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832-2017 土壤和沉积物 金属元素总量的消解 微波消解法 Soil and sediment - Digestion of total metal elements - Microwave assisted acid digestion method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7-07-18发布 2017-09-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方法原理 . 1 4 试剂和材料 . 1 5 仪器和设备 . 1
2、 6 样品 . 2 7 样品的消解 . 2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 3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3 10 注意事项 . 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4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 金属元素的消解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和沉积物中 17 种金属元素总量的微波消解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宁波市环境监测中 心
3、、攀枝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7 年 7 月 18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7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土壤和沉积物 金属元素总量的消解 微波消解法 警告:微波酸消解的操作过程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 和衣物。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总量的微波消解法。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砷(As) 、钡( Ba) 、铍( Be) 、铋( Bi) 、镉( Cd) 、钴( Co) 、 铬(Cr) 、铜(Cu) 、汞(Hg) 、锰(Mn) 、镍(Ni) 、铅(
4、Pb) 、锑(Sb) 、硒(Se) 、铊(Tl) 、 钒(V)和锌(Zn)等 17 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消解。若通过验证,本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金属元 素总量的消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第三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土壤或沉积物样品和酸的混合物吸收微波能量后,使酸的氧化反应活性增加,在高温、 高压条件下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释放到溶液中。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级纯化学试剂。 4.1 实验
5、用水:新制备的二次去离子水或亚沸蒸馏水,电阻率18M cm(25) 。 4.2 硝酸: (HNO 3 )=1.42g/ml。 4.3 盐酸: (HCl)=1.19g/ml。 4.4 氢氟酸: (HF)=1.16g/ml。 4.5 高氯酸: (HClO 4 )=1.67g/ml。 4.6 硝酸溶液:1+99,用硝酸(4.2)配制。 4.7 硝酸溶液:1+1,用硝酸(4.2)配制。 5 仪器和设备 5.1 微波消解装置 采用密闭微波消解装置,能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前处理。一般功率为 4001600 W,感应 温度控制精度为2.5,配备微波消解罐。 注:需定期对磁控管进行维护保养。 5.2 分析天平:
6、精度为 0.0001 g。 5.3 温控加热设备:温度控制精度为5。 2 5.4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6 样品 6.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参照 HJ/T 166 的相关规定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参照 GB 17378.3 的相关规定进行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6.2 样品的制备 按照 HJ/T 166 和 GB 17378.3,将采集后的样品在实验室中风干、破碎、过 0.15 mm(100 目)尼龙筛、保存。 7 样品的消解 7.1 消解方法一 7.1.1 适用于铊、铍、钡、锰、铜、铅、锌、镉、铬、镍、钴、钒元素的消解。 7.1.2 消解步骤 称取风干、 过筛的样品 0.250
7、.5 g (精确至 0.0001 g) 置于消解罐中, 用少量实验用水 (4.1) 润湿。在防酸通风橱中,依次加入 6 ml 硝酸(4.2) 、3 ml 盐酸(4.3) 、2 ml 氢氟酸(4.4) ,使 样品和消解液充分混匀。若有剧烈化学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加盖拧紧。将消解罐装入消解 罐支架后放入微波消解装置的炉腔中,确认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工作正常。按照表 1 的 升温程序进行微波消解,程序结束后冷却。待罐内温度降至室温后在防酸通风橱中取出消解 罐,缓缓泄压放气,打开消解罐盖。 表 1 微波消解升温程序 升温时间 消解温度 保持时间 7 min 室温 120 3 min 5 min 12
8、0 160 3 min 5 min 160 190 25 min 将消解罐中的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许实验用水(4.1)洗涤消解罐和盖子 后一并倒入坩埚。将坩埚置于温控加热设备(5.3)上在微沸的状态下进行赶酸。待液体成粘 稠状时,取下稍冷,用滴管取少量硝酸(4.6)冲洗坩埚内壁,利用余温溶解附着在坩埚壁上 的残渣,之后转入 25 ml 容量瓶中,再用滴管吸取少量硝酸(4.6)重复上述步骤,洗涤液一 并转入容量瓶中,然后用硝酸(4.6)定容至标线,混匀,静置 60 min取上清液待测。 注1: 微波消解后若有黑色残渣,表明碳化物未被完全消解。在温控加热设备(5.3)上向坩埚中补加 2
9、 ml 硝酸(4.2) 、1 ml 氢氟酸(4.4)和 1 ml 高氯酸(4.5) ,在微沸状态下加盖反应 30 min后,揭盖继 续加热至高氯酸白烟冒尽,液体成粘稠状。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至黑色碳化物消失。 注2: 由于土壤、沉积物样品种类多,所含有机质差异较大,微波消解的硝酸、盐酸和氢氟酸用量可根据 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注3: 样品中所测元素含量低时,可将样品称取量提高到 1 g(精确至 0.0001 g) ,微波消解的硝酸、盐酸 和氢氟酸用量也应按比例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或增加消解次数。 注4:为避免消解液损失和安全伤害,消解后的消解罐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开盖。 3 7.2 消解方法二
10、7.2.1 适用于砷、铋、汞、锑、硒元素的消解。 7.2.2 消解步骤 称取风干、 过筛的样品 0.250.5 g (精确至 0.0001 g) 置于消解罐中, 用少量实验用水 (4.1) 润湿。在防酸通风橱中,依次加入 2 ml 硝酸(4.2) 、6 ml 盐酸(4.3) ,使样品和消解液充分混 匀。若有剧烈化学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加盖拧紧。将消解罐装入消解罐支架后放入微波消 解装置的炉腔中,确认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工作正常。按照表 2 的升温程序进行微波消 解,程序结束后冷却。待罐内温度降至室温后在防酸通风橱中取出消解罐,缓缓泄压放气, 打开消解罐盖。将消解罐中的溶液转移至 25 ml
11、容量瓶,用少许实验用水(4.1)洗涤消解罐 和盖子后一并倒入容量瓶中,然后用实验用水(4.1)定容至标线,混匀,静置 60 min 取上清 液待测。 表 2 微波消解升温程序 升温时间 消解温度 保持时间 7 min 室温 120 3 min 10 min 120 180 15 min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8.1 精密度 六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 ESS-1、ESS-3、GSS-14、GSS-15 和 GSD-9 等 5 种标准样品或标 准物质中的 17 种元素进行了 6 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0.2%16%;实验室间 相对标准偏差为:0.6%12%;重复性限为:0.005 mg/
12、kg39 mg/kg;再现性限为:0 mg/kg 46 mg/kg。 8.2 准确度 六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 ESS-1、ESS-3、GSS-14、GSS-15 和 GSD-9 等 5 种标准样品或标 准物质中的 17 种元素进行了 6 次重复测定,相对误差为:-12%-0.05%。 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统计见附录 A。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1 空白实验的测定结果应小于方法检出限。 9.2 每 20 个样品进行一个平行样测定,样品数量少于 20 个时,应至少做一个平行双样。 9.3 每 20 个样品应测定一个土壤或沉积物有证标准样品或有证标准物质,其测定值应在保证 值范围内。 10 注意事
13、项 10.1 实验所用的器皿需先用洗涤剂洗净,再用硝酸溶液(4.7)浸泡 24 h,使用前再依次用自 来水、实验用水(4.1)洗净,自然干燥。 10.2 若在样品消解过程中, 由于样品消解罐内产生压力过大而造成泄压, 破坏其封闭系统时, 则该批次样品消解无效。 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 5种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中的 17种金属元素进行了 6次重复测定, 表 A.1 给出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表 A.1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元素 样品 编号 平均值 (mg/kg) 标准值 (mg/kg) 实验室内 相对标准 偏差 (%) 实验室间 相对标准 偏
14、差(%) 重复性限 r (mg/kg) 再现性限 R (mg/kg) 相对误差 (%) 相对误差最终 值(%) 砷 10.6 10.70.8 1.76.7 2.3 1.1 1.2 -1.4 -1.44.5 15.6 15.91.3 0.97.3 2.9 1.9 2.2 -1.7 -1.75.6 8.28 8.40.9 1.17.0 3.6 1.1 1.3 -1.5 -1.57.1 钡 704 71616 0.83.3 1.2 35 40 -1.7 -1.72.4 424 43018 0.72.0 2.0 14 27 -1.5 -1.53.9 599 60813 0.82.5 1.4 24 32
15、 -1.5 -1.52.8 铍 2.68 2.70.1 0.85.2 3.4 0.2 0.3 -0.9 -0.866.8 1.60 1.80.3 1.45.6 5.3 0.2 0.3 -11 -119.4 2.42 2.440.06 0.67.0 1.1 0.2 0 -0.7 -0.682.2 铋 1.15 1.160.06 0.52.7 2.2 0.06 0.09 -1.2 -1.24.3 0.40 0.420.04 1.96.8 5.7 0.06 0.08 -4.8 -4.811 0.332 0.350.02 1.64.7 9.6 0.03 0.09 -5.2 -5.218 镉 0.088
16、 0.0830.011 1.99.4 6.4 0.01 0.02 5.8 5.814 0.049 0.0440.014 5.112 8.0 0.01 0.02 12 1218 0.243 0.260.04 1.09.9 11 0.04 0.08 -6.6 -6.620 钴 14.9 14.80.7 0.94.9 2.3 1.2 1.5 0.4 0.454.6 22.1 22.01.7 1.14.6 3.2 1.8 2.6 0.6 0.616.5 14.2 14.41.2 0.95.1 3.9 1.3 2.0 -1.3 -1.37.7 铬 55.8 57.24.2 1.04.8 3.3 3.6
17、6.1 -2.5 -2.56.4 100 98.07.1 0.85.0 6.3 7.0 19 2.3 2.313 83.2 857 0.94.3 3.6 8.1 11 -2.1 -2.17.0 铜 20.6 20.90.8 1.06.1 2.1 2.0 2.2 -1.5 -1.54.1 29.6 29.41.6 1.96.7 4.2 2.7 4.2 0.6 0.628.4 32.0 322 0.43.1 2.1 1.6 2.4 -0.05 -0.054.2 汞 0.017 0.0160.003 4.714 6.2 0.005 0.005 4.2 4.213 0.114 0.1120.012 1
18、.57.8 1.1 0.02 0 1.3 1.32.2 0.084 0.0830.009 1.411 3.1 0.02 0 0.6 0.606.2 锰 957 96320 0.23.2 1.0 39 46 -0.6 -0.592.1 5 元素 样品 编号 平均值 (mg/kg) 标准值 (mg/kg) 实验室内 相对标准 偏差 (%) 实验室间 相对标准 偏差(%) 重复性限 r (mg/kg) 再现性限 R (mg/kg) 相对误差 (%) 相对误差最终 值(%) 618 62020 0.43.2 1.4 28 34 -0.3 -0.272.7 683 68815 0.51.7 0.56 2
19、0 21 -0.7 -0.681.1 镍 29.2 29.61.8 2.03.8 2.8 2.4 3.2 -1.2 -1.25.6 34.9 33.72.1 0.83.6 5.5 2.3 5.7 3.5 3.511 31.6 322 0.64.4 2.8 2.1 3.1 -1.4 -1.45.5 铅 24.0 23.61.2 1.215 2.8 4.1 4.2 1.6 1.65.8 33.4 33.31.3 1.112 2.5 4.7 4.9 0.2 0.205.0 23.7 233 1.713 8.9 3.6 6.7 2.9 2.918 锑 1.01 1.0 1.516 12 0.3 0.4
20、 1.2 1.226 1.73 1.8 4.111 9.9 0.4 0.6 -4.1 -4.117 0.792 0.810.15 4.612 7.1 0.2 0.2 -2.0 -2.017 硒 0.092 0.0930.012 1.111 2.5 0.02 0 -0.7 -0.725.0 0.188 0.190.03 0.811 4.3 0.04 0.05 -1.3 -1.38.4 0.157 0.160.03 1.814 4.0 0.04 0 -1.8 -1.87.9 铊 0.658 0.670.04 0.93.8 1.2 0.05 0.05 -1.7 -1.72.3 0.461 0.490
21、.08 1.85.7 4.9 0.05 0.08 -5.9 -5.99.2 0.622 0.630.03 1.24.2 2.4 0.05 0.06 -1.4 -1.44.8 钒 77.8 77.53.1 0.92.7 2.0 4.1 5.8 0.4 0.434.0 117 1165 0.92.4 3.6 6 13 0.9 0.867.2 95.1 976 0.54.1 2.0 5.6 7.3 -2.0 -2.03.9 锌 56.1 55.23.4 1.33.6 3.8 3.7 6.8 1.7 1.77.7 90.2 89.34.0 0.42.1 2.7 4.0 7.8 1.0 1.05.5 78.7 784 0.52.9 2.8 4.3 7.4 0.9 0.885.7 注1:ESS-1;ESS-3;GSD-9;GSS-15;GSS-14 。 注2: 所用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的元素如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铍、钡、镉、钴、铬、铜、锰、镍、 铅、钒、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钡、钴、铬、铜、锰、镍、铅、钒、锌;石墨炉原子吸 收法:铍、铊、镉、铅;火焰原子吸收法:锰、铜、锌、镍;原子荧光法:砷、铋、硒、锑、汞;热 解析法: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