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ppt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268796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历史下册思维导图,“一战”,战争引起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探索:新经济政策,建设:斯大林模式,战后国际关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化,“二战”,“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时间: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地点:彼得格勒、 领导人:列宁 结果:11月7日攻占冬宫,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意义

2、: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新经济政策(1921年)主要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允许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成功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

3、建设的重大成就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1937年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总产值有所增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建设初期起过巨大作用,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经济上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到后来它愈发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阿尔萨

4、斯和洛林归还法国(领土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加以瓜分(殖民地问题);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 莱茵河以东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军事问题); 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及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

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从美国开始 2.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3. 影响:资本家大量销毁产品;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纷纷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威胁着世界人民。,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933年希特勒建立独裁政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形成,威胁世界和平。,罗 斯 福 新 政 1. 时间: 1933年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 目的:直接目的是

6、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兴;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 主要内容;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4. 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5.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新政采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此, 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

7、(1939-1945年),过程:,催化剂:慕尼黑会议,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 2、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模),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的

8、签字仪式,二战结束。,其他重大事件,1942年,美英中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雅尔塔会议(苏联)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 主要内容:制定了最后战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华盛顿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9、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启示,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共创 未来;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国际合作,提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进双赢 。,1、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性质:是一个政治、经济、外交、防务实体。

10、2、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改革; 2、1991年苏联解体;,1、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 2、 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3、“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历史问题;现实问题:领土之争;水资源之争;“圣城之战”耶路撒冷 外部因素: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欧洲殖民者、“二战”后的大国无不企图控制中东地区

11、,以取得战略优势。这就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1、“冷战”政策的含义:美国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冷战”的重点在欧洲。表现:(1)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2)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2、美苏争霸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 美苏双方强行拉拢一些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随意践踏了他国主权,严重破坏了国际关系平等的准则。 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3、 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首次未经联合国

12、安理会授权采取的军事干预行动。 4、“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 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即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多强”指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表现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2、 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3、,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大举措:,请进来: 走出去:,改革开放、

13、举办世博会、 主持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带一路建设等,4、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 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麦当劳化、迪斯尼化、好莱坞化、商业连锁等风行全球,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 (2) 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给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相互调节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拉大了贫富差距,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全球性国际问题日益增多(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增多与老龄化、恐怖主义泛滥、跨国犯罪、走私与毒品贸易等)。,1、时

14、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领域: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能举例说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消极影响:环境污染、军备竞赛、高科技犯罪等,这些危害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带来的,而是人类自身在运用科学技术中产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5、科技类启示(感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建立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要兴利除弊,善用科技。,现代文化,1、美国的好莱坞成为世界著名的影城,奥斯卡奖成为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 2、世界综合性体育竞赛中,规模最大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考研笔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