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6备案号: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562005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 技术要求与检测评估规范 2005-11-28 发布 2006-01-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4562005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局域网系统的基本要求 3 5 技术要求 3 6 测试评估方法 6 7 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 . 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指南 13 A.1 评估项 . 13 A.2 网络性能评估等级 . 14 DB36/T 4562005 II 前 言 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日益广泛,网络
2、规模不断扩大,各行各业逐步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对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网络工程的标准化,对网络系统工程的规范化检测评估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由于目前尚无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检测评估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我省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具体情况,为规范我省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的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工程建设质量和系统维护水平,特制定本标准,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和评估的依据。 本标准由江西省信息产业厅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西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劼、周晓、潘敏、罗勇。 DB36/T 4562005 1 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 技术要求与检测评估规范 1 范围
3、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网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测试评估方法及测试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各种规模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检测、评估、验收测试,日常维护及施工中的相关测试。其他结构网络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715-1993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
4、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SJ/T 10796-2001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了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主机 指在由通信链路连接的计算机或终端系统中的主计算机。 3.2 路径 一组由(n0)组成的序列。 hi(0in) 是主机,li(1in)是在hi-1和hi之间的链接。hi hi-1被称为路径的节点,h0, hn是路径的端点。路径是一个单向的概念。 3.3 数据包 指一种信息传输单位,由代表数据和包头的若干二进制数位组成。包头含有一个识别号、源
5、地址和目标地址,有时还包括差错控制码。数据包在网络上作为一个实体,从一台设备传送到另一台设备。 3.4 丢包率 指在各种负荷条件下,丢失的数据包与发送的数据包的比值。不同负荷通常指从吞吐量测试到线速(线路上传输包的最高速率),步长一般使用线速的10%。丟包率通常反映出以太网通道在数据帧层的传输质量。 3.5 往返延迟 DB36/T 4562005 2 如果源主机在时刻T时,开始发送P类型数据包的第一个比特,目的主机接收到该数据包后,立即发送另一个数据包给源主机,并且在时刻T+dT,源主机收到该数据包的最后一个比特,则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P类型数据包“往返延迟”在时刻T处是dT。 3.6 网络吞
6、吐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给定点的平均比特数。 3.7 网络利用率 指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实际占用带宽与整个带宽的百分比。 3.8 网络碰撞率 指网络上碰撞帧数与总数据帧数的比值。 3.9 网络广播率 指网络中广播帧数占总数据帧数的百分比。 3.10 错误率及错误种类 网络错误率是指网络中错误帧数占总数据帧数的百分比。 错误种类包括: a) 长帧( long frames):指长度大于 1518 字节,但有合法的 CRC 的帧;通常由于传送驱动有问题而造成的。 b) 短帧(short frames):指长度小于 64 字节,且有无效的 CRC 的帧;通常由网卡或驱动造成的。 c) 不足长传输(R
7、unts) :指长度小于 64 字节,但有合法的 CRC 的帧,包括本地或远端冲突碎片、含有无效 FCS 的短帧;在非交换式以太网中,Runts 代表严重错误情况。 d) 超时传输(Jabbers) :指长度超过 1518 字节、且有无效的 CRC 的帧;由坏的网卡或驱动造成的。 e) CRC/FCS 错误:指长度介于 64 字节和 1518 字节、且有无效的 CRC 的帧;产生 CRC 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坏的网卡及驱动、电磁干扰及其它线路噪声、超负荷工作的路由和网桥、传输线缆超标等。 f) 帧对齐差错(Alignments error) :指非整数字节的帧,通常是坏的网卡或驱动不能正常采用CS
8、MA/CD 技术造成的。 3.11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3.12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即虚拟局域网,指在物理网络基础架构上,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配置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从而允许网络管理员任意地将一个局域网内的任何数量网段聚合成一个用户组,就好像它们是一个单独的局域网。 3.13 QoS(Quality Of Service) 网络服务质量,QoS性能参数主要包括丢包率、吞吐率、传输时延、时延变化等。通过提供QoS功能,可以实现根据用户需求分配网络资源。 3.1
9、4 NAT DB36/T 4562005 3 网络地址翻译NAT(Network Address Tr anslation),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 3.15 DNS(Domain Name System) 在一个TCP/IP架构的网络(例如Internet)环境中,它主要提供主机名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 3.16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由DHCP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给局域网中的机器。 4 局域网系统的基本要求 4.1 安全性与可靠性
10、局域网络中信息不被泄漏;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被破坏和丢失;在异常情况下,具有较好排除故障能力。 4.2 可管理性 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存取和控制所需的信息。 4.3 可扩展性 网络应具有较好的扩展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互联设备与FDD 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ATM(异步传输模式)网、广域网(WAN)等连接,从而扩大信息传递范围。 4.4 标准性 网络设计和各项网络设备应按相应的标准设计和选择,以利于扩展、升级及获得新技术的支持。 5 技术要求 5.1 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 5.1.1 非屏蔽(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 五类、超五类、六类布线链路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
11、 表1 五类、超五类、六类布线测试参数 链路类别 传输参数 永久链路 信道 近端串扰( NEXT) 100 MHz 29.3dB 27.1 dB综合近端串扰( PSNEXT) 100MHz NA NA 衰减( Attenuation) 100MHz 21.6dB 24.6dB 等效远端串扰(ELFEXT) 100 MHz 17.0dB 17.0dB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 100MHz 14.4dB 14.4dB 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 10MHz 498ns 555ns 时延偏差(Delay Skew) 50ns 50ns Cat5链路 回波损耗(Ret
12、urn Loss) 100MHz 10.1dB 8.0dB 近端串扰( NEXT) 100 MHz 32.3dB 30.1dB 综合近端串扰( PSNEXT) 100MHz 29.3dB 27.1dB 衰减( Attenuation) 100MHz 21.0dB 24.0dB 等效远端串扰(ELFEXT) 100 MHz 18.6dB 17.4dB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 100MHz 15.6dB 14.4dB 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 10MHz 498ns 555ns 时延偏差(Delay Skew) 45ns 45ns Cat5E链路 回波损耗(Re
13、turn Loss) 100MHz 12.0dB 10.0dB DB36/T 4562005 4 续表1 近端串扰( NEXT) 100 MHz 41.8dB 39.9dB 综合近端串扰( PSNEXT) 100MHz 39.3dB 37.1dB 衰减( Attenuation) 100MHz 18.5dB 21.3dB 等效远端串扰(ELFEXT) 100 MHz 24.2dB 23.2dB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 100MHz 21.2dB 20.3dB 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 10MHz 498ns 555ns 时延偏差(Delay Skew) 45
14、ns 45nsCat6链路 回波损耗(Return Loss) 100MHz 14.0dB 12.0dB 注:本表中数据取自 ANSI/TIA/EIA-568-B。 5.1.2 多模、单模光缆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GB/T 50311-2000表4.0.7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布线链路,在GB/T 50311-2000表4.0.7的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的衰减限值,应符合GB/T 50311-2000表4.0.8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纤系统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GB/T 50311-2000表4.0.9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布线链路任一接口的
15、光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GB/T 50311-2000表4.0.10的规定。 表2 光缆支持以太网应用允许的最大长度和衰减 最大距离(m) 最大衰减(dB) 应用类型 62.5/125m多模 50/125m多模 62.5/125m多模 50/125m多模10BASE-FL 2000 2000 125 78 100BASE-FX 2000 2000 110 63 1000BASE-FX 220 550 32 39 1000BASE-LX 550 550 4. 0 3. 5 5.2 网络传输性能指标 对于采用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方式的以太网主要检测下列参数衡量传输性能。
16、5.2.1 连通性 要求有99%及以上测试路径的连通性达到网络设计的要求。 5.2.2 丢包率 使用ICMP 64字节测试数据包(100个及以上)测试时,有95%及以上路径的丢包率小于1%。 5.2.3 平均往返延迟 DB36/T 4562005 5 在使用ICMP 64字节测试数据包的情况下, 有大于或等于98%的跳数小于6的路径的往返延迟小于10ms。 5.2.4 吞吐率 在允许的丢包率小于0.03%的前提下,使用ICMP 1518字节测试数据包以100%的利用率传输时,通过速率不小于理论值的92%为优秀;通过速率不小于理论值的88%为良好; 通过速率不小于理论值的83%为合格。 5.2.
17、5 以太网链路层健康状况指标 5.2.5.1 带宽利用率 如果平均利用率20%,网络状况良好;平均利用率在2040%范围内,网络状况一般;平均利用率超过40%,网络状况较差。 5.2.5.2 碰撞率 在40%的背景流量下,若碰撞率5%,网络状况良好;若碰撞率在5%15%范围内,网络状况一般;若超过15%,网络状况较差。 5.2.5.3 广播率 在40%的背景流量下,若网络广播率5%,网络状况良好;若网络广播率在5%15%范围内,网络状况一般;若超过15%,网络状况较差。 5.2.5.4 错误率 在统计测试中,网络的错误率不大于0.1%。 5.3 局域网系统功能 5.3.1 子网划分:子网划分应
18、根据用户的需要和机器的数量,选择合适的 IP 地址类型和子网掩码。 5.3.2 VLAN 划分:局域网应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划分成不同的 VLAN,实现虚拟工作组。 5.3.3 QoS 设定:服务质量的设定应根据用户服务种类和需要,选取适当的网络服务与传输协议。 5.3.4 NAT 功能:应具有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可以在路由器、防火墙上实现内外地址的翻译工作。 5.3.5 DNS 功能:DNS 服务器应能进行正向、反向域名解析,并具有合适的响应速度。 5.3.6 DHCP 功能:DHCP 服务器应能正确配置客户机 IP 属性,必要时实现 DHCP 的跨 VLAN 服务。 5.4 网络管理功能 计算机
19、网络宜具有必要的网络管理功能,便于用户管理维护和监控网络,管理功能应符合用户要求。必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5.4.1 配置管理:应能自动发现网络拓扑结构,构造和维护网络系统的配置。能够监测网络被管对象的状态,完成网络关键设备配置的语法检查,配置自动生成和自动配置备份系统,对配置的一致性进行严格的检验。 5.4.2 故障管理:应能过滤、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定位网络故障,给出排错建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整套的故障发现、告警与处理机制。 5.4.3 性能管理:应能采集、分析网络对象的性能数据,监测网络对象的性能,对网络线路质量进行分析。同时,应能统计网络运行状态信息,对网络的使用发展作
20、出评测、估计,为网络进一步规划与调整提供依据。 5.4.4 安全管理:应能结合使用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存储的保密与完整性机制,以保障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维护系统日志,使系统的使用和网络对象的修改有据可查。应能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5.4.5 计费管理:应能对网际互联设备按 IP 地址的双向流量统计,产生多种信息统计报告及流量对比,并提供网络计费工具,以便用户根据自定义的要求实施网络计费。 5.5 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 5.5.1 环境温度、湿度 温度应在1530范围内;相对湿度应在4070范围内。 DB36/T 4562005 6 5.5.2 供电 5.5.2.1 机房供电系统应
21、将计算机系统供电与其他供电分开。 5.5.2.2 至少应配置基本的 UPS,其输出电压、额定输出功率、备用时间、转换时间等主要性能应符合经双方认定的相关文件(如合同、设计方案等)的要求。 5.5.3 接地与防雷 5.5.3.1 应设置对人身、设备和运行安全进行保护的接地装置,各设备应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当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当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 5.5.3.2 应采用必要的防雷措施,以保证设备和运行的安全性。 5.5.4 抗干扰 5.5.4.1 应采用接地的方法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5.5.4.2 应采用屏蔽方法,减
22、少外部电气设备对计算机的瞬间干扰。 5.5.5 防静电 5.5.5.1 机房的地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 SJ/T107962001 第 6 条的规定,地板应进行静电接地。 5.5.5.2 机房内的工作台面及座椅垫套材料应是导静电的,体积电阻率均应为 1.0107cm1.01010cm。 5.6 技术文档 已竣工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应具有完整的技术文档,并与实际相符合,技术文档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A)网络拓扑图 网络拓扑图应规范、合理。 B)设计方案 应具体描写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和提供的主要服务,并提供系统所用的网络设备的清单,包括名称、型号、具体安放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对A级网
23、络应有主干网络设备冗余。 C)变更记录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内容、设置、变更前后的网络状况。 D)系统线路端接及配线架描述文件。 E)网络系统参数设定表 包括站点名称、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表。应详 细说明其网络结点数量、IP网段设置情况、VLAN的划分情况。 F)系统软、硬件及各类接口描述文件。 G)设备使用和维护手册、质保书。 H) 系统自测报告 包括布线系统自测报告、网络系统自测报告。 I)健康维护测试时,需提交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网络运行问题记录。 6 测试评估方法 6.1 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的测试 6.1.1 非屏蔽(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 按照 GB/T 50312-2000附录B的规定
24、进行检测。 双绞线布线测试允许以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抽样测试(应 不少于100点,如果不足100点,则进行全部测试),抽样应包含距离最长的路径。测试结果应符合5.1.1相应的要求。 6.1.2 多模、单模光缆布线系统 DB36/T 4562005 7 按照GB/T 50312-2000附录C的规定进行检测。 光缆布线必须全部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5.1.2相应的指标要求。 6.1.3 抽样 系统中的光纤必须全部测试,双绞链路也可采用此方案。 五类双绞线布线系统以不低于总信息点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测试;超五类、 六类以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测试; 抽样点应不少于100点。系统总点数不足1
25、00点时,需全部测试。抽样点应兼顾信息点的全面性,并应包括最长布线点。 对于光缆系统,主干链路的光纤必须全部测试,水平布线光纤到桌面抽样测试的比例应不低20。 6.1.4 合格判据 单项合格判据:对于测试的信息点,若规定的指标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信息点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信息点不合格。 综合合格判据: 1)抽样测试 若一次抽样测试不合格信息点比例小于1,则判定此系统为合格;否则需进行加倍抽样;若加倍测试不合格比例仍大于1,则需全部测试。 2)全部测试 光缆布线系统:若有一芯光纤无法修,则判定此系统为不合格;只有当全部光纤合格(允许修复),才判定此系统为合格。 双绞线系统
26、:在全部测试时,若不可修复的不合格信息点比例大于1时,则判定此系统为不合格,否则判定此系统合格。 6.2 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用测试工具对网络的关键服务器、核心层和汇聚层的关键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进行10次Ping测试,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测试路径要覆盖所有的子网和VLAN。 以不低于接入层设备总数的1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抽样少于10个设备的,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 单项合格判据:测试点到关键服务器的Ping测试同设计要求符合率达到80以上时,则判定该测试点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合格判据:所有测试点的连通性都符合设计要求时,则判定系统的连通性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判定系统的连通性不符合设计
27、要求。 都符合设计要求时,则判定系统的连通性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判定系统的连通性不符合设计要求。 6.3 链路传输速率测试 将用于发送和接收的测试工具分别连接到被测网络链路的源和目的交换机端口上;发送端口产生100满线速流量;在接收端口对收到的流量进行统计,计算其线路利用率是否达到100。 对核心层的骨干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接入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抽样链路数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 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的利用率符合表3要求,则判定系统的传输速率符合要求。 表3 网络类型 发送端口利用率
28、 接收端口利用率 10 M 以太网 100 99 100 M 以太网 100 99 1000M 以太网 100 99 以上指标主要针对交换式网络,10/100M指标可适用于共享式网络。 DB36/T 4562005 8 6.4 吞吐率测试 1) 测试工具 1 向工具 2 发送数据包; 2) 用于发送的测试工具按照一定的帧速率向被测网络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 3) 如果所有的数据包都被另一台测试工具正确接收到,则增加发送的帧速率;否则减少发送的帧速率; 4) 重复向网络发送数据包,直到测出被测网络/设备在为丢包的情况下,能够处理的最大帧速率; 5) 分别按照不同的帧大小(包括;64、128、25
29、6、512、10 24、1280、1518 字节)重复 1)4)步测试; 6) 从测试工具 2 向工具 1 发送数据包,重复 2)5)步。 抽样规则:对核心层的骨干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接入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抽样链路数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对于端到端的链路,以不低于终端用户数量5比例进行抽测,抽样链路数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 若系统在不同帧大小情况下,从两个方向测得的最低吞吐率都符合表4要求时,则系统吞吐率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表4 10M 以太网 1
30、00 M 以太网 1000 M 以太网 测试帧长 (字节) 帧/秒 使用效率 帧/秒 使用效率 帧/秒 使用效率 64 14880 100% 119047 80% 1041667 70% 128 8445 100% 76013 90% 633446 75% 256 4528 100% 43025 95% 362318 80% 512 2349 100% 23496 100% 199718 85% 1024 1197 100% 11973 100% 107758 90% 1280 961 100% 9615 100% 91345 95% 1518 812 100% 8127 100% 81274
31、 100% 6.5 传输时延测试 1) 向被测网络发送一定数目的 1518 字节的数据帧,使网络达到 6。3 节所测得的最大吞吐率; 2) 由一台测试工具向被测网络发送特定的测试帧,在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时刻都打上相应的时间标记,另一台测试工具接收测试帧; 3) 计算发送和接收的时间标记之差,便可得一次结果; 4) 重复 1)和 2)步骤 20 次,取其平均值。 抽样测试同6.4条。 合格判据: 若系统在不同帧大小的情况下,从两个方向测得最大传输时延都1ms时,则系统传输时延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6.6 丢包率测试 DB36/T 4562005 9 1) 测试工具 1 按一定的流量负荷,向
32、被测网络发送一定树木的数据帧,测试工具 2 接收负荷,测试数据帧丢失的比例。 2) 发送的流量负荷从 100至 10以 10的不长依次递减, 如果测得在某一流量符合情况下丢包率为 0,记录此时流量符合; 3) 分别按照不同的帧大小(包括;64、128、256、512、 1024、1280、1518 字节)重复步骤 2)。 抽样测试: 同6。4条。 合格判据: 若系统在不同帧大小情况下,测得的丢包率都符合表5要求时,则系统丢包率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流量负荷70,0.3) 表5 10 M 以太网 100 M 以太网 1000 M 以太网 测试帧长 (字节) 流量负荷 丢包率 流量负荷 丢
33、包率 流量负荷 丢包率 64 100% 0% 80% 0% 70% 0% 128 100% 0% 90% 0% 75% 0% 256 100% 0% 95% 0% 80% 0% 512 100% 0% 100% 0% 85% 0% 1024 100% 0% 100% 0% 90% 0% 1280 100% 0% 100% 0% 95% 0% 1518 100% 0% 100% 100% 100% 0% 6.7 链路层健康状况测试 用测试工具对被监测的网段进行流量统计(至少测5分钟以上),测试广播和组播率、 错误率、线 L 路利用率、碰撞率等指标。移动测试工具直到遍历所有需要测试的网段。 抽样规
34、则: 对核心层的骨干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接入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以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抽样链路数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对于接入层的网段,以10的比例进行抽测。抽样网段数不足10个时,按10个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 所有链路的健康状况指标都符合表6要求时,则判定系统符合要求,否则系统不符合要求。 表6 判断准则 测试指标 共享式以太网/半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线路平均利用率(带宽) 40 70 广播率(帧/秒) 50帧/秒 50帧/秒 组播率(帧/秒) 40帧/秒 40帧/秒 错误率(占
35、总帧数) 1 1 碰撞率(占总帧数) 5 0 DB36/T 4562005 10 6.8 网络功能测试 6.8.1 子网划分 1) 在局域网系统中的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上进行子网测试;至少存在两个子网; 2) 通过测试计算机 1 向测试计算机 2 发送 Ping (共发 10 次) , 查看他们之间是否能 Ping 得通 (成功率大于 80); 3)测试工具通过发送 Ping 广播报文、SNMP 查询、监听网络中数据包等方式,自动检测出在子网上所连接的所有设备和终端,并生成该子网的节点列表。 对于被测子网,以不低于接入层子网数量10的比例进行抽样,抽样子网数量不少于10个;被测子网不足10个时,
36、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应与子网设计的使用要求相一致;测试工具自动检测所得到的子网节点列表应同网络竣工的配置文档相一致。 6.8.2 VLAN 划分 1) 在局域网系统中至少应划分两个 VLAN。 2) 通过测试工具 1 向测试工具 2 发送 Ping(共发 10 次),查看是否 Ping 得通。 3) 测试工具通过发送 Ping 广播报文、SNMP 查询、监听网络中数据包等方式,自动检测出在子网上所连接的所有设备和终端,并生成该子网的节点列表。 4) 通过测试工具 1 发送以太网广播报文数据流,查看测试工具 2 是否能够接收到工具 1 发出的包。 对于被测VLAN的选择,
37、以不低于接入层VLAN数量10的比例进行抽样,抽样VLAN数不少于10个;被测VLAN不足10个时,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测试工具之间的Ping连通性应与VLAN设计的使用要求相一致;测试工具自动检测所得到的VLAN节点列表应同网络竣工的配置文档相一致。在步骤4)中,测试工具2不应该接收到广播包; 在步骤5)中,测试工具2不应该接收到广播包。 6.8.3 QOS 功能测试 1) 测试工具 1 向测试工具 2 发送 UDP 端口号为 80 的数据包; 2) 测试工具 2 PUH 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检查测试工具 1 发出的数据包是否被打上优先级的标; 3) 逐渐加大被测网络内的负载流量,直至网络
38、拥塞,统计测试工具 2 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情况; 4) 用测试工具 3 统计被测网络数据包丢弃的状况; 5) 删除基于端口划分的优先级,再分别基于 MAC 地址、IP 地址划分不同优先级;重复步骤 1)4)。 根据使用需求,可选择地实现数据流分类功能。 合格判据: 在步骤2)中,应能看到测试工具1发出的数据包被打上优先级的标记;在步骤3)中,测试工具2应接收到数据包;在步骤4)中,测试工具3统计丢弃地数据包里没有测试工具1发出的数据包。 6.8.4 用户接入多 ISP 从两台计算机分别向对方的ISP发起认证请求;认证通过后 ,从两台计算机分别Ping同一个公网IP地址。如果能够Ping通,再用T
39、racer命令查看路由途径。 根据使用需求,可选择地实现多ISP接入功能。 合格判据: 局域网应能将认证请求正确发送到相应的ISP, 使用户通过认证。 两台计算机都应能Ping通IP地址,但是再Tracer的显示结果中,他们分别通过不同ISP 的路由器到达同一个IP地址的。 6.8.5 NAT 功能测试 测试计算机1和2同时访问Internet上某个公网IP地址,查看计算机1和2是否能同时连接到该公网IP地址,并进行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 对于测试计算机所连接用户端口的选择,以不低于接入层用户端口数量5的比例进行抽样;抽样端口数步骤10个时,按10个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DB36/T 456200
40、5 11 合格判据:计算机1和2应能同时连接到公网IP地址。 6.8.6 DHCP 功能测试 将测试计算机设置成自动获取IP地址模式;重新启动测试计算机,查看是否自动获得了IP地址及其它网络配置信息。 对于测试计算机所连接用户端口的选择,以不低于接入层用户端口数量5的比例进行抽样;抽样端口数步骤10个时,按10个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合格判据:测试计算机应能自动从DHCP获取到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地址等网络配置信息。 6.8.7 网络管理功能测试 检查是否有有效的网络管理手段,可对网络设备进行SNMP管理设定。必要时,进行下列检查。 6.8.7.1 配置管理 检查网络的配置管理功能,应符
41、合5.4.1的要求。 6.8.7.2 故障管理 检查网络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应符合5.4.2的要求。 6.8.7.3 性能管理 检查系统性能管理功能,应符合5.4.3的要求。 6.8.7.4 安全管理 检查是否具有访问权限设置、防火墙、访问代理、数据加密、 VPN虚拟专网等安全技术, 以满足5.4.4的要求。 6.8.7.5 计费管理 检查计费管理功能是否满足5.4.5的要求。 6.9 中心机房的物理环境 6.9.1 环境温度、湿度 分别在计算机网络设备稳定运行1小时以后进行测量。 测试点选择在机房中心和4个角的附近,距地面0.8m,距设备0.8m,并避开出、回风口处。 在各测试点分别用温、
42、湿度计测量,均应符合5.5.1的规定。 6.9.2 供电 检查供电系统,应符合5.5.2.1的规定。 检查备用电源供电措施, 应符合5.5.2.2的规定。 UPS的主要性能按GB/T14715第6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6.9.3 接地与防雷 检查接地装置及与各设备的连接,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接地电阻,应符合5.5.3.1的规定。 检查供电系统安装的防、避雷装置,应符合5.5.3.2的规定。 6.9.4 抗干扰 检查计算机网络设备、机柜的安装和接地,应符合5.5.4的规定。 6.9.5 防静电 按SJ/T107962001第7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用静电测量仪测量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应符合5.5.5.
43、2的规定。 6.10 技术文档 检查技术文档,应符合5.6的规定。 6.11 测试路径的选样原则 在路径选取时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 a) 对于重要主机,例如服务器,在选取路径时,尽量把它作为端点。 b) 如果存在多个子网,每两个子网间都应选择一条路径,这条路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这两个子网中。 c) 对于每个子网,至少要选取一条包含在其中的路径。 DB36/T 4562005 12 d) 取样应该覆盖所有的网络互连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HUB 等,即对每个网络互连设备,至少在取样中有一条路径经过该设备。 6.12 数据包类型的选取 测试人员应该根据网络实际应用选取合适的数据包类型,对路径进行测
44、试,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a) 如果路径跨越子网,应该选择在理论上能通过子网的和不能通过子网的数据包分别进行测试。 b) 如果一条路径在网络中具有某种数据包类型的单向连通性,应该选择“单向暂时连通性”度量进行测量。 c) 如果一条路径要经过防火墙,则应选择在理论上可能通过和不能通过的数据包类型分别进行测试。 如果Src在时刻T发送一个类型为P的数 据包的第一个比特,Dst接收到该数据包后,立即发送一个P的百分比。 d) 网络碰撞率:碰撞帧占总数据帧的百分比。 e) 网络错误率:错误帧占总数据帧的百分比。 f) 延迟碰撞:帧的前64个字节发送后发生的碰撞。 g) 网络广播率:广播帧占总数据帧的百
45、分比。 7 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 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见附录A。 DB36/T 4562005 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指南 本附录首先列出评估项,它是进行网络性能评估等级划分的依据。然后以此给出计算机网络系统性能评估等级划分的准则。等级划分的准则见A2。 A.1 评估项 评估项包括必须项、应该项和建议项。 A.1.1 必须项 A.1.1.1 布线测试 如果测试结果符合DB 36/T456-2005 ,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1.2 连通性测试 测试路径的连通性都达到网络规划要求,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1.3 延迟碰撞测试 在网络统计分析中,
46、没有出现延迟碰撞,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1.4 网络拓扑结构符合ISO/IEC 8802-3的有关规定 符合,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 应该项 A.1.2.1 数据包丢失 在网络性能基准测试中,对于ICMP64字节测试数据包(100个及以上)来说,有95%及以上的路径的数据包的丢失小于1%,则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2 吞吐量 吞吐量跟测试数据包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相关的。在考察网络的吞吐量时,测试人员应该根据实际路径情况,判断吞吐量是否符合要求。下面列出了一组参考值: 对于两个端点连接在同一个100M交换机的路径,在使用有 效载荷为5
47、12字节的ICMP测试包的测试条件下: 有95%及以上的路径的吞吐量大于10Mbps,则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对于经过10M的交换机或HUB,或者端点主机使用了10M网卡的路径,在使用的有效载荷为512字节的ICMP测试包的测试条件下: 有95%及以上的路径的吞吐量大于1.2Mbps,则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3 往返延迟 在网络性能基准测试中,在使用ICMP64字节测试数据包的情况下,有大于或等于98%的跳数小于6的路径的往返延迟小于10毫秒,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4 网络错误率 在网络统计分析中,网络的错误率不大于1%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5 网络
48、负载基本均衡 网络负载基本均衡,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6 网络布线文档是否齐全 齐全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7 是否有网络设计方案 有,则为合格;没有,则为不合格。 DB36/T 4562005 14 A.1.2.8 是否有网络拓扑结构图 有,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9 是否有网络的变更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变更内容、设置、更改前后的网络状况 有,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10 是否有网络运行故障文档,文档中记录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发生原因,解决方法等 有,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2.11 广播包 如果出现网络利用率大于10%并且广播率大于
49、5%的情况,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A.1.3 建议项 A.1.3.1 是否有有效的手段对网络进行管理 有,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3.2 子网划分符合用户需求 子网划分合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3.3 网络设备全套随机资料是否齐全 齐全,则为合格;否则,则为不合格。 A.1.3.4 网络服务器文档是否齐全 齐全,为合格;不齐全,则为不合格。 A.1.3.5 网络是否有全部站点列表,列表中列出各工作 站的网卡MAC地址、IP地址(无DHCP情况) 、所属网段、所属子网,用户使用名等内容 有,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3.6 对重要数据是否使用磁盘容错技术,是否进行定期备份 是,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1.3.7 网络中心机房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和维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