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30348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如果工资率提高,收入效应将导致消费者( )。(分数:2.00)A.同时增加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B.同时减少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C.减少劳动时间同时增加闲暇时间D.增加劳动时间同时减少闲暇时间2.下列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分数:2.00)A.飞机制造业B.烟草业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3.下列不属于寡头市场特征的是( )。(分数:2.00)A.行业中有众多生产厂商B.厂商的决策相互影响C.竞争手段多样D.市场价格有

2、时相对稳定4.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 )。(分数:2.00)A.单纯的商品总供给量B.单纯的商品总需求量C.总价格水平D.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互作用直至相等5.下列不计入当年 GDP 的是( )。(分数:2.00)A.购买 80 万元的新住房B.农民当年生产的不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C.购买旧住房时支付中介费 2 万元D.购买 5 万元的旧汽车6.下列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分数:2.00)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B.经济出现衰退迹象C.经济出现过热现象D.劳动力严重短缺7.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职能的是( )。(分数:2.00)A.货币发行B.最终贷款C.商业贷款D.执

3、行货币政策8.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9.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包括( )。(分数:2.00)A.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充分就业10.效用是消费者在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其具有哪些特征?( )(分数:2.00)A.主观性B.客观性C.差异性D.非伦理性1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其特征包括( )。(分数:2.00)A.它是一条向右

4、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B.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D.它是一种凸向原点的曲线1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13.当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时,( )。(分数:2.00)A.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下得到了最大满足B.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来最大化效用C.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D.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组合而使效用增加14.下列哪些属于生产

5、要素?( )(分数:2.00)A.劳动B.劳动时间C.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D.一切资本品15.企业的类型包括( )。(分数:2.00)A.个人业主制企业B.合伙制企业C.公司制企业D.股份制企业16.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B.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消费者和少数厂商C.长期看来,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D.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并且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17.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分数:2.00)A.国防B.电脑C.私家车D.公共安全18.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所基于的三大心理规律是( )。(分数:2.00)A.流动

6、性偏好B.货币供给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三、综合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到 2012 年,如果以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

7、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 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明显,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分数:10.00)(1).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B.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C.城镇化有百利而无一害D.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2).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缓慢推进城镇化B.我国的城镇化走的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双驱动模式C.我国的城镇化要坚持大

8、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D.我国的城镇化一直在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下推进(3).关于我国城镇化的现状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我国的城镇化相对于其他方面处于落后水平B.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存在很大水分C.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区域性差异较大D.我国的城镇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发展(4).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涉及的变化包括( )。(分数:2.00)A.城镇数量B.人口数量C.人口素质D.城镇人口数量(5).下列措施能够扩大内需的是( )。(分数:2.00)A.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B.加快城镇化C.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D.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国际金融危机

9、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发展应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

10、上协同发展;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分数:10.00)(1).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更加强调的内容有( )。(分数:2.00)A.实现发展成果合理分配B.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相协调C.促进经济结构优化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2).材料中提到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表明,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指的是( )。(分数:2.00)A.各种要素组合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B.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积累方式C.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D.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的取得方式(3).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以下结构在经济结构

11、中不处:f 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A.产业结构B.供给结构C.需求结构D.投资结构(4).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因素有( )。(分数:2.00)A.消费需求B.经济体制C.资源条件D.科学技术(5).划分三次产业的依据不包括( )。(分数:2.00)A.生产要素密集程度B.劳动资料的密集程度C.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D.社会产品的最终用途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题库)-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如果工资率提高,收入效应将导致消费者( )。(分数:2.00)A.同时增加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B.

12、同时减少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C.减少劳动时间同时增加闲暇时间 D.增加劳动时间同时减少闲暇时间解析:解析:劳动价格影响劳动供给,一般情况下,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工资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劳动的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因为劳动者一天的时间可分为工作和闲暇两部分,工作得到工资,闲暇得到享受,货币收入增多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由于闲暇的时间减少,使闲暇的边际效用增加。于是,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工资收入给劳动者增加的正效用不足以抵消劳动的负效用时,劳动者宁愿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闲暇时间,从而使劳动供给减少。2.下列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分数

13、:2.00)A.飞机制造业B.烟草业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解析:解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为:(1)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是完全无差别的;(3)生产者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4)市场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获得市场的完全信息。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根据其特点,C 项最接近于此模式。3.下列不属于寡头市场特征的是( )。(分数:2.00)A.行业中有众多生产厂商 B.厂商的决策相互影响C.竞争手段多样D.市场价格有时相对稳定解析:解析:寡头市场,是指某种商品的绝大部分由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4、:(1)企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2)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相对稳定;(3)企业的决策具有不确定性;(4)进出行业的限制极大。因此,A 项表述错误。4.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 )。(分数:2.00)A.单纯的商品总供给量B.单纯的商品总需求量C.总价格水平D.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互作用直至相等 解析:解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时,企业就会缩减产量,国民收入将因此而减少;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就会增加产能并扩大产量,国民收入也将因此而增加,直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只有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企业的产量才能稳定下来,社会生产既

15、不再缩小,也不再扩大,这就是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因此,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条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5.下列不计入当年 GDP 的是( )。(分数:2.00)A.购买 80 万元的新住房B.农民当年生产的不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C.购买旧住房时支付中介费 2 万元D.购买 5 万元的旧汽车 解析:解析: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衡量经济社会生产活动的指标,它只计算当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D 项中旧汽车是以往年份生产的,已经计算到以往年份的 GDP 中,所以这 5 万元不能计入当年的 GD

16、P。6.下列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分数:2.00)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B.经济出现衰退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现象D.劳动力严重短缺解析:解析: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减少信贷的可供量,提高利率,从而削弱总需求的增长。当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经济出现过热局面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的过快增长。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7.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职能的是( )。(分数:2.00)A.货币发行B.最终贷款C.商业贷款 D.执行货币政策解析:解析:商业银行的职能概括为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只有 C 项体现了商业银

17、行的职能。货币发行、最终贷款、执行货币政策均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8.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解析:解析:自动稳定性财政政策(又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内在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膨胀,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财政政策的干预。其中累进所得税是此政策的一个表现内容即当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增加,但累进所得税增加的更快,会遏制公众可支配收入的过快提高,使经济不致过度膨胀;反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减少,但累进所得税减少得更多,会遏制公众支

18、配收入的过快下降,使经济不致过度衰退。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9.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包括( )。(分数:2.00)A.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充分就业解析:解析:资源配置是指通过选择,使有限的资源形成合理的组合并加以利用,从而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满足人类的需要。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10.效用是消费者在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其具有哪些特征?( )(分数:2.00)A.主观性 B.客观性C.差异性 D.非伦理性 解析:解析:效用是商品对欲望的满足,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其特征包含:(

19、1)主观性。一种物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有无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2)非伦理性。一种物品是否具有效用是看它是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求的好坏。(3)差异性。效用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1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其特征包括( )。(分数:2.00)A.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B.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D.它是一种凸向原点的曲线 解析:解析:A 项,在总收入和价格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消费

20、者想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就必须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因此,曲线向下倾斜;B 项,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着不同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所获得的不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交点代表相同的效用,与 B 项特征矛盾,故 C 项正确;D 项,由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边际替代率递减,因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1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2.00)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21、 解析:解析: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我们可以看出:总产量减少的阶段,边际产量一定为负值;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相交点即为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在平均产量增加的阶段,边际产量曲线始终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上;但边际产量减少阶段,总产量不一定减少,而是先增加后减少。因此 B项是错误的,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13.当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时,( )。(分数:2.00)A.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下得到了最大满足 B.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来最大化效用C.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组合而使效用增加解析:解析:消费者均衡,就是指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购买一

22、定数量的各种商品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时的状态。B 项和 D 项分别提到消费者可以用增加商品消费和改变商品组合来提高效用与均衡的含义相矛盾,故排除。14.下列哪些属于生产要素?( )(分数:2.00)A.劳动 B.劳动时间C.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 D.一切资本品 解析:解析:生产要素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15.企业的类型包括( )。(分数:2.00)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股份制企业解析:解析:企业按照其组织形式划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一般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

23、司等形式。16.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 B.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消费者和少数厂商C.长期看来,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D.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并且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 解析:解析:垄断竞争市场,即以竞争为主要特征但同时又有垄断因素的市场。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企业;(2)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但有差异的产品相互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3)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17.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分数:2.00)A.国防 B.电脑C.私家车D.公共安全 解析:解析: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

24、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物品包含三类: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如国防、法律、制度等;第二类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如公共桥梁、公共游泳池、有线电视、公共电影院等;第三类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公共渔场、公共牧场、公园等。本题中电脑、私家车都属于私人产品。18.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所基于的三大心理规律是( )。(分数:2.00)A.流动性偏好 B.货币供给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解析:解析: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包括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综合分析题(总题数:2,分

25、数:20.00)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到 2012 年,如果以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 526,还处于中

26、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明显,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分数:10.00)(1).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C.城镇化有百利而无一害D.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A、B、D 项说法均正确。C 项说法错误,城镇化不当会挤压农民利益,引起社会动荡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2).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缓慢推进城镇化B.我国的城镇化走的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

27、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双驱动模式 C.我国的城镇化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D.我国的城镇化一直在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下推进 解析:解析: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一直在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下推进,主要手段有规划、项目审批、计划供地、空间管制等,这些手段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缓慢推进城镇化的做法,A 项错误。B、C、D 项说法均正确。(3).关于我国城镇化的现状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我国的城镇化相对于其他方面处于落后水平 B.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存在很大水分C.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区域性差异较大D.我国的城镇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发展 解析:解析:我国的城镇

28、化发展水平相对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落后的,但是城镇化水平同时受到居民素质水平的制约,A 项说法错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步推进,D 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信息,B、C 项说法均正确。(4).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涉及的变化包括( )。(分数:2.00)A.城镇数量B.人口数量C.人口素质 D.城镇人口数量 解析:解析:城镇化的过程涉及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素质的提高。(5).下列措施能够扩大内需的是( )。(分数:2.00)A.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B.加快城镇化 C.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D.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解析:解析:扩大内需即增大国内的消费需求,

29、A、B、C、D 选项均可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其中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手段。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发展应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

30、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分数:10.00)(1).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更加强调的内容有( )。(分数:2.00)A.实现发展成果合理分配 B.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相协调 C.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 解析:解析:经济发展不仅仅单纯是对速度的要求,经济发展还要注重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环境的协调一致,优化经济结构,达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所以正确答案为 ABCD。(2).材料中提到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表明,经济

31、发展方式主要指的是( )。(分数:2.00)A.各种要素组合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 B.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积累方式 C.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D.决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的取得方式解析:解析:材料中提到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的取得方式,所以正确答案为 ABC。(3).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以下结构在经济结构中不处:f 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A.产业结构B.供给结构 C.需求结构 D.投资结构 解析:解析: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产业结构,排除 A 项。本题选 BCD。(4).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因素有( )。

32、(分数:2.00)A.消费需求 B.经济体制C.资源条件 D.科学技术 解析:解析: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类:(1)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和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因素,包括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所以正确答案为 ACD。(5).划分三次产业的依据不包括( )。(分数:2.00)A.生产要素密集程度 B.劳动资料的密集程度 C.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D.社会产品的最终用途 解析:解析:三次产业的划分最初源于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和程度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所以 C 项为划分三次产业的依据,A、B、D 项不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