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 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2728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9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 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 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 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 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 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200J 73备案号:98489851-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B/T 10345.1-x10345.4-2001制冷系统和热泵一安全和环境要求Refrigerating systems and heat pumps-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2001-12-26发布中国商业联合会2002-04-01实施发布本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第182技术委员会TC182)简称CEN/TC182)制订的EN 378-1, 2, 3, 4: (1999/2000)“制冷系统和热泵一安全和环境要求”4个部分组成的欧洲标

2、准修改转化为行业标准。本标准内容涉及到制冷系统和热泵对人身和财产有关的安全运行,对环境保护,特别是防止制冷剂扩散给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列出了严格的条款要求,是当今制冷空调行业中在制冷系统和热泵范畴内较为详尽和完善的一个基础标准。我们依据“修改”转化的原则,保留了原版本的主要内容,仅对少部分内容,如定义条款中与我国已制订和正在审批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有重复的条款,以及条款提法上与我国国情不符的陈述,作了必要的删减。本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德胜、俞炳丰、高强。本标准为首次

3、发布。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nil舌本欧洲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技术委员会CEN/TC182“制冷系统;安全和环境要求”拟订,其秘书处由德国工业标准(D工N)负责。本欧洲标准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委托CEN拟订,并且支持欧洲规范97/23/EC的基本要求。注1:应当注怠本标准在出版时并不满足规范97/23/EC中的所有基本安全要求注2:本欧洲标准己被建议包含在欧洲规范98/392/EEC(设备规范)的管托中。由于该管托是在技术委员会同意本标准交付正式投票之后并且为避免出版进一步推迟,本标准将在出版之后立即按照设备规范的最新版本进行复审.本标准替代EN 37

4、8-1994,本标准是由卜列四部分组成: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和文件编制;第3部分:安装地点和人身保护;第4部分:操作、维护、检修和回收。SB月,10345.1-2001目次1范围12定义。13基本要求。54分类。一85制冷剂的选择.一126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选择. .13附录A(标准的附录)总当量变暖效应(TEWI),亦称变暖影响总当量.14附录B(标准的附录)制冷系统的安装地点.16附录C(标准的附录)冷间内人员的保护.22附录D(标准的附录)制冷剂资料.28附录E(标准的附录)危险性评估.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

5、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Refrigerating systems and heat pumps-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Part 1:Basic requirements,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criteriaSB/r 10345.1-2001eqv EN 378-1:1999范围1. 1本标准详细说明了下列情况中关于人身和不包括贮存货物的安全要求以及局部和全球环境的要求:a)各种大小的固定或移动制冷系统,包括热泵;b)载冷剂冷却或供热系统;c)制冷系统的安

6、装。1.2本标准适用于新制冷系统,也适用于现有系统的维护、检修、操作、回收、重新使用和处置。1.3制冷剂充灌量少的制冷系统,只有部分章节和条款可以适用。1.4本标准不适用于以空气或水作制冷剂的制冷系统。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 systems2.1.1制冷系统热泵refrigerating system (heat pump)相互连接的含制冷剂部件的结合,这些部件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在其中循环,以吸收和放出热量(如冷却,加热)。2.1.2整体式系统self-contained system由工厂制造的框架和/或箱体内的完整制冷系统,其中除配

7、套阀或堵阀外,现场不连接任何含制冷剂的部件。2.1.3单元机组系统unit system在安装之前已组装,并充灌制冷剂以备使用或试验的整体式系统,其安装不需连接任何含制冷剂的部件。一个单元机组系统可以包括工厂组装的配套阀或堵阀。中国商业联合会2001-12-26批准2002-04-01实施SBfr 10345.1-20012.1.4吸收或吸附系统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system制冷系统中某一制冷剂蒸发产生制冷,蒸气随后由某种介质分别吸收或吸附,制冷剂然后通过加热在较高分蒸汽压力下从介质中释放出来,并冷却成液体。这样的系统称吸收或吸附系统。2.1.5第二冷却或加热系

8、统secondary cooling or heating system使用流体将热量从产品或待冷却或加热空间的系统传到另一冷却或加热的系统。2.1.6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所有含制冷剂的部件和管道由法兰、螺栓接头、焊接等手段紧固连接,与外界不接触的系统。2.1.7高压侧high pressure side制冷系统中运行在接近冷凝压力下的部分。2.1.8低压侧low pressure side制冷系统中运行在接近蒸发压力下的部分。2.1.9移动系统mobile system在移动状态下运行的制冷系统。注移动系统包括:船只和飞机内的制冷系统;运输制冷系统;车辆空调的制冷系统。2.2场

9、所位置occupancies localities2.2.1机器间special machinery room出于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为使非_作人员不能接近而专门将制冷系统有关的部件包围起来的房间或围护物,但不包括仅包围蒸发器、冷凝器或管路的房间或围护物。2.2.2冷间cold room由制冷系统保持在环境温度以下的房间或箱体。2.3压力pressures2.3.1最大允许压力maximum allowable pressure设备设计的最大压力,由制造厂商详细说明。注:在系统运行或不运行时都不应超过的工作压力极限。注2:压力设备规范以符号“Ps”代表最大允许压力。2.3.2设计压力de

10、sign pressure用于求出每个部件计算压力而选择的压力。2.3.3强度试验压力strength test pressure用于试验制冷系统或其中任一部件强度的压力。2.3.4密封压力leakage test pressure用于测试一个系统或其中任一部件密封性的压力。2.3.5最大公称压力maximum declared pressure生产厂商公布的部件或装置性能不降低时能承受的压力。2.3.6系统的临界强度ultimate strength of a SB/T 10345.1-2001系统的一部分断裂或爆炸的压力。2.4制冷系统的组成components of refrigerat

11、ing systems2.4.1制冷装置refrigerating installation制冷系统部件和制冷系统运行必需的所有器件的组合。2.4.2制冷设备refrigerating equipment组成制冷系统的部件,例如压缩机、冷凝器、发生器、吸收器,吸附器,贮液器,蒸发器,贮液桶。2.4.3制冷压缩机refrigerating compressor由原动机驱动以提高制冷剂蒸气压力的机器。2.4.3.1全封闭式压缩机hermetic motorcompressor压缩机和电动机,两者都封装在同一个机壳内,无外轴或轴封,电动机在油和制冷剂蒸气的混合物中运行。2.4.3.2半封闭式(可拆卸

12、密封)压缩机semihermetic (accessible hermetic) motorcompressor由压缩机和电动机组成,两者都封装在同一个机壳内,有可拆卸封盖以便检修,但无外轴或轴封,电动机在油和制冷剂蒸气的混合物中运行。2.4.3.3全封回转电动压缩机canned rotor motorcompressor密封机壳内的电动压缩机,但密封机壳内无电动机绕组和外轴。2.4.4开启式压缩机open compressor具有驱动轴的压缩机,驱动轴可以伸入到密封制冷剂的机壳内。2.4.5压力容器pressure vessel制冷系统中的任何含制冷剂的部件,除了:压缩机:泵:封闭式吸收系统

13、的组成部件;蒸发器,其每个独立部分制冷剂体积容量不超过巧L;盘管和管网;管路及其阀门,接头和配件;控制装置;内径不超过152mm,净内容积不超过100 L的集管和其它部件。2.4.6压缩机组compressor unit一台或多台压缩机和常规安装的附件的组合。2.4.7冷凝机组condensing unit一台或多台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器(需要时)以及常规安装的附件的组合。2.4.8蒸发机组evaporating unit一台或多台压缩机、蒸发器、贮液器(需要时)以及常规安装的附件的组合。2.5管路、接头和配件piping ,joints and fittings2.5.1管路piping用于

14、连接制冷系统各部件的管道(包括任何软管、波纹管或挠性管)。2.5.2接头SB/T 10345.1-2001两部件之间的联结。2.5.3法兰连接flanged joint用螺栓把一对法兰端面紧固在一起的连接。2.5.4扩口连接flared joint金属对金属的压缩连接,其中管端制成圆锥形扩展。2.5.5螺纹连接screwed joint不需密封材料的螺纹管连接,例如采用可变形金属环的压缩连接。2.5.6快闭阀quick closing valve依靠重力、弹簧力、快闭球等自动关闭或有一很小的关闭角的关闭装置。2.6安全附件safety accessories2.6.1泄压器pressure r

15、elief device用于自动排放超高压力的减压阀或安全片。2.6.2减压阀pressure relief valve由一弹簧或其它方式保持关闭或用于自动排放超高压力的压力驱动阀,当超过允许压力时开始打开,待压力F降到允许压力以卜后重新关闭。2.6.3安全片bursting disc在预定压差下能爆裂的膜片或薄金属片。2.6.4熔塞fusible plug含有金属的器件,该金属在预定温度时熔化,而泄放压力。2.6.5限温器temperature limiting device用于防止不安全温度出现,由温度驱动的器件。2.6.6限压用安全转换器safety switching device f

16、or limiting the pressure用于停止压力发生器运行,由压力驱动的器件。2.6.6.1限压器pressure limiter能自动复位的器件,对于高压保护称为PSH,对于低压保护称为PSL2.6.6.2压力切断pressure cut out不需1.具协助,能手I复位的器件,对于高压保护称为PZH,对于低压保护称为PZL.2.6.6.3安全压力切断safety pressure cut out需要_1.具协助能手工复位的器件,对于高压保护称为PZHH,对于低压保护称为PZLL.2.6.7限压用型式试验过的安全转换器type tested safety switching de

17、vice for limiting thepressure型式试验过的转换器,能作失效保护,以使器件发生故障或缺陷时中断供电。2.6.8转换器changeover device由阀控制的两个安全器,在任何一个时期仅有一个是不_!二作的。2.6.9制冷剂检漏仪refrigerant detector对预先设定的制冷剂在环境中的含量作出反应的敏感的器件。2.7流体fluids2.7.1制冷剂refrigerant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流体。流体在低温和低压条件卜吸收热量,在较高温度和较SBfr 10345.1-2001高压力下放出热量,通常包括相的变化。2.7.2毒性toxicity因急剧或慢性

18、曝露,通过接触、吸入或摄入,而引起制冷剂产生有害或致命作用的能力。2.7.3紧急总排放sudden major release在短时间如5min内,所有充灌制冷剂能绝大部分的排放和汽化。2.7.4短曝露时间short exposure time人能曝露在制冷剂大排放量的最长时间,例如不大于1 Omin.2.7.5卤代烃和烃halocarbon and hydrocarbon它们是:CFC:含有氯、氟和碳的全卤代(不含氢)的卤代烃;HCFC:含有氢、氯、氟和碳的卤代烃:HFC:只含有氢、氟和碳的卤代烃;PFC:只含有氟和碳的卤代烃;HC:只含有氢和碳的烃。2.7.6回收recover在任何条件下

19、从系统中抽出制冷剂,并把它贮存在一外部容器内。2.7.7再循环recycle通过分离油、去除非冷凝物以及采用如过滤器、干燥器或干燥过滤器这样的装置来去除水分、酸度和颗粒物质,以减少用过的油中的杂质。2.7.8舒适性空调comfort air conditioning用于满足室内人员舒适要求的空气处理方法。3墓本要求3.1概述3.1.1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和处置都必须遵照本标准。3.1.2制冷剂的选择选择制冷剂时,必须考虑其对全球变暖和对同温层中臭氧层损耗的潜在影响,必须符合国家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要求。注1:评价全球变暖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总当量热效应(T

20、EWI)的概念,是指把制冷剂逸散至大气中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制冷系统运行所需电能形成的二氧化碳的间接影响的综合。详见附录A.3.1.3制冷剂排放必须避免有害制冷剂对环境的有意排放。注I:排放的制冷剂对全球影响是全球变暖潜能(GWP);臭氧损耗潜能(ODP).3.2设计、制作与材料3.2.1受压部件制冷回路所有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必须保证防漏,并能承受运行、停用和运输过程中由于SB月一10345.1-2001热应力、物理和化学应力的存在而出现的压力。3.2.2超压保护在正常运行和运输过程中制冷系统内压力不得超过任何部件的允许压力。必须防止由可预见原因使系统内超压,防止对人身、财产和环境产

21、生危险的方式排放减压。3.2.3指示和测量(监测)仪表制冷系统必须装有指示和测量仪表,以便进行必要的测试、运行和检修。3.2.4安全防护必须设置能防止非操作人员对系统可以故意或偶然启动的防护措施。3.2.5制冷剂充灌制冷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环保要求,系统中制冷剂充灌量在合理实用的前提下越少越好,系统的密封性要有保证。3.2.6制冷剂损失制冷系统必须有测试、运行、维护和回收制冷剂所必要的设施,使发生火灾和泄漏时制冷剂损失达到最小程度。3.2.7压缩机的液锤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必须保证液体制冷剂或油不能过量地返回,以防止压缩机受损。3.2.8系统内的液锤制冷系统内管路的设计与安装必须保证产生液锤(水

22、击)时不会损坏系统。3.2.9噪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风机、阀、设备和管道的设计与制造,必须能把空气中噪声传播引起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对噪声源处应采取降低噪声的技术和可能的手段。3.2.10振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风机、阀、设各和管道的设计与制造,必须能把系统部件产生振动引起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对振动源处应采取降低振动的技术和可能的手段。3.2.11与食物接触对于那些接触或有可能接触食物(食品或饮料)的制冷系统,其设计和制造必须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其表面要利于在每次使用前方便清洗。3.2.12能耗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必须使其在可预见的运行工况下保持合理的低能耗。33安装、试运转3.3.

23、1与人员有关的安装制冷剂和制冷系统的选择、安装和运行不得危及人员。具体要求见附录Bo3.3.2机器间为安全起见,根据需要,必须提供机器间放置制冷系统的有关部件,特别是高压侧的部件及制冷压缩机。3.3.3冷间冷间的装各或构造必须能使其工作人员有逃离的可能,具体要求见附录Co3.3.4制冷剂排放必须把制冷剂向大气排放减少到最低程度。不可避免的制冷剂排放发生时不应危及人 SB/T 10345.1-2001员。3.3.5设各、管路和配件的保护设备、管路和配件必须得到尽可能的防护,免受不利气候的影响,以及脏物或碎屑的积聚。3.3.6电气安装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试验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

24、3.7可燃制冷剂对于制冷系统中充灌有可燃制冷剂的所在房间,除了氨或高至另一有限量的可燃制冷剂之外,必须按照“潜在爆炸”的有关要求。3.3.8灭火设备灭火设备必须随手可得,尤其要对制冷系统的大小、制冷剂、传热介质、安装和现场情况适用。3.4试验和标示3.4.1试验3.4.1.1在任何制冷系统投入运行之前,所有部件或整个制冷系统必须经历下列试验:a)强度试验;b)密封试验;c)安全装置的实用试验:d)投入运行之前整个装置的试验。3.4.1.2相关安全附件必须定期试验。3.4.1.3必须记录试验结果。3.4.2标志3.4.2.1每一制冷系统和其主要部件必须用标志加以识别,该标志必须始终是可视的。3.

25、4.2.2对于开关和主要控制仪表,若其控制对象不明显,则必须加以适当标志。3.5操作、维护、检修、人身保护设备3.5.1操作规程3.5.1.1对于制冷系统,必须准备操作规程以给出系统操作和使用方面的说明,该规程也包括一旦发生破裂或泄漏时应遵守的保护规定。3.5.1.2制造厂商或安装单位必须提供指南或说明书和安全须知。3.5.2维护、检修3.5.2.1制冷系统必须由合格人员进行维护与修理(见3.6)a3.5.2.2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对整个制冷系统功能、使用和每日检查的知识和经验。3.5.3人身保护设备制冷压缩机间配备的人身保护设备必须随手可得。3.6资格3.6.1培训和知识负责制冷系统及

26、其部件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试验、操作、维护、检修、处置和评定的所有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和经过必要的培训,才能获得担当任务的资格。 SB厅10345.1-20013.7回收、重新使用、处置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油、传热介质、过滤器、隔热材料,必须随时维护、检查,对于报废的要加以适当地回收、重新使用和/或加以处置。4分类4.1概述4.1.1制冷系统按照从或向环境或被处理物质吸取热量(冷却)或加入热量(供热)的方法不同,对制冷系统的分类示于表14.1.2场所场所的分类与人员的安全有关,如制冷系统运行异常时,人员可能直接地受到影响。4.1.3制冷剂按照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制冷剂被分成若干组。4.2制

27、冷系统的分类4.2.1直接系统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与被冷却的或被加热的物质直接发生热交换。4.2.2间接系统4.2.2.1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冷却或加热传热介质,该传热介质循环流动以冷却或加热物质。系统间接吸取热量或向被处理物质释放热量。4.2.2.2开式间接系统蒸发器冷却或冷凝器加热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再去与被处理的物质直接发生热交换。4.2.2.3通风开式间接系统除了蒸发器或冷凝器置于一敞开或通风的箱体内,该系统与4.2.2.2所述的相同。4.2.2.4闭式间接系统蒸发器冷却或冷凝器加热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再通过一封闭回路与被处理物质发生直接热交换。4.2.2.5通风闭式间接系统除了

28、蒸发器或冷凝器置于一敞开或通风的箱体内,该系统与4.2.2.4所述的相同。4.2.2.6双间接系统该系统的传热介质流经位于4.2.2.4所述的地点之外的第二热交换器,并冷却或加热第二传热介质,然后与被处理的物质发生直接热交换,该系统与4.2.2.2所述的相同。4.3场所的分类4.3.1制冷系统安全性涉及到场地、场地内人数和场所的种类。表2给出了三种场所情况的类别,并列出了影响安全性的全部范围。4.3.2不止一种场所组合在不仅是一种场所存在的地方,其要求更加严格。若场所空间是隔开的,例如采用被密封的隔板、地板和大花板,则应采用相关场所的要求。 喇柔察识华侧娜滚具拓沂欢回胶翔|划蹭妈嗽.妈众滚折|

29、成具雌以凳举拟N.N.N甲钾山依粱区嚷俗己众褥迷喇饺娜识塑训季城属翠钾阵喝令卜昭幸城折|滚轰雏狱全 归策澎识娜滚属拓钾玛侧维泥交瞬刘介曰曰曰价曰曰门itir头.一。11一11!鸽浇魂季莱写娜编睽成口只崔讼兰浇翔兑之欲恺仓勺.一m川川-1.!恤-1-已目留肖之联裘崔汤兰层画一斌丽箱倒簇的咖洲策lt皿国期眺帅刽裱赫二一圆绷吸史记一i-片。!。于。!1!丫卜卜,举刹撅拟称名绷略城具钾早凳1邢娜场之洲琳吸一布含洲城域识华侧那-布史形钾欲回旺份洲|划用饵众.嘱众燕塑|帝愈策洲裤渔称NZ.N兮抑护专场成目瞥亡众卜廷 妇滚沼识洲侧娜场会娜沂阵与令嚼众成您1帝食殆邻摧 妇滚粼识娜景愈拓却耸侧琳洲撼尝划写吸华应

30、拭国瑞俄洲巨丫卜试阅编吸华宜狱众写膝华侧粗娜可.N.N刊.入.刊;工N.甲杨盛咔SB/T 10345.1-2001耸洲拟滚11城划俗唱令滚敬名滚乌军苍狱.巾赛密甲.N必.呼-买N.N.N.专早粼冲.N.N.甲钾.气姆义月锡口队体廷贵划上已-一,O尸.,1味1训洲。-刁-.l1.1孟.1娜滚留祠用瑞吸滚=只监砚之卿画一皿画.斤器鳍之恤止一皿照落欲刘撼明帅拓泛绷睽愈宾识蛛1娟,L|1一)1甲|葬一布史俐拐暇景愈串滚戴日城划俗耸居滚枷名二邢含摇于肆汽卜妞翔宕,N.N;钾2.N.N.甲襄拟甲.N.囚.甲钾.禾锌试目概己味仲迷准划馥如口口妈令滚敬如馥扣名买会霭如编味华宜成绷睽洲厦试驻成用檬如?人人.嘴的

31、.N.2.可韶嵘SB/T 10345.1-2001种类 一般特房间、部分建筑物、建筑物内人员可能睡眠:表2场所的种类征! 举例说明)医院、法庭或监狱、剧院、超级市场、学校、演讲厅、公共交通站、旅店、住宅、餐馆人员的运动受到限制;有人数不限的人员,或者不熟悉必要安全措施的任何个人进入房间、部分建筑物、建筑物内仅为有限的人员集中其中一些人员必须熟悉所规定的一般安全措施房间、部分建筑物、建筑物内仅有授权的人员能进入,这些人熟悉一般的和特殊的安全措施,这些区域内有制造、作业和材料或产品的贮存业务或专业办公室、实验室、一般制造区域及有人工作的地点制造设施,如化学物品、食品、饮料、冰、冰淇淋的厂房,精炼厂

32、,冷库,乳品场,屠宰场,超级市场中的非公用地区1)所举例子并不详尽4.4制冷剂的分类4.4.1按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制冷剂被分成若干组。注:某些制冷剂的分类列于附录D中4.4.2健康与安全分类制冷剂按它们的可燃性和毒性分类。4.4.2.1可燃性分类根据制冷剂在大气压力和室外条件下的可燃性低限,确定其在下列三组(第1组、第2组和第3组)中的属性:第1组:在空气中制冷剂蒸气任何浓度不燃;第2组:当制冷剂与空气混合时,其可燃性下限等于或大于3.5%(按体积比);第3组:当制冷剂与空气混合时,其可燃性下限小于3.5%(按体积比)。4.4.2.2毒性分类制冷剂在下列二组(A组、B组)中确定毒性属性:A组

33、:该组制冷剂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等于或大于400mL / m(400ppm,按体积比),该浓度对几乎所有工作人员不产生有害的影响,工作人员能曝露的时间为每工作日8小时和每工作周40小时。-B组:该组制冷剂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低于400mL / m (400ppm,按体积比),该浓度对几乎所有工作人员不产生有害的影响。工作人员可能曝露的时间为每工作日8小时和每工作周40小时。注:在某些条件下接触火焰或热表面会导致有毒分解物。LI仍I)组制冷剂除CO:外,其主要的分解物是氢氯酸和氢氟酸。虽然有毒,但是它们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有非常刺激性的气味,因而提供了一自动警报。4.4.2.3安全属性制冷剂的安全

34、属性示于表3中。SB/T 10345.1-2001表3由可燃性和毒性确定的安全属性安全分组可燃性较高A3B3可燃性较低人2B2无火焰扩展AIB1毒性较低毒性较高本标准划分的简化分组如下:L1=A1;L2=A2,B 1,B2;L3=A3,B3.4.4.2.4混合制冷剂的健康和安全分类混合制冷剂的可燃性和/或毒性会随分馏过程中的成份改变而变化。必须确定混合制冷剂的双安全属性。第一个所列分类必须是混合物的组合成份的分类;第二个所列分类必须是在“最差分馏情况”下的混合物组分的分类。每个特性必须认为是独立的。必须按与单组分制冷剂相同的判据来确定两种分类中的任一个。对于毒性,“最差分馏情况”必须定义为一种

35、组成,该组成使其在液相或汽相中形成最高浓度的组分。必须基于单组分来确定一特殊混合物组成的毒性。注1:由于制冷系统的泄漏导致分馏的产生,因此当确定“最差分馏情况”时,必须考虑制冷系统中保留混合物的组成和从制冷系统泄漏的混合物的组成。“最差分馏情况”可能既指按配方的组成,也指分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组成注2:毒性的“最差分馏情况”与可燃性的“最差分馏情况”不同。4.4.2.5实际极限实际极限见附录D.制冷剂的选择5.1制冷剂的选择必须考虑制冷剂对于当地环境可能产生的作用,更应该考虑对全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还要考虑制冷剂对特殊系统的适用性,见附录D.制冷剂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因素为:用途、系统的密封性、系统的

36、种类、制冷剂充灌量、制冷剂的处理,以及制冷剂对环境产生的或附加的危害潜能。5.2选择的制冷剂必须是ODP值低或接近零,对健康和安全(毒性/可燃性)的可能影响达最小程度。5.3选择的制冷剂必须是GWP值低或接近零。5.4选择的制冷剂必须给系统提供良好的能量效率。5.5若有必要采用ODP或GWP值大于零的制冷剂,则其充灌量必须尽量减少。5.6当能量效率和低充灌量不能同时满足,则应优先考虑能量效率。5.7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必须保证防泄漏。SB/T 10345.1-2001必须特别注意下述影响系统密封性的因素:压缩机类型;连接方式;阀门类。5.8选择的制冷剂必须考虑其以后的重新使用或处置的方便。6冷却系

37、统或加热系统的选择6.1概述若要安装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则必须按照表2指定的场所分类选择和采用制冷剂及制冷系统的类型。当要安装的制冷系统位置邻近表2所分类的场所区,必须认真考虑其邻近区域和其中人员的安全。对于每一种场所,采用某些制冷剂的某些系统、制冷装置及管路的某些位置必须被加以禁止,或者受到限制:或者无需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6.2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位置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位置,应采用附录B丫毛二沈召)侧望祷扫谓豁被履食冬燕雄呀料酬邵牙樱三份月顽伙遭蓄架着氮鬓只书目期名扣登侧甘夏一盆太认娜雹泛跳哪1之卜理之跪履色一几份七牛凌一一盆太认省艺一!lJ浩曰每三折令石染层拟定薪巴洲一一.匕长、省。.

38、一澎。口丧“介葵一茱昙锡行史一梢沈一.匕任宜韶澎脚垮某岛属之裹19SB/T 10345.1-2001a(巴N代.巴入二全。.。1划履氏扣拭qN.肉.的.N.盆.召。.1划段片卜圈目华宜拭三润绊1.代.刊巴雹侧担明泉宁三恻片(.一代代NM一以召比.2刘段降妇益气三N.巴.两.N巴划袅祷卜巨刊书娜瞬一倒陇暇杯澎写招裂归会自11卜目,兮华宜狱朱道月.华一住袱六奋翌仁行晚Nt幼代,1代代人人于一 菜老若轰伙只宜.夏招巨匕一已吠谊阅侧乓理侧闷椒二入巴人N二墓遥玲一心鬓伏-巴入全三划男二长三祖一NN-NN一 写侣荤目镶f一1缨甲阶味宾是蓄喇尽定写Y乃1成.巴人叹二全哭赵袅、脚试-N.N一胃路价软任决1三四

39、忠兮卜甚注畜刻污鉴写K昌二Ts二鬓宣羹;么份绍天代幕轰三竺厄拭二艺国.竺一-多二气奋一仁气,一连客称一恩-.一群(-二山裕假借仁宜雏1匆卜华临最履全菩如仲览20SB/T 10345.1-2001一a乏主氢迄l比;丢鬓尸“月币粼霆止岛立M,巨竺闷。去月一卜书曰归组N踌 i4三一留 老昙一5rckNv XC尸苗,、户月 系 k一tit一 不裂汽叹“目组Nk*1-).塑 4T,:=0fi9n-次区曰翅招时扩康月N、肇鬓“三二恻霆kiH三一:互答=考三彗!霞三暮羹主织=三誉舀次一摹层确旨炭、墓警篡c, Ek-,;,鉴代F-ay-二巨长二旦.sr,(=匕一一霆一霎一氯之尸布洲、留留比卜铸止维维资 V-三

40、十夺理卜一艺司岁=套;裂鬓三瞿目=二巨匡匕lk)一二瑞SB/T 10345.1-2001附录C(标准的附录)冷间内人员的保护C.1当人员被锁在冷间内且有时候还伴有强烈空气流吹淋时,为了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采取下列条款所述的措施。要确保在下班时没有人员被锁在冷间内。C.2门和紧急出口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离开冷间,因此必须从冷间外或冷间内都能打开冷间门。C.3紧急开关或信号对于容积大于l Om“的冷间必须装备下列装置:a)报警开关该开关安装在冷间内的恰当位置,并由位于门旁的发光按钮控制或由地板旁的挂链操纵。该开关一旦工作即能产生音响信号和可视信号。这些信号设在有人员值班的地方。除了采取特殊操

41、作的手段外,不得使信号停止;b)连接信号装置的电气线路的使用电压至少为12V用于此信号装置的电池必须具有至少10小时的工作时间,且连接到一个自动充电装置的电源上。若用一变压器,则必须由一个与冷间内其它设备供电线路不同的线路提供电源。信号装置的设计必须确保不会出现由于腐蚀、结霜或其触点表面结冰导致功能丧失:c)冷间内的照明开关它与位于冷间外的照明开关应并联连接,使冷间内的照明只能由冷间内的开关开启,而不能由冷间外的开关关闭;d)位于冷间内风机的插座开关或作用相同的其它系统。应与位于外部的开关串联连接,使冷间内的开关断开风机后不能由冷间外的开关启动风机;e)照明开关。它必须附有永久发光的按钮;乃若

42、照明失效,通往紧急出口(或报警开关)的路径必须用独立照明或其它核准的方法示出;B)永久性紧急照明系统。C.4气调冷间对于气调冷间(冷间内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浓度与通常的空气中浓度不同),应达到下列附加要求:a)进入这些冷间时必须戴上整体式呼吸装置;b)进入气调冷间,必须有人留在室外,并通过监视孔观察进入的人员。室外人员也必须具备随手可得的整装式呼吸装置,以便必须进入冷间抢救遇险人员时使用;c)与冷间相通的门、孔口或其它装置,必须设置关于冷间内氧气含量过低的书面警告。SB/T 10345.1-2001藉参诚耍-门一三童。:一:彗。云重鹜a-x渔 -裘奚舀髦套霆纂鑫霎纂妻墓:奏鑫鬓复鑫戛

43、霭暮划浴创定闷一毅r-_卜,马翎雏1;一(一I一一I一非11卜干1(“1rI I一1;一)乒)悲!L一一一一(一钊一侧月盆毅、,遥连,三三仁女二i三.-飞轰孰多:鹜二:互云舀莺三三叁窦彗圣鬓厦鑫鑫呈夏要墓;舀三呈鑫:轰夏墓鑫亘,:诊、:彗、一一:二二彗;一一产 二一二二一副,、护七诱4,留之众叨.盯、州卜产丁弋二护澳奋、延于氏凌=鲜罗泛岁鲜岌姿过达省冬认乏,=干二二已闷勺幻闷理药石民子歼争3巡毖少祥球,ax, v t v,鉴岁于呢曰!1I=山川I阅闷己昔N丙瓦干科诱荞溉讲箫桥彗遥誉叁誉遭奢二二C,丫少洛层史咭二,曦e. I- C冬重iv wC C C:于:一:C掣发重之之二之之二二之妥二之二之

44、G定芝二之洲一一目.叫,叫叫r.叫一,一,.目.-,目,.一叫,23SBIT10345.1一2001轰鬓套斌三口士。全。鑫呈善忍邑苦d乙已d已d瞥,挂套鬓爹粼石鑫秦轰鑫。-圣呈醛蓦鑫羹警一雏1111!非11一一1一巍nullnull一一一1nullnullnull一一一一慈L一鬓李窄仁七仁三鉴窄舀云宝二。葬舀多二二咨二三共二乏哭二三已艺己艺艺重鬓遏夏夏夏三乏万妥事:奎誉一一巴亘一、一;:一;二:一;1彗一彗;、:丝旨冬肾望l乏老石旗琶遥霍霞辜生生违二*气芝三芝三澡言孚二共舌论认兰芝兰芝逻鑫簇爱夔冤冤三云委兹盗舀嚣咬闷口卜琪买食,住公号震年囊畏丢注三三已乏云轰CCO二口二,尸,于叫护,分,1召召召牛男巴扼票下万一.,.目-.一(乏乏乏芝遥乏才心才心心心若一一一-一24SB/T 10345.1-2001T鑫圣。善。鉴譬鬓已d三己万瞥经-T 3一一豪:摹:;:、t霎.羹一巍非 一I.1.一Il一一一一一!悲l一$c二葬亡夏轰农仁农霎乙唇云董/彗立毖三廷重姿墓悬聋豪至聋夏墓主妻摹聋.、:一;一:;一:一;一;一;一:二、矛、盛.裂荞拐澎一、一一甘二卜资定食霭一:手:冬方于于一以 I+.s.三三牙歹于歹于于二一誓S二二二圣二:一于于鼓-t二稍25SBIT10345.1一2001鹉鑫咬、二亡叼弋经石旨鉴00:已已已石。曹,鉴创轰乙赞二弓叫二呈昌景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B商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