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140 P57 DB51 备案号:27198-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T 9892010 小型泵站施工规程 Construction code for small pumping station 2010 -02 -10 发布 2010 03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989-201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施工的总体要求 2 4 施工组织计划 2 5 施工准备 2 6 施工测量 3 7 施工放线(放样) 4 8 泵站工程施工开挖 5 9 泵机组的安装 . 10 10 电气设备的安装 13 11 施工安
2、全要求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42.5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42.5 水泥特细砂筑砌水泥砂浆配合比 . 19 DB51/T 989-2010 前 言 本规程由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 本规程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程由四川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机电灌溉处、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廖功磊、刘长树、刘从伟、刘泽生、周晓光、艾洋东、赖加力、周勇。 标准附录 A(资料性附录)42.5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 42.5水泥特细砂筑砌水泥砂浆配合比。 DB51/T 9
3、89-2010 小型泵站施工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泵站施工的总体要求、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施工放线(放样)、泵站工程施工开挖、泵机组的安装、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安全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装机功率1000 kW 的农用小型泵站施工(以下简称为泵站),其它小型泵站施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094.1 1094.51996 电力变压器 GB
4、/T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SL 5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2341999 泵站施工规范 SL 254 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 316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 DL/T 5017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制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DL/T 505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 施工的总体要求 按照泵站施工规程的要求,在满足设计和符合经济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现场条件、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分析、研究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4 施工组织计划 根据泵站设计及其它相关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文件包括:工程任务情况及施工条件分析;施工总方案、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机具及部署;施工组织技术措施(
5、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污染防治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总包和分包的分工范围及交叉施工部署等。 5 施工准备 5.1 施工资料准备 施工资料准备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原始资料、泵站设计技术资料、各类设计图样,以及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等。 DB51/T 989-2010 5.2 施工人员组织准备 施工人员组织准备主要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各类专业施工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等。 5.3 现场施工条件准备 现场施工条件主要包括:临时用水、用电、通讯、运输(道路)及临时设施等条件的准备;各类施工工具及施工设备的准备。 5.4 施工实施细则准备 施工实施细则主要包括:泵站建筑物(泵房、进水建筑物
6、、出水建筑物)、进出水管道(包含管道附属设备、支承设施)、水泵机组安装、变压器、开关柜、功率补偿柜等配电设备、启动控制设备、施工安全等内容。 6 施工测量 6.1 一般规定 6.1.1 根据设计阶段的测量数据和总体布置图及其他设计图样,确定施工测量基准点和确定其它工程点的关系、内容、步骤。 6.1.2 提供泵站工程施工布置需要的测量资料和数据。 6.1.3 各测量仪器和工具必须完好,且符合相应的精度。 6.1.4 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应有专用的施工测量记录表。记录的数据应真实、准确,字迹清楚,严禁涂改转抄与事后补记。 6.1.5 未作规定的事项,应符合 SL 52 的规定。 6.2 测量
7、内容、顺序和步骤 6.2.1 水源水面高程点测量 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6.2.2 引渠进水和出口位置地表高程点的测量 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6.2.3 进水池位置地表高程点测量 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6.2.4 泵房底板高程点测量 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6.2.5 附属工程(配电房、管理房、排水系统、便道、保坎、挡土墙等)的放线(放样)测量 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6.2.6 管道纵剖面地面线高程点测量可根据管道长度设置多个高程点,亦可根据镇墩、支墩设置位置确定地面线高程点,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DB51/T 989-2010 6.2.7 出水池底板高程点测量 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6.2.8
8、 入户动力线路测量应确定动力电下线(接线)位置、变压器设置位置,电力线路走向、距离、电杆数量与杆距(含金具)等,设置测量桩位和桩号。 7 施工放线 (放样) 7.1 施工放线(放样)可与施工测量同步进行。 7.2 引水渠取水口、引渠的施工放线(放样) 确定引水渠取水口位置和高程点、引渠走向(含比降)和长度,引渠断面(开挖宽度和深度轮廓线)、拦污栅安放位置、引水渠出水口位置。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3 前池的施工放线 (放样) 确定前池进口位置的地面高程点,前池长度、扩散锥角、前池的开挖轮廓线。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4 进水池的施工放线 (放样) 7.4.1 地面泵
9、站,应确定进水池与前池结合部位的地面高程点,进水池的轮廓线(平面尺寸),泵进水管中心点位置,与进水池后墙和边墙的距离。 7.4.2 潜水泵站,应确定潜水泵在进水池内安装的平面位置,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4.3 水轮泵站,应确定水轮泵在机坑的平面位置(立式安装)和水轮泵在机坑的深度位置(卧式安装),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5 泵房的施工放线 (放样) 7.5.1 按照泵房设计平面图和立面图,确定泵房迎水墙面与进水池后墙和泵进水管中心点的距离,泵房平面轮廓线(平面尺寸)、泵房地面(地坪)高程点,泵房内主要设备的平面位置,门、窗的平面位置,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10、。 7.5.2 潜水泵站须确定控制房位置、平面轮廓线及房内控制柜等设备的位置,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6 管道的施工放线 (放样) 按照泵站进、出水管道设计平面图和管道纵剖面图确定泵站进、出水管道沿轴线高程的变化线,在地面(或爬坡段上)每间隔15m 20m ,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亦可根据管道铺设方式以镇墩和支墩的设置数量确定管轴线高程的变化线,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7 出水池的施工放线 (放样) 按照出水池设计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确定出水池管道出口位置的地面高程、出水池长度、出水池平面轮廓线,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7.8 附属工程的放线(放样)
11、 DB51/T 989-2010 按照设计图样的要求确定附属工程(配电房、管理房、排水系统、便道、保坎、挡土墙等)的平面轮廓尺寸和高程点,以打桩编号作为放线(放样)依据。 8 泵站工程施工开挖 8.1 引水渠施工开挖 8.1.1 挖填土方应求平衡,弃土应分散处理,弃土置于水源下游。 8.1.2 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的引渠开挖,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保护措施,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8.1.3 冻胀土地区引水渠开挖应做好地表水和潜水流的排除。 8.1.4 利用填土作渠道时,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物含量大于 8%的土作为填料。当填料内含有碎石土时,其粒径
12、不应大于 200mm。若填料的主要成分为易风化碎石土时,应加强地面排水和地表覆盖等措施。 8.1.5 引水渠施工开挖时,应随时对渠道线(顺直和长度)、渠轮廓线(渠道断面形状)、渠道底坡降进行检查和校核。 8.1.6 引渠结构施工采用砌石衬砌时,应符合 SL 234-1999 中 6.5 的规定和渠道防渗的有关规定,防渗渠道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应不低于 0.9。 8.1.7 引渠砌石表面采用 M10 水泥砂浆勾缝或抹面,表面应平整、光洁,连接处应平顺。 8.2 前池及进水池的施工开挖 8.2.1 前池及进水池开挖前,应以泵房迎水墙轮廓线为施工开挖基准,确定前池和进水池的平面轮廓尺寸(含砖砌体、石砌体
13、厚度尺寸)。 8.2.2 前池开挖时,前池入口与引水渠出口应平滑相接(底部和墙体),并应随时校正前池平面扩散角、坡度和前池长度。 8.2.3 在基础验收合格后,对进水池进行开挖,前池出水口与进水池入口应平滑相接(池底和池墙),并应遵循先近后远、先边墙后护坦的原则。 8.2.4 前池结构筑砌,前池墙体一般采用 M7.5M10 水泥砂浆砌石砌体或砖砌体,池墙厚度根据池墙高度经稳定校核计算后确定,内表面采用 M10 水泥沙浆勾缝或抹面,应平整、光洁、连接处应平顺。池底采用 C15C20 混凝土现浇,厚度15cm。 8.2.5 进水池结构施工,进水池池墙厚度根据池墙高度(即池深)经稳定校核计算后确定,
14、墙体采用M7.5M10 号水泥沙浆砌条石(或砖砌体 ),内(外)墙表面用 M10 水泥沙浆勾缝或抹面,应平整、光洁、连接处应平顺。池底采用 C20 混凝土现浇,厚度20cm。 8.2.6 引水渠、前池及进水池外墙体的回填土方应分层夯实。 8.3 泵房的施工开挖和筑砌 8.3.1 基础的施工开挖 DB51/T 989-2010 根据泵房建筑施工图和泵房施工放线(放样)的平面轮廓线(平面尺寸)确定泵房基础开挖的纵横轴线,由轴线两侧放出基槽底宽边界线、用白灰画出,作为开挖基槽边界线;亦可根据泵房基础类型确定基槽开挖宽度。 8.3.2 基础开挖深度 泵房基槽开挖深度应符合泵房建筑施工图中基础开挖的设计
15、要求。 8.3.3 土、石方开挖: a) 泵房基础为土方时,采用基槽开挖。开挖时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所挖土方应堆放于距槽边1m 处,堆放高度以 1m 以内为宜; b) 泵房基础为石方(砂岩或页岩)时,可采用爆破施工方法。爆破施工中要严格按爆破作业要求和操作规程,注意施工安全。 8.3.4 水泵机组基础施工开挖 水泵机组基础(带底座)的开挖平面轮廓尺寸和开挖深度,可按以下规定确定设计值,实际开挖值应大于设计值: a) 基础长 L=底座长 +(0.150.20 )m ; b) 基础宽 B=底座螺孔间距 + (0.15 0.20) m; c) 基础深 H=底座地脚螺栓长 + (0.15 0.20)m
16、 ; d) 基础上平面高出地坪 h=0.10 m0.20m 。 注:水泵机组基础(不带底座)的开挖平面轮廓尺寸和开挖深度,可根据水泵或电动机地脚螺栓孔的间距加上0.4 m0.5m,以确定其长度和宽度,(基础挖深确定方法同本条c)。 8.3.5 水泵机组基础的开挖控制: a) 开挖后的水泵机组基础的轴线,应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b) 开挖后的水泵机组基础的轮廓尺寸,应与设计图尺寸保持一致。 8.3.6 泵房的筑砌施工 8.3.6.1 泵房由砖(含条石)、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含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砌。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8.3.6.2 泵房基础施工,按现场条件在放线开挖的基础上,
17、宜采用砖基础和条石(毛石)基础,并按此类基础来确定施工方法和步骤。 8.3.6.2.1 砖基础施工 砖基础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基上: a) 铺筑 C10C15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 10cm 左右,应找平; b) 用 M7.5 水泥砂浆筑砌砖基础大放脚,筑砌层数应按设计要求,砖的摆放、错缝及转角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确定; c) 砖基础的砌体砂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铺填应密实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80%;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且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75%; d) 组砌方法应正确,不应有通缝,转角处和交接处的斜槎和直槎应通顺密实。直槎应按规定加拉接筋
18、。 8.3.6.2.2 条石(毛石)基础施工 DB51/T 989-2010 a) 铺筑 C10C15 混凝土垫层,厚度 10cm 左右,并找平; b) 土质基槽上砌条石(毛石)基础时,要采用坐浆法砌筑。石块应平稳密实,砂浆应充满空隙,不得有干缝和空隙; c) 在垫层或岩石面上砌筑条石(毛石)基础时,应将垫层或岩石表面清扫干净,然后铺上一层砂浆,再砌石块,使砂浆与石块黏牢; d) 石块应分层筑砌,每层厚度以 30cm 左右为宜(或按设计要求规定台阶),石块之间上下层竖缝必须错开,丁顺交替排列。 8.3.6.3 泵房墙体及其他结构的施工 8.3.6.3.1 砖砌体筑砌墙体 砖砌体筑砌墙体,应根据
19、荷载大小和所采用材料、墙长、墙高,通过计算确定出墙厚应满足泵房强度与稳定的要求。 砖砌体筑砌墙体的一般工艺,应包括: a) 摆砖、立皮数杆、盘角和挂线、砌筑、标高控制等; b) 质量保证措施为: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错缝搭接、接槎可靠等; c) 为了承受机组振动和其他地质荷载(地震、山体滑坡等)的影响,在墙体四角增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钢筋混凝土圈梁。 8.3.6.3.2 水泥砂浆的配合拌制 水泥砂浆以抗压强度为主要指标,常用标号有 M2.5、M5 、 M7.5、M10 、M15等,筑砌时按墙体强度和筑砌进度选取相适应的砂浆标号。 8.3.6.3.3 不同砌体种类的砂浆稠度 新拌制的砂浆
20、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和保水性)以便于铺砌。砂浆的稠度(流动性)的选择要根据墙体材料、建筑部位及气候条件而定。筑砌砂浆的稠度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筑砌砂浆稠度表 单位为毫米 砌体种类 砂浆稠度 燃结普通砖砌体 70 90 轻骨材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砖砌体 60 90 燃结多孔砖、空心砖砌体 80 燃结普通砖平拱式过梁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50 70 石砌体 30 50 8.3.6.3.4 墙体的其他设置 墙体应按照设计图样的要求设置泵房房门、窗户位置,并应有承重平拱式过梁或钢筋混凝 土 预制过梁;预留泵机组进出水管道穿墙孔、电力线下线孔等。 墙体表面抹灰、装饰和嵌刻站牌。 泵房内
21、墙体采用抹面砂浆抹平、压光、粉白或涂防水涂料;外墙体用水泥砂浆抹平后贴瓷砖;在墙体显著部位嵌刻站牌。 8.3.6.3.5 屋盖施工 DB51/T 989-2010 a) 斜屋盖(坡屋盖) 泵房采用有檩条斜屋盖(坡屋盖)。施工按照有檩条斜屋盖的技术规范实施。 b) 平屋盖 泵房可采用槽形钢筋混凝土板预制构件铺设平屋盖,槽形钢筋混凝土(C15 )预制构件应进行荷载计算、槽形板内力计算、配筋计算;平屋盖铺设完成后应进行排水、防水(防渗)、保温(隔热)处理。 c) 钢筋混凝土现浇屋盖 泵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屋盖,浇筑应按照混凝土规定的保养期进行保养,并应对屋面进行排水、防水(防渗)、保温(隔热)处理
22、。 8.4 附属工程施工 附属工程(配电房、管理房、排水系统、便道、保坎、挡土墙等)的施工,按照设计图样的要求与泵房施工同步进行。 8.5 管道施工开挖和管道铺设 对地面铺设管道,管道的施工开挖主要包括镇墩、管道支墩(或管床)基础的施工与开挖;对于地埋管道主要指管槽的施工开挖。 8.5.1 地面铺设管道的施工开挖 地面铺设管道的开挖主要包括镇墩、支墩基础的开挖: a) 按照镇墩和支墩的设计图样和所给定平面和深度尺寸进行开挖; b) 镇墩的构造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敞式两种,施工时按照设计要求选择: 镇墩的施工采用 C15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现浇。墩内管道包裹厚度不小于 0.2m。 为加强镇墩的整体性
23、,在墩内布置必要的构造钢筋,亦可按照镇墩布筋图制作施工。 对于重要环节的镇墩, 管子上需加管卡或焊接铁块, 以防止管外壁与墩之间产生松动滑移。 c) 支墩是保持管道顺直的支承装置。沿整个管道以等距布置为宜,间距一般为 6m 12m,支墩尺寸可按如下选取: 支墩尺寸,根据管材、管径、管道承载要求及现场条件由设计确定; 支墩材料采用 M7.5M10 水泥砂浆砌块石或浆砌砖,表面勾缝抹平。 8.5.2 地埋管道的施工开挖和管道铺设 地埋管道的开挖与地面管道施工开挖要求相同,其镇墩尺寸可适当小一些。地埋管道应分段预留检视井,以利维修。地埋管道应避开洪水冲刷坡段和山体滑坡地带。 8.6 管道铺设及连接方
24、式 管道常见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连接、承插连接和焊接连接三种。金属管道连接安装前,内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和防锈处理。 8.6.1 法兰连接: a) 管道材质为钢管时,一般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规格大小、尺寸应与管径、管道承压要求相一致; b) 法兰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不受损伤或变形; c) 安装时,两段钢管的法兰之间应垫入密封垫片,并将两法兰的螺孔对正,穿入螺栓(螺纹表面涂防锈油),并依次放入平垫圈、弹簧垫圈,拧入螺母,然后用扳手对称地拧紧螺栓螺母; d) 螺栓外露出长度,一般不应大于 5mm; e) 带法兰的铸铁管道和硬塑料管道的安装连接方法和顺序与钢管法兰连接相同。 DB51/T 989-2010 8.
25、6.2 承插连接: a) 管道材质为铸铁管时,多用承插连接; b) 安装时应按由下而上和承口向前进行,待装管的移动要求平稳,插口圆周应同步地进入已装管的承口内,铸铁管的承口端的沥青应清理干净; c) 沿直线铺设的承插铸铁管对口应留有 4mm9mm 轴向间隙。承插口球形间隙(径向间隙)应均匀。间隙中塞入油浸麻辫,每圈麻辫应互相搭接,压实打紧,填塞深度为承插深度的 1/3。外口采用膨胀水泥和石棉水泥填塞,其深度应为接口深度的 1/22/3,填塞时应分层捣实、压平,并及时进行湿保养。 8.6.3 焊接连接 管道材质为钢管采用电焊焊接,材质为 PE 塑料管采用热熔焊接。 8.6.3.1 钢管焊接: a
26、) 检查钢管的质量; b) 清理管口的锈斑、油污和飞边,按焊缝要求加工坡口,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条规格,焊接时应将所焊接的两根钢管对齐,在圆周上点焊牢固,校直后再沿圆周整圈焊接; c) 焊接应牢固可靠,焊缝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漏焊、夹渣等缺陷; d) 清除焊渣; e) 管道纵向转角处,应选择角度与之相适应的弯头进行焊接; f) 整条管道焊完后,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8.6.3.2 塑料管道焊接: a) 检查 PE 管质量; b) 按热熔焊接要求对管口进行清除飞边污物等处理; c) 将被焊接的两管对齐,呈同一水平线; d) 加热板表面应清洁、平整、光滑,板面温度均匀并应保证管端充分塑化;
27、e) 当加热板达到对接温度时,应将加热板及时抽出,迅速将两管端合拢对齐,四周挤出的母材应均匀; f) 焊后两管端面应熔接牢固; g) 冷却时应保持清洁,在未完全冷却前管道不得随意搬动; h) 焊接后应进行检验,抽检数不得少于 10%。 8.7 管道控制(调节)部件的安装 管道控制(调节)部件的安装包括:阀门、止回阀(安全阀等)、压力表座等: a) 闸阀和逆止阀安装前,应进行检查,产品质量合格后方可安装; b) 认真检查填料松紧、压盖及调节螺栓是否有调节余量; c) 安装时,安装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阀杆和手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滞,闸板应处于关闭状态,应与管道进口(或出口)对齐,不得歪斜; d) 连
28、接法兰密封面应垫入密封垫片,并用螺栓、垫圈(平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连接。 8.8 管道的水压试验: a) 管道施工完成后,应分别对进口(吸入管道)和出口(压力管道)进行水压试验; b) 压力管道较长时,可分段进行水压试验,亦可采用边施工边试压的方法进行; DB51/T 989-2010 c) 水压试验主要包括密封试验(渗漏)和强度试验。 8.8.1 管道试验前的准备: a) 在试验管段两端加装临时封板,一端设置临时注水、加压接头和压力表座,另一端设置临时放水(排气)球阀; b) 管道工作压力试验设备:压力表、试压泵、试验用阀门、计时秒表、试验记录表格; c) 检查管道、接头(法兰或承插口
29、)、阀门的外观和状态,对于地埋管道应将接头外露,便于试压时观察; d) 检查试验设备与被试管道的连接,要保证试验设备的严密性和功能正常。 8.8.2 水压试验: a) 管道试验段长度应不大于 1000m; b) 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在注满水 24h 后,方可进行水压试验; c) 试验压力应不小于泵站设计压力的 1.25 倍,且最低试验压力不小于 0.2MPa,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 10min,无泄漏、无变形即为合格。 8.9 出水池的施工开挖 8.9.1 出水池施工开挖,应以管道出水口轴线和垂线为基础进行,按放线(放样)轮廓尺寸进行施工开挖。 8.9.2 出水池施工开挖时,应随时检查校核
30、出水管出口的高程位置、池宽、池深、池长的总长度尺寸、收缩段的尺寸、收缩角的角度、护坎的长度。 8.9.3 出水的地基为填方时,应符合 SL 234-1999 中 6.3.1 的规定 。 8.9.4 出水池的结构施工筑砌,出水池墙体一般采用 M7.5 水泥砂浆砌条石(或砖砌),墙厚度根据池墙高度和水压进行稳定校核计算确定;池墙内表面采用 M10 水泥砂浆勾缝或抹平,表面应平整、光洁、连接处应平顺;池底采用 C15C20 混凝土现浇,厚度 10 cm15cm。 9 泵机组的安装 9.1 安装前的准备 9.1.1 设备安装人员的组织准备 安装前必须配齐技术力量,安装人员必须熟悉泵机组的有关资料,掌握
31、机组的安装步骤、方法和要求。 9.1.2 设备安装工具和材料的准备 9.1.2.1 一般工具和专用工具:手钳、活动扳手、各型固定扳手和专用工具。 9.1.2.2 专用量具:塞尺(0.01 mm1mm)、游标卡尺、不锈钢直尺(0 m1m)、卷尺(0 m5m)、专用角尺、框式水平仪、重锤、墨线盒等。 9.1.2.3 吊装工具:手动葫芦、钢丝绳、临时吊装三角架(或门形架)、契形垫铁、薄铁垫片等。 9.2 泵机组的现场验收 DB51/T 989-2010 泵机组运到泵站现场后,应对设备和随机资料进行验收。 9.2.1 校核机组的规格型号及外观质量。 9.2.2 转动件是否灵活、无卡滞;各装配的紧固件是
32、否符合规范,有无松动现象;检查密封是否符合要求,填料轴封的填料是否按要求装填压紧,松紧度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要求;配套电机的装配应符合总装技术要求。 9.2.3 检查泵机组的安装尺寸是否与泵房基础设计尺寸一致,机组的外形尺寸是否与泵房内空尺寸协调一致,是否有干涉现象。 9.3 机组基础浇筑 机组基础浇筑可与泵房建筑同步进行,或进行二次浇筑。 9.4 卧式泵机组的安装 9.4.1 卧式泵安装 水泵机组上基础安装前,应认真复查安装基础平面和标高位置的安装位置尺寸,安装时应认真对水泵的中心线、水平和标高进行找正。 a) 中心线找正 中心线找正是指找正水泵的纵横中心线,在基础顶平面上确定纵横中心线。后确定
33、水泵位置,使水泵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纵横中心线相吻合。 b) 水平找正 水平找正是指找正水泵的纵向水平和横向水平。采用水平仪或吊垂线进行。 c) 标高找正 水泵的标高找正是指找正水泵轴心线的高程。找标高的目的是校核安装好的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是否相符。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d) 设备安装前,应认真检查各部件的装配,紧固件是否紧固,润滑部位是否按规定加注润滑油,填料函(机械密封)是否松紧适度、密封可靠,转动件是否均匀、灵活、无卡阻。 e) 泵机组吊装就位后,应紧固基础防松螺母(防松垫片);同时应按照安装的技术要求调整水平、传动间隙和同心度。 f) 卧式泵机组安装时,应认真复查泵进口基准的安装
34、高程。 g) 卧式泵机组安装时,其外露的转动部件,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壳,罩壳外表面应按规定涂红色油漆。 h) 泵机组的电机安装时,其应有可靠绝缘包装,导线外露部位应有安全套管,电机外壳应有安全可靠的接地保护装置。 i) 安装的其他要求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9.4.2 卧式泵机组防护罩的安装 卧式水泵机组安装完毕后,在其外露转动部位,应安装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罩壳。 9.5 潜水电泵的安装 潜水电泵的安装仅对QJ 型井用潜水泵、 WQ型污水潜水泵的安装作出规定。轴流式和混流式潜水泵的安装,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9.5.1 QJ 型井用潜水泵的安装 DB51/T 989-2010 9.5.
35、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a) 安装前应对工作井(水源井)的直径进行检查,是否符合机组机座号的要求; b) 安装前应对工作井(水源井)的参数(井深、动静水位、涌水量) 进行检查校核,以验证工作井(水源井)的各项设计参数是否符合所选泵型的工作要求。此外,还应对工作井(水源井)的水质进行检查,以确保工作条件满足水泵的运行条件的要求; c) 安装前应对工作井(水源井)的井台(机组安装基础)进行检查,是否能承受整个机组的质量(重量); d) 安装前应对井台(机组安装基础)平面的水平进行校正,以保证水泵轴线的垂直; e) 安装吊装架,选择吊装能力大于潜水泵机组质量的吊装设备(手动葫芦或电动葫芦),并在
36、吊装架上牢固固定,葫芦吊钩上挂上吊链或吊装钢丝绳,检查手动链拉动是否灵活,应无卡阻现象。 9.5.1.2 安装步骤: a) 潜水电机在安装前,应检查其质量是否良好,紧固件有无松动,电缆有无破损,电源和电气装置是否可靠,电源的电压、频率是否与铭牌相符,检查电机轴的转动是否灵活; b) 电机通电前,必须用洁净的清水(不含沙)注满电机; c) 电机注满清水后,应检查所有螺母处有无渗水和漏水现象,若有渗水的地方,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用 500V 兆欧表检测绕组对电机座的绝缘电阻 值应不低于 150M; d) 连接电机引出电缆与外接橡胶电缆,先对接头进行水下密封,再采用带胶热缩套管进行二次密封。
37、电机注满水后,在接近室温的水中浸泡 12 小时,同时用 500V 兆欧表检查绕组(包括引出电缆)对机壳的绝缘电阻 值不低于 150M; e) 接好开关,检查线路和变压器容量,一切正常后,瞬时接通电机(不超过 1 秒),看转向是否与泵上的转向标志的方向一致,如不一致则将三相电源接头任意对调二相,此后电缆接线相序不可变更; f) 检查水泵的装配质量是否良好,紧固件有无松动以及在运输中有无损伤,轴向窜量是否达到要求,泵上部逆止阀是否动作; g) 从进水节处检查泵转动是否灵活,若有卡死现象,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h) 将泵和电机连接在一起,并用螺栓紧固好,上好滤水网,准备下井,此时严禁通电运转; i
38、) 在潜水电泵的逆止阀体接上一节输水短管,低扬程泵输水短管直接接泵上导流壳,在管子的适当位置夹紧安装夹板。用吊链将电泵吊起,慢慢放入井中,等到夹板可靠地放到井台上,松开吊链取下挂钩。将第二节管子可靠地接到第一节管子上,并用第二付安装夹板夹紧,用吊链吊挂,然后拆下第一付夹板。按上述方法使泵继续下落,装好所有的管路。最后将夹板在管子的适当位置,牢固地固定在井台上,接上输水弯管。井台上亦可采用其它安装方法; j) 潜水电泵应浸入动水位以下,电机底部距井底不得小于 3m,水泵的第一级叶轮至少应浸入动水位 3m 以下,潜水电泵机组浸入静水位以下不得大于 70m; k) 电缆在下井安装时,不应扭曲和过分的
39、张紧,应用塑料绳或废铜线将电缆同每节输水管上下端绑扎在一起; l) 安装过程中随时测量绝缘电阻,下井后检查电机绝缘电阻 值不得小于 5M。接好电气设备,方可启动; m) QJ 型潜水泵根据水源类型和取水条件,可采用真空引水装置的安装方式,其真空引水装置的引水管管径 DN200mm 。 9.5.1.3 其它类型潜水泵的安装方式,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DB51/T 989-2010 9.6 水轮泵的安装 水轮泵的安装分为立式安装、卧式安装、串联安装和并联安装等方式。应根据设计安装图样和“ 水轮泵使用说明书” 的要求进行安装。 10 电气设备的安装 10.1 变压器的安装和调试 电力变压器安装
40、规范应符合 GB1094.11094.5 的规定。 10.2 高压电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高压电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符合GBJ 147 的规定。 10.3 低压电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10.3.1 低压电器及其操作机构,应用支架或垫板固定在墙体或柱体上。落地安装的电器设备,其底面一般应高出地面 50mm100mm。操作手柄中心距离地面一般为 1200mm1500mm;侧面操作手柄距离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不宜小于 200 mm。 10.3.2 固定低压电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紧固螺栓规格应按规定选配,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整; b) 电器内部不应受额外应力; c) 有防振要求的电器应加减振装置,紧固螺
41、栓应有防松措施,如加装锁紧螺母、锁钉等; 10.3.3 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按照电器的接线端头标志接线。一般情况下,电源侧导线应连接在进线端(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的导线应接在出线端(可动触头接线端); b) 电器的接线螺栓及螺钉应有防锈镀层,连接时螺钉应拧紧。 10.3.4 低压电器应按其负荷性质及安装场所的需要进行下列试验,并符合规定: a) 低压线圈动作值校验: 吸合电压不大于 85%额定电压,释放电压应不小于 5%额定电压; 短时工作的合闸线圈应在 85%110% 额定电压范围内,分励线圈应在 75%110% 额定电压范围内均能可靠工作; b) 用电机或液压、气压传
42、动方式操作的电器,除产品另有规定外,当电压、液压或气压在 (85% 110%)额定值范围内,电器应可靠工作; c) 各类过电流脱扣器、失压和分励脱扣器、延时装置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定,其整定值误差不得超过产品的标称误差值。 10.3.5 低压电器设备要求操作宽度,见表 2: 表2 低压电器设备要求操作宽度 单位为毫米 背面维护走廊 正面操作走廊 布置方式 最小 最小 推荐 一面装有配电装置时 1000 1500 1800 DB51/T 989-2010 两面装有配电装置时 1000 2000 2500 10.3.6 接触器与起动器安装注意事项: a) 电磁铁的铁心表面无锈斑及油垢,触头的接触
43、表面应平整、清洁; b) 接触器、起动器的活动部件动作应灵活、无卡阻,衔铁吸合后无异常声响,接触紧密,断电后应能迅速脱开; c) 电磁起动热元件的规格应按电机的保护特性选配,热继电器的电流调节指示位置,应调整在电机的额定电流值以上,如设计有要求时,应按整定值进行校验; d) 可逆电磁起动器防止同时吸合的互锁装置动作应正确、可靠。 10.3.7 直接起动的检查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接线正确; b) 起动中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10.3.8 自耦减压起动器的安装、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起动器应垂直安装 油浸式起动器的油面不得低于标定的油面线; 减压抽头(65% 额定电压或 80
44、%额定电压)应按负荷的要求进行调整,但起动时间不得超过自耦减压起动器的最大允许起动时间; b) 连续起动累计或一次起动时间接近最大允许起动时间时,应待其充分冷却后方能再次起动。 10.3.9 软起动装置的安装、检查、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软起动装置的安装:检查电源进出线是否接反,如是旁路型的软起动装置还需确认旁路输出回路与软起动器输出回路是否错相; b) 软起动装置运行前的检查:检查连接螺钉是否松动,仪器、仪表是否损坏,三相电源是否缺相、电压是否平衡以及电压值是否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c) 软起动装置的运行:正确调整软起动器参数,包括:初始电压( 起动力矩) 、停止电压、启动时间、停止时
45、间、限流倍数以及各项保护参数。如运行一次不成功,应反复调整参数直到获得良好的起动特性。 10.4 安全接地与防雷设施 泵站应设可靠的安全接地装置与防雷设施。 10.4.1 接地装置的一般规定: a) 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柜的框架、邻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电线管等,均应可靠接地和接零; b) 用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电气设备,严禁同时采用接地和接零两种保护方式; c) 采用保护接零时,变压器零线必须可靠接地;电缆和架空线在建筑物(泵房或控制房)进户处的零线,应重复接地;在室内将零线与配电柜、控制柜的接地装置相连,最好将零线环接。 d) 电力设备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46、当配电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 100kVA 时,接地电阻 值应不大于 10;当配电变压器总容量超过 100kVA 时,保护接地电阻 值应不大于 4; 当配电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 100kVA 且重复接地不少于 3 处时,重复接地电阻 值应不大于30;当配电变压器总容量超过 100kVA 且重复接地不少于 3 处时,重复接地电阻 值应不大于 10; DB51/T 989-2010 e) 保护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在地下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m; f) 变压器低压侧的相线上应装设低压避雷器;直接与架空线相连的电量计能表和架空线与地埋线路的连接处宜装设保护间隙或避雷器。 10.4.2 接地安装:
47、a) 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与大地可靠连接的自然接地体(如配线的钢管、建筑物的金属构架、埋入地中或水中的钢筋、压力钢管等)。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规程 10.3.1.4 的规定。 b) 利用自然接地和引外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c) 无良好的自然接地时,应装设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钢管;水平敷设的可采用圆钢、扁钢等。垂直敷设时,应不少于两根,垂直打入地下深度应不小于 2.5m,角钢、钢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3m;水平敷设时,埋设深度应不小于 0.7m。 d) 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应使用镀铜或镀锌的接地体。敷设在土壤中的接地体
48、不应涂漆。 e) 人工接地体的最小尺寸,见表 3。 f) 接地线的最小截面面积,见表 4。 表3 人工接地体的最小尺寸表 接地体类别 最小尺寸 圆钢(直径) 角钢(厚度) 钢管(壁厚) 扁钢(截面) (厚度) 8mm 4mm 2.5mm 48mm24mm 表 4 接地线的最小截面面积表 接地线材料 接地线类别 最小截面 mm2铜 电缆的接地芯或与相相线包在同一保护外壳内的多芯导线的接地芯 绝缘铜线 铜 1.5 铝 1.0 1.5 铜 裸铜线 4.0 表 4(续) 接地线材料 接地线类别 最小截面 mm2铝 绝缘铝线 裸铝线 2.5 6.0 扁钢 户内:厚度不小于 3 mm 户外及地下:厚度不小
49、于 4 mm 24.0 48.0 圆钢 户内:直径不小于 5 mm 户外:直径不小于 6 mm 地下:直径不小于 8 mm 相当于 19.6 相当于 28.3 相当于 59.2 11 施工安全要求 11.1 施工人员的安全要求 DB51/T 989-2010 11.1.1 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印有本人照片、姓名、工种、编号和施工单位公章的胸卡,并身穿紧身工作服,头带安全帽(头盔)和手套,方能进入施工现场;严禁赤膊、赤脚和穿拖鞋、高跟鞋施工。 11.1.2 高空等危险作业人员必须牢系安全带,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安全,工具和材料应有序摆放,不得乱放乱扔。 11.1.3 带电作业人员必须保证在可靠的绝缘条件下,方能带电作业施工。无电作业时,应先将电源切断,并派人值守施工作业完成后方能通电。非电气施工人员严禁用手触模电器设备和裸露导线。 11.1.4 雷雨期间,不得在室外施工。 11.2 施工现场安全要求 11.2.1 施工现场(主要指泵房等比较集中的建筑物),应有专人值守,严禁非施工人员擅自进入工地。 11.2.2 施工现场应有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 11.2.3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