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133.180 M 3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 YD/T 1437 2006 代替 YD/T 779-1999 YD/T 1116-2001 数字配线架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 2006-05-31 发布 2006-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 YD YD/T 1437 2006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定义 . 1 4 命名 . 2 5 要求 . 2 5.1 使用环境条件 . 2 5.2 外观与结构 . 3 5.3 功能要求 . 3 5.4 电气性
2、能 . 4 5.5 机械性能 . 6 5.6 材料和防腐性能 . 7 5.7 镀金层厚度 . 7 5.8 运输要求 . 7 6 试验方法 . 7 6.1 试验环境条件 . 7 6.2 外观及结构检查 . 8 6.3 功能检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4 电气性能测试 . 8 6.5 机械性能试验 . 11 6.6 材料和防腐性能测试 . 12 6.7 镀层测试 . 12 6.8 环境条件试验 . 12 7 检验规则 . 13 7.1 出厂检验 . 13 7.2 型式检验 (例行检验) . 13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5 8.1 标志 . 15 8.2 包装 . 16 8.3 运
3、输 . 16 8.4 贮存 . 16 YD/T1437 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替代 YD/T 779 1999数字配线架 、 YD/T 1116 2001线簧式数字配线架。 本标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 YD/T 779 1999原标准进行了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 1999年版 5.1节使用环境条件内 容(见 5.1); 修改了 1999年版 5.6.1.6条 数字配线架的接地系统内容,规定了接地线截面积及接地电阻(见5.3.1.6); 修改了 1999年版 5.4.2节的内导体直径为 1.24mm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分离力指标(见 5.5.2.2) ; 修改了 1999年版
4、 5.4.4节 机械耐久性指标及试验后检测项目 (见 5.5.4) ; 修改了 1999年版 5.5.5节 数字配线架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接触区域的镀金层厚度指标(见5.7); 修改了 1999年版 5.3.4节振动试验条件(见 5.4.4、 6.8.5); 增加了同轴连接器接触表面粗糙度要求及测试方法(见 5.2.1.3); 增加了机架外形尺寸的偏差及外表面对底部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要求及 机架底部和顶部可上下固定 要求(见 5.2.2.3、 5.2.2.4); 增加了数字配线架同轴连接器尾部与电缆匹配的零件尺寸规范(见 5.2.2.8) ; 增加了数字配线架中采用表面电镀处理的金属结构件进行
5、盐雾试验及试验后接触电阻的要求(见 5.4.1.3、 5.4.2.8、 5.6.2、 6.8.4) ; 增加了内导体直径为 1.6mm近似结构的数字配线架同轴连接器标准规保 持力指标(见5.5.3.1) ; 增加了数字配线架中采用表面涂覆处理的结构件的附着力的要求(见 5.6.3) ; 增加了运输试验的替代方法(见 6.8.5); 删除了绕接式 120平衡式连接器线缆芯线直径为 0.8mm拉脱力内容; 删除了质量分等的内容; 删除了贮运试验内容 。 本标准对 YD/T1116 2001原标准的修订除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外,还有: 由于线簧式同轴连接器的结构与同轴连接器仅是在插座的内导体插孔结构上与
6、通常结构有差别,故在此次标准修订中将其合并,仅将 2001版 3.1、 5.4.3节单独列出说明(见 3.5、 5.5.3.2) ; 镀金层厚度仅允许组成内导体插孔的线簧丝接触表面镀金层不小于 0.5 m,而其它零件接触区域镀金层厚度与同轴连接器相同(见 5.7); 修改了 2001版 5.5.5节机械耐久性试验次数 (见 5.5.4)。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YD/T 1437 2006 III 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成都邮电通信设备厂 普天首信通信设备厂 常州太平电器有限公司 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集团南京普
7、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荣联通信科技有限 公司 中国普天集团景德镇普天通信设备厂共同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斌、刘斌、胡书明、施大年、吴锦辉、武晓莺、许达立、周明宗、施国琦 本标准于 1995年 2月首次发布, 1999年 2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YD/T 1437 2006 1 数字配线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配线架的定义、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配线架的检验和验收,并可作为数字配线架设计、生产、使用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8、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 B:高温 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b:设备用恒定湿热 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 验 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
9、分:按接受质量限( 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 和 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 压 应力试验 GB/T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第 八 部分: 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1313-2000 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一部分 总规范 一般要求
10、和试验方法 GB/T 12269-1990 射频电缆总规范 GJB 681A-2002 射频同轴连接器通用规范 YD/T 638.11-93 数字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 YD/T694-2004 总配线架 3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配线架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 ( DDF) 数字配线架是数字复用设备之间、数字复用设备与程控交换设备或非话业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 3.2 单元 unit YD/T1437 2006 2 由若干系统组成的功能组件。 a) 75 /75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 75 /75:采用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 75的连接
11、器单元。 b) 120 /120平衡式连接器单元 120 /120 :采用对称电缆,特性阻抗为 120的连接器单元。 c) 75 /120阻抗转换连接器单元 75 /120:采用射频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 75,转换为采用对称电 缆,特性阻抗为 120的连接器单元。 3.3 系统及回线 system and circuit 数字配线架上接收和发送支路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其中的每一个接收支路或每一个发送支路称为一回线。 3.4 平衡式连接器 balance connector 数字配线架中 连接对称电缆的连接器 。 3.5 不平衡式连接器 Imbalance connector 数字配线架中 连接同
12、轴电缆的连接器 。 3.6 线簧式同轴连接器 wire sleeve coaxial connectors 指旋转双曲面母线族插座、插针同轴 连接器。 4 命名 数字配线架 的型号 按 YD/T 638.11-93 中的方法命名, 由专业代号、主称代号、序号 三部分 组成。如图 1 所示。 M PX 图 1 型号的组成 5 要求 5.1 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5 +40 相对湿度: 85( +30) 大气压力: 70kPa 106kPa 数字通信设备 配线架 顺序号 YD/T 1437 2006 3 5.2 外观与结构 5.2.1 外观 5.2.1.1 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
13、、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锈蚀。 5.2.1.2 塑 料件应表面光洁,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裂纹、划伤,无变形。 5.2.1.3 同轴连接器表面应光洁,接触表面粗糙度 Ra 应不大于 1.6um,表面应无明显麻点及孔隙,无起皮、起泡现象,没有露底的材料裂纹、机械划痕 。 5.2.1.4 标志应齐全、清晰、耐久可靠。 5.2.2 结构 5.2.2.1 按机架架体的密封程度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三种。 5.2.2.2 机架高度分为 2000mm、 2200mm 和 2600mm 三种,宽度推荐选用 120mm 的整数倍,深度推荐选用 225mm、 300mm、 450mm、 600mm
14、 四种。 5.2.2.3 机架外形尺寸的偏差应不超过 2mm,机架的前后面及侧面对底部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不大于 3mm。 5.2.2.4 机架底部和顶部可上下固定,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顶部线缆及结构件的负载。 5.2.2.5 装配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应倒圆角。 5.2.2.6 机械活动部位应转动灵活、插拔适度、锁定可靠、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同轴插头座应带有锁定装置;门的开启角应不小于 110,间隙应不大于 3mm。 5.2.2.7 75同轴连接器接线端子适用电缆应符合 GB/T 12269-1990 及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5.2.2.8 同轴连接器接线端压
15、接尾尺寸及压接管尺寸如图 2 所示,推荐采用表 1 规格。 压接管压接尾A B CD图 2 压接尾、压接管示意图 表 1 压接尾及压接管尺寸 序号 压接尾尺寸 (mm) 压接管尺寸 (mm) 适配电缆 A B C D 1 1.6 2.2 2.7 3.3 SFYZ75-2-1、 SFYE75-2-1 2 1.6 2.2 3.0 3.8 1.5C-2V 3 2.2 3.2 3.7 4.4 SYV75-2-1(外径 3.6) 4 2.2 3.2 4.3 5.1 SYV75-2-2(外径 4.0) 5 2.6 3.7 4.3 5.1 2.5C-2V、 SYV75-2-1(外径 4.0) 6 2.6 3
16、.7 5.0 6.0 SYV75-2-2(外径 4.4) 7 3.2 4.6 5.4 6.4 SYV75-3-1、 3C-2V 8 3.2 4.6 6.0 7.0 SYV75-3-2、 3C-2W 注: 1.内径取正公差 +0.1mm,外径取负公差 -0.1mm 5.2.2.9 120平衡式连接器接线 端子适用电缆为芯线导体直径 0.4mm 0.6mm 的 120对称电缆。 5.3 功能要求 YD/T1437 2006 4 5.3.1 连接器单元和组件 5.3.1.1 根据阻抗要求,连接器有 75不平衡式连接器和 120平衡式连接器,连接器与线缆连接方式有直焊式、压接式、卡接式和绕接式。 5.
17、3.1.2 75和 120两种连接器分别组成 75 /75不平衡式单元、 120 /120平衡式单元; 75接线端与 120接线端间加阻抗变换器组成 75 /120阻抗转换式单元。 5.3.1.3 单元连接器在机架上可设有测试点,单元上应有示铭标志。 5.3.1.4 三种单元在机架上可单面或双面安装,三种单元的不同组合及机架容量应在相关产品企业标准中作出规定。 5.3.1.5 机架内应有宽敞充足的线缆布放区,布线应分单元集束捆扎,前后调线、架间调线的线缆通过层间固线装置排列整齐。 5.3.1.6 机架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机架上应安装截面面积不小于 35mm2的接地铜条,并设有接地端子及标志,单
18、元板上的同轴连接器外导体应电气导通,并通过截面面积不小于 2.5mm2 的导线与接地铜条可靠电气连通,任一同轴连接器外导体与接地铜条引出端间的电阻应不大于 0.2。 5.3.2 配线、调线和转接功能 单元后侧应为固定配线、固定调线和固定转接。在单元前侧,当拔掉连接插头或短路线时,用塞绳插拔即可完成临时调线和临时转接功能,操作应灵活方便。 5.3.2.1 固定配线功能 根据工程设计电路分配要求,同速率、同阻抗、同方向,在配线架上收、发之间构成通信链路的连接方式。 5.3.2.2 调线功能 同速率、同阻抗、同方向,在配线架上任一收与任一发之间进行相互连接的方式。 5.3.2.3 转接功能 同速率、
19、同阻抗、不同方向,在配线架上任一收与任一发之间进行相互连接的方式。 5.3.3 自环测试功能 自环测试在数字配线架相应的插座上进行,如图 3 所示。 ODF 光端机 DDF 数字复用设备 图 3 自环测试功能 5.4 电气性能 5.4.1 75 /75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 5.4.1.1 工作速率 a) 2Mbit/s、 8Mbit/s、 34Mbit/s、 45Mbit/s、 140Mbit/s、 155Mbit/s。 b) 2Mbit/s、 8Mbit/s、 34Mbit/s(仅适用于内导 体直径为 1.24mm 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 DDF 码型发生器 S R S R 误码测试仪
20、 YD/T 1437 2006 5 5.4.1.2 特性阻抗 : 75(标称值) 5.4.1.3 接触电阻 :同轴连接器外导体不大于 2.5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其增值不大于 2.5m;内导体不大于 5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其增值不大于 5m。 5.4.1.4 绝缘电阻 :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内导体与单元板金属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00M ,测量回路的直流电压为 500V 50V。 5.4.1.5 耐电压 :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内导体与单元板金属件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 50Hz,有效值为 1000V 的交流电压 1min 的作用而无击穿、无飞弧。 5.4.1.6 回线
21、间串音防卫度: a) 不小于 70dB( 50kHz 233MHz); b) 不小于 70dB( 50kHz 51MHz)(仅适用于内导体直径为 1.24mm 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 5.4.1.7 介入损耗: a) 不大于 0.3dB( 50kHz 233MHz); b) 不大于 0.3dB( 50kHz 51MHz)(仅适用于内导体直径为 1.24mm 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 5.4.1.8 回波损耗: a) 不小于 18dB( 50kHz 233MHz); b) 不小于 18dB( 50kHz 51MHz)(仅适用于内导体直径为 1.24mm 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
22、。 5.4.2 120 /120平衡式连接器单元 5.4.2.1 工作速率 : 2Mbit/s。 5.4.2.2 特性阻抗: 120(标称值)。 5.4.2.3 绝缘电阻 :平衡式连接器 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 与外壳或 金属固定 装置 之间 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 1 的规定。测量回路的直流电压为 500V 50V。 表 2 绝缘电阻 状态 绝缘电阻( M)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1 103 高、低温后 1 102 湿热后 2 10 5.4.2.4 耐电压 :平衡连接器 任意互不相连的两接线端子之间,以及任一接线端子 与外壳或 金属固定 装置 之间 应能承受表 2 规定的
23、交流电压( 50Hz 有效值) 1min 的作用而无击穿、无飞弧。 表 3 耐电压 状态 耐电压( V)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500 高、低温后 500 湿热后 250 5.4.2.5 回线间串音防卫度 :不小于 60dB( 50kHz 3.1MHz)。 5.4.2.6 介入损耗 :不大于 0.4dB( 50kHz 3.1MHz)。 YD/T1437 2006 6 5.4.2.7 回波损耗 :不小于 18dB( 50kHz 3.1MHz)。 5.4.2.8 接触电阻 : a) 卡接式、绕接式成端处应不大于 3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增值应不大于 2m。 b) 卡接式簧片间接触电阻应不大于
24、7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增值应不大于 3m。 c) 120平衡式多芯插头座接触电阻应不大于 10m,经机械耐久性、盐雾试验后增值应不大于 10m。 5.4.3 75 /120阻抗转换连接器单元 5.4.3.1 工作速率: 2Mbit/s。 5.4.3.2 特性阻抗: 75 /120(标称值)。 5.4.3.3 回线间串音防卫度: 不小于 60dB( 50kHz 3.1MHz)。 5.4.3.4 回波损耗: 不小于 18dB( 50kHz 3.1MHz)。 5.4.4 误码观察 在扫频范围为 10Hz 55Hz(扫频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其容差为 10%),振幅为 0.75mm的条件
25、下连续振动 1.5h 应不出现误码。 5.5 机械性能 5.5.1 拉脱力 5.5.1.1 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后抗电缆拉伸能力应大于 50N。 5.5.1.2 卡接式 120平衡式连接器适配线缆芯线直径为 0.4mm 0.6mm,拉脱力应不小于 25N。 5.5.1.3 绕接式 120平衡式连接器拉脱力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4 拉脱力 芯线直径( mm) 最小拉脱力( N) 0.4 22 0.5 28 0.6 35 5.5.2 分离力 5.5.2.1 同轴连接器直接插拔式在无锁定状态下为 2.2N 10N。 5.5.2.2 内导体直径为 1.24mm 近似结构的模块式同轴连接器为 2.
26、2N 20N。 5.5.3 标准规保持力: 5.5.3.1 同轴连接器(不含 线簧式结构) 内导体直径为 0.6mm 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4N;内导体直径为1.0mm 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5N;内导体直径为 1.24mm 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6N;内导体直径为 1.6mm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6N。 5.5.3.2 线簧式同轴连接器内导体直径为 0.6mm 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2N;内导体直径为 1.0mm 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3N;内导体直径为 1.24mm 的近似结构应不小于 0.4N。 5.5.4 机械耐久性 5.5.4.1 同轴连接器插拔 500 次后,应符合 5
27、.4.1.3、 5.5.2、 5.5.3 的规定,试验后接触面应仍有电镀层,不得露出基底材料。 5.5.4.2 卡接式平 衡连接器每个端子卡接 100 次,簧片间插拔 200 次;绕接式平衡连接器每个端子绕接YD/T 1437 2006 7 10 次,平衡式多芯插头座插拔 100 次后,应符合 5.4.2.8 的规定。 5.6 材料和防腐性能 5.6.1 零件材料的防腐性能 数字配线架所有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如无防腐性能应作防腐处理;其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各种材料之间必须相容。 5.6.2 电镀件的防腐性能 数字配线架中表面采用电镀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含连接器)经过 6.8.4 小
28、节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外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锈斑,接触电阻应符合 5.4.1.3 和 5.4.2.8 条的要求 。 5.6.3 金属结构件涂层附着力 采用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涂层与基体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附着力应不低于 GB/T9286 标准2 级要求。 5.6.4 非金属件的燃烧性能 数字配线架中所有非金属材料结构件的燃烧性能,在施加试验火焰的持续燃烧时间结束后, 试验样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均判为合格: a)试验样品没有起燃; b)试验样品离火后持续有焰燃烧时间不超过 10s;火焰或从试验样品上掉落的燃烧或灼热颗粒未使 燃烧蔓延到放在试验样品下面的底层。 5.6.5 导体弹性材料 应采用铍青
29、铜或锡青铜。 5.7 镀金层厚度 5.7.1 同轴连接器的镀层厚度 同轴连接器内导体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 1.27m 的金钴合金;外导体接触区域应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 0.5m 的金钴合金,非内外导体接触区域亦应镀保护性金属层,并且要避免不相容金属间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5.7.2 弹簧或 同轴连接器镀层厚度 线簧式同轴连接器内导体插孔线簧丝接触区域应 先镀一中间层,再镀厚度不小于 0.5m的金钴合金 ,其余内外导体镀层 厚度要求同 5.7.1小节。 5.8 运输要求 包装合格的产品能经受运输的试验要求,试验结束后应: a) 产品完整:产品表 面及零部件不应有机械损伤
30、,紧固件不得松脱; b) 应符合 5.4.1.3、 5.4.1.7、 5.4.1.8、 5.4.2.6、 5.4.2.7、 5.4.2.8、 5.4.3.4 条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 15 35,相对湿度不大于 75,大气压力为 86 kPa 106kPa。 YD/T1437 2006 8 6.2 外观及结构检查 6.2.1 外观检查 外观用目视方法检查,测试结果应符合 5.2.1 小节的规定。 6.2.2 机架外形检查尺寸检查 用卡尺或卷尺检测机架外形尺寸,测试结果应符合 5.2.2 小节的规定。 6.2.3 机械 动活
31、部分检查 用手实际操作转动、插拔、锁定部位;用万能角尺检测机架门开启角度;用塞规检测其间隙的上、中、下三处;测试结果应符合 5.2.2.5、 5.2.2.6 条的规定。 6.2.4 紧固件检查 用装配工具手工检查紧固件,用裸手触摸外露和操作部位,测试结果应符合 5.2.2.5、 5.2.2.6 条的规定。 6.2.5 表面垂直度检查 机架前后面及侧面对底部基准面的垂直度检查采用对角线尺寸差代替,用卷尺分别测量机架的前后面及两侧面的对角线距离,测试结果应符合 5.2.2.3 条的规定 。 6.2.6 表面粗糙度检查 采用比较的方法,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表面粗糙度检验,结果应符合 5.2.1.
32、3 条的要求。 6.3 功能检查 采用目视法和操作验证法检查各个功能装置安装齐备性及其达到的功能性;用千分尺、游标卡尺检测接地导线与铜条;用精度不小于 1%的电阻测试仪检测 任一同轴连接器外导体与接地铜条引出端间的电阻;测试结果应符合 5.3 小节的规定 。 6.4 电气性能测试 6.4.1 接触电阻测试 同轴式连接器按 GB/T 11313 中 9.2.3 的规定进行。 卡接式、绕接式成端处接触电阻测试及卡接式簧片间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按 YD/T 694-2004 中 6.6 的规定进行, 测试结果应符合 5.4.1.3、 5.4.2.8条的规定 。 6.4.2 绝缘电阻测试 同轴式连接器按
33、 GB/T 11313 中 9.2.5 的规定进行。 平衡式连接器绝缘电阻测试按 GB/T 5095.2 中“试验 3a :绝缘电阻”方法 A 进行试验, 测试结果应符合 5.4.1.4、 5.4.2.3 条的规定 。 6.4.3 耐电压测试 同轴式连接器按 GB/T 11313 中 9.2.6 的规定进行。 平衡连接器耐电压测试按 GB/T 5095.2 中“试验 4a:耐电压”试验方法 C 进行试验 , 测试结果应符合 5.4.1.5、 5.4.2.4 条的规定 。 6.4.4 串音防卫度测试 6.4.4.1 75 /75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 在同一单元中,在各回线间按
34、图 4 和图 5 所示连接进行跟踪或选频方式测试,其值为( P1-P2) dB。 P2应是频率范围内的电平最差值。测试结果应符合 5.4.1.6 条的规定。 YD/T 1437 2006 9 振荡器 75 p1=0dB 75 75 p2 图 4 75 /75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回线间远端串音防卫度测试原理 振荡器 75 p1=0dB 75 电平表 75 p2 75 图 5 75 /75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回线间近端串音防卫度测试原理 6.4.4.2 120 /120平衡式连接器单元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 在同一单元中,在各回线间按图 6 和图 7 连接进行跟踪或选频方式测试,其值为( P1-P2)
35、 dB。 P2应是频率范围内的电平最差值。测试结果应符合 5.4.2.5 条的规定。 振荡器 0 p1 120 电平表高阻抗 p2 图 6 120 /120平衡式连 接器单元回线间远端串音防卫度测试原理 p2 电平表 75 被串回线 dB 主串回线 主串回线 被串回线 电平表高阻抗 120 120 振荡器 0 p1 120 120 120 主串回线 120 被串回线 dB 主串回线 120 被串回线 dB YD/T1437 2006 10 图 7 120 /120平衡式连接器单元回线间近端串音防卫度测试原理 6.4.4.3 75 /120阻抗转换单元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 在同一单元中,在各回
36、线间按图 8 和图 9连接进行跟踪或选频方式测试,其值为( P1-P2) dB。 P2应是频率范围内的电平最差值。测试结果应符合5.4.3.3 条的规定。 p1 p2 图 8 75 /120阻抗转换单元回线间远端串音防卫度测试原理 p1 p2 图 9 75 /120阻抗转换单元回线间近端串音防卫度测试原理 6.4.5 介入损耗测试 75 /75不平衡连接器单元介入损耗按图 10 连接进行测试。振荡器与选频表校准后,接入被测回线,量出电平数。电平表绝对值即为介入损耗。测试结果应符合 5.4.1.7 条的规定。 0dB 图 10 75 /75不平衡连 接器单元介入损耗测试原理 120 /120平衡
37、式连接器单元介入损耗按图 11 所示连接进行测试。振荡器与选频表校准后,接入被测回线,量出电平数。电平表绝对值即为介入损耗。测试结果应符合 5.4.2.6 图的规定。 120 75 /120 被串回线 电平表 75 dB 120 75 /120 电平表高阻抗 120 振荡器 75 主串回线 75 120 被串回线 dB 75 /120 振荡器 75 主串回线 振荡器 75 被测回线 电平表 75 dB 75 /120 YD/T 1437 2006 11 图 11 120 /120平衡式连接器单元介入损耗测试原理 6.4.6 回波损耗测试 按图 12 连接测试。振荡器与选频表按自动跟踪或选频方式
38、接入,回波损耗测试器在被测端开路时,调整振荡器输出电平使电平表读数为某一数值 P1,然后将被测 电路接上,选择工作频带内的最差电平值P2,则回波损耗 b=( P1-P2) dB。测试结果应符合 5.4.1.8、 5.4.2.7、 5.4.3.4 条的规定。 图 12 回波损耗测试原理 6.4.7 误码观察 用误码测试仪进行观察。对于不平衡式连接器 ,根据使用情况按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对于平衡式连接器 , 按传输速率 2Mbit/s 进行。将被测单元的 8 个回线串联,首端接误码测试仪的发送端,末端接误码测试仪的接收端,被测连接器单元固定于振动台上,在振动状态下连续观察 1.5h,振动条件见 5.4.4小节,测试结果应符合 5.4.4 条的规定。 6.5 机械性能试验 6.5.1 拉脱力测试 6.5.1.1 同轴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后夹紧装置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用拉力试验仪进行测试,用试验夹具一端夹住电缆,一端夹住连接器,拉伸速度不大于 10mm/min,所施加的力大于 50N 后人工停止测试,每个端子测试 1 次。 测试测试 结果应符合 5.5.1.1 条的规定。 6.5.1.2 卡接