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2650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 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QC 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QC 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QC 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QC 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 Q C C QC/T 844201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ecliner for passenger car seats 2011-05-18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QC/T 844 2011 II 目 次 目次 前言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技术要求2 4.1 一般要求2 4.2 性能要求2 5 试验方法3 6 检测规则8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8 QC/T 8442011 III 前 言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

2、综合分析同类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 情况制定的。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车身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唐臻毅、肖又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C/T 844 2011 1 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调角器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的座椅用调角器,包括电动调角器和手动调角器。手动调角器有连续式手 动调角器和非连续式手动调角器,对于M2和M3类车辆座椅用调角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3、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GB/T 11563-1995 汽车 H 点确定程序 QC/T 740-2005 乘用车座椅总成 GB 13057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JIT/T 460-2001 客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 GB 1

4、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座椅总成 seat assembly 零部件装配完整的座椅。 3.2 电动调角器总成 power recliner assembly 包括电动调角器和驱动电机及传动杆的总成系统。 3.3 连续式手动调角器 continuous manual recliner 在调节范围内,可以调整到任意位置的手动调角器。 3.4 非连续式手动调角器 dis-continuous manual recliner 在可调范围内,只能以一定的节距来调节的手动调角器。 3.5 解锁角度 unlocking

5、angle 非连续式手动调角器刚解锁时手柄转动的角度。 4 技术要求 QC/T 8442011 2 4.1 一般要求 4.1.1 调角器总成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 零件外表面应光洁,无伤害性锐边、毛刺,无伤痕、裂纹等缺陷。 4.1.3 铆接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无松动现象,焊接部位应光滑。 4.1.4 调角器总成在操作过程中无异常响声。 4.1.5 零件表面应进行适当的防腐防锈处理。 4.1.6 各滑动表面应涂抹适量的润滑脂。 4.2 性能要求 4.2.1 调角器行程 调角器行程按供需双方商定的要求。 4.2.2 手动调角器回位力矩 调角器回

6、位力矩按供需双方商定的要求。 4.2.3 调角器间隙 4.2.3.1 调角器前后间隙 按5.3.1试验,调角器前后间隙应不大于3.5mm。 4.2.3.2 调角器侧向间隙 按5.3.2试验,调角器侧向间隙应不大于1.5mm。 4.2.4 手动调角器滑齿速度 调角器以180/s的速度从最前位置往后运动时,应能锁止在第一齿位置。 4.2.5 手动调角器操作力 4.2.5.1 非连续式手动调角器操作力 19.6 N80N。 4.2.5.2 连续式手动调角器操作扭矩 1 Nm3Nm。 4.2.6 手动调角器手柄误操作力 手柄在解锁方向误操作力应不小于200N,与解锁方向相反方向误操作力应不小于300N

7、。 4.2.7 调角器前后向静载荷强度 单只调角器总成前向静载荷强度应大于600Nm。 单只调角器总成后向静载荷强度应大于800Nm。 4.2.8 调角器冲击强度 调角器总成按5.8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无断裂、过度变形等异常现象。 4.2.9 调角器前后限位强度 调角器总成前后限位承受245Nm负载,无断裂、过度变形等异常现象。 4.2.10 调角器交变载荷耐久性 调角器总成按5.10规定的方法试验15 000次后,上联接板角度变化应不大于1.5 ,整个调角器总 成无断裂、过度变形和功能失效等异常现象。 4.2.11 手动调角器操作耐久性能 手动调角器总成按5.11规定的方法试验8 000次后,

8、功能应正常,无明显变形和机械损伤出现, 平面涡卷弹簧回位力矩衰减率应不超过15,调角器操作力变化在15内,调角器前后间隙应小于 3.85mm,侧向间隙应小于1.65mm。 4.2.12 调角器高低温性能 4.2.12.1 调角器总成按 5.12.1 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调角器总成应无异常现象。 4.2.12.2 调角器总成按 5.12.2 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调角器总成至少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且无油脂 滴落等现象。 4.2.12.3 调角器总成按 5.12.3 规定的方法试验后,调角器总成运行速度变化应小于 25,运行噪音 增量应小于 3dB(A)。 QC/T 8442011 3 4.2.13 手

9、动调角器解锁手柄侧向刚度和间隙 调角器总成按5.13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总变形量SS1S2应不大于15mm,只有一侧加力时变形 量S1或S2均应不大于10mm,手柄侧向间隙量应不大于2mm。 4.2.14 手动调角器解锁手柄最大角位移量 解锁手柄在整个解锁行程内,最大角位移量应不大于40 。 4.2.15 电动调角器运行速度 电动调角器负载45kg,运行速度为2 /s 6 /s。 4.2.16 电动调角器运行振动 电动调角器总成运行时,振动加速度应不大于5.88m/s 2 。 4.2.17 电动调角器运行噪音 电动调角器运动时噪音应不大于53dB(A)。 4.2.18 电动调角器操作耐久性 电动

10、调角器总成按5.18规定的方法试验后, 无明显变形和机械损伤出现, 调角器前后间隙应不大 于3.85mm,侧向间隙应不大于1.65mm(间隙测试方法见5.2)。 4.2.19 电动调角器总成过载保护 电动调角器总成在14.5V的电压下,运行到极限位置,调角器总成应无异常现象发生。在12V的电 压下,调角器总成应能从极限位置处开始运行。调角器总成过载时应有过载保护,从发生过载到断电 保护时间应不大于20s。 4.2.20 调角器总成要求 调角器总成应符合 GB14167和 GB15083 有关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调角器行程 将一调角器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用角度仪测量上联接板从最后位

11、置至设计位置角度和设计位 置至最前位置的角度,测试结果应满足4.2.1要求。 5.2 手动调角器回位力矩 按图1将一带调角器总成的模拟靠背骨架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往复调节模拟靠背骨架至少一个循 环后,将模拟靠背骨架调整至最后,保持调角器解锁,在距中心点500mm处放置一测力计,匀速释放模 拟靠背,测力计读数到回转点力矩即为手动调角器回位力矩,测量结果应满足4.2.2要求。 图1 500mm F 5.3 调角器间隙 5.3.1 调角器前后间隙 QC/T 8442011 4 按图2将调角器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在上联接板上加焊刚性钢板, 距离旋转中心500mm处均匀 施加一垂直于靠背向前的力F12

12、00N,再均匀释放;然后均匀施加一水平向后的力F2200N,再均匀 释放,得到F-S曲线, 按图3沿后向加载曲线上部画切线, 与S轴交点到后向加载起始点间距离为调角器 前后间隙,调角器前后间隙应满足4.2.3.1要求。 图2 图3 5.3.2 调角器侧向间隙 按图4将调角器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在上联接板上加焊刚性钢板, 距离旋转中心150mm处均匀 施加一垂直于靠背向左的力F1100N,再均匀释放; 然后均匀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2100N,再均匀释 放,得到F-S曲线,按图5沿右向加载曲线上部画切线,与S轴交点到右向加载起始点间距离为调角器 侧向间隙,调角器侧向间隙应满足4.2.3.2要求

13、。 F S 前后间隙 前向加载 后向加载 500mm F1 F2 F S 侧向间隙 左向加载 右向加载 150mm F1 F2 图4 图5 5.4 手动调角器滑齿速度 将一带空行程调角器的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将模拟靠背置于最前位置,往上提模 拟靠背,确保模拟靠背在到达第一啮合位置时角速度为180/s,测试结果满足4.2.4要求。 5.5 手动调角器操作力 5.5.1 非连续式手动调角器 将一完整的非连续式手动调角器模拟靠背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按图6在距离手柄末端20mm处, 用测力计垂直手柄向解锁方向拉手柄,靠背刚解锁时的测力计读数为解锁力,解锁力范围应满足 4.2.5.1要

14、求。 5.5.2 连续式手动调角器 将一完整的连续式手动调角器模拟靠背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用扭力扳手匀速驱动手轮, 扭力 扳手的读数为操作扭矩, 要求模拟靠背总成在任意位置和空载情况下, 测试结果应满足4.2.5.2要求。 QC/T 8442011 5 F 20mm F2 F1 20mm 图6 图7 5.6 手动调角器手柄误操作力 按图7将一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将模拟靠背骨架固定,向上提手柄,将上提力 加至200N并保持5s,释放力后,要求调角器功能正常。 按图7将一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将模拟靠背骨架固定,向下压手柄,将下压力 加至300N并保持5s,释放力后,

15、要求调角器功能正常。 5.7 调角器前后向静载荷强度 5.7.1 调角器前向静载荷强度 将一调角器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上联接板上加焊不短于300mm的刚性钢板,在上端施加一向 前的拉力,确保该拉力产生的扭矩为600Nm,保持5s,无断裂、过度变形等异常现象。(如果加载时 上板扭曲,可以增加辅助铰链来提高该试验的稳定性) 5.7.2 调角器后向静载荷强度 将一调角器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上联接板上加焊不短于300mm的刚性钢板,在上端施加一向 后的拉力,确保该拉力产生的扭矩为800Nm,保持5s,无断裂、过度变形等异常现象。(如果加载时 上板扭曲,可以增加辅助铰链来提高该试验的稳定性) 5.8

16、 调角器冲击强度 按图8将一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让一20kg重物自500mm高度处自由落下, 冲击位 置距旋转中心250mm的靠背中心处,要求冲击后调角器性能满足4.2.8要求。 500mm 250mm m20kg 自由落下 图8 5.9 调角器前后限位强度 将一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将模拟靠背调整至最前或最后位置并保持调角器解锁, 分别向前和向后各施加245Nm的扭矩,保持5s后调角器性能满足4.2.9要求。 QC/T 8442011 6 5.10 调角器交变载荷耐久性 将一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模拟靠背骨架调整至设计位置, 在模拟靠背上杆中部 依次施

17、加向前扭矩F1147Nm和向后扭矩F2294Nm的交变载荷,每完成一次前后加载为一个循环, 共完成15 000次循环后,调角器总成性能应满足4.2.10要求。 5.11 手动调角器操作耐久性能 按图9将一模拟靠背骨架总成固定在一刚性夹具上,将模拟靠背骨架调整至第一齿位置, 按照第 一齿位置最后位置设计位置最前位置第一齿位置为一个循环, 每个位置均要有锁止和解锁步 骤,完成8 000次循环后,调角器总成性能应满足4.2.11要求。 针对无空行程调角器模拟靠背骨架总成, 则没有第一齿位置, 按照设计位置最后位置最前位 置设计位置为一个循环,其余过程相同。 图9 最前位置 第一齿位置 设计位置 最后

18、位置5.12 调角器高低温性能 5.12.1 将调角器总成放置在环境试验箱内,分别将试验箱内环境温度调整至-40、80,各保持 温度 4 小时后,将调角器总成放置至室温状态,调角器总成性能应满足 4.2.12.1要求。 5.12.2 将调角器总成放置在环境试验箱内,分别将试验箱内环境温度调整至-29、70,各保持 温度 4 小时后并在相应环境中对调角器进行操作,调角器总成性能应满足 4.2.12.2 要求。 5.12.3 将调角器总成放置在环境试验箱内,分别将试验箱内环境温度调整至-29、70,各保持 温度 4 小时后调整试验箱温度至室温,操作调角器,调角器总成性能应满足 4.2.12.3 要

19、求。 5.13 手动调角器解锁手柄侧向刚度和间隙 按图10将一模拟靠背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按图示在距手柄末端20mm处均匀施加一水平向左的 力F149N,再均匀释放;然后均匀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249N,再均匀释放,得到F-S曲线,最大变 形量分别为S1和S2,按图11沿向右加载曲线上部画切线,与S轴交点到右向加载起始点间距离为手柄 侧向间隙,各间隙应满足4.2.13要求。 QC/T 8442011 7 S1 手柄侧向间隙 F2 F1 20mm 向左加载 S2 F 向右加载 S 图 1 0 图 1 1 5.14 手动调角器解锁手柄最大角位移量 将一带手柄的调角器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用角

20、度仪测量手柄从初始位置到手柄拉至最大解锁位 置时的角位移量,最大角位移量应满足4.2.13要求。 5.15 电动调角器运行速度 将带有电动调角器的模拟靠背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在距离旋转中心245mm处加挂45kg砝码, 测试电压12.6V(线圈电阻不大于0.2),用秒表测量靠背从最后位置运动至最前位置所用时间t1, 再测量最前位置运动至最后位置所用时间t2,用5.1测量的调角器行程除以所得时间t1和t2,即为电 动调角器运行速度1和2, 在整个调节行程内, 电动调角器的运行速度1和2应满足4.2.15要求。 5.16 电动调角器运行振动 按图12将一完整的座椅固定在刚性夹具上, 固定一303

21、01mm的小钢板在F点位置,将一加速 度传感器固定在小钢板上(量程:0500Hz),电压12.6V(线圈电阻不大于0.2),调节调角器,在 调节行程内加速度( 2 b a + )应满足4.2.16要求。 图 1 2 F 点距离旋转中 心 265mm,靠背 左右中心位置 加速度 时间 a b 5.17 电动调角器运行噪音 将一完整的座椅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在距离旋转中心245mm处加挂45kg砝码,测试电压12.6V,在 距座椅H点上方635mm, 后方100mm的座椅中心平面上放置一分贝仪, 在环境噪音35dB(A)以下进行座椅 的调节操作,在整个运动行程内噪音应满足4.2.17要求。 5.18

22、 电动调角器操作耐久性 按图13将一电动调角器模拟骨架总成固定在一刚性夹具上,在距离旋转中心245mm处加挂45kg砝 码,将模拟靠背骨架调整至设计位置,测试电压12.60.5V,按照一次全行程,三次部分行程为一个QC/T 8442011 8 循环进行重复测试,总共完成2 000个循环后(全行程为:设计位置最后位置最前位置设计位 置;部分行程为:设计位置21设计位置,测试过程中允许电器得到足够的冷却),测试结果应 满足4.2.18要求。 最前位置 最后位置 设计位置 1 2图13 5.19 电动调角器总成过载保护 按图13所示将一电动调角器模拟骨架总成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在距离旋转中心245mm

23、处加挂45kg 砝码,在14.5V的电压下,操作调角器分别运行到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调角器总成无异常现象发生。 在12V的电压下,调角器总成应能从前后极限位置处开始运行。 分别调整调角器到前后极限位置后继续 对调角器总成通电使其产生过载, 记录开始过载到发生断电保护的时间, 测试结果应满足4.2.19要求。 5.20 调角器总成要求 调角器总成按GB14167、GB15083中有关要求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4.2.20要求。 6 检测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调角器应由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后方可出厂。 6.1.2 调角器的安全和重要特性必须每批次均有检验报告,并保留

24、。 6.2 型式检验 6.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每次随机抽样数不少于 3 套,抽样基数不少于 100 套。 1)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 2) 正式生产后,如机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3)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4) 产品停产一年或以上,恢复生产时。 5)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2.2 型式检验中,某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对该项目进行重检,重检合格后则认为本批产 品合格,但发现与安全有关的项目 4.2.7和 4.2.8 不合格时,则要整批封存,找出根本原因,制定具体 的整改措施,并同整椅厂或整车厂协商研究封存件的处理方式。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1 调角器出厂时应标明制造厂商名称、产品名称、制造日期和生产批号。 7.2 调角器应用防潮材料包装后,再装入箱内,箱内要有必要的减震泡沫等材料保护调角器。 7.3 针对有手柄的板簧式手动调角器,包装时要注意保护手柄,防止手柄在搬运过程中解锁。 QC/T 8442011 9 7.4 运输时避免碰撞,并防止直接暴露在阳光和雨雪等天气下。 7.5 储存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气体的仓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QC汽车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