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312-1992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2467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T 312-1992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MT 312-1992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MT 312-1992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MT 312-1992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MT 312-1992 液压支架通用技术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312-92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代替MT 86 841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用液压支架(以下简称支架)的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矿用液压支架。2引用标准GB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 1591低合金结构钢GB 3077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 11335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GB 1804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 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GB 192普通螺纹基本牙型GB 19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直径1 -600mm)GB 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一 600mm )G

2、B 197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 2516普通螺纹偏差表(直径1一355mm)GB 1239.11239.5圆柱螺旋弹簧GB 11352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 6414铸件尺寸公差GB 12361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 3323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B 4385锤上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 13306标牌MT 76液压支架用乳化油MT 94矿用液压支架立柱、千斤顶的缸径、柱径系列MT 313液压支架立柱技术条件MT 97液压支架千斤顶技术条件MT 98矿用液压支架胶管总成及中间接头组件型式试验规范MT 119矿用液压支架阀类型式试验规范MT 177-17

3、9矿用浦布古望阁3技术要求3.1一般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一12一15批准1993一07一01实施MT 312一923.1.1产品用所有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明,结构钢材料应符合GB 699,GB 1591,GB 3077的规定,其他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1.2用于焊接的金属板件焊前应进行去锈处理。3.1.3外协件、外购件必须有合格证明书,零部件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装配3.1.4金属切削加工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 1804的IT14级规定,无装配关系的应符合IT15级规定。3-1.5金属切削加工件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GB 1184中C级的规定。3门.6金属切削加工件

4、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 11335中C级的规定。3.1.7普通螺纹应符合GB 192,GB 193,GB 196,GB 197,GB 2516的规定,普通螺纹未注公差时,内螺纹按7H,外螺纹按6g要求制造。3.1.8普通弹簧应符合GB 1239.1-1239.5的规定,图中未规定弹簧特性与尺寸偏差时,按2级精度制造3.1.9铸钢件未注尺寸公差应按GB 6414中CT 12级要求制造。3.1.10涂漆件在涂漆前应去锈处理,并涂防锈底漆.3.2整架技术要求3.2.1外观质量要求3.2.1-1支架的零部件和管路系统应按图样规定位置安装,连接可靠,排列整齐、美观3.2-1-2支架外表面涂漆,

5、漆层应均匀、无漏涂、起泡、脱皮、裂纹。漆层强度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3.2.1.3外露焊缝应符合附录A中规定。3.2.1.4铸件外观应符合GB 11352的规定。3.2.1.5锻件外观应符合GB 12361,JB 4385的规定。3.2-1.6外露镀铬层应符合MT313附录A中的规定,氧化和磷化等保护层按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3.2.2操作性能3.2.2-1支架各运动部件应操作方便,动作准确、灵活、无滞涩、别卡、干涉等现象。3.2.2.2在支架的额定供液压力与流量下,支架完成移设动作循环时间应满足设计规定指标。3-2.2-3支架最小高度与最大高度时高度偏差士50mm,支架最小宽度与最大宽度时宽

6、度偏差士20mm,3.2.3密封性能3.2.3.1立柱(及前梁千斤顶)的活塞腔在90%的额定工作压力下稳压5min,压力不得下降。3.2.3.2支架立柱的活柱外伸至全行程的2/3处,自然状态下放置12h,活柱回缩量不得大于2mm(排除温度变化的影响)。3.2.3.3前梁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全行程的2/3处,自然状态下放置12h,活塞杆回缩量不得大于2mm(排除温度变化的影响)。3.2.3.4在额定供液压力下,按支架规定动作各操作5次。其中包括一次运动部件在极限位置稳压5min,各液压元件不得出现外渗漏。(在渗漏处平均5min内渗出工作液多于一滴称为外渗漏)。3.2.4支护性能3.2-4.1在额定供

7、液压力下,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其试验高度时的额定初撑力的95%(或测立柱内压力,应不小于额定初撑压力s5%),3.2-4.2支架的工作阻力,应不大于其试验高度时的额定工作阻力的120%(或115%,或110%),不得小于其试验高度时额定工作阻力的90%.可测各立柱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对于(16-32L) /min溢流量的安全阀应不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的120 Yo;小于16L/min溢流量的安全阀应不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的115;对于。04L/min溢流量的安MT 312一92全阀应不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的110%。封闭压力均不低于额定工作压力的90%.3.2-4- 3前梁千斤顶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对于(

8、16-32L)/min溢流量的安全阀应不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的120肠,封闭压力不低于额定工作压力的90%.I2.5适应性能3.2. 5. 1移架机构在收回位置,其输送机相对水平位置向上抬起量不得小于200mm(薄煤层不小于100mm ),下落不得小于l00mm3.2. 5.2支架处于最大高度时,顶梁摆动俯角不少于150,3.2. 5.3底座对底板比压有特殊要求的支架,应进行比压测定,其值应不大于设计规定指标。3.2.6强度要求3.2- 6.1体结构件强度要求支架经模拟井下危险工况按4.2.6.1中表2所示加载试验后,支架空载动作三次,然后观测,主体结构件不得有焊缝和母材开裂(用五倍放大镜观察清

9、晰可辨的裂缝为开裂)。顶梁和底座测得的相对残余变形量不大于。.40a(弯曲时,最大挠度处测得的最大残余变形与两垫块间距离之比;扭转时,测得最大残余变形量与其测点到长垫块纵向距离之比)。顶梁中心线相对底座中心线偏移角度变化量a不大于30试验高度H时,对底座前端处测得偏移量变化值Y,则a=arctg (DY/H)( 30)。其他部件不得损坏。3-2-6-2支架侧护板强度要求顶梁活动侧护板在伸出2/3行程状态下,按4. 2. 6. 2中图示,对固定侧和活动侧同时纵向垂直加载,总载荷为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主要受力部件不得损坏和焊缝开裂,最大残余变形不得影响活动侧护板自由伸出。3.2.6.3两柱掩护式支

10、架平衡千斤顶及其连接结构强度要求按4.2.6.3中图示方式平衡千斤顶及其连接结构承受立柱以额定供液流量和压力升柱所产生的载荷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允许平衡千斤顶安全阀溢流)。3.2.6.4前梁强度要求带前梁的液压支架,按4. 2. 6. 4中图示方式,使前梁千斤顶及连接结构承受立柱以额定供液流量和压力升柱产生的载荷,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允许前梁安全阀溢流)。3.2-6. 5水平加载强度要求按4.2-6.5中图示方式,支架进行水平加载,载荷方向指向支架后方,载荷为。-0.3倍的工作阻力。试验后,支架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3.2-6-6护帮板强度要求3.2-6.6门按4.2.6.6.1中图示方式

11、,护帮板在下垂状态加偏载。护帮千斤顶加载到1.5倍的工作阻力,其机构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3.2-6. 6.2可翻转护帮板强度要求,除应符合3.2-6-6.1中规定外,还要按4.2-6-6.2中图示方式加载,其结构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允许护帮千斤顶安全阀溢流)。3.2.6.7伸缩梁强度要求装有伸缩梁的支架,按4. 2. 6. 7中图示方式,使伸缩梁承受立柱以额定供液流量和压力升柱产生的载荷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如果支架装有铰接前梁允许前梁千斤顶安全阀溢流)。3-2-6.8底座底调机构强度要求按4.2-6.8中图示,使底座底调机构端部承受。.5倍底调千斤顶额定推力的水平载荷,则底调机构不得有损

12、坏和残余变形。3.2. 6. 9支架推移机构强度要求32.6.9.1按42.6.9.1中图示方式推移千斤顶以1.5倍的额定供液压力对推移机构推拉加载,加载后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MT 312一923.2-6-9.2按4. 2. 6. 9. 2中图示方式推移千斤顶以1.5倍的额定供液压力对推移机构推拉加载,加载后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3.2-6. 9. 3按4. 2. 6. 9. 3中图示方式,对推移机构水平侧向加载100kN,加载后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3.2-6-9.4对于整体封底式底座,按4. 2. 6. 9. 4中图示方式对推移机构在垂直平面内加载,其载荷为配套采煤机重量的1/3,加载后

13、不得有损坏和残余变形。3-2-6. 10立柱连结部件强度要求按图4.2.6. 10中图示方式,以额定供液压力收缩单侧立柱,对立柱的连结部件加载,加载后允许立柱的上连结销可出现不影响拆装的变形,其他受力部件不得损坏和残余变形。3.2.7耐久性能要求支架各结构件按4. 2. 7中所述进行耐久性能试验,经各种方式循环加载后,同一部件其裂纹不得多于2处,各主要长焊缝不得有大于50mm长的焊缝裂纹。残余变形不得大于相应支点距离的。.5%;扭翘变形不得大于部件最大方向长度的0.5%;各部件不得产生影响支架使用性能的损坏。经耐久试验后,支架仍能满足3. 2. 2, 3. 2. 3, 3. 2. 4中的各项性

14、能要求。3. 3液压元部件技术要求I11立柱3.3.1.1液压支架立柱应符合MT 313规定。3.3.12立柱缸径,柱径应符合MT 94规定。3.3.2千斤顶3.3-2. 1千斤顶应符合MT 97规定。3.3.2.2千斤顶缸径、杆径应符合MT94规定。13.3支架用阀类液压支架用阀类应符合MT 177-179和MT 119规定。3.3.4高压胶管与接头组件高压胶管总成及中间接头组件应符合MT 98规定。4试验方法4.1试验装置和条件4.1.1外加载试验台或内加载试验台,其加载能力和高度,应满足被试支架要求。4.1.2乳化液源的流量和压力应等于或大于被试支架设计流量和压力。4.1.3供液回路中有

15、增压功能,可增压到被试支架工作压力的1.5倍。4.1.4连接被试支架的进、回油管的管径应与设计进、回油管的管径相一致,或不小于设计管径。4.1.5供液系统可辅有自动循环加载功能。4-1.6测试仪器和仪表必须符合有关计量规程,并要溯源到国家级的计量基准。4.1.了工作液为乳化液,采用MT 76所规定的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重量比配制而成。4.1.8工作液试验温度控制在10500c,工作液过滤采用。.125mm精度的过a器,并须设有磁性过滤装置。4.1.9检查仪表、仪器与计量的精度与量程应适量,并经过校核满足附录B中的C级要求,用直读式压力表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写。4.1-10被

16、控参数的变化范围不超过表1的规定值时为稳态工况,在稳态工况下记录试验参数的测量值。MT 312一92表1被控参数平均指示值允许范围被控参数测试等级ABr流量,%士o.5士15士z.5压力,%士o.5士1.5士2.5温度,士05士1.0士2.04.2整架试验内容4-2.1外观质量通过普通量具和专用测量仪目视检查的项目应在日光下或正常光照下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3.2. 1中规定。4.2.2操作性能试验4.2-2.1操作换向阀使各运动部件按设计的规定动作各动作三次,每次均达到其规定动作的极限位置,结果应符合3.2.2.1,3.2.2.3中规定。4-2-2.2将支架推移杆伸出设计的移架步距,端部固定。

17、以额定供液流量和压力,进行降架l00mm,支架前移设计移架步距,升架l00mm。完成上述作业程序用时应符合3.2-2.2中规定。4.2. 3密封性能试验4.2.31支架放置在试验台内,试验台测试高度调整到支架最大调高的2/3左右,操作换向阀向立柱前梁千斤顶)供液,使支架在试验台内撑紧,并使活塞腔内压力达到90%的额定工作压力,各稳压5min,测定次数不少于3次,结果应符合3.2-3.1中规定。4.2. 3.2空载升架,使立柱活柱(活塞杆)外伸值达到全行程的2/3左右,然后静止停放12h测量活柱(活塞杆)回缩量,结果应符合3.2.3.2中规定。4.2.3.3装有前梁的支架,空载升前梁,使前梁千斤

18、顶活塞杆外伸值达到全行程的2/3左右,然后静止停放12h测量活塞杆的回缩量,结果应符合3.2.3.3中规定。4.2-3.4操作换向阀,使各运动部件往复动作并达到极限位置,分别操作5次,其中包括一次运动部件在极限位置时,在额定供液压力下保持5min,检查液压元件(包括立柱、千斤顶、阀类、胶管与接头),结果应符合3.2-3.4中规定。4.2-4支护性能试验支架放置在外加载或内加载试验台内。4-2-4-1操作换向阀,使支架立柱内压力达到额定初撑供液压力,切断供液,稳压5min,测量立柱内压力值,应符合3.2-4.1中规定。测定次数不少于3次。4.2.4.2支架立柱内压达到额定初撑供液压力后以缓慢速度

19、外加载或内加载使安全阀溢流2-3次,测量立柱内压力值。当安全阀停止泄液5min后,再测立柱内压力值应符合3.2-4.2中规定,测定次数不少于3次。4.2-4.3装有前梁的支架,前梁千斤顶活塞腔内压达到额定初撑供液压力后以缓慢速度内加载,使安全阀溢流2-3次,测量活塞腔压力值。当安全阀停止泄液5min后,再测干斤顶活塞腔压力值应符合3. 2.4. 3中规定。测定次数不少于3次。4.2.5适应性能试验4.2. 5. 1按图1所示,将推杆收到极限位置,然后将与推杆连结的输送机(单节中部槽)上抬、下落,测量抬起值和下落值,结果应符合3. 2. 5. 1中规定。MT 312一92t,=200, t,=1

20、00图14.2. 5.2将支架升到最高位置,通过操作使顶梁前倾(四柱支架通过收缩立柱,二柱支架通过收缩立柱和平衡千斤顶),操作后测量前倾顶梁的俯角,应符合3.2.5.2中规定。4.2.5.3在底座的整个面积内,放置压缩刨花板,并加上垫铁(见图2)。支架均布加载到工作阻力,且对支架顶梁加0. 15倍额定工作阻力的水平载荷。保压lmin,撤出刨花板,1h后测量垫铁的压入深度,计算底座各处的比压,应符合3.2.5.3中规定。A-垫铁;B一刨花板图24.2.6强度试验试验准备:试验前测量顶梁上平面,底座侧面的下边缘的原始挠曲度,以及顶梁中心线相对底座中心线的水平方向上的偏离量(支架处于自由状态在底座前

21、端处测量)。记录测量值及支架高度等。支架试验高度取被试支架最大调高值的2/3左右。4.2-6. 1支架主体结构件强度试验按表2规定的垫块位置(按照备注中说明),逐项进行支架主体结构件的强度试验。试验中施加外加载或内加载载荷,外加载试验中使立柱载荷由零逐渐增至1.1倍工作阻力,内加载试验中使立柱载荷由零逐渐增到1.2倍的工作阻力,均保压5min。加载次数分别为三次,结果应符合3.2-6.1中的规定。详见表2.4.2.6.2支架顶梁侧护板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2.6.2说明。MT 312一92表2条号加载万式块位垫块尺寸,mm备注4. 2. 65落100b=150LBl包括两柱和四柱的整体顶梁。

22、垫块厚度d妻40-(以下同)c蕊50包括两柱和四柱铰接顶梁。E和F两处应分别放置顶梁两端集中载荷4. 2.6当支柱总阻力EP3000kN时D=500EP成 3000kN时:D=400只对四柱的整体及铰接顶梁做此试验两柱式整体及铰接顶梁不做此项试验顶梁中部集中载荷291MT 312一92续表2条号加载方式块位垫块尺寸,mm备注4.2.6.1.2.浏卜。目1+1n.l_习+当EP5000kN时b=200EP(5000kN时6=150顶梁中部集中载荷4.2.6.1.3-300b=150sB包括两柱或四柱分开式和整体式底座均适用己厂口口日口日口日口一口门4. 2. s. 1. s底座中部集中载荷ba1

23、/2l当支柱总阻力fP5000kN时6=200EP镇5000kN时b-150LBz适用子四柱式支架的底座和具前后柱底座辉门卜1日占仑仁r一毛4.2.6.1.7底座扭转一b sn -a 1 N F ., Is b bBF-mars毛100BzLBz适用于两柱和四柱整体式底座,其宽度大于600mm时做此项试验试验时E(F)对称处不得与平台接触.菠一的LrE“脚曰工仁瓦l294MT 312一924.2.6. 3两柱掩护式支架平衡千斤顶及其连接结构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 2. 6. 3说明。4.2.6-4前梁的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2.6. 4说明。4.2.6.5支架顶梁水平加载强度试验,详见表3

24、中4. 2. 6. 5说明。4.2.6.6护帮板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2.6.6说明。4.2.6.7伸缩梁的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 2. 6. 7说明。4.2.6.8底座底调机构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2.6.8说明。4.2-6.9支架推移机构的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 2. 6. 9说明。4.2-6. 10支架立柱连结部件的强度试验,详见表3中4.2.6. 10说明。表3条号加载方式加载简图垫块尺寸】11111试验说明备注4. 2. 6. 2顶梁侧护板固定侧和活动侧同时受纵向垂直载荷b i:til-b-150v=300(长1500)。,推千斤顶伸出2/3行程,支架加载到工作阻力3次其结果应

25、符合3.2.6.2中规定4. 2. 6. 3平衡千斤顶受拉力177171 71-11111111a)200升柱切断千斤顶供液,泵站以支架的额定供液流量与压力向二根前立柱供液,直到顶梁与顶台板全部接触为止。试验三次其结果应符合3. 2.6. 3中规定(包括铰接前梁)4. 2. 6. 4前梁前端B,支架在试验台内撑紧,切断护帮千斤顶供液,以翻定流量和压力向前梁千斤顶供液.使前梁与护帮板铰接处向上抬起(允许护帮千斤顶安全阀滋流),直到接触上台板为止。试验三次,结果应符合3.2,6.6.2中规定育子业296MT 312一92续表3条号加载方式加载简图垫块尺寸盯】n】试验说明备注4. 2.6. 7伸缩梁

26、前端受垂直载荷墨蒸-i色 _LBs簇100n=150C蕊B,/3h异80按简图方式,将支架布置在试验台内,伸缩梁伸出全行程的写长度,按4. 2. 6. 4的试验说明进行加载,同样左,右侧各做三次,其结果应符合3.2.6.7中规定N睦4.底座底调机构端部受弯曲载荷暑按简图所示,将支架放置在试验台内两个固定导向横梁中,将底座底调干斤顶全部伸出,在底调机构伸出端部,利用装在横梁上的测力机构加载,其载荷为0.5P(P为底调千斤顶倾定推力)。加载三次,其结果应符合3.2.6.8中规定4.2.6.94.2.6.9. 1推移机构上抬、下落推拉加载_I -h,150Cs=250l,=150支架撑紧在试验台内,

27、推杆推出全行程的万长度,分别将拾送机上抬250mm和下落160mm,将翰送机固定,推移干斤顶以1.5倍额定供液压力供液,进行推拉试验,进行三次。结果应符合3.2.6.9.1中规定297MT 312一92续表3条号加载方式加载简图垫块尺寸】111刀试验说明备注4. 2. 6. 94. 2. 6. 9. 2推移机构左(右)侧摆推拉加载liz*支架撑紧在试验台内,推杆推出全行程的溉长度,将输送机向左或右侧摆使推杆到极限位置,将输送机固定,推移千斤顶以1. 5倍额定供液压力供液,进行推、拉试验,进行三次。结果应符合3. 2. 6. 9. 2中规定!L4. 2. 6. 9.3推移机构侧向弯曲加载雕豁支架

28、在台内撑紧,推杆推出全行程的%长度,物送机向左或右摆至使推杆到极限位置.在推杆端部加l00kN侧向力,其结果应符合3.2,6.9.3中规定!甲IL4. 2.6,9.4推移机构垂直弯曲加载趋F S,TSp=4001M=100支架在台内捧紧,推杆伸出全行程的万长度,在推杆端部加载,其载荷为配套机组重量场的垂直力,其结果应符合326.乐4中规定(仅适用于整体封底式底座)42.6.10立柱连接部件受拉力二将支架在试验台中撑紧然后以额定供液压力收缩单侧立柱,操作10次,其结果应符合3.2,6.1。中规定298MT 312一92.7耐久性能试验耐久性能试验应在其他试验全部合格后进行。循环加载是内加载方式,

29、其过程按下述曲线进行(见图3)其中)2s.耐久性能试验按下面诸项要求进行,试验后检查结果应符合3. 2. 7中规定。图3T循环周期.尸。一领定工作压力;t,-初捧加载期t,-增压期山一稳压期,一卸载期4-2-7.,支架主体结构件耐久性能试验循环加载不少于6000次。试验高度与支架强度试验时相同。内加载,立柱内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4.2.7.1.1整体顶梁或铰接顶梁的两柱或四柱支架,当顶梁宽度大于600mm时,按4.2-6-1.3中图示方式,顶梁扭转耐久性能试验循环加载2 000次,每500次检查一次。a.顶梁前方右侧扭转循环加载500次;b.顶梁前方左侧扭转循环加载500次;c.顶梁后方右侧扭

30、转循环加载500次;d.顶梁后方左侧扭转循环加载500次。4.2.7.1.2顶梁宽度大于600mm且受连接件限制,其自由旋转角度小于8。时,按4.2.6. 1.4图示方式,顶梁单侧受载耐久性能试验循环加载2 000次。每500次检查一次。a.顶梁左侧单侧循环加载1 000次;b.顶梁右侧单侧循环加载1 000次。4.2.7.1.3整体底座的两柱或四柱支架,底座宽度大于600mm时,按4.2.6.1.7图示方式,底座扭转循环加载2 000次。每500次检查一次。:.底座前方右侧扭转循环加载500次;b.底座前方左侧扭转循环加载500次;c底座后方右侧扭转循环加载500次;d.底座后方左侧扭转循环

31、加载500次。4.2.7.1.4对于顶梁宽度小于600mm支架、有前后柱支架、具有分开式底座支架、顶梁横向自由旋转角度大于80的支架,不适于按4.2.7.1.1,4.2.7.1.2,4.2.7.1.3项目做耐久性能试验的则可根据支架型式选择如下方式做耐久性能试验:a.按4.2.6.1.1图示方式在顶梁两端加集中载荷循环加载1 000次;b.按4.2.6.1.2图示方式在顶梁中部加集中载荷循环加载1 000次;。.按4.2.6.1.5图示方式在底座两端加集中载荷循环加载1 000次;MT 312一92d按4.2.6.1.6图示方式在底座中部加集中载荷循环加载1。次。4.2-7.2侧护板的固定侧和

32、活动侧同时受纵向垂直载荷耐久性能循环加载1 000次。加载高度和支架强度试验时相同,内加载,立柱内压力达到额定工作压力,按4.2-6-2.1中图示方式,循环加载1 000次,每500次检查一次。4.2.7,3前梁扭转耐久性能循环加载1 000次装有前梁的支架,按图3所示的垫块位置,将支架在试验台内撑紧,前梁千斤顶进行内加载,千斤顶活塞腔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循环加载1 000次。每500次检查一次。a左垫块加载500次;6右垫块加载500次。往:s(100 a=300 1=B,巧5检验规则5.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液压支架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

33、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5年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d.对停产时间5年以上的产品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5.2型式检验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a.支架总装配图(包括支架主要技术参数);b.支架液压系统原理图;前梁、顶梁、掩护梁、连杆、底座等部件结构图;主要部件危险断面位置和计算应力。5.3型式检验中,如果有不合格项目,允许对样机进行处理,处理后该项进行复试,复试次数不得超过1次,耐久性试验项目复试次数不得超过2次;液压元部件如发生故障允许更换和进行其他

34、处理,但同一元部件只允许更换或处理一次,否则做不合格处理。5.4出厂检验项目分全检和抽检两类,其中液压元部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检的数量按每批产品的3%,支架不少于2台,如果其中出现不合格,则进行加倍抽检,再不合格则全检。5.5液压支架整架出厂检验项目按表4。MT312一92表4序号检验项目名称本标准号备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l外观质量32.14.21100%检验2操作性能3.2.2tl4.2.2.110。%检验3.2.234.2.2.110。%检验3密封性能323.14.2.3.12台3.2.3.24.2.3.21o0%检验3.23.34.2.231O0%检验3.2.344.2.2.41。%

35、检验4支护性能3.2.44.242台5强度要求3.26.14.2.6.11台(试后拆检)5.6液压支架整架型式检验项目按表5表5序号检验项目名称本标准号备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l外观质量3.2142.1检验样架2操作性能32,24.2.23密封性能3.2.34.2.34支护性能3.2.44.245适应性能3.2.54.256强度要求3264.2.67耐久性能3.2.74.2.76标志、包装、运翰、贮存6.1产品标牌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13306规定。6.2产品标牌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名称;b.产品型号。c.工作阻力;d支撑高度;e.整架重量,f.外形尺寸长X宽火高;9.生产厂名;h.出厂编号;L

36、出厂日期;J.生产许可证编号;k.安全标记编号。301MT 312一926.3产品验收合格后,各接头开口处应加装封闭堵塞,支架降到运输状态高度,管路应整齐束紧,不得挤压,以免损伤。6.4支架产品在国内一般采用裸装整体运输。气温低于。运输时,各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内均应更换防冻液,根据用户地理位置选择防冻液牌号。6.5支架发运必须随附下列文件:a.产品证明书或合格证;b.产品说明书;c.产品型式试验报告;d.随机备品,易损件明细表;e装箱清单。f.随机附件明细;9.随机工具明细;h.协议规定的技术资料。以上文件装入乙烯袋并放人包装箱内。66随机备品,易损件应装箱(或装袋)对不能装箱或装袋的零部件.

37、应捆扎牢固,不得造成脱落,挤压,漏失和损坏等.6.76.8Ae发运前应对支架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进行防锈处理,更换防锈液或防冻液。支架应在库房或有遮盖的条件下贮存,凡存放三个月以上者,重新更换液压系统和元件中的工作MT 312一92附录A金属焊接结构件焊缝质1检验技术要求(补充件)Al手工电弧焊、埋弧焊的产品焊接件焊缝质量检验Al-1焊缝的尺寸公差A们-1对焊缝接头每边覆盖宽度为2-4mm,板料厚度在2m。以下者,覆盖宽度可酌情减少;尺寸及焊缝不匀,应在此范围内Al. 1.2对接焊缝凸度凹度公差见表Al.表Al mm项目简图等级说明It.N焊接凸度棒易h簇1十0. 05ch(1十0.01允许局部

38、有少量超过入(1+0. 15允许局部地翅过h(1+0.25允许局部地超过承受动载荷的焊件,入及入应趋近于0产一肠注代焊接凹度爵不允许允许有局部浅的h,簇02十0.02咨但不能镇0.5允许有局部的h,0.2+0.04)不能(l. o允许有浅的连续的局部的深的,但h(0.4+006沙但不能落1.5门/A1.1.3对接焊缝错位的尺寸公差见表A2,MT 312一92表A2nlnl499简图等级说明II口N双面焊接冲料倪(0. 18但不大于2山簇0. 158但不大于34e(0.28但不大于5山(0. 258但不大于5表中指板厚相等的。如果板厚不等,重要接头焊缝,要按照GB985986“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

39、与尺寸”规定进行削薄对接单面焊接物D IaD倪0.18但不大于2酝(0. is但不大于2山(0. 158但不大于3山( 0. 258但不大于4管子对接睡目,Ae(0.58但不大于2山簇0.58但不大于2oe簇 0. 58但不大子3倪(0. 58但不大于4Al. 1. 4角焊缝的尺寸公差见表A3,表A3】nnl项目简图代号等级焊脚高度K尺寸要求36,810,1214,151618,20)rT20焊缝过高,尸I1.21.51.822. 43K,KK-KI1.31.82. 22.63.03.5L口溉、Y,1.422. 63. 23.54找.0K0I1.52.12.52.83.44.2认闪产闷I1.6

40、2.53.03.64.25 门,2.02.83.64.555.5304MT 312一92续表A3项目简图代号等级焊脚高度K尺寸要求36,810,1214,151618,20*T20焊缝过低粤山团2I000000K毛Kk日I0.30.4060. 70.81.0匕臼1!冲.0.40. 60.7081.01. 5K产焊接不正2耘冬、KI0. 8121. 6202.42. 8K妻K/曰乙I1. 31.82. 22.53.03. 2己I、劝AI,2.43.03.64.24. 55J4月“注:1) 4a,及犬任选一种执行.Al. 1.5在产品图样中未注明等级的按,级进行检验。A1. 2焊缝的外观质量要求焊

41、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A4规定,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中无规定者,则按.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产品情况,逐渐规定一些实物标准。A1. 3焊缝的内部质量重要焊缝应根据需要检验其内部质量.如果采用射线照相法检验其内部质量时,应按照GB 3323之规定进行检验,并在图样或技术文件中规定产品要求之等级。A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自动和半自动焊的产品焊接件焊缝质量检验A2.1自动焊选取I级,半自动焊选取,级,重要焊缝选取,级。非重要焊缝选取.。A2.2焊缝的尺寸要求A2. 2. 1对接焊缝宽度的允许偏差见表A5,焊缝不匀,应在尺寸公差范围内。A2. 2. 2角焊缝的尺寸公差见表A6,表A4项目等级说明II

42、.N焊波及焊缝商低不匀较匀应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允许超出尺寸公差焊启不允许允许有小的不要求飞戮应清除严重的应清除不要求咬边不允许61。者深度不大于1 mm长度总和不大于焊缝长度的15%允许有限的咬边存在MT 312一92续表A4项目等级说明II.N可见夹渣、气孔不允许根据不同产品各自的有关规定执行允许有两个别的允许存在有限的用肉眼检验不易判断时可用5倍放大镜观察可见裂纹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允许有个别的灯漏7711#1 141 _h,毛1+0. 16,n幻1h,簇1+0.3b, mm允许局部小的超过h,镇1+0.66, mm允许局部的超过h,(1+1. 2b,mm允许有局部的超过底部凹陷Em*不允许允

43、许有局部浅的.反正面重合时总深度(0.2+0.002 8)但不大干0. 05 mm允许有连续的浅的连续的允许有浅的,局部允许有深的底面未焊透不允许不允许允许有局部小的允许有局部的底面咬边不允许允许有局部浅的允许有连续的浅的局部较深的允许烧穿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允许有个别小的弧坑不允许不允许应在焊缝允许凹陷之内焊缝始末端未焊满不允许不允许允许有轻徽的允许焊接间断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允许有个别的表A5mm等级焊缝宽度基本尺寸说明(2020-30301+2+4+6焊缝宽度应按贾盖最小时极限尺寸2 mm计算m+4+5十6306MT 312一92表A6mmtai简图代号管级焊脚高度K尺寸要求6.810.12

44、14.is16.182020N r.焊缝过高司百1.82.22. 63. 03.53.5K,)KK妻KL田2. 12. 63.235354. pb、.Y/21KI2.53.03. 6455.5m33.64.5555.5焊缝过低o0f Tla,10. 60.80.81.01.21.2K蕊Kl-阴狱.日.了尹Z00. 80-91.01.21.51.5习1、K娜缝不il:磐eISK01.82. 22. 53. 03. 23. 2K K仁,3.034. 24.555.51习门K注1)a、及K任选一种执行。n2.3焊缝的外观质量及内部质量n2.3.1焊缝的外观质量见表A7,其他未列出项目按照手工电弧焊要

45、求执行。表A了名称要求说明咬边搭接焊缝咬边深度不大于1.smm其他焊缝不大于0. 1h,但不大于l mm累计总长不大于焊缝总长度巧%弧坑不允许烧穿不允许可见裂纹不允许用肉眼观察不便时可用5倍放大镜观察门丁见气孔、夹7根据不同产品,按照各自的有关要求执行A2.3.2敢要焊缝应根据需要检验其内部质量,检验其内部质量时,应按照GB 3323之规定照相分级在图样或技术文件中规定产品要求之等级307MT 312一92附录B测试等级(补充件)Bl测试等级根据GB 7935的规定,按A,B,C三种测试等级中的一种进行试验B2误差经标定或与国家标准比较表明,凡不超过表B1中所列范围的系统误差的任何测试装置和方法均可采用。表B1测试系统的允许系统误差测试仪表参数测试等级AB(、流量. %士0.5士1.5士2.5压差低干200 kPa表压时士2.0士6.0士10.0压差等于或超过200 kPa表压时,%士0.5士15士2.5温度,K士0.5士1.0士2. 0注:表中给出的百分数极限范围是指被测量值的百分比,而不是试验的最大值或测量系统的最大读数的百分比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出。本标准由能源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护分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惠民、李鹤才、朱凤志。本标准于1992年12月15日首次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MT煤炭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