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20 P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5772010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que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Asphalt Pave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2010 - 05 18发布 2010 09 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6/ T 5772010 I 目 次 前言 II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代号 1 3 路基 5 4 材料 5 5 级配碎石底基层 . 13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15 7 热拌沥青混
2、合料路面 . 19 8 透层、粘层、下封层 . 30 9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 . 32 10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3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法试件成型方法. 4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5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SMA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 5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 Superpave 配合比设计方法. 60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旋转压实剪切试验 GTM设计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 62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回弹弯沉值的计算与检验. 65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
3、量检验方法. 68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70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方法.72 DB36/ T 577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润龙、胡钊芳、雷茂锦、孙斌、廖晓锋、谭生光、彭明、江涛、时宁、刘辉 明。 DB36/ T 5772010 1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为适应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建成质量符合
4、要求的高速公路公路沥青路面,避免因施工质量 不好而导致沥青路面过早破坏,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以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为基础,根据我国和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编制。 1.3 本规范适用于江西省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 1.4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5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 10以及 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6 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
5、工和运输污染。 1.7 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 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 1.8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 定合格。 1.9 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10 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 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 术语 2.1.1 基层 base course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以下, 用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材料铺筑的
6、主要承重层, 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 并将荷载分布到底基层或路基上。 2.1.2 底基层 sub base cour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以下,用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称做底基层。 2.1.3 封层 seal coat 在沥青面层之上或基层之上或在沥青层之间,铺筑的阻止雨水下渗的沥青薄层。 DB36/ T 5772010 2 2.1.4 粘层 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5 透层 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 的
7、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6 级配碎石 graded crushed rock 粗、中、小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规定的密实级配要求时,称 为级配碎石。 2.1.7 水泥稳定碎石 cement stabilized aggregate 一定数量的水泥、碎石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 求时,称为水泥稳定碎石。 2.1.8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dense-graded asphalt treated base 由矿料和沥青组成的有一定级配要求的密级配沥青处治碎石混合料,简称ATB。 2.1.9 石屑 screening
8、s 轧石场通过筛分设备最小筛孔(通常为5mm或3mm)的细筛余料,称做石屑。其理论颗粒组成为0 dmm(d为轧石场用最小筛孔的尺寸)。实际上,石屑中常有部分粒径大于d的超尺寸颗粒。 2.1.10 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11 乳化沥青 emulsified bitumen(英),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12 液体沥青 l
9、iquid bitumen(英),cutback asphalt(美) DB36/ T 5772010 3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13 改性沥青 modified bitumen(英),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 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14 改性乳化沥青 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英),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
10、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 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15 沥青混合料 bituminous mixtures(英),asphalt(美)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 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 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
11、m)沥青混合料。按 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2.1.16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dense-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s(英),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 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 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 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2.1.17 开级配沥青混
12、合料 open-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open graded asphalt mixtures(美) 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设计空隙率为18%的混合料。 2.1.18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gap-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gap-graded asphalt mixtures(美) 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2.1.19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tone mastic asphalt(英),stone matrix asphal
13、t(美) DB36/ T 5772010 4 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 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 2.1.20 松铺厚度 thickness of uncompacted layer 用各种不同方法摊铺任何一种混合料时,其密实度经常显著小于碾压后达到的规定密实度。这种未 经压实的材料层厚度称为松铺厚度。 2.1.21 松铺系数 coefficient of loose paving material 材料的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之比值称为松铺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2 符
14、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1。 表1 符号及代号 符号或代号 意义 A HMA AC SMA AT B OAC MS FL se sb saPa P b P beC b tDP VV VMA VFA 道路石油沥青 热拌沥青混合料,hot mix asphalt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或 Stone Mastic Asphalt)之略语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ptimum Asphalt Content 之略语 马歇尔稳定度 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沥
15、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 集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沥青的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 体积的百分率,V olume of air voids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 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 in mineral aggregate 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
16、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 分的体积在 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 oids filled with Asphalt之略语 DB36/ T 5772010 5 VCA VCA mix VCA DRCDS EVT COC TOC PSV FB(BPN)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percent air voids in coarse aggregate之略语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即试件的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V oids in coarse aggregate of Asphalt mix之略语 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 oids
17、in coarse aggregate之略语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Dynamic Stability之略语 等粘度温度,Equi-viscous Temperature之略语 沥青的克利夫兰杯开式闪点,Cleaveland Open-Cup Method之略语 沥青的泰格杯开式闪点,Tag Open -Cup Method之略语 石料磨光值,Polished Stone Valve之略语 用摆式仪测定的路面磨擦系数摆值,其单位 BPN是 British Pendulum(Tester)Number之略语 RTFOT CL UCL LCL QC/QA PMB(或 PMA) SBS Su
18、perpave GTM 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之略语 动态质量管理图上质量指标的平均值 动态质量管理图上质量控制的上限值 动态质量管理图上质量控制的下限值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聚合物改性沥青,Polymer Modified Bitumen(或 Asphalt)的略语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之略语 美国 SHRP(Stratebic Highway Reseach Progra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Superio
19、r Performing Asphalt Pavements之略语 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机,Gyratory Testing Machine 之略语,用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3 路基 3.1 高速公路基层施工前,应对路基作全面检查。 3.2 路基外形检查 路基外形检查的内容有路基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 3.3 路基强度检查 3.3.1 碾压检查:用(18t21t)三轮压路机或满载自卸汽车以低档速度沿路基表面作全面检查(碾 压 34 遍),不得有松散和弹簧现象,发现表土过干、表面松散应适当洒水碾压密实;如土过湿发生 弹簧现象,应采取开挖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
20、行处理。 3.3.2 弯沉检查:用 BZZ-100标准车以规定频率检查路基表面回弹弯沉,按测试季节算出代表弯沉值, 不大于设计算得的允许值。 3.4 路基沉降检查 路基完成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进行沉降检查,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小于5mm/月,才可铺筑 底基层。 检查内容、频率与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要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DB36/ T 5772010 6 4.1.1 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 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1.2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
21、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细集料需避雨堆放。 4.2 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 4.2.1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 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4.2.2 级配碎石中 0.5mm 以下颗粒的液限不应超过 25%,塑性指数不应超过 6。 4.2.3 在塑性指数偏大的情况下,塑性指数与 0.5mm以下细土含量的乘积应不大于 100。 4.2.4 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 30%。 4.2.5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级配碎石施工。 4.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 4.3.1 水泥稳定碎石所用碎石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
22、b) 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 34 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水泥稳定碎石设 计级配范围。 c) 碎石中 0.5mm 以下颗粒的液限不应超过 25%,塑性指数不应超过 6。 4.3.2 水泥稳定碎石中碎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 30%。 4.3.3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碎石,宜采用强度等级 不低于 32.5级的缓凝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 3h,终凝时间应不小于 6h。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 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4.3.4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 4.4 沥青混合料路面材料 4.4.1 道路石油沥青 a)
23、 采用优质 A级 70 号或 50 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表 2。如果采用 Superpave 设计方法进 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则应根据 Superpave 设计方法明确沥青 SHRP性能等级的要求。 表2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 检验项目 单位 70号沥青 50号沥青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80 4060 T 0604 针入度指数 PI -1.51.0 T 0604 延度(5cm/min,10) 不小于 cm 15 T 0605 延度(5cm/min,15) 不小于 cm 100 80 T 0605 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 46 49 T 0606
24、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 99.5 T 0607 闪点(coc) 不小于 260 T 0611 含腊量(蒸馏法) 不大于 % 2.2 T 0615 密度(15) g/cm 3实测记录 T 0603 DB36/ T 5772010 7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 不小于 Pa.s 180 200 T 0620 质量损失 不大于 % 0.8 针入度比 不小于 % 61 63 薄膜加热实验 163,5h 延度(10) 不小于 cm 6 4 T 0610 b) 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 130,并 不得高于 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25、 4.4.2 乳化沥青 a) 乳化沥青适用于喷洒透层、粘层与封层等。乳化沥青的品种和适用范围宜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乳化沥青品种及适用范围 分类 品种及代号 适用范围 PC-1 下封层用 PC-2 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 PC-3 粘层油用 阳离子乳化沥青 BC-1 稀浆封层用 PA - 1 下封层用 PA - 2 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 PA - 3 粘层油用 阴离子乳化沥青 BA-1 稀浆封层用 非离子乳化沥青 PN-2 透层油用 b) 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 4 的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宜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寒冷条件下宜 使用粘度较小的乳化沥青。 表4 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品种及代号 阳离子
26、 阴离子 非离子 喷洒用 拌和用 喷洒用 拌和用 喷洒用 试验项目 单位 PC-1 PC-2 PC-3 BC-1 PA-1 PA-2 PA-3 BA-1 PN-2 试验 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 慢裂 快裂或 中裂 慢裂或 中裂 快裂 慢裂 快裂或 中裂 慢裂或中 裂 慢裂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 T 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 筛) 不大于 % 0.1 0.1 0.1 T 0652 恩格拉粘度计 E25 2-10 1-6 1-6 2-30 2-10 1-6 1-6 2-30 1-6 T 0622 粘度 道路标准粘度 计 C25.3 s 10-25 8-
27、20 8-20 10-60 10-25 8-20 8-20 10-60 8-20 T 0621 蒸发残留 物 残留分含量 不小于 % 50 50 50 55 50 50 50 55 50 T 0651DB36/ T 5772010 8 溶解度,不小 于 % 97.5 97.5 97.5 T 0607 针入度(25) 0.1mm 50-200 50-300 45-150 50-200 50-300 45-150 50-300 T 0604 延度(15), 不小于 cm 40 40 40 T 060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 附面积 不小于 2/3 2/3 2/3 T 0654 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
28、 试验 均匀 均匀 T 0659 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 余 不大于 % T 0657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不大于 5d 不大于 % 1 5 1 5 1 5 T 0655 注1:P为喷洒型,B 为拌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 注2: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注3: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 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注4: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注5:当乳
29、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 T 0656 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 粗颗粒、不结块; 注6: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 要求。 c) 乳化沥青类型根据集料品种及使用条件选择。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 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粘度宜根据用途与施工方法选择。 d) 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 4.4.3 液体石油沥青 a) 液体石油沥青适用于透层、粘层。根据使用目的与场所,可选用快凝、中凝、慢凝的液体石油 沥青,
30、其质量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快凝 中凝 慢凝 试验项目 单位 AL (R) -1 AL (R) -2 AL (M) -1 AL (M) -2 AL (M) -3 AL (M) -4 AL (M) -5 AL (M) -6 AL(S) -1 AL(S) -2 AL(S) -3 AL(S) -4 AL(S) -5 AL(S) -6 试验 方法 C 25.520 15 35 30 35 25 17 14 8 5 T 0632DB36/ T 5772010 9 体 积 360前 % 45 3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T 0605 蒸 馏 后
31、 残 留 物 浮漂度(5 ) S 30 30 65 65 65 65 65 65 70 70 100 100 120 120 T 0633 含水量 不 大于 %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2.0 2.0 2.0 2.0 2.0 2.0 T 0612 b) 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按先加热沥青后加稀释剂的顺序,掺配煤 油或轻柴油,经适当的搅拌、稀释制成。掺配比例根据使用要求由试验确定。 c) 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基质 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 140,液体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得高于 5
32、0。 4.4.4 改性沥青 a) 中、上面层宜采用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 的规定。如果采用 Superpave 设计方法 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则应根据 Superpave 设计方法明确改性沥青 SHRP 性能等级的要 求。 表6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40 60 T 0604 针入度指数P I 不小于 0 T 0604 延度(5cm/mim,5)(cm) 不小于 20 T 0605 软化点(T R&B )() 不小于 60 T 0606 运动粘度(135) (Pa.S) 不大于 3 T 06
33、25 闪点() 不小于 230 T 0611 溶解度(%) 不小于 99 T 0607 弹性恢复(25) (%) 不小于 75 T 0662 质量损失(%) 不大于 1.0 针入度比(25) (%) 不小于 65 RTFOT 试验后 延度(5cm/mim,5) (cm) 不小于 15 T 0610 b)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 SBS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 其质量宜符合表 4.4.1中 A 级道路 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 沥青样品。 DB36/ T 5772010 10 c)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
34、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 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 180。 d) 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 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 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e) 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 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 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 离析等质量不符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4.4.5 改性乳化沥青 改性乳化沥青宜按表 7选用,质量应符合表 8的技术要求。 表7 改性乳化沥青的品种和适用范围 品
35、 种 代号 适用范围 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 PCR 粘层、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用 改性乳化沥青 拌和用乳化沥青 BCR 改性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用 表8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品种及代号 试验项目 单位 PCR BCR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或中裂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阳离子() T0653 筛上剩余量 (1.18mm) 不大于 % 0.1 0.1 T0652 恩格拉粘度 E 25 110 330 T0622 粘度 沥青标准粘度 C 25 , 3s 825 1260 T0621 含量 不小于 % 50 60 T0651 针入度(100g,25,5s) dmm 40120 401
36、00 T0604 软化点 不小于 50 53 T0606 延度(5) 不小于 cm 20 20 T0605 蒸发残留 物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 97.5 97.5 T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不小于 2/3 T0654 1天 不大于 % 1 1 T0655 贮存稳定 性 5天 不大于 % 5 5 T0655 DB36/ T 5772010 11 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 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 注2: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
37、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天。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 5 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 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注3: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 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4.4.6 粗集料 a) 宜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的碎石。粗集料应满足表 9 的技术要求。 表9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检 验 项 目 单位 表面层 中、下面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 26 28 T 03
38、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28 30 T 0317 视密度 不小于 g/cm 32.60 2.50 T 0304 吸水率 不大于 % 2.0 3.0 T 0304 坚固性 不大于 % 12 12 T 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9.5m m 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 m 不大于 % 10 12 12 15 T 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 0.4 0.4 T 0310 软石含量 不大于 % 2 2 T 0320 磨光值 不小于 BPN 42 T 0321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级 5 4 T 0616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注
39、2:对于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b)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 10 的规定生产和使用。碎石加工应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联合破碎设 备,配置的联合破碎设备中应设置冲击式整形破碎设备,严禁单独使用颚式破碎机。碎石破碎 机的振动筛宜与沥青拌合楼的振动筛筛孔一致, 并根据振动筛的振动频率相应调整筛子的倾斜 度。碎石加工应经过干法除尘和水洗工艺。 表10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名称 公称粒径 (mm) 37.5 31.5 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S6 1530 100
40、90100 015 05 S7 1030 100 90100 015 05 DB36/ T 5772010 12 S8 1025 100 90100 015 05 S9 1020 100 90100 015 05 S10 1015 100 90100 015 05 S11 515 100 90100 4070 015 05 S12 510 100 90100 015 05 S13 310 100 90100 4070 020 05 S14 35 100 90100 015 03 c) 当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符要求时,宜对粗集料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 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
41、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 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 确定。 4.4.7 细集料 a) 细集料包括机制砂和石屑,沥青上面层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细集料应坚硬、洁净、干燥、无 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11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 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50 T 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小于 % 12 T 0340 含泥量(小于 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 3 T 0333 砂当量 不小于 % 60 T 033
42、4 亚甲蓝值 不大于 g/kg 25 T 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 0345 b)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 4.75mm 或 2.36mm 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 12 的要求。采 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宜将 S14 与S16 组合使用。 表12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公称粒径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100 80100 5
43、080 2560 845 025 010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c)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满足 S16 的要求。 4.4.8 填料 DB36/ T 5772010 13 应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不成团块,矿粉质量满足表13的技术 要求。不得使用拌和机回收粉尘。 表13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不小于 g/cm 32.50 T 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 1 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
44、m % 100 90100 75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4.4.9 纤维稳定剂 a)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 表 14 的技术要求。 表14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项 目 单位 指 标 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 不大于 mm 6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灰分含量 % 18 5 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pH值 7.5 1.0 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 吸油率 不小于 纤维质量的5倍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含水
45、率(以质量计) 不大于 % 5 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 b) 纤维应在 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 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 c) 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接使用。 d) 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 e) 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 通常情况下用于 SMA路面的木质 素纤维不宜低于 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 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 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 5 级配碎石底基
46、层 5.1 一般规定 DB36/ T 5772010 14 5.1.1 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石 (如37.5mm19mm, 19mm9.5mm, 9.5mm4.75mm 的碎石)及 4.75mm 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5.1.2 级配碎石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5.2 级配设计 5.2.1 底基层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应满足表 15中的规定。 表15 底基层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通过各筛孔(单位:mm)的质量百分率(%) 项目 37.5 31.5 26.5 16 9.5 4.75 1.18 0.6 0.075 100 85100 6585 4
47、267 2040 1027 820 518 010 要求 100 80100 5687 3060 1846 1033 520 010 5.2.2 在级配范围内选取粗、中、细三种级配,分别进行试验,选取最大干密度和 CBR值大的级配为 设计级配。配合比设计程序如下: a) 按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要求组 成混合料的三个级配应符合表 15 的规定。 b) 对上述三个级配,选取 5 个含水量制备混合料,用振动压实法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最 大干密度,并对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混合料进行重型击实验证试验,找出转换系数。工地试验室 进行配比验证时,如无振
48、动成型设备,可采用重型击实试验,其最大干密度取值应在重型击实 试验基础上乘以转换系数。 c) 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后,采用最佳含水量成型试件,进行级配碎石的承载 比(CBR)试验,室内 CBR 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5.3 施工 5.3.1 级配碎石混合料要求在中心站用机械进行集中拌和,可以采用强制式拌和机、卧式双转轴桨叶 式拌和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等。 5.3.2 不同粒级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 5.3.3 细集料应有覆盖,防止雨淋。 5.3.4 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 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5.3.5 应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他碎石摊铺机摊铺级配碎石混合料。 5.3.6 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5.3.7 碾压 a) 摊铺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 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 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