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T 5020-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24574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31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H T 5020-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MH T 5020-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MH T 5020-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MH T 5020-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MH T 5020-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P MH/T5020-2004 民用机场 航站楼广播 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broadcast system engineering of civil airport terminal building 2004-03-03 发布 2004-05-01 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 行业 标准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 系统 工程 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broadcast system engineering of civil airport terminal building M

2、H/T5020-2004 主编部门 :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施行日期 :2004 年 5 月 1 日 2004 北京 关于发布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等八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民航机发200457 号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航空运输(通用)企业,各机场,各设计、施工、监理、 咨询单位: 为了适应民用机场建设发展需要,保证民用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设计质量,由总局机场司组织编写的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机场航站

3、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 时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已经民航总局审定。现批准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03-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09-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15-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17-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18-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 时钟系统工

4、程设计规范(编号MH/T5019-2004 )、 民 用 机 场 航 站 楼 广 播 系 统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 编 号MH/T5020-2004)和 民用机场航站楼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MH/T5021-2004)等八项规范为推荐性民用航空业标准,自 2004 年 5 月 1 日起实行。 上述八项标准由民航总局机场司负责管理,由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民 航 总 局 二 0 0 四年三月三日 抄送: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前 言 本 规 范 是 根 据 民 航 总 局 基 函 1 9 9 8 0 5 6 号文- 关于委托 编 制 民 用 机 场 航 站 楼 弱 电 系 统

5、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和 民 用机 场 航 站 楼 弱 电 系 统 工 程 施 工 验 收 规 范 的 函 而 编 制 。 本 规范共分 3 章,1 个 附 录 。 本 规 范 由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总 局 机 场 司 负 责 管 理 ,由 中 航 机场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负 责 解 释 。 地 址 :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北 四 环 东 路111 号 , 邮 编 : 1 0 0 1 0 1, 电 话 :( 0 1 0) 6 4 9 6 5 11 9。 由 于 本 规 范 为 初 次 编 制 , 规 范 中 错 漏 在 所 难 免 。 同 时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迅

6、猛 发 展 , 规 范 中 不 适 之 处 将 会 不 断 增 加 。 希望 各 有 关 单 位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 注 意 总 结 经 验 , 并 将 意 见 寄 往中 航 机 场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以 供 修 订 时 参 考 。 主编单位: 中 航 机 场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主要起草人: 张 同 荣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 1) 3 系统设计 ( 2) 31 广播分区设置 ( 2) 32 广播呼叫站设置 ( 2) 33 消防紧急广播 ( 3) 34 扩声系统 ( 3) 35 功率放大与扩音 ( 5) 36 广播设备 ( 7) 37 线路敷设 (

7、 8) 38 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 8) 39 广播 系统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的环境要求 ( 10) 附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12) 附:条文说明 ( 13)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 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总 则 10 1 为加强对民用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特制定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规划及设计,也可供民用机场其他建筑和自控系统工程楼宇自控系统规划及设计时参考。 10 3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的规划及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令、法规,重视 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做到技术先

8、进 、 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0 4 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的规划及设计 ,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现行的有关工程设计标准及规范。 2 术语和符号 20 1 广播分区 为了便于管理而将整个广播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服务区域。 20 2 广播呼叫站 设置于广播服务区域内,且受广播主机控制,并能在广播主机的授权下通过广播主机将该广播设备 使用者的声音向指定区域内进行播放的广播设备。 20 3 应急广播 包括消防、空防在内的广播。 3 系统设计 3 1 广播分区设置 3 1 1 应按照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及消防分区的要求来划分广播分区。 3 1 2 在航站楼内,凡允许旅客活动的区

9、域均应包括在广播分区内,且无论旅客在任何位置均应清晰的听到广播声。 31 3 航站楼内最基本的广播分区应有: 1 国内(国际)旅客到达区; 2 国内(国际)旅客出发区; 3 国内(国际)旅客办票区; 4 国内(国际)行李提取区; 5 工作人员办公区。 3 1 4 可根据航站楼的规模大小、功能区的增加和管理的需要增设广播分区。 31 5 同一广播分区的扬声器必须由同一信号源驱动。 3 2 广播呼叫站设置 3 2 1 根据广播分区内旅客流量、旅客服务项目、疏导旅客的繁忙程度及管理的需要,在该广播分区内设置广播呼叫站。 32 2 广播呼叫站的呼叫优先级别由广播控制室设定。 32 3 广播呼叫站呼叫广

10、播分区的范围由广播控制室授权界定。 3 2 4 广播呼叫设备必须具备上述功能外 ,还应具备能呼叫任意一个由广 播控制室授权界定的广播分区的能力。其呼叫方式为手动式人工呼叫,呼叫前应有提示音响。 3 3 应急广播 33 1 消防紧急广播与航站楼广播系统应共用一套广播设备。 33 2 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紧急广播呼叫站。 3 3 3 消防紧急广播呼叫站 呼叫优先级别应设为最高级。其呼叫能力应具备呼叫任意一个广播分区、多个广播分区和呼叫全部广播的能力。 3 3 4 航站楼广播系统应根据紧急中心的指令向响应的广播区自动或人工播放特种报警声响和事故疏散撤离命令。 3 4 扩声系统 3 4 1 扩声系统

11、应根 据设计任务书、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学和建筑声学设计的因素确定。 3 4 2 扩声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及其他有关单位密切配合。 3 4 3 语音清晰度指数的设计参见 GB/T15485-95 声学语音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3 4 4 扬声器的布置方式应满足扩声的功能要求,并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体形、空间高度等因素确定。布置方式有: 1 分散布置方式; 2 集中布置方式; 3 4 5 当广播分区为室外分区时,扬声器的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供 声范围内的声压及扬声均匀度要求; 2 扬声器的声辐射范围应避开障碍物; 3 应合理布置扬声器,控制反射声、避免重声。 3 4

12、6 在旅客集中且噪音较大的广播分区宜设置噪声检测器,当噪声达到设置值时,广播系统应自动的将该广播分区的扩声升压级升高,确保信噪比。 34 7 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宜符合表 3.4.7 的规定。 表 3.4.7 扩声系统技术指标 3 4 8 航站楼工作人员分区的最大声压级和声场不均匀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降低标准。在旅客流量大的广播分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条件 声学特性 0 254.00kHZ 范围内平均声压级 0 254.00kHZ 范围内平均声压级为 0dB 0 254.00kHZ 的平均值 1 004.00kHZ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压准峰值声压级)( dB) 90 _ _ _ 传输频率特性

13、 ( dB) +4 10 传声增益 ( dB) 14 声扬不均匀度 ( dB) 10 适当提高标准。 3 5 功率放大与扩音 3 5 1 广播系统功率放大器宜采用 高压方式传输,其额定电压宜不大于 120V。 3 5 2 广播系统应满足各个广播分区对功率的要求,功率放大单元在实际使用负载运行时,宜留有一定的功率储备两广播系量。 35 3 广播系统功率放大单元必须设置备用单元。 3 5 4 广播系统必须满足所有广播分区对功率放大单元的接入数量要求外,尚应留有一定余量供系统扩展需要。 35 5 广播系统对广播呼叫站应具备如下能力: 1 设定广播呼叫站的优先级别; 2 设定和限制广播呼叫站的呼叫范围

14、; 3 满足各广播呼叫站 同时呼叫各自广播分区的能力 。 3 5 6 广播系统应具备呼叫站接入能力,并宜预留有其他声源的接口。 35 7 广播系统宜具备如下系统自诊断功能: 1 监测功率放大单元系统,实现功率放大单元自动倒卑功能,同时报警及显示故障单元; 2 监测各广播分区扬声器网络系统,实现短路、断路故障自动报警及显示,并将自动关闭故障网络。 35 8 广播系统宜具备如下声源: 1 广播电台声源; 2 重拨媒提记载声源; 3 提示性声源; 4 特种报警声源; 5 多媒体语音合成航班信息声源; 6 消防紧急广播用火灾事故声源; 7 现场广播声源; 8 内通广播声源。 以上声源均可在任意广播分区

15、广播。 3 5 9 语音广播声源用语应符合中国民航颁布的“民用机场侯机楼广播用语规范” MH/T1001-95 的规定。语种应有汉语普通话和英语。 35 10 广播系统宜具备对每一广播分区的监听功能。 35 11 自动广播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 根据编制好的广播内容 和时间表,在不同的时间段向指定的广播分区自动播出多媒体语音广播或其他媒体广播; 2 根据航班动态信息,经多媒体语音合成后自动向不同的广播分区播出最新航班信息; 3 操作人员输入的实时航班信息,经多媒体语音合成后向不同的广播分区播出最新航班信息; 35 12 自动广播系统应具备数据通信接口。 3 6 广播设备 36 1 广播设备应

16、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实现广播功能需求选择。 3 6 2 广播设备应满足广电部电视中心制作系统运行维护GY/T152-2000 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 3 6 3 广播设备中声系统设备互连配接值,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的规定。 3 6 4 广播设备中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197-94声系统设备互连 用连接器 的应用的规定。 3 6 5 广播设备的安全应符合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的规定。 3 7 线路敷设 3 7 1 广播管线的敷设路由应根据建

17、筑结构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和相关专业管线 路由设计等因素进行设计。 37 2 广播管线的配管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使用金属桥架时,应选用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防火、阻燃桥架; 2 使用管材时,应选用符合消防规范的防火、阻燃 PVC 管材。 37 3 建筑物内的广播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弱电系统桥架敷设时,应使用阻燃线; 2 穿管和线槽敷设时,必须使用阻燃多芯线缆; 3 广播呼叫站自广播控制室的音频信号线和控制线必须使用阻燃双芯屏蔽线。 37 4 室内广播线路必须安装 敷设,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弱电桥架时,广播干线宜沿弱电桥架敷设; 2 广播支线宜穿管敷设; 3 管材宜用镀锌钢管。 3

18、7 5 室外广播线路的敷设路由应根据规划总图及专业要求确定。 3 8 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38 1 民用机场航站楼 广播系统 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其防雷与接地是整个航站楼共用防雷与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站楼强、弱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统筹规划,协调设计,有条件时应同步进行。 3 8 2 广播系统 的防雷与接地主要是防止由于雷击航站楼防 雷装置,使共用接地系统电位升高对 广播系统 的反击、雷电感应及操作过电压等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和雷电波侵入对 广播系统 工作和系统信息设备造成干扰和破坏。 38 3 广播系统在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时,应认真了解航站楼强电共用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广播系统的规模

19、和具体消息设备的要求,以便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避免盲目性。 3 8 4 为减少雷电感应的磁场强度,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应做成空间电磁屏蔽结构,即将其构成空间的钢筋混凝土顶板、钢筋混凝土墙、柱和钢筋混凝土地板内的钢筋就近连通,构成法拉地笼,形成空间屏蔽结构,并与共用接地装置连接。 38 5 引进、引出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的电气线缆宜选择屏蔽线缆,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和引进、引出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子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前述要求处理。 38 6 为减少雷电感应的电位差,沿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内四周围宜设环型等电位连接带,引进、引出室内的导电物、电

20、力线路、信息线路等均应在进、出口处与环形等电位连接、并与时内空间屏蔽结构和其他金属物、设备金属外壳连接。 38 7 广播系统信息设备的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应与 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做等电位连接,其接地网地形式宜应采用“ M”型网型结构。 38 8 引入、引出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的电源线缆和信息线缆,均应做等电位连接: 1 屏蔽线缆至少应在电缆两端和中间连接器处,做等电位连结; 2 非屏蔽线缆应在引入前或引出后套 10m 长以上的金属管或 金属线槽敷设,金属管或金属线槽的两端要做等电位连接。 38 9 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途径是引入引出系统的广播金属线缆,其防护的主要方法是加装限压型电涌保护器(

21、 SPD),以便逐级泻放雷电感应能量,但电涌保护器的 选择原则,必须符合国际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局部修订部分的规定。 38 10 当加装两极电涌保护器时,应保证两极电涌保护器工作的协调性。 3 9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的环境要求 39 1 建筑面积应根据信息设备需求而定,但一般不小于 20 。 39 2 应有良好的电气防护和防雷与接地措施。 39 3 与 广播系统 无关地管线不应穿越 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 3 9 4 全天温度宜为 22 28;全天相对湿度宜为 4075 ,不得结露。 3 9 5 工作台面最小工作照度为 200lux,且应设置应急照明和事故照

22、明。 3 9 6 室内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 4.5KN/ ,并宜设置防静电活动地板,防尘活吊顶顶棚,双层密闭加纱玻璃例窗,向外开双扇防火门,且门宽度不应小于 1.2m,门高不应低于 2.2m。 39 7 室内设备地布置,应满足设备使用、检修和维护保养地要求,一般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 1.5m;背后检修距离不小于 1.0m;设备维护距离不小于 0.8m;室内主通道不小于 2.0m。 39 8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的位置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条件: 1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应尽 量靠近航显系统负荷中心,但应远离发电机房、变电站、水泵房、冷冻机房、空调机房和电梯、扶梯、强电竖井等可能产生强电磁干

23、扰的场所,否则应采取屏蔽等抗干扰措施; 2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不宜设置在航站楼的顶层,并宜避开其外围结构柱,以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干扰; 3 当 广播系统 与消防保安中心合用控制室时,其位置应首先满足消防和保安系统的要求。 39 9 如广播系统 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时,中央控制室应敷设电源设备间,其室内环境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条件: 1 建筑面积应根据电源设备需求而 定; 2 应有良好的电气防护和防雷接地措施,且应实现等电位连接,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 S”型星型结构,并应与中央控制室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连成“ S”型星型和“ M”型网型连接的组合结构; 3 与 广播系统 无关的管线不应穿越航显系统电源

24、设备间; 4 全天温度宜为 10 32;全天相对湿度宜为 2080 ,并不得结露,应有良好的通风; 5 工作台面最小照度为 100lux,且应设置应急照明和事故照明; 6 室内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应根据 UPS 不间断电源 设备重量和布置情况而定,并宜设置水磨石地板、密闭加纱玻璃窗,向外开双扇防火门,且门宽度不应小于 1.5m,门高不应低于 2.5m。 7 室内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设备使用、检修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一般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 1.5m;背后检修距离不小于 1.2m;设备维护距离不小于 0.8m;室内主通道不小于 2.0m。 附录 A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程度不同

25、的用词用语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 行 业标准 民用机场航站楼 广播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MH/T5020-2004 条 文 说 明 北京 目 录 2 术语和符号 ( 15) 3 系统设计 ( 15) 31 广播分区设置 ( 15) 32 广播呼叫站设置 ( 16) 33 消防紧急广播 ( 16)

26、34 扩声系统 ( 17) 35 功率放大与扩音 ( 18) 36 广播 设置 ( 20) 37 线路敷设 ( 20) 38 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 21) 39 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 的环境要求 ( 24) 民用机场航站楼 广播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2 术语和符号 20 1 广播分区 为了便于管理而将整个广播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服务区域,在这些小的广播服务区域内安装广 播扬声器,且各广播服务区域的广播扬声器是相互独立的。即同一个广播服务区域的广播扬声器均应连接在受同一个信号源驱动的功放单元上。这样的广播服务区域叫广播分区。 2 0 2 广播呼叫站 航站楼内,在主要广播分区设置

27、的广播呼叫设备。该设备在广播主机的授权下向 1 个或若干个广播分区播放信息。广播呼叫站的广播优先权由广播主机决定。 系统设计 3 1 广播分区设置 31 1 在航站楼允许旅客活动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划分若干不同用途的区域,这些区域有的是以建筑物自然隔断的形式,有的则是以人为划分的形式,这些区域就是广播分区。 31 2 为了保证旅客得到及时有效的知讯服务,凡允许旅客活动的区域均应包括在广播分区内,如:卫生间、吸烟室、餐厅、酒吧等。 31 3 航站楼的规模因旅客年吞吐量的不同而不同,本条仅规定了航站楼设置广播分区的最低要求。 31 4 允许在设计时,根据航站楼的规模大小,功能区的增加和管理的需求而增

28、设广播分区。 31 5 本条规定了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原则,即同一广播分区的广播扬声器必须并联在由同一信号源驱动的功放单元输出接线箱端子上,保证各广播分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3 2 广播呼叫站设置 32 1 设置广播呼叫站的原则是根据广播分区内旅客流量,旅客服务项目多少,疏导旅客的繁忙程度及管理需要而定。 32 2 为便于对各呼叫站的管理,由广播控制室设定其呼叫广播分区的优先级别。 32 3 为了避免广播呼叫站越权呼叫广播分区,广播呼叫站呼叫广播分区的范围由广播控制室决定。 32 4 对广播呼叫站设备的呼叫能力规定其最低要求。 3 3 消防紧急广播 33 1 为了避免重复设置和节约经费,规定消防紧

29、急广播与航站楼广播系统共用一套 广播设备 。 33 2 由广播系统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紧急广播呼叫站,供消防紧急广播使用。 3 3 3 本条规定消防紧急广播呼叫站具有广播系统的最高优先级,且呼叫范围覆盖全部广播分区,满足消防法规的规定。 33 4 火灾发生时,在消防系统提供的火灾信号控制下,广播系统向指定的广播分区自动播放警铃、警报、警钟等特种报警声和录音带、录音卡、多媒体语音合成等火灾事故疏散撤离命令。也能由人工通过消防紧急呼叫站进行广播。控制信号可以是干触点信号,也可以是数据信号。 3 4 扩声系统 34 1 广播系统的声性能与建筑物的结构、使用 功能、建筑物内装饰等的声学特性因素密切相

30、关。故广播的声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34 2 扩声系统与建筑设计和建筑声学设计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因此应同期进行,并且和装饰等相关专业密切配合,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34 3 语言清晰度指标是航站楼广播系统设计追求的主要目的,语言清晰度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旅客听清楚语言广播的程度,其设计计算方法见 GB/T15485-95声学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34 4 在满足扩声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扬声器的布置方法,即分散布置和集中布置方式。 当然设计者亦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布置方式。 34 5 在室外广播分区布置扬声器时应考虑供声范围内的声压级及声均匀度要求,即使位于扬声器

31、远近点的声压级相差不大,为此可使用大辐射角扬声器和强指向性小辐射角扬声器并配以不同的声功率相配合的方式来满足。 当扬声器为分散式位置时,应控制反射声或不同扬声器声程引起的双重声,在直达声后 50ms 内到达听众区。因人耳分辨不出在50ms 内到达的同一声源的先后顺序,从而克服了双重声效应。 34 7 表 3.4.7 列出了扩声系统技术指标,供设计人员参考。 34 8 航站楼工作人员广播分区主要给机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可根据需要降低设计标准,但应保证在火灾紧急情况下,整个工作人员广播分区均应听到紧急呼叫广播。 3 5 功率放大与扩音 3 5 1 根据国际标准,功放单元的定压输出分为 70V、 1

32、00V 和 120V三种。设计人员可根据航站楼的规模和传输距离的远近来选择输出电压级别。 3 5 2 一个广播分区对应一组功放单元。即一个广播分区所有扬声器的功率之和应对应的功放的定额功率的 70,余下的 30作为 功放单元的功率储备量。这个储备量供信号过载时不至于使放大单元受损,或长时间使用时不至于过热而设定。目前国际上有些厂商的产品允许满功率运行,故设备功率余量的大小可根据情况而定。 35 3 民航公共广播系统是指挥调度旅客,播放公共信息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手段,一刻也不能停止,不允许故障而停止广播,故功放单元的备份很重要。本条推荐 “ 4 备 1”方案,设计者亦可根据机场具体情况增减。 35

33、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民航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各机场几乎 10 年左右就要进行扩建或改建,为了适应民航事业的发展,利用现有资源,故特规定此条。 35 5 公共广播作为一种语言媒体,日趋现代 化和复杂化,功能繁多,系统大,内部结构复杂,系统的可靠性显然十分重要。目前,大型的广播系统均应使用计算机操作,故系统自诊断能力、自保护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本条提出了广播系统的基本自诊断能力。 35 8 本条规定广播系统必须具备的七种声源,在设计声源时不得少于这七种声源。但可以增加。 3 5 10 本条规定广播用语必须有普通话和英语,同时还特别规定了在民族地区还应有当地主要民族语言,这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

34、尊重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愿望。 在大型国际机场,可根据国际旅客情况增加外语语种。 35 9 为了便于监听各广播分区的播音质量,广播系统必须具备此功能。 3 5 11 自动广播功能是航站楼广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实现全计算机化的无人值机广播。 3 5 12 现代航站楼均以数据库为核心,网络为骨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航站楼的各控制系统均应与之相应连接,实现计算机联网与控制,故广播系统亦宜具备局域网络接口和标准的 SR232 接口。 3 6 广播设备 36 1 广播设备的选择应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实现广播系统功能及馈送电压值进行选择。 36 3 目前,我国尚无大型广播系统产品供应,各航站楼 基本

35、上都采用国外公司产品,故扩声系统设备互连配接宜采用产品供应国际标准或相应的国际标准。 36 4 同 3 6 3 36 5 广播设备选用国外产品时,其安全性除满足产品出产国的安全性标准或相应国际标准外,尚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的规定。 3 7 线路敷设 37 1 航管楼内各种设备、管路繁多,广播线路路由应尽量避免与强电路由平行,并应考虑相关专业管线路由设计,合理的设计广播线路路由。 37 2 广播管线的用材应符合 消防规范的要 求,使用防火、阻燃桥架,镀锌钢管或阻燃 PVC 管。 37 3 广播用线应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阻燃导线或阻燃双芯

36、屏蔽线。 37 4 为了航站楼的美观,室内广播线路必须安装敷设,支管到扬声器之间必须用金属软管连接。 在弱电桥架内有弱电系统使用的各种控制线和网络线,为避免上述线路,规定广播馈线在沿弱电系统桥架敷设时,必须使用双芯阻燃屏蔽线。 不在弱电桥架内敷设时,宜用镀锌钢管敷设。 37 5 为了整个航站区的美观和减少雷电损害,室外广播线路宜埋地敷设。 3 8 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3 8 1 本条规范主要是强调防雷与接地对航站楼 广播系统 可靠运行的重要性,规范明确指出 广播系统 防雷与接地是航站楼共用防雷与接地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即航站楼强、弱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是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否则就不能很好

37、的起到保护人员、建筑物和设备的作用。故规范强调航站楼强、弱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的设计应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当条件许可时最好同步进行。 38 2 指出广播系统 的防雷与接地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雷击对航站楼广播系统工作和系统消息设备造成的干扰和破坏;而主要途径是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和雷电波侵入;而主要方法是防止过电压 和电磁干扰。 38 3 此条规范强调在做 广播系统 防雷与接地设计时要认真调查研究,了解航站楼强电防雷与接地设计和消息设备产品对防雷与接地要求,结合广播系统 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8。 38 4 为减小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用以下基本措施,主要是建筑物屏蔽、线路屏蔽、合适的敷设路径和

38、等电位连接。此条规定是建筑物屏蔽,使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构成法拉第笼,形成空间屏蔽结构。 38 5 此规定是为减小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而采取的线路屏蔽、合适的敷设路径的措施。线路屏蔽能减小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但线缆的屏蔽层仅一端坐等电位连接,而另一端悬空,只能防静电感应,防不了因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电压。为减小屏蔽线芯的感应电压,在屏蔽层仅一端坐等电位连接的情况下,线缆应采用有绝缘隔开的双层屏蔽,外层屏蔽至少在两端做等电位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外层屏蔽与其他同样作了等电位连接的导体形成环路,感应出一电流,因而产生减低原磁场强度的磁通,从而基本上抵消了无外层屏蔽时所感应的电压。 此条合适

39、的敷设路径的措施系指:引进引出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的电气线路应尽量集中,尽量减小线路包罗的面积,从而减小电磁干扰磁场强度,减小感 应效应。 3 8 6 此规定是为减小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而采取的等电位连接措施,等电位连接措施的目的是减小雷电感应的电位差。 38 7 局部等电位连接网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S ”型星型结构;一类是“ M”型网型结构。所谓“ S”型星型结构指一点接地的方案,主要适用于低频系统接地网络;而 M“型网形结构则为多点接地方案,主要适用于高频系统接地网络。目前计算机信息设备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当工作频率大于 10MHZ 时,由于交流肌肤效应和对地电容电流

40、的影响,大大减小了“ S”型星型结构一点接地系统的 效果,这不仅要求改变接地装置的材料,而且还要改变接地网络的结构,此种情况本规范推荐 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采用多点接地的“ M”型网型结构等电位连接网系统的原因。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的“ M”型网型结构:即在机房活动地板下四周围敷设一圈与屏蔽结构多点连接的环行等电位连接带,且采用100X0.35mm 的扁铜带焊接成网孔不大于 0.60X0.6m 的等电位连接网,并与航站楼的共用接地系统做多点连接,再将 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内所有的金属物件:防静电地板地金属构架、水管、空调管道、机柜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机架及计算机直流地、防静电接地、线缆的金属屏

41、蔽层和交流配电的 PE 线等,均采用截面不小于 50X0.35mm 的扁铜带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焊接,连接后的接地电阻宜不大于 4殴。 航站楼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 M”网型结构等电位连接网示意图如下: 3 8 9 本条规范指出雷电电磁脉冲波沿导线侵入的主要途径是电源线缆,这是针对航站楼 广播系统 具体情况规定的,因为电源线路均从航站楼外引入,且线路较长;而 广播系统 的消息线路起点和终点一般均在航站楼内,且线路较短,不成为雷电电磁脉冲波沿导线侵入的主要途径,故本条规范只规定了雷电电磁 脉冲干扰波沿电源线缆的防护措施。而且从发展的眼光看,即使以后 广播系统从航站楼的陆侧发展至空侧,消息线

42、路虽出了航站楼,但因消息线路的材质也会由铜缆发展至光缆,故也不存在雷电电磁脉冲干扰波沿消息线缆侵入的问题。 同时,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的防雷与接地是航站楼共用防雷与接地的最末级,需泻放的雷电流相对较小,为消除雷电电磁脉冲波沿导线侵入的危害,规范规定宜选用限压型电涌防护器( SPD),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 8/20us3kA 即可。该 SPD 的雷击参数为: 波头时间为 8us 半值时间为 20us 最大峰值电流为 3kA 3 9 广播系统 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的环境要求 39 8 规定了 广播 中心机房在航站楼内的位置要求,其目的是减少雷击电磁脉冲和强电操作过电压的干扰,提高 广播系统 运

43、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规范又规定,当 广播系统 与消防、保安合用控制室时,其控制室位置应首先满足消防、保安的要求,主要是考虑消防、保安的优先权。 3 9 9 中 2 款规定 广播系统电源设备间宜采用“ S”型星型结构的等电位接地网,主要是因为电源设备间为低频设备。“ S”型星型接地网地设计参见国标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局部修订部分。 规范在 9 .0.9 中 2 款又规定, 广播系统 电源间等电位接地网也可与中央控制室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形成“ S”型星型和“ M”型网型连接的组合结构。 广播系统 电源间“ S”型星型与中央控制室的“ M”型网型组合结构的等电位连接网的设计,参见国标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局部修订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MH民用航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