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413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8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 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YD 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YD 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YD 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YD 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YU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171-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IP Network Specification-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Objectives2001一12-11发布2001一12-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YDIr 1171-2001目次前言。1范围2引用标准3缩略语4 IP网络性能的分层模型5 IP网络性能的通用模型5.1网络单元的定义。.5.2电路段(Circuit Section-CS)5.3网络段(Network Section-NS).54性能测量点.。.5.5端到端IP网络。.5

2、.6 IP包传送参考事件( IPRE )5.7 IP包传送结果(Outcomes)。.5.7.1成功IP包传送结果5.7.2错误IP包传送结果5.7.3误向(Misdirected) IP包传送结果.。.5.7.4丢失IP包传送结果5.7.5虚假IP包传送结果6 IP网络性能参数6.1 IP包传输时延(IPTD )。.。.。6.2 IP包时延变化(IP Packet Delay Variation)6.3 IP包误差率(IPER)6.4 IP包丢失率( IPLR )6.5虚假IP包率(Spurious IP Packet Rate)6.6 IP网络的流量参数(Flow Related Para

3、meters)7 IP网络性能指标.7.1 QoS等级。7.2端到端的QOS参考路径7.3网络性能指标说明.7.4评估时间间隔与对报告的要求.7.5评估包的长短。7.6不规定的性能.8 IP性能指标分配。.8.1 IP指标分层分配原则8.2假想参考路径例子445555566777777799999910101111111111121213131313巧巧16l617l7l718l8l8l8l819l919191920202l222324258.2.1 HRP中的IP节点数8.3假设参考路径上的性能分配。“.“.“.“.“8.3.1网络设备性能指标分配“二“二“.8.3.2传输链路性能指标8.4

4、支持端到端等级0和等级1的时延计算实例。8.5端到端类型1时延计算例子。二”8.6支持端到端类型2时延的计算例子。8.7考虑端点时延的例子”“8.8 IPDV参数的计算过程8.8.1由于路由查询造成的时延变化8.8.2由于时延敏感包造成的时延变化8.8.3由于非时延敏感包造成的时延变化8.8.4时延敏感包的IPD V8.9支持端到端类型0和类型1的IPDV计算实例。一8.9.1 STM-1链路的例子8.9.2 E3互联链路的例子一“二“8.9.3低速率接入链路的例子8.10 HRP中的负载8.11 HRP中存在地球同步卫星9 IP网络业务的可用性9.1 IP网络业务可用性功能9.2 IP网络业

5、务可用性参数9.2.1 IP业务不可用百分数(PIU) .二”“”9.2.2 IP业务可用百分数(PIA)附录A(标准的附录)当包违反网络性能协定时附录B(提示的附录)ATM网络QoS机制对IP QoS的支持附录C(提示的附录)IP性能测量方法附录D(提示的附录)IETE区分业务在IP QoS级的应用附录E(提示的附录)传输时延之间的关系YD/T 1171一.2001hIf台本标准根据ITU-T Y. 1540, ITU-T Y.1541和IETF RFC2330规定了IP网络性能参数和临时指标,其中有些指标与用户所选择的服务质量(QOS)类型相关。本标准可作为IP网络规划、工程设计以及相应设

6、备的引进、开发的技术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宝宏袁琦李健芳王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IP Network Specification-Network PerformanceParameters and ObjectivesYD/T 1171-2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支持IPv4的IP网络性能参数和临时指标,以及对每个网络段应该提供的性能指标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网络段的端到端路

7、径,所定义的QoS类型适用于终端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IP网通信,可作为IP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维护以及相应设备的引进、开发的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YD/T 1096-2001YD/T 1097-2001YD/r 1102-2001ITU-T E.651ITU-T G.709ITU-T G.826ITU-T I.113ITU-T 1.350ITU-T丫1231(2001)ITU-T丫1540ITU-TY1

8、541RFC 791(1990)RFC 768 (1990)RFC 792 (1990)RFC 793 (1990)RFC 919 (1984)RFC 922 (1984)RFC 950(1985)RFC 959 (1985)RFC 1305(1992)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网络性能部分IP接入网流量工程参考连接话音传输质量类型定义等于或高于基本速率的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路径误差性能参数和目标宽带ISDN名词术语数字网络,包括ISDN中的QoS和网络性能的一般方面IP方面一体系结构、接入、网络容量和资源管理,IP接入网结构IP

9、数据通信业务一IP数据包传输和可用性性能参数互联网协议通信业务一IP性能及可用性目标和分配IP, DARPA因特网程序协议规范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数据报广播存在子网时互联网数据报广播互联网标准子网划分过程(更新为RFC 792)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时钟协议(v3)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1-12-11批准2001-12-11实施RFC 1786(1995)RFC 1812(1995)RFC 2018(1996)RFC 2330(1998)YD/r 1171-2001路由注册中的IP选路策略表示IPv4路由器要求TCP选择

10、性应答可选项IP性能度量框架3缩略语ATMAFCBRCDVCERCLRCSC1UDSDSTE1E3EFFIFOFR厂FFGwHREHRPH1-1YIETFIPIPDVIPERIPLRIPREIPOTIPPT1F1 UISDNISPITU-T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Assured forwarding(确保转发)Constant bit rate(恒定比特率)Cell delay variation(信元时延变化)Cell error ratio(信元错误率)Cell loss ratio(信元丢失率)Circuit section(电路部分)Cell

11、 transfer delay(信元传输时延)Differentiated service(差分业务)Destination host(目标主机)Digital Hierarchy Transnussion2.048Mbit/s(2.048 Mbit/s数字同步传输)Digital Hierarchy Transmission at 34Mbit/s(34 Mbit/s数字同步传输)Expedited forwarding(加速转发)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Frame relay(帧中继)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Gateway ro

12、uter(网关路由器)Hypothetical reference en即oint(假想参考点)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假想参考路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IP packet delay variation(IP包时延变化)IP packet error ratio(IP包误差率)IP packet loss ratio(IP包丢失率)IP packet transfer refere

13、nce event (IP包传输参考事件)Octet based IP packet throughput(基于字节的IP包吞吐量)IP packet throughput (IP包吞吐量)IP packet transfer delay(IP包传输时延)Integrated service data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业务提供商)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一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Sector(国际电信联盟一电信标准化部)Lower

14、 layers, protocols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he IP layer(支持IP层的更低层、协议和技术)The minimum number of packets recommended for assessing the availability state(建议的评估可用性状态的包的最小数量)Measurement point(测量点)LLMavMP丫D/T 1171-2001MPLSNINSNSENSPOSPFPDBPDHPHBPIAPIUpktQOSRRFCRSVPRTPSLASDHSPRSRCSTDTmTeTlTCPTDMATOSTCLUD

15、P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The number of packets in a throughput probe of size N(吞吐量探测时大小为N的包数量)Network interface(网络接口)Network section(网络段)Network section ensemble(网络段集合)Network service provider(网络服务提供商)Open shortest path fa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Per domain behavior(每域行为)Pseusynchronous digital hi

16、erarchy(伪同步数字网)Per hop behavior(每跳行为)Percent IP service availability (IP业务可用性百分比)Percent IP service unavailability (1P业务不可用性百分比)IP datagram (IP数据报)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Router(路由器)Request for Comment(请求评价)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

17、ent(服务等级协议)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网)Spurious packet ratio(虚假包比例)Source host(源主机)Standard(标准)Maximum IP packet delay beyond which the packet is declared to be lost(除声明已丢失包的最大IP包时延)Minimum length of time of IP availability; minimum length of time of IP unavailability(IP可用性的最小时间长度,IP不可用性的最小时

18、间长度)Digital Hierarchy Transmission at 1.544 MbiUs (1.544 MbiUs数字同步传输)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复用)Type of service(业务类型)Time to live(生存期)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4 IP网络性能的分层模型一般可按照分层模型描述信息系统的功能。IP网络性能也可通过分层模型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IP网络性能取决于IP层的信息传送性能,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承

19、载IP的低层链路的传输性能,同时高层业务的相关性能也会影响IP网的网络性能。链路层和物理层为IP数据包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传送能力。“链路”没有端到端的含义,它的终点是IP数据包被转发的地方(如路由器、源主机、宿主机)。链路技术包括ATM. FR, SDH.PDH.ISDN等IP层提供IP数据包的无连接传送能力。IP层在特定源主机和宿主机之间通信,具有端到端的含义,当IP数据包在网络中传送时,网络可能会修改IP报文中的某些字段,但IP层和低层不能修改用户数YDIT 1171-2001据部分。高层性能工P层性能IP层LL层LL层低层性能网络单元I个SRC个链菇图I个M巍个链路IP网络性能的分层

20、模型IP层支持的高层协议(如TCP, UDP, FTP, RTP, HTTP等)能够进一步强化端到端的通信,并会对IP层的性能产生影响。5 IP网络性能的通用模型IP网络性能的通用模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路段和网络段(不包含用户驻地网),它们又由不同的网络单元组成,如图2所示。图2 IP网络性能的通用模型5.1网络单元的定义一主机(host):使用IP协议进行通信的计算机,能够完成IP选路功能、高层功能(TCP, UDP等)和低层功能。一路由器(router ):基于目的IP地址字段,通过转发IP数据包与其它主机通信的主机。一源主机(source host-SRC):能够产生端到端通信用的IP

21、数据包,并具有完整IP地址的主机。一宿主机(destination host-DST):能够终结端到端通信的IP数据包,并具有完整IP地址的主 YDIT 1171-2001机。一链路(link):在一对主机之间传送1P数据包的点到点(物理或虚拟的)连接。5.2电路段(Circuit Section-CS)电路段有两种形式:(1)源主机或宿主机与相邻主机(路由器,其管辖权可能属于其它网络)的链路连接。(2)一个网络段中的路由器与另一个网络段中的路由器的链路连接。5.3网络段(Network Section-NS)同一管辖权的网络中的一组主机以及连接它们的链路构成一个网络段。网络段在源主机和宿主机

22、之间提供部分IP数据包的传送业务。当网络段包含源主机或宿主机时,它又称为源网络段和宿网络段。5.4性能测量点为了在网络中对IP网络性能进行界定,需要定义网络的测量点MP (measurement point)。把MP定义为能够观察和测量性能参考事件的主机和与之相邻链路的边界。利用MP可以界定一些基本段(basicsection),它们可以是一个CS,一个NS,一个SRC,或是一个DST.(1)入口测量点(ingress MP): CS和NS上进入IP数据包的一组NIP.(2)出口测量点(egress MP): CS和NS上离开EP数据包的一组MP.5.5端到端IP网络从源主机(SRC)到宿主机

23、(DST)之间传送IP数据包的一组CS和NS构成了端到端的IP网络。所谓端到端IP网络是可测量的,是相对于任何给定的单向端到端IP业务而言的。这种业务的数据包从源主机(SRC)进入端到端网络的MP就称为入口测量点,而这种业务的数据包在宿主机(DST)离开端到端网络的MP就称为出口测量点。端到端IP网络也可以用网络段集合(network section ensemble-NSE)的概念来描述,一个NSE可以表示一个NS或多个任何数量的NS以及连接它们的CS, NSE由MP来定界。5.6 IP包传送参考事件(IPRE )IP包传送参考事件的定义与特定的端到端IP业务有关,如图3所示。IP包传送参考

24、事件产生必须满足下列所有条件:一EP包通过一个MP;一EP包头校验和正确;一IP包头中地址字段含有正确SRC和DST地址。IP M低层图3 IP包传送参考事件举例IP包传送性能有关的4种IP包传送参考事件的定义如下:(1) IP包入口事件进入一台主机:一个IP分组通过一个MP进入一台主机。(2) IP包出口事件离开一台主机:一个IP分组通过一个MP离开一台主机。(3) IP包入口事件进入一个基本段或网络段集合(NSE):一个IP分组通过一个入口MP进入一个基本段或网络段集合(NSE)(4) IP包出口事件离开一个基本段或网络段集合(NSE):一个IP分组通过一个出口MP离开一 YDIT 117

25、1-2001个基本段或网络段集合(NSE) a此外,IP包传送参考事件还会产生相关事件。当一个IP包通过一个入口MP进入一个NS或NSE时,如果该IP包在这个NS或NSE中被分片,并且各个IP包的分片从不同的出口MP离开,则称这几个离开的IP包的分片是出口IP包的相关事件。5.7 IP包传送结果(Outcomes)当一个IP包的传送参考事件通过一个基本段或网络段集合(NSE)时,会产生多种可能的IP包传送结果。一个被传送的IP包既可以是“成功传送”,也可能发生“错误”或“丢失”。如果一个被递交的IP包没有一个相应的发送IP包与之对应,则称该IP包为“虚假”IP包,如图4所示。入口MP出口MP成

26、功IP包A寿送结果错误护包.4送结果虚假IP包续祛结果丢失IP包传送结果丢失IP包传送结果图4 IP包传送结果定义IP包传送结果,就可以通过选择MP来评价一个特定CS. NS或NSE的性能,也可以用来评价一个端到端服务的性能。当网络中发生IP包的再分片事件时,如果其中任何一片丢失了,则原始的整个IP包就被认为是丢失了;同样,如果没有丢失,但其中任何一片中出现了错误,则原始的整个IP包就被认为是出现了错误;只有当全部分片都成功传送,才认为原始IP包的传送是成功的。5.7.1成功IP包传送结果一个IP包参考事件进入一个认可的入口MPo后,在特定的时间T.;内,在一个或多个出口MP ;产生一个或多个

27、相关参考事件,并且: YDIT 1171-2001(1)所有产生的相关参考事件的出口MP;是被认可的;(2)在MP。观测到原始IP包中的全部内容都被包含在被递交的IP包中:(3)被递交EP包信息字段中的二进制内容与原始IP包中的相关内容严格一致;(4)被递交IP包的包头字段是合法的。注:T.的值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值为255s.5.7.2错误IP包传送结果一个IP包参考事件进入一个认可的入口MP后,在特定的时间T.、内,在一个或多个出口MP ;产生一个或多个相关参考事件,并且:(1)所有产生相关参考事件的出口MP;是被认可的;(2)在MP。观测到原始IP包中的全部内容都被包含在被递交的IP包中

28、;(3)被递交IP包信息字段中的二进制内容与原始IP包中的相关内容不严格一致,一个或多个被递交IP包的包头字段是非法的。5.7.3误向(Misdirected) IP包传送结果一个IP包参考事件进入一个认可的入口MPo后,在特定的时间T.、内,在一个或多个出口MP ;产生一个或多个相关参考事件,并且:(1)在MP观测到原始包中的全部内容都被包含在被递交的IP包中;(2)所有产生相关参考事件的出口MP;不被认可;5.7.4丢失IP包传送结果进入一个认可的入口MPo后,在特定的时间T .内,产生了一个误向(misdirected) IP包传送结果,或者该IP包的一些或全部内容没有在任何MP产生任何

29、相关参考事件。5.7.5虚假IP包传送结果对于一个特定的CS,一个特定的NS或NSE,或者一个端到端的服务,如果一个IP包没有产生进入事件,但却存在离开事件。6 IP网络性能参数6.1 IP包传输时延(IPTD )IP包传输时延定义为穿过一个基本段或NSE传送IP包所经历的时间,与该包传送成功与否无关。IPTD是两个相关IP包传送参考事件的时间差饥-t, ),其中离开事件发生在t,,进入事件发生在t2,这里(t2 t,),并且t2 7t,) - IPDV和IPLR的评估时间间隔为I min o(1) IP包传输时延(IPTD)的性能指标指对数据流的平均IPTD值加以统计所估算出的最大值。虽然该

30、数据流的多个包的传输时延可能会超过该界限,但在该数据流的生存期内IPTD的平均值(统计估计的)通常应小于表1中的可用界限。严格的时延值(Lt如类型o)会限制地理可用性、网络设计以及技术10 YD/T 1171-2001选择,因此有时可能会超过这些限制(例如用话带调制解调器接入网络或者端点间距离更长时)。(2)在一个较长的测量时间间隔内,选择若干较短的抽样间隔,可测量到若干IPDV值,其中95%的IPDV测量结果应该满足表1所规定的指标。抽样间隔会影响到捕获IP包时延的IPDV的满速和高速变化的能力。IPDV等级0的值依赖于网间电路域的容量,当容量高于T1时,有可能获得更好的IPDV oIPDV

31、参数可能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一网络中的路由:拥塞(高频的IPTD变化):一TCP窗口行为(低频的IPTI变化);一平均网络负载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低频的IPTD变化);一路由更新对IPTD的影响(IPTD的瞬时变化,但这种变化可能会很大)。在ATM QoS 2等级连接上应该能够支持这些时延指标,但可能要求IP实体发出选择CTD指标的信号。IP QoS等级和ATM QoS等级之间的关系参见附录Bo(3) IP包丢失率(IPLR)的性能指标指该数据流的IP包丢失的最大可能性。虽然该数据流也可能丢失单个包,但任何单个包的丢失概率应该小于表1中的可用界限。QoS等级为0和1是基于这样的假设:10

32、一3的IPLR基本上不影响高质量话音应用和话音编码。(4) IP包误差率(IPER)的性能指标指IP包出现差错的最大可能性。表1中的IPER值假定包丢失是IP包损伤的主要因素,并在ATM上承载IPo7.4评估时间间隔与对报告的要求对表1中估算指标的评估时间不能太短。评估时间间隔所产生的是一个相关包流的子集。在理想情况下,这些评估时间间隔应是:一长到对流所期望的指定测量比例是足够的。一长到对用户的典型用法或评估周期是足够的。一短到可以保证与每个评估间隔内部的可接受的性能保持平衡(这样才可区别出性能较差的时间间隔,否则会导致把性能较差的时间间隔隐藏在一个非常长的评估时间间隔中)。一短到可以处理测量

33、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典型包速率(每秒50到100包)的电话来说,正常情况下最小时间间隔应为1020s,并且应有一个多少分钟的间隔上限,建议使用1 min。但无论使用任何假设以及测量者有把握的时间间隔,都必须在测量中做记录。可接受的最小时间间隔评估方法待定。7.5评估包的长短包的长短将影响对绝大多数性能参数的测量结果。因为很多流的包长短的变化非常大,因此应规定包长短的范围。当评估IPDV或评估支持CBR的目标流时,用相同长短的测量包可以简化评估,因此推荐这时使用固定长短的包。建议使用160字节或1500字节的包做性能评估,并必须报告测量包的长短。当进行更低层测量时(如比特错误测试),推荐使用150

34、0字节的包做性能评估。7.6不规定的性能表1中的“U”指“不规定的,。有些QOS等级的一些性能参数的值被指定为“U,表示不规定这些参数的指标,对于它们的任何默认指标都可以不考虑。当把一个参数的指标设置为“U”时,该参数的性能有时会非常差。对这些不做规定的参数,网络运营商可以单方面保证一些最差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对此不做规定。8 IP性能指标分配8.1 IP指标分层分配原则一些指标的分配原则可以基于分配物理层性能的G.826规则。物理层损伤会严重影响IP层性能参数IPER和SPR.每个IP层参数的性能损伤随着传输距离和网络复杂度的增加而增加。“复杂度”指损伤随着额外选路和排队过程的增加而增加,或者

35、/并且随着IP网络管辖边界交叉的增多而增加。“传输距离”指损伤11 YD/r 1171-2001并非由于选路和排队过程直接造成的,在IP网设计中很难直接控制。IP网络的指标分配原则基于以下几个因素制定:一必须检查参考配置,使其能提供合理的端到端性能。一每个IF节点所允许的复杂度因素将影响分配原则的基础。一要考虑IP节点间的链路速度和传输选项。一网间互连的层次。一每个结点处所涉及到的处理(路由或交换,存在信令时的额外功能)。一在IP网络中,是基于距离还是基于复杂度的网络组成部分占主导地位。一IP网络使用的机制,如OSPF选路,MPLS, DiffServ等将影响复杂度因素的权重。不应把计算分配用

36、的原则当作实现的建议。根据所允许的IPTD计算出的选路长度可替代额外的IP路由器,其目的是使网络运营商运用合理的策略满足所分配的指标。对于一些参数,包含地球同步卫星的网络部分可能要接受另外一些块配额。但一般认为地球同步卫星跨越很长的陆地距离,因此不需要多个IP路由节点和1或传输网络部分。在网络提供QoS等级I服务时,不考虑传输路径的网络包含多个地球同步卫星的情况。卫星部分的分配待定。8.2假想参考路径例子本标准给出一个验证端到端性能指标可行性的假想参考路径。这些假想参考路径仅仅是作为例子,不推荐和提倡任何特定路径结构。一个数据流中的每个包都沿着一条特定路径传输。满足不同QoS等级要求的任何数据

37、流,以及符合上述指标分配原则的任何一段路径都可认为符合本标准。为了协作地达到这些指标,对每个端到端流的标准化的部分都需要分配规则。与分配相关的问题,如接入层、边缘层和核心层的分配比率等待定。8.2.1 HRP中的IP节点数HRP具有与第7章中的参考路径类似的性质。网络段可表示为位于网络边缘的网关路由器以及具有其它角色的若干内部路由器(如核心路由器)云。在这种情况下,HRP等同于RFC2330中的路径摘要。图8假想参考路径 YDrF 1171-2001每个网络的NS包括3层:接入层,边缘层,核心层,如图8所示。将一个网络段和另一个网络段相连的路由器称为互连网关。8.3假设参考路径上的性能分配8.

38、3.1网络设备性能指标分配位于不同层次的设备对IP网络具有不同的影响。互连网关的性能特性通常不同于接入网关。表2规定了IP网络不同层的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其中丢失率和误差率指标待定。表2典型网络设备性能要求例子层次平均总时延(排队和处理时延之和)时延变化接入网关10 ms16 ms互连网关3 ms3 ms边缘层3 ms3 ms核心层2 ms3 ms氏3.2传输链路性能指标假设基于距离的组成部分,与实际陆地距离外加一个典型物理路径到实际距离的修正因子成正比,则路径长度的计算方法可以与ITU-T建议G.826相同,但可能需要修正距离断点(break-point)和增效器。这里使用的路径长度计算方法基

39、于ITU-T G.826。如果Dkm是连接两个网段的两个测量点NIP)间的空中路径距离,则路径长度计算如下:(1)如果Dkm 1200 km,则Rkm =1.25 x Dkm上述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包含卫星节点的网段。8.4支持端到端等级0和等级1的时延计算实例类型x的网络时延计算R-80,等价于TIPHON有保证的(高)话音QOS类型中所要求的传输质量R因子。G.177描述话音编码器损伤和时延之间的开销)。使用150 m:的0等级的IPTD,在同等环境下R值可能大约是8308.8 IPDV参数的计算过程假定网络运营者提供不同QoS级的选择,要求说明“时延敏感”流(例如QoS。级和QoS I级)和

40、“非时延敏感”流(例如QoS 2级和QoS 3级),二者的关键不同在于包排队策略和流量拥塞控制。为了计算的方便,这里假定时延敏感流包的排队机制与非时延敏感流包相同,均为FIFO.要考虑下列因素对时延敏感包IPDV的影响:一包转发决策(路由查询)的处理时延不是固定值,而是随着不同的包发生变化。一包必须等待其它先到达的时延敏感包。16 YD/T 1171-2001一包必须等待先到达且正在服务的非时延敏感包的服务结束。8.8.1由于路由查询造成的时延变化对于到达的包,路由器必须基于IP地址来查询转发IP包的输出端口,转发决策的时间随着不同的包而不同。高性能路由器可以缓存IP地址来加速包的处理,那么包

41、流(除第一个包)就会经历短的查询时延和非常小的时延变化。虽然第一个包的时延长有利于IPDV,但在这个计算中不考虑第一个包的额外时延,因为它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后会很小(比如VoIP流)。在路由查询时延中IP包时延变化仅是每个路由器查询时延的1/10,计算中假定对于每个路由器IP包时延变化值小于30 lis o不考虑】PDV的统计分布影响,几个直连路由器中IP包时延累积变化为单个路由器IP包时延变化之和。8.8.2由于时延敏感包造成的时延变化时延敏感包要等待其它先到达正在服务的时延敏感包(FIFO规则)。假定所有时延敏感包的大小固定为1500字节,在IP包时延变化的计算中可以采用M/D/1排队模型,服务时间由固定的包大小(1500字节)和路由器的输出链路速率决定,例如STM-1链路为80.13 also对于几个直连路由器组成的IP包时延变化累积,要使用时延相对分布理论,考虑不同的输出链路速率。图11为在时延敏感流的不同级别负载下以及不同的直连路由器跳数下,由于时延敏感流造成的累积时延的计算结果。二续桑娜MR (YrW SOF1梦 ) 曰一.扣分协、人,人,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YD通信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