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463-201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pdf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231411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5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1463-201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34 T 1463-201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34 T 1463-201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34 T 1463-201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34 T 1463-201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632011 代替 DB34/T 456-2004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文稿版次选择2011 - 07 - 07 发布 2011 - 08 - 0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63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

2、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砀山县植保站、萧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兰菊、张道环、王学良、王梅英、夏风、王月英。 本标准于2004年9月10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替代历次版本情况为:DB34 /T 456-2004。 DB34/T 14632011 1 梨小食心虫测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小食心虫术语和定义,田间调查、预测预报,数据的汇总和传输以及调查资料的表册消长调查、虫果率调查、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划分、数据传输、调查资料表册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调查和预报,其他果园发生的梨小食心虫调查和预报也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3、用于本文件。 2.1 卵梢率 有卵新梢占总新梢数的比例 %100=调查总新梢数有卵新梢数卵梢率2.2 折梢率 受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而萎焉的桃树新梢数占总新梢数的比例。 %100=调查总新梢数被蛀害新梢数折梢率2.3 卵果率 有卵果数占总果数的比例。 %100=调查总果数有卵果数卵果率2.4 虫果率 被蛀害果数占总果数的比例。 %100=调查总果数被蛀害果数虫果率DB34/T 14632011 2 2.5 百果卵量 %100=调查总果数卵粒数百果卵量 2.6 性诱剂诱芯 剂量为 200 的梨小性信息素诱芯。 2.7 诱捕器 诱捕器为水盆型诱捕器。 采用直径 2025 cm 的再生塑料盆,在盆沿下

4、方 2 cm 处等距离钻3个排水孔,将三根长 35 cm的 18 号铁丝的一端扎在一起,分别将铁丝另一端穿过排水孔并等距离固定在盆沿上。在盆沿上与其中一个排水孔对称的位置再钻一个小孔,另用一根长 35 c m 的 18 号铁丝穿透诱芯小头,将铁丝两头固定在对称的两个排水孔上,将诱芯移至盆口中央,并使其开口向下。盆内盛水,水中放一勺洗衣粉。上下调节铁丝中间部位使诱芯悬挂于水面之上、距水面 1 cm 处。 2.8 诱虫带 用宽 20 cm、棱波幅 4.58.5 mm 的瓦楞纸制。 3 内容和方法 3.1 越冬基数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梨园、桃园各 3 个园,每个果园面积不小于 5667 m2,作为系统

5、调查园。 梨小食心虫越冬(8 月下旬9 月上旬)前, 在系统调查园,每园选代表性株 2 棵,每棵树在距地面 0.20.3 m 的主干上绑自制诱虫带。 12 月下旬调查诱虫带下的梨小食心虫越冬数量,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1。 3.2 成虫消长调查 3.2.1 调查时间 3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 3.2.2 调查方法 性诱剂诱测法。 3.2.2.1 诱捕器的设置 DB34/T 14632011 3 在系统调查园,每园均匀悬挂诱捕器 3 个(诱捕器之间距离不小于 40 m),悬挂在树冠外围距地面 1.5 m 高处。 3.2.2.2 诱捕器管理和数据记录 每天早上检查诱捕器中的成虫数量,结果记入

6、附录 A 表A.2。检查完毕后剔除成虫,并补充水分,雨后需加少量洗衣粉。诱芯每 30 天更换一次。 3.3 桃园折梢率普查 3.3.1 调查时间 调查 2 次,第一代、第二代成虫高峰后 25 天各调查一次。 3.3.2 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 5667 m2 以上的桃园 10 个,每个果园内随机抽取 5 棵树,每棵树沿东、南、西、北 4 个不同方位,每个方位调查 25 个当年新抽枝条,记载被害新梢数,计算折梢率,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3) 3.4 梨园卵量消长调查 3.4.1 调查时间 梨园主害代(第 35 代)发生期。 3.4.2 调查方法 在选好的系统调查园,每个果园内在靠近

7、边缘和中间位置 固定 2 棵树,在每棵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固定 25 个果实,每棵树调查 100 个果实,每 5 天调查一次,记载梨小食心虫卵果数和卵粒数,每次调查后将发现的卵粒抹掉,分别计算卵果率和百果卵量,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4。 3.5 虫果率普查 3.5.1 调查时间 各地在当地主栽果树品种的采收前一周调查 1 次。 3.5.2 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 5 667 m2 的梨园 10 个,每个园内采用棋盘式取样,选择 5 棵果树,在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 5 个方位,各随机调查 20 个果实,每棵树调查 100 个果实,检查果实被害情况(症状识别见附录 C

8、),记载虫果数,计算虫果率,结果记入附录 A 表A.5。 表1 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指标 代别 1 2 3 4 5 1 3 3.15 5.18 8.110 10 桃折梢率, 2 5 5.110 10.115 15.120 20 梨累计卵果率, 2 2.14 4.16 6.18 8 虫果率, 1 1.13 3.15 5.18 8 DB34/T 14632011 4 4 预测预报 4.1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或发生危害程度可用桃折梢率、梨卵果率、虫果率等表示,其中以虫果率为主要指标,其他为辅助指标,可划分为 5 级。 4.2 发生期预测 当诱集到的成虫累计值达到或超过历年全

9、代平均总累计值的 16、 50和 84时即为各代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后推 35 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约 710 天即为卵孵化高峰期;其他世代成虫羽化盛期后推 24 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 36 天即为卵孵化高峰期。 4.3 发生程度预测 4.3.1 长期预测 依据越冬基数、田间成虫消长、果树种植情况及历史资料,结合长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4.3.2 中期预测 依据田间成虫消长、桃园折梢率及历史资料,结合中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4.3.3 短期预测 依据田间成虫消长、梨园卵果率及历史资料,结合短期气象预报做出预测。 5 数据汇总和传输 5.1 主要传

10、输工具 采用互联网和传真机等。 5.2 模式报表 按统一汇报格式、时间和内容汇总上报。其中,同历年比较的增、多、高用表示,减、少、低用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 表示。 6 调查资料表册 制定统一的 “调查资料表册 ”的样表一份(见附录 A),供各地应用时复制。用来规范各区域测报站测报调查行为,保证数据库积累统一、完整的测报调查资料。其中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各项调查内容须在调查结束时,认真统计和填写。 DB34/T 14632011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梨小食心虫 ( 年 ) 站 名 盖章 站 址 (北纬:

11、东经: 海拔: ) 测 报 员 负 责 人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DB34/T 14632011 6 表A.1 梨小食心虫越冬虫量调查记载表 单位: 地点: 调查日期: 调查人: 果树种类: 品种: 树龄: 诱虫量(头/诱虫带) 果园编号 样点 1 样点 2 样点 3 样点 4 样点 5 平均 备注 调查部位为主干 表A.2 梨小食心虫成虫性诱剂诱集记载表 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诱蛾数量(头/盆) 调查日期 (月/日) 品种 1 2 3 合计 平均 气象 情况 备注 注: 备注内填喷药日期,药剂品种及诱捕器效果不稳定的其它原因。 表A.3 桃园折梢率调查表 单位: 地点: 年

12、度: 调查人: 调查日期 (月/日) 样点 方位 调查新梢数(个) 被蛀新梢数(个) 折梢率 (%) 备注 东 西南 北1 合计 DB34/T 14632011 7 表A.4 梨小食心虫卵量调查记载表 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调查日期 (月/日) 样点 方位 调查果数(个) 卵果数 (个) 卵果率 (%) 百果卵量 (个) 备注 东 南西 北1 小计 表A.5 梨小食心虫虫果率调查表 单位: 地点: 调查日期: 调查人: 果园面积: 品种: 树龄: 样点 方位 调查果数 (个) 虫果数 (个) 虫果率 (%) 备注 东 南 西 北 小计 DB34/T 14632011 8 表A.6

13、梨小食心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 耕地面积 hm2其中:梨树种植面积 hm2 梨树主栽品种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桃树种植面积 hm2 桃树主栽品种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种植面积 hm2 发生面积 hm2其中: 代 hm2,发生程度 级 代 hm2,发生程度 级 代 hm2,发生程度 级 代 hm2,发生程度 级 防治面积 hm2 , 占发生面积 % 其中: 代 hm2; 代 hm2; 代 hm2 ; 代 hm2。 挽回损失 t; 实际损失 t。 简述发生概况和特点: DB3

14、4/T 14632011 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梨小食心虫模式报表 表B.1 越冬代梨小食心虫预测模式报表(M1SXA) 要求汇报时间:4 月上旬以前报一次。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程序 1 报表代码 M1SXA 2 调查日期(月、日) 3 当地梨园(或桃园)面积(hm2) 4 上年虫果率() 5 虫果率比历年增减比率() 6 上年果园平均产量(kg/667m2) 7 平均越冬幼虫基数(头/诱集带) 8 预计一代发生程度(级) 9 预计发生面积(hm2) 10 预计防治适期(月、日) 11 编报单位 表B.2 第一代梨小食心虫预测模式报表(M2SXA) 要求汇报时间:5 月中旬

15、报一次。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程序 1 报表代码 M2SXA 2 成虫诱集调查日期(月、日月、日) 3 5 月 15 日前平均每只诱芯诱蛾数(头) 4 单芯诱蛾数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5 桃折梢率调查日期(月、日) 6 桃折梢率() 7 桃折梢率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8 预计二代发生程度(级) 9 预计发生面积(hm2) 10 预计防治适期(月、日) 11 编报单位 DB34/T 14632011 10 表B.3 第二代梨小食心虫预测模式报表(M3SXA) 要求汇报时间:6 月中旬报一次。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程序 1 报表代码 M3SXA 2 成虫消长调查日期(月、日月、日) 3 6 月

16、 15 日前平均每只诱芯诱蛾数(头) 4 单芯诱蛾数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5 桃折梢率调查日期(月、日) 6 折梢率() 7 折梢率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8 梨卵果率调查日期(月、日月、日) 9 梨卵果率() 10 梨卵果率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11 预计三代发生程度(级) 12 预计发生面积(hm2) 13 预计防治适期(月、日) 14 编报单位 表B.4 第三代梨小食心虫预测模式报表(M4SXA) 要求汇报时间:7 月中旬报一次。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程序 1 报表代码 M4SXA 2 成虫消长调查日期(月、日月、日) 3 7 月 15 日前平均每只诱芯诱蛾数(头) 4 单芯诱蛾数比

17、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5 梨卵果率调查日期(月、日月、日) 6 卵果率() 7 卵果率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8 梨虫果率调查日期(月、日) 9 虫果率() 10 虫果率比历年平均增减比率() 11 预计四代发生程度(级) 12 预计发生面积(hm2) 13 预计防治适期(月、日) 14 编报单位 DB34/T 14632011 11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梨小食心虫形态特征 C.1 成虫 体长 67 mm,翅展 1314 mm,暗褐至灰黑色,下唇须灰褐色向上翅,触角丝状,前翅灰黑色,前翅前缘有白色斜短纹 810 条,翅面散生灰白色鳞片而 成许多小白点,近外缘有 10 个小黑点

18、,中室端部有 1 明显的小白点,后缘有些条纹。后翅茶褐色,各跗节末端灰白色。腹部灰褐色。 C.2 幼虫 体长 1013 mm,淡红至桃红色,头褐色,前胸盾片黄褐色 ,前胸侧毛组 3 毛,臀栉 47 齿,腹足趾钩单序环 2540 个,臀足趾钩 1530 个。小幼虫体白色,头和前胸盾片黑色。 C.3 卵 扁椭圆形。周缘扁平,中央鼓起,呈草帽状,长径 0.8 mm,初产时近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时变淡黄;幼虫胚胎成形后,头部褐色,卵中央具一小黑点,边缘近褐色。 C.4 蛹 体长 67 mm,纺锤形,黄褐色,复眼黑色。第 37 腹节背面有 2 行刺突;第 8 至第 10 腹节各有一行较大的刺突,腹部末端有

19、 8 根钩刺。 DB34/T 14632011 12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梨小食心虫危害症状识别 幼虫蛀果多从果实顶部或萼凹蛀入,蛀入孔比果点还小,呈圆形小黑点,稍凹陷。幼虫蛀入后直达心室,蛀食心室部分或种子,切开后多有汁液和粪便。被危害的果实有几种典型的症状:蛀入孔周围果内变黑腐烂,称之为 “黑膏药 ”;脱果孔较大,直径约 3 mm,似香头大的孔,俗称 “香眼 ”;蛀入孔和脱果孔内或周围有粪便,俗称 “米眼 ”;有的蛀入孔和脱果孔呈水浸状腐烂,又称 “水眼 ”。桃、杏、李果蛀入孔较大,多在果核附近蛀食并有很多虫粪。 幼虫为害桃梢时多从顶尖部位第 23 个叶柄基部幼嫩处蛀入,向

20、下蛀食木质部和半木质部,留下表皮,被蛀食的嫩尖萎蔫下垂,很易识别。这一特点也是判断果园有无 “梨小 ”发生的主要依据之一。幼虫有转梢为害的习性,每头幼虫一生可为害 34 个桃梢,有时幼虫也为害樱桃、李、梨和苹果的新梢。 DB34/T 14632011 13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 表E.1 桃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 防治指标(折梢率) 单位产量(kg/667 m2) 3 1000 以下 2.5 1001-1500 2 1501-2000 1.5 2001-2500 1 2500 以上 表E.2 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 防治指标(卵果率) 单位产量(kg/667 m2) 1.8 1000 以下 1.5 10011500 1.3 15012000 1.0 20012500 0.7 25013000 0.5 3000 以上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