新培育的种王 (包括自然交尾蜂王和人工授精蜂王) ,须经 10天以 上 的考察, 主要考察蜂王的体 质(包括是否健壮、有无残疾)和产卵情况(包括子脾密实度和是否在工蜂巢房中产雄蜂)。 蜂王的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向外推广和销售。 8.5 育种场对所保存的蜂种,每年要 开展 提纯、复 壮 和选优的工作,防止蜂种的退化与优良基因的丢失。 9 蜂群管理 9.1 人员 育种人员应身体健康,具有 5 年以上的蜜蜂饲
8、养经验。 9.2 蜂群的四季管理按 NY/T 5139 2002 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管理准则 的要求操作。 9.3 育种蜂群管理 9.3.1 种用雄蜂的培育 9.3.1.1 种用雄蜂应在开始移虫育王前 20 天进 行,培育数量应是计划培育蜂王数量的 80 100 倍。 9.3.1.2 雄蜂哺育群应健壮无病,蜜粉饲料充足。 9.3.1.3 种用雄蜂培育期间,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群的哺育积极性。 9.3.2 王台的培育 9.3.2.1 王台哺育群应健壮无病,有 8 框蜂以上的蜂量,且呈蜂多于脾的状态。 9.3.2.2 王台哺育群应蜜粉饲料充足,在王台培育期每晚都应进行奖励饲喂,直到王
9、台封盖为止。 9.3.2.3 采用人工移虫的方法,移取 1 日龄以下幼虫培育王台,在处女王出台的前 1 2 天将王台介入交尾群。 9.3.3 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9.3.3.1 组织交尾群的时间最好选在准备介台的前一天。 9.3.3.2 交尾群内应蜜粉饲料充足,蜂量 达到 2 足框。 9.3.3.3 交尾群应摆放在地势开阔的地方,呈不规则形状摆放,相临交尾箱的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多室交尾箱的四面应涂上不同的颜色,便于蜜蜂识别。 9.3.3.4 交尾群在介入王台后,每隔 3 天进行一次检查。主要检查处女王是否正常出台、是否成功交尾、是否丢失、交尾群的饲料是否充足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3.3
10、.5 处女王交尾成功后,在交尾 群 中产卵 10 天以后,就可抓出使用。 9.3.4 人工授精蜂王的管理 9.3.4.1 人工授精蜂王所在蜂群的巢门口应安装隔王栅片,防止蜂王外出。 9.3.4.2 进行人工授精的处女王的日龄应在出房后 5 14 天。 9.3.4.3 做完人工授精的蜂王应尽快放回原群。 9.3.4.4 人工授精蜂王在开始产卵 10 天以后就可抓出使用。 9.4 采和自然交尾的育种场,在 同一交尾场不能同时培育两个以上的 品 种 或品系 ,如在一个交尾场要2 DB21/T 1762 2009 培育两个以上的纯种,应分批进行。在培育某一 蜂种 时,其它蜂种的蜂群应撤出交尾场 隔离区
11、 以外。 10 疫病 防治 10.1 育种场要定期对所有蜂机具和育种场地进行消毒,具体方法见 NY/T 5139 2002 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管理准则 。 10.2 蜜蜂疫病的防治按 DB21/T 1645-2008 蜜蜂防疫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操作。 10.3 蜜蜂的引入或运出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引入或运出。 11 档案 记录 11.1 对所保存的蜂种和种王,每年要做好育王记录,建立种王档案与系谱图 。 11.2 对所保存的蜂种每年要进行形态测定,做好形态测定记录。 11.3 每年对所保存的蜂种都要进行经济性 状考察,做好经济性状考察记录。 11.4 每年都要根据育王记录、形态测定
12、和经济性状考察结果,填写种蜂群鉴定记录表。 11.5 建立规范的种王销售和售后服务记录。 11.6 建立规范的疫病 防治 档案。 11.7 所有 档案 记录应长期 保存 ,以备查。 3 DB21/T 1762 2009 附录:育种记录表 附表 1:种王档案表 种 王 档 案 表 群号: 记录人: 蜂王编号 蜂王标记 体 色 毛 色 移虫方式 移虫时间 出房日期 产卵日期 培育场地 主要蜜粉源植物 附表 2:形态测定记录表 ( )年形态测定记录表 蜂群号: 样本号 工 蜂 指 标 体色 吻长( mm) 右前翅长( mm) 右前翅宽( mm) 右前翅面积 ( mm2) 肘脉指数 跗节指数 3, 4
13、 背板总长( 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值 蜂王 指标 编号 体色 体长 体重 雄蜂 指标 体色 体长 体重 测定日期: 测定人: 附表 3:经济性状考察表 4 DB21/T 1762 2009 ( )年 种 蜂 群 经 济 性 状 考 察 表 群 号 有效产卵量 群势增长情况 分蜂性 最大群势 (框) 全年采蜜量( 公斤 ) 抗病力 秋繁时( 8 月1 日 8 月 20日) 春繁时(次年3 月 1 日 5月 1 日) 试验开始时蜂量(框) 试验结束时蜂量(框) 群势增长率( %) 第 1 次造台时蜂量(框) 日均 最高 日均 最高 记
14、录人: 附表 4:种群鉴定记录表 5 DB21/T 1762 2009 种群鉴定记录总表 群 号: 记录日期: 记录人: 形态特征 蜂王 蜂王编号 蜂王标记 体色 毛色 移虫方式 移虫时间 出房日期 产卵日期 培育场地 主要蜜粉源植物 母本 群号 父本 群号 品种 品种 代次 系祖 雄蜂 体色 肘脉指数 工蜂 体色 肘脉指数 吻长 跗节指数 右 前 翅 长() 3、 4 背板总长 宽() 面积( 2) 主要经济性状 有效产卵量 日平均(个) 采集力 日最高(个) 越冬下降率( %) 群势增长率 ( %, 3 月 1 日 5月 1 日) 抗病力 欧幼病 中囊病 生物学特性 温驯性 盗性 分蜂性 最大群势 定向力 防卫力 生产力 全年产蜜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