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分类模拟 3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从大豆的颜色和味道中无法判断其是资本主义农场生产的还是社会主义的农村生产的,这说明_。(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B.同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阶级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2.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取的利润是_。(分数:2.00)A.平均利润B.相对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D.垄断利润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分数:2.00)A.
2、主体B.主导力量C.重要组成部分D.补充4.人们通常所讲的“一分钱,一分货”反映的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_。(分数:2.00)A.统一性B.独立性C.可靠性D.对立性5.能够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的因素是_。(分数:2.00)A.工作时间的长短B.工资的高低C.工作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6.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农产品市场较远,一块离农产品交易市场较近,租用后者必须多交地租,它属于_。(分数:2.00)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级差地租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一段时间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一定数量的工资,其工资的本质是_。(分数:2.00)A.
3、劳动的价值B.劳动报酬C.劳动的价格D.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8.商业资本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直接原因是_。(分数:2.00)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商业资本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商业资本家加强了雇员的剥削D.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互相勾结9._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分数:2.0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社会劳动D.私人劳动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_。(分数:2.00)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1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
4、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地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_。(分数:2.00)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12.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_。(分数:2.00)A.原料B.辅助材料C.燃料D.机器设备13.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_。(分数:2.00)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D.劳动工具14._决定着生产关系。(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
5、制形式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经济增长率D.经济发展水平15.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_。(分数:2.00)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16.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_。(分数:2.00)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17.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_所决定的。(分数:2.00)A.劳动的二重性B.劳动的差异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18.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
6、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_。(分数:2.00)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19.商品的本质属性是_。(分数:2.00)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20.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_表现出来的。(分数:2.00)A.商品销售数量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价格运动D.货币流通速度2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00)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22.我国现阶段实现集约型
7、增长方式,关键是依靠_。(分数:2.00)A.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数量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C.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D.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3.马克思的货币观本质是_。(分数:2.00)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D.国家的发明创造2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_。(分数:2.00)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物质利益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2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8、制度的基础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全民所有制经济C.集体所有制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2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_。(分数:2.00)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7.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_。(分数:2.00)A.商品交换B.生产力发展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社会分工28.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29.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_的变化开
9、始。(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30.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_。(分数:2.00)A.消费B.交换C.生产D.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40.00)3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经济规律,它揭示了_。(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B.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C.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D.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3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分数:2.00)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C.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D.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33.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
10、基本经济规律,下列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C.商品价值由其使用价值决定D.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34.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构成包括_。(分数:2.00)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35.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_。(分数:2.00)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工资的两种基本
11、形式有_。(分数:3.00)A.名义工资B.计时工资C.实际工资D.计件工资37.利润的特点有_。(分数:3.00)A.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B.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将会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D.企业的利润由工人与机器共同创造38.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有_。(分数:3.00)A.是通过全社会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B.是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发生的C.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D.是资本家集体改进生产技术的结果39.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能获得_。(分数:3.00)A.超额利润B.相对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40.影响资本积累规
12、模的因素有_。(分数:3.00)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D.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4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_。(分数:3.00)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42.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有_。(分数:3.00)A.生产企业提留生产发展基金B.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C.劳动者以其收入支付服务行业劳务费用D.生产企业向国家纳税43.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_。(分数:3.00)A.原始社
13、会B.社会主义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_。(分数:3.00)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外资经济45.现阶段我国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有_。(分数:3.00)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分类模拟 3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从大豆的颜色和味道中无法判断其是资本主义农场生产的还是社会主义的农村
14、生产的,这说明_。(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B.同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阶级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农村和社会主义农村属于不同的生产关系性质。但从大豆的颜色和味道中无法判断其在哪个阶段生产,因此说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2.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取的利润是_。(分数:2.00)A.平均利润B.相对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D.垄断利润解析: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因此相对剩余
15、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分数:2.00)A.主体B.主导力量C.重要组成部分 D.补充解析:解析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4.人们通常所讲的“一分钱,一分货”反映的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_。(分数:2.00)A.统一性 B.独立性C.可靠性D.对立性解析:解析 “一分钱,一分货”体现了最基本的经济学
16、原理,即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5.能够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的因素是_。(分数:2.00)A.工作时间的长短B.工资的高低C.工作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解析:解析 剩余价值是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的剥削程度。6.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农产品市场较远,一块离农产品交易市场较近,租用后者必须多交地租,它属于_。(分数:2.00)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级差地租 解析:解析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
17、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的地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一段时间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一定数量的工资,其工资的本质是_。(分数:2.00)A.劳动的价值B.劳动报酬C.劳动的价格D.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8.商业资本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直接原因是_。(分数:2.00)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商业资本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商业资本家加强了雇员的剥削D.产业资
18、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互相勾结解析:解析 商业资本并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通过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本转移实现的。9._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分数:2.0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社会劳动D.私人劳动解析:解析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_。(分数:2.00)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解析:解析 剩余价值本质上是在生产领域产生,流通是必要手
19、段。1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地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_。(分数:2.00)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
20、乘的商品,A 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 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 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 项错误。12.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_。(分数:2.00)A.原料B.辅助材料C.燃料D.机器设备 解析:解析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D 项为生产工具。13.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_。(分数:2.00)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 D.劳
21、动工具解析:解析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是最基本的要素,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14._决定着生产关系。(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经济增长率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解析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15.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_。(分数:2.00)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解析:解析 生产方
22、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16.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_。(分数:2.00)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解析:解析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17.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_所决定的。(分数:2.00)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解析:18.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
23、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_。(分数:2.00)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解析:解析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此时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24、。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 (4)货币价值形式,即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来承担。19.商品的本质属性是_。(分数:2.00)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 D.剩余价值解析:解析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20.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_表现出来的。(分数:2.00)A.商品销售数量B.产品
25、生产数量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解析:解析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2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00)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解析:解析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所在。22.我国
26、现阶段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关键是依靠_。(分数:2.00)A.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数量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C.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D.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现阶段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3.马克思的货币观本质是_。(分数:2.00)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国家的发明创造解析:解析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因为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
27、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2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_。(分数:2.00)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物质利益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解析:解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2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_。(分数:2.00)
28、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全民所有制经济C.集体所有制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解析:解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_。(分数:2.00)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7
29、.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_。(分数:2.00)A.商品交换B.生产力发展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社会分工解析: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有: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28.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 解析:29.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_的变化开始。(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 D.生产关系解析:30.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_。(分数:2.00)
30、A.消费B.交换C.生产 D.分配解析:解析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40.00)3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经济规律,它揭示了_。(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B.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 C.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 D.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 解析:解析 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资本主义实现生产
31、的目的和手段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因此全选。3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分数:2.00)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C.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D.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解析:解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拥有人身自由,能自由处置自己,并且失去一切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以上 ABCD均为正确答案。33.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下列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商品价值由其使用价值决定D.价
32、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解析:解析 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 C错;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 D错。34.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构成包括_。(分数:2.00)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知识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维持劳动者生存和繁育劳动者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构成。因此,
33、正确答案是 BCD。35.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_。(分数:2.00)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解析:解析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有_。(分数:3.00)A.名义工资B.计时工资 C.实际工资D.计件工资 解析:解析 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工作时间付给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件数或完成的工作量付给的工资。在资本主义社会,普遍采用的基本工资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因此,正确选项为 BD。37.利润的特点有_。(分数:3.00)A.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
34、 B.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将会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企业的利润由工人与机器共同创造解析:解析 上述选项除 D外都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8.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有_。(分数:3.00)A.是通过全社会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B.是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发生的 C.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D.是资本家集体改进生产技术的结果解析: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生产率高的企业,商品个别价值低,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是高于一般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35、是其提高企业生产率的动机。资本家通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相对剩余价值在全社会范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正确选项为 BC。39.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能获得_。(分数:3.00)A.超额利润 B.相对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 解析:解析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因此,正确选项为 AD。40.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_。(分数:3.00)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D.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解析:41.在商品
36、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_。(分数:3.00)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解析:解析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选项 A、选项 C、选项 D三点,选项 B是干扰项。42.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有_。(分数:3.00)A.生产企业提留生产发展基金B.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C.劳动者以其收入支付服务行业劳务费用 D.生产企业向国家纳税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和形式来进行:(1)国家预算;(2)劳务费用;(3)价格杠杆,商品价格
37、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有关当事人的收入分配;(4)银行信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贷、利息日益显示出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43.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_。(分数:3.00)A.原始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解析 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_。(分数:3.00)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45.现阶段我国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有_。(分数:3.00)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解析:解析 现阶段我国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在于:(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